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时间:2022-02-23 11:56:30 医药学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通用6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通用6篇)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篇1

  有的医学生问题思考逻辑条理性缺乏,回答问题是也较为松散和片面,浅析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为近些年来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目标,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也要贯彻这一思想,使得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加强,对其逻辑思维进行强化训练,以此促进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是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本研究以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分析主题,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临床思维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各学科综合知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强调有效交流和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最佳信息和证据进行充分利用,综合判断和分析多方面的信息,对诊断进行鉴别,制定出有效、安全、合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反馈,最后对思维过程进行整合和执行。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思维极为重要,正确的临床思维可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也是提升诊疗方案准确性的重要途径,避免误诊情况发生,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而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1 片面性

  有的医学生不能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对病例进行分析时,没有全面的考虑问题,很少思考伴发病和继发病,只诊断原发疾病,呈现出以偏概全的特点。甚至有的医学生直接对诊断结果得出,或者诊断结果只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整体分析判断完全忽略了,增加了患者诊断结果错误的现象发生。

  1.2 被动性

  因为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造成了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呈现被动的情况,对主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临床实习中医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被动,被动完成带教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根本没有对问题进行思考,也缺少疑问,执行也呈现被动性,在处理病例时自己的见解也较少,影响带教效果。

  1.3 混乱性

  有的医学生问题思考逻辑条理性缺乏,回答问题是也较为松散和片面,没有足够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导致思维混乱的情况发生。在病史询问的过程中,照本宣科情况严重,提问无规律,遗漏情况经常发生,条理性缺乏。在诊断中感觉很多疾病都有可能,无法准确诊断出疾病。

  2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2个方面,其中主观方面主要为,医学生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很多医学生意识存在局限性,认为只要足够掌握先进设备仪器就可对疾病进行有效诊疗,不够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影响。同时分析方法缺乏,问题切入点很难找到,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为缺乏,只是依据教师的安排。实习时精力不够集中,思考能力弱,对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人文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逻辑思想较为丰富,但是学生并不重视此课程的学习,影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另外客观因素则为医学教育的问题,临床思维课程缺乏,教学程度与临床医生的诊疗程度不一致,导致学生很难转换思维,影响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3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采用相应的策略对减少这些问题发生,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对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本研究提出的几个应对策略。

  3.1 临床思维积极性激发

  对于学生而言,对知识渴望一般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学生积极性进行激发很重要,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设计要有质疑性、针对性,也要有条理,让学生主动第问题进行解决,设置合理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问题设计要精心、有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对重点和难点要进行突出,对学生积极思维要进行鼓励,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

  3.2 灵活运用临床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思维具有局限性,在理论框架的影响下,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使得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灵活性,教会学生掌握事物发现规律,摒弃陈旧的思维模式,灵活看待变化的事物,采用病例教学对学生临床思维灵活性进行培养,对临床上解决问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病例,并学会举一反三,对学生临床思维灵活性进行训练,灵活思考,改变角度、方向和途径,有效解决临床问题。

  3.3 临床思维能力广阔性和创新性训练

  思维广阔性是一个良好思维品质的表现,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对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思考,联想到其他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避免单一思考,实现临床问题思考的多方向、多角度和多途径。另外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鼓励求异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从课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新设想、新观点进行鼓励,并教会学生对这些思维进行反复求证,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对自己的创造思维进行验证,以此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篇2

  儿科学是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为更好地教好这门课程,在教学过裎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应针对医学生在临床思维方面的缺乏实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对一些儿科疾病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以后进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儿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1掌握儿科学的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

  要培养儿科的临床思维一定要有扎实的儿科理论为基础,儿科学课堂教学主要学习理论基础,而儿科的理论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等都各有其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关键。

