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时间:2020-08-04 14:45:22 医药学 我要投稿

沟通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病人的医学伦理关怀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治愈病人的一剂良药。那么,如何通过沟通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

沟通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沟通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篇一:

  1师生沟通实验方案

  实验中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从学会沟通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学生想办法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2实验的提出

  十六七岁的卫校学生,年纪小阅历浅,自信心不足,许多学生十分害羞胆怯,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在教师面前更是拘谨,有教学感受不敢与教师分享,有心理问题也不愿向教师诉说。即便那些性格外向爱说话的学生,在讲话的方式方法、文明程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一人面对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同时要教几个班的课程,虽然讲课很精彩,但讲完课走人,与学生没有太多的交流沟通,一门课程结束了可教师还不认识学生。除班主任外,任课教师几乎叫不出任课班级学生的名字。学生不亲近教师,教师威信难立,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一定要改变师生之间的这种关系,人际沟通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一定要在实际中进行训练。

  3实验的启动

  给二年级学生上医学伦理学第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这个实验,并且强调本学期哪位学生实验完成得好,最早和教师成为好朋友,哪位学生本门课的成绩至少合格;相反,哪位学生至学期结束还和教师形同陌路,哪位学生本门课的成绩就可能不合格。此言一出,学生哗然。他们不明白医学伦理学的学习为何要从这个实验开始。笔者告诉他们: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医患关系,所谓“关系”一定是存在于两者之间的,而积极的关系又是协调合作的,协调合作的关系就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利于医学目的的实现。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就要求护士必须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原则,在这个实验中,笔者摆出一个与学生交往的基本态度——谦和、宽容、接纳,要求学生要主动与笔者交往,无论什么性格,选择什么样的切入点,都要亲身体验主动交流、有效沟通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在沟通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笔者时不时会要点小技巧,扮演不同的性格,“刁难”一下学生,让学生尝尝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不被认可的滋味,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4实验的延伸

  实验进行了一个学期,效果渐渐显现出来。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最早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们敢于和笔者交谈,交谈的话题和时间从不着边际的几分钟到逐渐有了主题的十几分钟、几十分钟;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从和同学搭伴当“配角”开始,渐渐有了当“主角”的愿望,跟笔者有说有笑。师生关系愈来愈融洽,从相识、相知到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也尝到了甜头。—个学生把“与其坐着等待发现,不如站起来主动表现”当成座右铭贴在了床头,以此来激励自己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为自己的人生打开另外一扇大门。同时笔者趁机鼓励学生巩固实验成果,和更多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到临床实习的'带教教师那里去寻求更多的机会,以至延伸到临床病人及病人家属这个群体,从师生沟通走向医患沟通,护理病人的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实验渐渐变成了一种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成为学生职业素养的一部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护理情感效应分析篇二:

  1心理护理从接诊开始

  心理护理其实是从导医接诊起就开始发挥作用的。导医是病人人院见到的第一个人,病人要么因为病情危重,要么因为远道而来,不熟悉就医流程,急躁上火的情况比较多。导医及时、热情的服务与指导,无疑会起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病员及家属保持情绪的稳定,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抢救或检查治疗。

  2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作用

  眼下总体社会医疗资源比较紧缺,大医院随时排满候诊的长龙,著名医生和专家、教授常常是一号难求。病人多,病人急,诊断时间有限,对医生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一些疑难病例,往往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才能做出判断。这个过程中,作为非专业人士的病人及家属,迫切需要得到医生助手和护士的疏导,使他们对整个诊疗程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必须要进行的检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及时的心珲疏导,使病人和家属心里有了底,并依据诊疗流程,进行谨遵医嘱检查和准备,无疑为继后的诊察、治疗提供了先决条件。也将有效减轻医生在有限时间内的诊断压力,降低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3重大手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

  所有手术,针对病员和家属,医院都有标准的告知流程。但从病员及家属的角度思考,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的可能性、手术的风险、预后的效果,并不是一个标准流程能够完全涵盖的。配合医嘱的心理干预,将最大限度打消病员和家属的疑虑,增加对医嘱的认同感,并克服对手术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比冷冰冰地在同意书上签个字要重要得多,有人情味得多的事情。

  4预后和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所谓久病成良医。在留院治疗的病人中,常可见进入预后恢复的病员给新病员释疑打气、讲解辅导的情形,新病员于是没了陌生感,并很快融入到了病房的环境和氛围,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其实,处于预后和恢复期的病人,也普遍需要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其中,预后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就是病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是慢性疾病,还有个长期坚持按时、按量服药的问题。这个问题,部分病人也会有疑虑,特别是一些需要出院后改变生活方式的疾病,比如医嘱要求戒烟限酒、节制性生活、改变饮食结构等等,这些问题,病人也会有很多的担心和不解。此时的心理介入,有助于他们打消疑虑,重树生活信心,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长期的治疗。

  5回访中的心理干预

  在社区化医疗体系尚待完善的情况下,医院的回访往往会让病人有喜出望外的感觉。经过一个治疗过程,病员和家属往往容易对医院和医护人员形成依赖,心理上容易产生“一家人”的感觉。及时的回访,以及回访中对病员病情、生活的关心,不仅仅为教学、科研和树立医院形象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这种共生感,这种“一家人”的感觉,可以让病人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增加彻底战胜疾病并以新的姿态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沟通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相关文章:

1.肿瘤学专业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论文

2.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3.口腔医学生人文的论文

4.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5.医学生人文素养阅读模式研究论文

6.高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论文

7.如何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8.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9.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