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

时间:2022-09-03 08:40:57 主题班会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1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介绍我团屯垦史。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东亚的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三、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四、简介团史

  五、故事引趣:

  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2、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听了嫦娥姑娘的故事,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

  3、介绍中秋节的水果柚子

  六、优秀诗文诵读:《静夜诗》《古朗月行》《水调歌头》等。

  七、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如何过明天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年级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2

  教学课题

  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3、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收集中秋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了解秋天里的节日和习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教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激学法、补学法、实践法

  学习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彩泥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3分钟)

  1、出示月饼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时候吃过他

  3、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揭示课题:我们一起了解中秋节《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授新(23分钟)

  (一)中秋节的来历

  1、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意义

  2、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呢?

  3、结合14页图,了解世界各地人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二)中秋节,团圆夜

  课件出示15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独立读课文

  讨论:中秋节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总结(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2分钟)

  1、中秋月诗词大会

  月亮是中秋节的标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们赋予相思和团聚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呢?我们来比一比吧

  2、制作月饼,开展中秋庆祝活动。

  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度佳节的快乐。

  3、向父母收集还有哪些秋天的节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2分钟)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中秋节是在哪个季节的节日?

  这节课我们学习“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二、授新(36分钟)

  (一)谁能说一说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节日了

  1、九月九日重阳节

  2、新年

  3、元旦

  (二)了解重阳节意义及其习俗

  1、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课件出示16页下小故事)

  2、你们怎么过重阳节

  3、出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1赶秋节

  2望果节

  你还知道关于秋天的哪些节日?说说看

  三、总结(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团圆夜

  重阳节敬老节

  二次备课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解惑释疑。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情感激发,这种清感激发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该从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塑造学生。语言本身就具备表情达意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有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有情感的沟通。对学生出现的与教师所提问题无关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教师应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感恩节的来历。

  2、知道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民俗节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体味团圆的快乐。

  4、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感恩节和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感恩节”小品

  亲手制作一张中秋节的贺卡

  家长给孩子的中秋祝福。

  活动过程:

  师: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古时候,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庆祝丰收的方式,并把这天定为自己国家的民俗节日。你们看,在美国大家是这样庆祝的:(小品表演)

  师:从小品里你们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感恩节),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个与美国的感恩节类似的节日是------中秋节

  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关这两个节日的资料进行比较。(来源、时间、习俗、引申)

  美国的古人为感激上帝的恩赐而有了感恩节,中国的古人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虽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国的感恩节,还是中国的中秋节都是合家团聚的节日,都是怀有对远方亲人深深思念之情的节日。

  师: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就曾在异乡对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首诗就是--------

  (静夜思)(齐诵)

  师:中秋的圆月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教室墙上也贴了许多跟中秋有关的诗句,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一个(中秋古诗对对碰)(音乐起)

  1、请在座家长和同学每人摘取一条。

  2、请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诗的另一半。

  3、完成后请两人合作吟诵。

  师:一曲曲感人的诗篇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现在亲人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手拉手把心贴得更近。(游戏:猜手)

  1、请五位同学上台在幕布后入坐,从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请这五位同学的家长上台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师:大手牵着小手已经走过整整十年,我们与亲人间彼此的默契已经无需语言的交流,是亲情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面对亲人我们同学是不是有好多话要说。

  (学生发言——这是本次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

  师: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大人看来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长早已忘记,可是它却深深地埋藏在孩子们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们迟早都会报答,请家长也乘此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家长发言)

  我们还有好多同学的家长虽然没能到场,但也送来了祝福,带来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请家长没有到场的同学开启家长给你们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句句话语渗透着浓浓的爱意,声声祝福温暖着我们的心。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话,最后,让我们为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中秋节的礼物!在佳节时分就让这份小小的礼物收藏款款深情,传递给你的亲人。(音乐起送贺卡)

  总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月圆人团圆,盼望真爱满人间。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4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背景音乐、中秋故事、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四(5)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主持1: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主持2: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英文介绍中秋节。

  主持2:你们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是怎么样的么?

  (4)中秋知识问答

  主持1: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还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你们知道么?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主持1: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主持2(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主持1: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主持2: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主持1: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学生齐背《静夜思》。

  (2)主持2: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学生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四、月亮知识殿堂

  1、老师:在这一天,最大主角就是月亮了,关于月亮的知识你知道么?看图识月亮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xxxx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5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背景音乐、中秋故事、图画、月饼

  四、活动过程:

  中队长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中队长: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中队长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队长: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讲。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二、中秋佳节话月饼

  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中队长:你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2、举办月饼宴

  中队长: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三、中队辅导员总结

  队员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相关文章:

中秋节节日主题班会教案小学08-04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04-10

中秋节的主题班会教案08-26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07-29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03-28

小学主题班会教案06-15

小学中秋节活动主题班会05-18

小学中秋节活动主题班会04-19

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08-14

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范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