高考题古代文化常识

时间:2020-08-11 13:19:27 常识 我要投稿

高考题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有很多,不知道你有没有解过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高考题古代文化常识 ,欢迎借鉴!

  1.称谓类

  (1)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名字,叫作“字”《礼记?曲礼?上》提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取字是为便于他人称谓,称人用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

  (2)号又叫“别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名、字与号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3)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称号,一般由皇帝或朝廷追封,也有由其朋友、亲属或门人所加,叫“私谥”。

  (4)谦称表示谦逊自称。如“愚”“寡人”“孤”“晚生”“不肖”“家母”“臣”“妾”等。

  (5)敬称表示对对方尊敬客气态度称呼。如“万岁”“陛下”“夫子”“大人”“令尊”“贤弟”等。

  另外,对人称呼还有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及一些特定称谓情况。

  2.官职类

  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职掌等方面,不同朝代情况也不尽相同。这里只列举有关官职升降调动一部分词语,供大家参照。

高考题古代文化常识

  拜用一定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如司马迁《廉颇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除任命,授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擢选拔,提拔。如《战国策?燕策二》:“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主要有升级、降级两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

  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右迁”,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黜废,贬退。如《国语?晋语一》:“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3.地理类

  中国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政权。

  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九个大区。九州所指,说法不一。《尚书?禹贡》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营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后用“九州”泛指中国或天下。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指黄河流域。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东面,但需注意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山,所以“山东”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另外,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故称六国为“山东”。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汉景帝时,把京畿官内史分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京城长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城以西。

  三秦泛指陕西关中一代。项羽灭秦后曾将秦关中之地分封秦军三位降将为王,因称三王或其所辖地域为“三秦”。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饼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玉门关西汉时期通往西域关隘。由于大ii和田玉由此运入中土,故得名。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面、水北面为阳,以山北面、水南面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科举类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官史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

  科举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制度。唐代文科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年举行一次。

  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因列榜有甲乙次第,故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名单。因殿试揭晓名次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人。

  太学古代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隶属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学生叫“太学生'

  庠序古代乡学。与帝王辟雍、诸侯泮宫等大学相对。泛指学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一种独立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场所。宋代著名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斑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一种文职官员。

  5.风俗礼仪类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长兄称为伯(孟),次兄称为仲,其次称为叔,幼弟称为季。古代男子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如伯禽父、仲尼父。

  -(38)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孝顺,善事父母;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仁”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道德规范。

  牺牲供祭祀用纯色体全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用于养生或祭祀三种动物,有大三牲(牛、羊、猪)、小三牲(猪、鱼、鸡)及道家三牲(獐、鹿、麂)。

  太牢、少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称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礼仪。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至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见面礼节。拱手高举,自上而至极下行礼。

  拱拱手,古代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

  九拜古代汉族礼拜形式,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中国古代特有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跪拜礼。

  顿首古代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叩地而拜。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可用于书信、表奏首尾,表示恭敬。

  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表示极度虔诚。

  跪两膝着地,臀部抬起。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广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如司马迁《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贵宾给行冠礼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权力。加冠后,贵宾向行冠礼青年宣读祝词,并给其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字。因二十岁时男子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斋戒古代在祭祀或行大礼前,要沐浴更衣,戒嗜欲等,以示心地诚敬。“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使思想集中、统一。“戒”乂称“散斋'散齑七日,值¥外室,倥止参加,切娛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人乘车以左为尊,空着左边位置以待宾客,表示恭敬。

  再拜①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礼节。②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膜拜跪在地上,合掌加额,伏地而礼。

  万福旧时妇女行礼,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做鞠躬姿势,口中称“万福”。

  六合古代以十二地支记月、日,选择吉日良辰时,需考虑月建和日辰“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已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

  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席次指座席次第。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是八仙桌,桌朝大门,位尊者居前,背靠厅堂,面向大门。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区别,上桌与单席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高考题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文章:

易考古代文化常识11-22

古代重要文化常识集锦11-22

高中常考古代文化常识05-30

不为人知的古代文化常识05-28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阅读练习及答案01-26

古代基本常识礼仪11-18

文化常识详解07-20

文化常识梳理07-16

秃鹰文化常识科普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