  1.1调动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认真听课,所以都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制作优秀的课件进行教学,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授课内容生动起来。比如在讲述胎儿期时,插入胎儿成长的动画;讲述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貌特点时插人相关图片;讲述佝偻病时插入“0”形腿或“X”形腿的图片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讲授的过程由平淡刻板的讲课变为精彩生动的演讲,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并及时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科教学的质量和深度的问题,目前如果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儿科学理论知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有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如新生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条小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贫血等。对于重点的教学内容还要善于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掌握理论知识。如学习新生儿败血症后,可用“三少一低下”来总结;学习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时,可用“二干二凹一多一少”去概括。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容易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临床思维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1.3以课堂练习为手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儿科理论教学中,随堂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多进行各种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通过分析简单的病例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笔者常用的方法。一般每种常见疾病教学完成后都出一些课堂练习加深印象,或选1—2个病例分析,指导和锻炼学生分析病例的逻辑思维,并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如小儿腹污,病例中一般会提供这些资料:腹泻的次数、量、性状,小便的情况,皮肤弹性,血钠浓度等等,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资料找出哪些是最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异常的检查结果,分折出脱水的程度、脱水的性质,最后得出诊断;然后,再依据治疗原则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这样就能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过程及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2重视临床见习的带教,培养临床思维

  临床见习的特点是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实践的紧密结合,所以儿科临床见习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在儿科学方面的临床思维的关键。见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1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见习的作用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步,是儿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见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九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和体会儿科医学理论的实质问题。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要多讲解、多示范、多纠正、勤考核,积极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多接触患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加强感性认识。实际带教时,首先应结合相应病例复习相关理论,并示范正确的检査手法,然后让学生向患儿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尽量让学生多动手,相互间体会正确的检査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书写病历及诊疗原则,然后对照病历,了解病人的实际诊疗经过,使学生从中知道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临床实践的应用能力。

  2.2介绍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见习带教中,开展对学生的临床知识讲座,加深对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采用强化临床技能、病例分析、全科病例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每次见习都应组织各种形式病例讨论,选取一个病种的一组典型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某种儿科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的病例,根据患儿的病情,首先从症状体征着手,根据“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病机制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主要并发症会有哪些?再从鉴别诊断上分析多种疾病的特点,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再结合实际的治疗过程分析病情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地认识一种或多种疾病,而且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指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对疾病现象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所以,提高儿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打好扎实的儿科理论是培养儿科学临床思维的基础;儿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关键性阶段。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篇3

  在中医五官科的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对五官科学的学习兴趣与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医五官科知识的认识程度,掌握中医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继承并发挥中医的精髓,努力创造一个教与学共进的结果。

  中医五官科学教学方法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是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利用基础和临床知识对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等,对疾病的本质进行理性的判断,根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的一种思维活动。正确的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因而被看作是连结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为此,探索一种适合中医五官科教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一、在理论教学中融入临床思维观念

  五官科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临床学科,许多临床体征必须经过现代仪器设备仔细检查才能得到阳性体征。在理论教学中,应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将各种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形成图文声并茂的多种素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根据思路组织教学内容,设计非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在各科总论的授课中,教师应使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的语言,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将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讲解时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在讲授眼、耳、鼻、咽喉及口腔的解剖结构时,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详细讲解,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再结合复习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各科各论的授课中,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可拍摄疾病的相关图片,制作教学短片,建立以临床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将各种病变图片做成幻灯展示给学生,教师准确生动的讲授与文字及影像资料结合起来,使所讲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过程等直观有序地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如讲暴盲时,学生对眼底改变不易理解,通过疾病图片展示,则一目了然;讲绿风内障时,可将房水的流经途径做成Flash动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房水流经的途径,同时可在此设计提出问题,以便学生理解其生理和病理变化。不仅学习章节本身的内容,同时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进入临床后,见到类似疾病的表现,联想到课堂讲授的图片、动画等,很快便做出诊断。最后,利用多媒体在相关知识点上做了大量链接,补充现代医学知识和疾病,使学生了解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临床诊疗过程

