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呢

时间:2022-08-17 11:58:10 常识 我要投稿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呢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这是大家对平年和闰年的总结,如果能理解这句话那么,也就能知道哪一年是闰年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闰年的判断方法

  历闰年判定遵循的规律为: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年份即为闰年)

  1、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详情如下:

  闰年(leap year),指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国旧历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2月29日),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千年不闰,四千年再闰;万年不闰,五十万年再闰。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得。

  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

  夏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个朔望月短0.3671日,为使每月初一与月朔相合,规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这一年的历年有355日,即为闰年。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公元前8年,凯撒的侄儿奥古斯都又对儒略历作为调整。儒略历分一年为十二个月,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共366日。这样,儒略历历年平均长度便是365.25日,同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相差0.7078日,400年约差3日。从实施儒略历到十六世纪末期,累差约为10日。为了消除了这个差数,教皇格里高利(一译格雷果里)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同时还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能被4除尽的年份仍然为闰年,但对世纪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这样,400年中只有97个闰年,比原来减少三个,使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更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经过这样修改的儒略历叫格里高利历,亦称格里历。格里历先在天主教国家使用,二十世纪初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历。中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当时仍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

  从1897年一直到1904年才有一个闰年,这真的和“四年一闰”是矛盾的吗?我又和几名老师在一起交流、讨论并且上网查找发现:“四年一闰”是加上了整整一天,其实我们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这样计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时43分20秒,又将近1天。所以,到公元正百年时,这一年不算闰年,以抵消多算的时间,也称“百年不

  闰”。 可是这样又多抵消了5小时16分40秒,400年就多抵消了21小时6分40秒,差不多就是一天。所以,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四百的倍数才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呢?

  一般情况下,公历纪年份中,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要能被400整除猜是闰年,如21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平年是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是366天,二月为29天。闰年的二月比平年的二月多一天。那么闰年多出的一天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教师应该了解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知道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也称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而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我们把平年按365天计算,实际上就少算了5小时48分46秒,四年就相差了23小时15分4秒,也就是说4年就少算了近一天。所以每四年就规定了一个闰年,把这一天加在闰年的二月,以补上少算的时间,也称为"四年一闰"。

  根据上面的叙述,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但时间并不是整整24小时,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按这样计算,每一百年就多算了18小时43分20秒,又将近一天。所以,到公元整百年时,这一年不算闰年,以抵消多算的时间,称为"百年不闰"。

  按上面百年不闰的计算,每一百年又多出了5小时16分40秒,这样每四百年就多出了21小时6分40秒,差不多又是一天。所以,到公元年份是四百倍数时,这一年又是闰年,称为"四百年又闰"。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按推2000年是闰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同样道理,"四百年又闰"实际上又亏了2小时53分20秒,经过八个四百年(3200年),又要亏23小时6分40秒。因此,当公元年份是3200的倍数时,还要减去一闰(也就是说公元3200,6400年,都不是闰年)。这样,交叉地计算闰年,与公转的实际时间,误差就很微小了。

  闰年的判定方法

  1、非整百年: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2001年不是闰年);

  2、整百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3、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被3200整除,并且能被172800整除则是闰年。如172800年是闰年,86400年不是闰年(因为虽然能被3200整除,但不能被172800整除)。

  农历闰月是怎么回事?

  在我国有农历历法,在农历历法中有“闰月”的说法,那么,农历中的闰月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

  我们古代使用的历法(夏历、农历),是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的,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设定的,这样中间就出现了问题。

  按照农历,一个月只有29天或30天,月亮盈亏晦朔,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三十天,远地点时是二十九天,平均是二十九天多一点。

  一年加起来是三百五十四天,与太阳历算的三百六十五天,差了十一天,这就是“闰馀”。

  因此,“闰”字的本义就是多余,而中国的农历,两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便称“闰月”。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称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闰月)。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为什么四年一闰而百年不闰呢】相关文章:

2017年是闰几月10-27

《少年闰土》说课稿01-16

少年闰土说课稿11-11

少年闰土教案08-28

《少年闰土》说课稿03-20

少年闰土课件08-28

少年闰土全文08-28

2017年是闰几月11-20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1-21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