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双元制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20-12-27 15:54:44 商务英语 我要投稿

商务英语双元制实践教学研究范文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务英语双元制实践教学研究范文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存在的时间已经很长。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形成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结合的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由于学校自身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校内实训以模拟为主,与真实工作存在一定脱节

  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可分为专业内实训与专业外实训两类。前者主要通过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并借助实训设备完成。如语言基础类的听说、口译,外贸类的单证操作等,面对所有学生,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外实训则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补充,主要通过成立一些工作室、专业组织等,面向有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如翻译工作坊、电商外贸平台、英语俱乐部等。虽然校内实训以努力创设真实工作环境为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前提,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真实性往往大打折扣。如在外贸实训环节,指导老师会根据外贸工作的基本流程来设置实训环节,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场景,要么是设置的问题比较简单,要么是问题已经过时,对于实际工作帮助不大,所以经常听到部分毕业生感叹校内所学与校外所用差异很大。校内实训最大的问题是环境不真实、问题不真实,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脱节。

  (二)校内实训更加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专业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偏差

  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模块中,一般分为“语言”与“商务”两块。在校内实训时,明显感觉“语言”模块严重挤压了“商务”模块的分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能力的实训既有“总”,也有“分”,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明显。“总”的课程,如基础英语或者综合英语;而“分”的课程,如听、说、读、写、译等分而开设。前者在语言能力的各个环节已有所涉及,后面还从各个单项强化训练,这一点在“商务”模块中是完全享受不到的待遇。商务实训则主要是根据外贸工作的各个流程来进行操作,侧重于单证的处理。从课程设置这一方面对两个模块进行简单的比较,培养目标上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然而,过于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显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校外实践过于注重一般工作经验的积累,专业实训不够

  目前,各高校对于校外实践都特别重视,甚至将校外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以学院为例,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校外实训,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学生校外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会展(以广交会为主)、酒店服务以及外贸企业等,但各类实践都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以广交会实习为例。广交会作为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专业展会,每年需要大量的外语外贸人才从事辅助服务工作。在珠三角,特别是广州地区,由于地缘优势,几乎所有开设语言类专业的高校都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广交会的展会中去。学院通过与校企合作单位沟通,每年都会派遣相当数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参加。形式上以自愿报名为主,持续一般20天左右,原则上要求每名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一次,作为专业实习的凭证。广交会作为广大有志从事外贸行业学生的理想实习场所,现实中却使高职生屡遭冷遇。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参加时表现特别积极,报名非常踊跃,往往需要进行几轮筛选,但实习后很少有学生愿意第二次继续参与。通过了解,大部分参加实践的同学认为,工作性质与学生期望相差较远。大部分学生参加广交会的目的是进行专业实习,这也是学校的初衷。但以学院学生为例,学生从事的工作主要为安保服务,工作量大,机械重复,专业契合度低。走访其他高职院校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事类似工作,而一些外语翻译岗位都被省内一些知名重点高校学生所占领。工作岗位专业性不强,与学生在校所学契合度不高,无法为学生提供后续学习的动力,无法将自己所学完全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校外实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要义

  从上述对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问题的分析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目标脱离于社会要求。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承担了绝大多数人才培养的责任,而作为人才最终使用者的企业,却对“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几乎没有或者少有发言权,更遑论参与其中。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将学校与用人单位等同起来,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发挥企业独特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培养脱离于社会需求的情况。在“双元制”模式中,学校只是其中“一元”,另“一元”是企业,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二元”的相互融合,即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专业与职业的相互融通。“双元制”在宏观上通过立法得以保障,主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加以实施,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企业行为的教育模式。企业不仅是学生的实践场所,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程,是与学校同等重要的教育实践场所。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对于作为文科类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别具有借鉴意义。