  病例教学法,是指以病例为媒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此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使学生在主动有趣的学习中对内容消化理解,研究表明采用病案教学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病例分为古代名家经典医案和现代临床典型病例。古代医案是中医临证实录,无论成功与否,都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医疗全过程,最直接地反映医生的临床思维,这些内容是经验性或理论性,针对不同的病人,如何灵活和恰当运用这些原则,医案之中能得到真实和生动的解答及示范,因此,熟读名家医案是学习中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运用病例讨论法是以理论指导实践,对临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促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病人的诊疗过程,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病案教学中,讲述疾病内容之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病案,然后由病案按临床诊治过程引出一系列问题,接下来由问题作为切入点对疾病进行讲述,最后回归到病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案进行分析。病案分析主要分以下几步骤:(1)概括主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引用病例的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概括出病例的主诉。(2)抓住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某一主诉所涉及的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可能主诉的病理机制,然后参照器官和系统的常见疾病,列举可能涉及的相关疾病,综合病史、其他兼症及辅助检查结果,逐步排除不成立诊断,最后做出诊断。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某些疾病的特征性鉴别点,如鼓膜穿孔的.特征、听力测试的结果等。(3)分析病案。在详细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治疗方案,解释医家为何选用这些药材,药物的功效是什么,配伍的意义何在。例如,选用代赭石时,同时需配伍半夏等。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使学生从经典病案中学习医家的用药精髓,便于对经典方剂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临床操作也是五官科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操作经验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途径。首先,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可以结合录像等形式,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解剖结构及五官科常用的检查器械有着确切的理解,让学生熟悉使用五官科的基本器材,掌握五官科常见诊疗技术的应用指征、操作要领,如外耳道、鼻腔、口咽等检查。要求学生在检查后能讲述出检查所见,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熟练和提高。其次,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因此在实训中应熟练掌握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如穴位的针刺方法等,针灸治疗青盲效果极佳,常用的穴位有睛明、球后等,针刺时需注意进针角度;耳尖点刺放血疗法,学生需注意进针应轻、稳、准。实训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纠正,并鼓励学生多动手,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与实施模拟教学

  在理论与实训讲授后,教师组织学生实施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是指在规范的技术路线和参数的控制下模仿真实情景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是把课堂作为模拟医院,采用CAI模拟教学课件进行临床病例的辨证施治模拟演练。其特点是教学双方均直接介入实时情景之中,通过声音、形态、动作进行模拟,学生如同被置身于一个特定的医疗环境中,直接面对病人,极大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及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针对上胞下垂疾病,将病人的症状展示给学生,然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病人,从中筛选出一个好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演练接诊的情景,使学生主动思考,将患者陈述的症状进行整理,利用中医四诊结合现代仪器进行检查,进一步概括整理书写病案,得出正确诊断,提出适当的诊疗方案,包括方药、针灸疗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总结,帮助分析其优点与不足,特别提醒针对不同患病个体所应顾及的主要方面。通过这种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练习看病的机会,并可对某一疾病从接诊到诊疗有全面的认识,使基础与临床有效结合。

  總之,医学生教育的过程,理论与临床有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学简单单一的传统教学局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社会需要和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成惠.临床的思维过程及其特征[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04):169-171.

  [2]徐艳秋.如何建立中医临床思维[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2):52-53.

  [3]杨治国,张谦.情境模拟在五官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3,(08):477.

  [4]张作能.病案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10):57-58.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篇4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学;实习医师

  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失落不仅严重影响医学教育的质量,并且妨碍了医学自身的发展[1]。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实习带教培养模式,认识并注重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把患者当作生物体进行诊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对待。新的医学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来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脱离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师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将无法遵循现代医学模式,临床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制约。只有注重对实习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用人文精神的要求指导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话动,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

  2加强实习医师人文精神教育

  2.1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低,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体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人文课程较少,不能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左右,与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2]。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侧重于范畴、理论、体系的讲授,而对实用性、实效性重视不够。因此,大力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改力度势在必行。不仅要增加具有时代特色的医学人文知识传授,还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以量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且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劣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评估内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医学需求,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医德教育框架,纳入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要求,扩大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临床医学生自我激励,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源泉。

  2.2带教医师应有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转变带教医师的传统医学教育观,带教医师必须深刻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完善的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因此,从事医学工作的人还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2]。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带教教师自身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既要注重对实习医师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技能的传授,又要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指导实习医师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医学,尊重患者。通过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实习医师不仅能够掌握实习大纲要求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更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3带教医师应转变观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对带教医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医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有意识的挖掘蕴含在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人文内涵,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相融。而且带教医师自身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实习医师素质的养成有直接、广泛、全面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身为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3]。在实习阶段掌握的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关系到实习医师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而实习医师通过观察带教医师而形成的对待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更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带教医师实习带教者应该是医德高尚并且热爱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医学教师,在实习带教中既施言传,更重身教,集言传和身教于一身,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中为实习医师实践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 关于医学人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5-9.

  [2] 俞炽阳,陈功立,李玉艳,等.医学教育实践中强化人文教育的作用初探[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5):335.

  [3] 赵先英,刘毅敏.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219-220.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篇5

  【摘要】临床沟通是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对检验师所提出的全新要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检验工作的整体效率,提高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过程能够进一步实现规范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培养检验师的沟通能力以及认识到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对目前检验师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学;检验师;临床沟通能力;培养探讨

  在临床诊断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沟通能力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问题之一,其实保证实验室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实验结果和准确性以及减少误诊现象发生的主要手段。培养检验师的沟通能力是目前医疗事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保证医疗实验和医疗效率的基础保证[1]。本文结合当前最为关注的临床沟通问题,并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究。

  1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1医学的发展需求

  伴随实验诊断方面的急剧增多以及检测技术的及时更新,实验室已经从传统的“化验”、“医学临床检验”转变为现代趋势下的“检验科学”,对于检验项目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及全新的定位。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实验操作等教学方面,而是需要与目前医学上的临床数据和临床结果以及有限的各项指数相结合,从而能够提取出具有医学价值的诊断治疗所需的有效信息,最终培养出以患者为主导、以临床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专业检验师。根据我国《医疗中心临床试验管理细则》中的第二十条中已经明确指出:医疗中心临床实验室主要应该提供具有价值的临床效果以及服务咨询。所以,我国现代医疗事业对于检验师专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一,掌握实验操作的具体方法、临床效益,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正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其二,掌握具有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实验标本以及运送的资料能够确保前期的分析质量和准确性;其三,具有分析临床治疗的实际能力;其四,参与临床试验的诊断会议以及为其解答咨询问题。

  1.2建立完善的检验师体系

  近几年来,国外的一些欧美国家对于检验师体系建立的相当完善,每一名检验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以及实际岗位轮换等各个方面的考核通过,才能够进入到实验室的具体工作中来。目前,我国对于检验师的总体概念以及最终的培养目标已经从1994年后被国家教委明确提出后,其推进和发展的进度较为缓慢和滞后,国内虽然已经有一部分部门专门设立了检验师的职位,但是由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性质存在诸多弊端和缺失,从根本上不能做到临床沟通和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作用。相应在我国本科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对实践操作这一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未对实际临床和检验理论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作出正确界定。

  1.3教学的实际需求

  我国于2012年颁发了全新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2012)》,其中已经明确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要求做出了全新的调整:原本属于医学技术类别与临床医学的检验专业,已经被重新纳入到全新建立的一项专业科目类别之下,专业名称已经改为全新的医学检验专业。学制时间由原来的五年改为现在的四年,学位由传统的医学学位改为目前的理学专业。检验师专业的调整更加注重的是针对不同层次人才予以针对性的教学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临床诊断治疗与检验之间严重割裂开来,从而不能够较好的满足目前临床的实际需求。

  2培养检验师临床沟通能力的措施

  2.1加强宣传力度

  目前,国内医学或者是国外医学不仅在设立医学科室还是医学教育课程等方面,检验专业以及检验科室都将被作为一项技术学科或者是辅助学科来界定的,造成了一大部分在校学生或者是检验师的内心压力。使得其不敢迈出实验室,从而走进临床试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充满信心与临床医师进行正面交流,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习相关临床知识和实验技能。医疗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积极对院校学生相应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首先需要及时做好入职准备,坚定自身的学习信心,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国外的一些优秀案例和经验成果,增强学生对于检验师职业的信心;其次,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采用CBL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入实际的临床教学案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接受临床沟通的正确理念,使之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状态。