  三、“双元制”对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重视实践教学已成为一个共识,建立各种类型的实训室成为各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普遍做法。但对于实践教学模式上的要求,不同学科应该有所不同。如工科专业的实训,主要以掌握操作技能为目的,如制作一个模具,排除一项汽车故障等,只要外在的硬环境符合要求,再加上教师指导得当,基本就能达到实训要求。而对于文科专业的实训,其目的是基于真实工作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外,对于实训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特别要考虑人的因素。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而言,对于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的客户,有时也需要做出不同的回应。因此,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实训的环境设置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实训效果。以高职商务英语外贸展销模拟实训为例。在模拟实训之前,实训指导教师一般会讲解参展的基本知识与流程,包括如何招徕客户、谈判的基本步骤、如何建立业务关系,甚至包括下订单、签约等等。学生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直至最后签约成功,结束各项实训活动。这基本上是商务英语专业各单项实践教学的“代表”模式,但这样的模式是否真实有用?对此,专门对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已毕业一年的小A同学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以下节选部分对话内容:问: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小A:外贸业务员,既要自己开发客户,也要处理一些后续的单据制作。问:你需要多久适应工作?小A:虽然我的专业跟工作是对口的,当初找工作也是按这个要求找的,但真正能独立开展业务,需要半年之后。当然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熟悉新的环境,这需要一点时间,不过作为大学毕业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差不多一个星期就把所有部门的人都认识了。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作技能,专业能力不够,或者不深入。问:你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到你的工作中去吗?小A:学校里面的专业课其实开的挺多的,但比较实用的,或者适合我这个岗位的不多,我学的理论比较多,同时,比较肤浅,很多具体的问题没有涉及到。比如国际贸易术语里面,一些已淘汰的术语学校里面还在讲,而最新的一些术语却涉及不多。同时,我们缺乏一些面对面的实践机会,在实训室演练和真的去与客户交谈差别太大了……从上述访谈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现有教学模式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佳。在这一环节中,一直以模拟工作环境、模仿工作场景为主,这一模式虽是建立在真实工作的基础之上,但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教学化处理。在某一些具体环节,为了教学的需要,往往将外部环境“理想化”、“标准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对于学生掌握“标准”的实践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但在实践教学中脱离了企业的实际,脱离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大打折扣。有鉴于此,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破除模拟环境,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元制”模式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的互融共通,这对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直接派遣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具体生产实践活动。二是由学生组建具有商业性质的机构,对外经营。比如,学生可以进驻学校的创业园、创业街等,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以组成专业的团队,对外承接相应的业务,如翻译、外事接待、外贸采购助理、网络产品销售等。“双元制”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把该学校培养的交给学校,该企业负担的还给企业。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四、高职商务英语“双主导”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要克服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探索性地构建“双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所谓“双主导”,是相对“单主导”而言。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而社会企业是用人的地方,两者分工明确,界限分明。这样的局面容易导致人才培养的脱节,特别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而“双主导”模式,则是将用人单位的地位与教学部门等同起来,在课程开发、学习过程、师资配备等方面,探索实践教学的新路子,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强调校企共同责任。

  (一)在课程开发上,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

  “双主导”模式的课程开发,必须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因此,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开发上,需要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内容作为参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工作过程导向”。高职商务英语的岗位能力需求,可以归纳为,以英语基本会话写作技能训练为主体,以外贸业务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导。因此,在该专业的课程开发上,要注重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能力方面的训练,特别对于常见的应用文写作需要加强。而在外贸类课程的开发上,要以提升学生的外贸业务基本技能为依托,重点开发外贸业务流程、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等课程。

  (二)在学习的角色上,学生与学徒合一

  在“双主导”模式下,学生兼有两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培训企业的学徒。目前,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下企业实训,大都采用顶岗实习的形式,有诸如“2+1”、“2.5+0.5”等模式,即先完成学校的理论学习部分,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些模式,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是在完成了所有的理论学习才出去实践,对于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实践单位的反馈并进行纠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校内老师系统的理论指导等。因此,在“双主导”模式下,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训不再割裂开来,而是相互融合。比如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学期设置上进行改革,将一学年分为四个学期,第一、三学期在校学习,第二、四学期在企业实训,在时间上合理安排,使学习角色经常性互换,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借鉴,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师资的配备上,“双师双元”并举

  “双主导”模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又要有扎实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能相互流动,企业师傅能走进课堂,学校教师能够下车间、下企业。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流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而在教师的培训方面,要积极引入企业标准,只有经过企业考核合格后的教师才能在学校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比如对于商务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其全程跟踪完成一笔外贸业务的洽谈,交易的达成,单据的制作,收汇结汇的跟进等。总之,教师不仅要懂业务,还要有从事相关业务的经历,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为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五、结语

  文科类的商务英语专业,曾经一度被认为其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如其他工科专业强烈。实践证明,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其特殊的要求。比如对于实践教学的环境要求更高,只有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开展实训、以岗位能力需求作为教学内容,并注重“教、学、做”一体,才能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校与企业“双主导”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两者的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双元制实践教学研究范文】相关文章:

浅议双元制工商管理专业10-29

双元制工商管理简析08-06

双元制工商管理论文07-29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研究08-08

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论文09-20

本科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研究论文08-26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11-06

高职软件技术实践教学研究10-30

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