  2.2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

  完善的教学体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同时也是目前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通过建立临床沟通的实习岗位,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师对学生予以正确指导,通过查房和对疑难病情的会诊,并对检验结果做出一定的判断和解释,依据实际病情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治疗方案。定期向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询问,随时接受全新的临床建议,并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反馈,定期予以全面的评估和汇总;定期在临床科室内部召开专题讲座,并就某一经典案例进行病情讨论,每半年时间举办一次全院范围内的实验课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会议讨论,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并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并收入到检验医学的数据资料库中,形成全面而又完善的医疗体系;通过在每年的期中考核中增加适当的临床经典案例以及临床沟通等课题的考试内容,采取上述的方式以达到完善临床沟通的整体体系,保证了临床沟通的教学质量。

  3结语

  培养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伴随实验室教学的高速发展,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已经完全形成,使得临床沟通课题的弊端逐渐突显,因此,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实现检验科室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汪付兵,黎锦,杨桂等.临床免疫检验实习带教中注重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091-3092.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篇6

  【摘要】临床医学不仅要求医师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有着充分的判断,还需要医师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患者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诊治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尽快康复。在进行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复合型、全能型人才,将临床能力培养摆在临床教学的核心位置,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因此,开展以临床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35-01

  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教育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受教学经费、技术条件、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真正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入职之后,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首先指出了传统临床医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受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高校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所要掌握的课业内容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育——临床操作——实习实践”的模式。以最基本的理论教育为主,学生通常需要掌握的专业有英语、生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等等,其专业科目多达二十甚至是三十几门,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之大[1]。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书本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听课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效率。虽然该专业强调实践性和操作能力,但是考核方式仍然以卷面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背诵。从教师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也会有意识的压缩实践时间,导致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人文关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医学院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德”。近年来,国内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这固然与医患之间信任缺失,部分家属寻衅滋事有直接关系,也与部分从业医师职业道德不过关,诊治期间缺乏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有一定联系。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期间,教师以书本教材或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不能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患者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变化,也就不能在临床实践中采取有效的人文关怀。众所周知,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身体痛苦,另一方面也饱受对疾病恐惧的心理困扰,因此往往表现出情绪烦躁、沉默寡言,甚至不配合治疗等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医生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就很难确保各项医疗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临床医学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1、采取多种授课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训练

  实践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现阶段实行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宿。首先,要协调好理论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开展临床实践的必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图像、PPT等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内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由于在网络上师生关系平等,因此学生能够大胆的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解决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及时的开展实践联系,确保学生所学内容得到强化。在临床实践期间,教师要主动转变师生课堂地位,自己由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把临床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引导学生注重实践

  现阶段,国内高校仍然采用“学分制”作为评测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要按规定修满足够的学分。而考试成绩则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考核制度下,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于理论知识的背诵和记忆上,以此来提高应试能力,必然会导致临床实践实践的不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医学院应当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将学生实践成果纳入到期末测评中。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考核制度,使学生将学习重点从理论知识转移到临床实践中来,从而不断的提升个人实践技术水平,为毕业后尽快的适应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强教学体系分析,抓住课程改革重点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对此,应不断的对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引起相关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课程体系展开研究,将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工作。其次,应加强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分析,了解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哪个环节在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存在着问题,这都是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点,例如,对课程授课时间、实践课程体系、临床医学教学课时等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解决当前临床医学教学运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医学院作为向社会输出专业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其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医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临床医学教学,并从自身管理和教学经验出发,不断的实现教学创新和管理理念的转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毕业后尽快的融入到临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伟润,杨春梅.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07):131-133

【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通用6篇)】相关文章:

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论文06-23

医学检验师临床沟通能力培养探讨论文12-12

医学临床论文09-27

关于临床医学生教育教学的论文范文12-05

专业型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论文12-10

独立学院学生动物医学临床技能的培养论文12-06

高中的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08-01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论文12-10

临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