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0-10-22 12:43:46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公共艺术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导语: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对人的情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素,其作用更是科学教育所无法替代.

公共艺术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1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看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

  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对美的感受能力的教育.审美活动无所谓对与错,审美对象亦不论类别,只要是发自内心与审美对象有关的真切感受.下面笔者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分析公共艺术教育.

  1.1艺术的特征

  艺术视角中的公共艺术教育,即是关于艺术美的教育.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各类艺术都有它们自身的特点,如绘画、摄影、雕塑、戏剧、电影等.从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来讲,其具有很大程度地非功利性、情感性、自由性、形象性与生动性.非功利性即表现于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境界,塑造个性人格;情感性在于公共艺术教育是情感教育,是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达到其感性与理性的兼容统一;自由性在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受教育者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启发和意识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则是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激活受教育者对所描绘物象的感受而获得创作的潜意识.以绘画为例,绘画教育讲究的是以绘画艺术品为中间媒介,通过引领和启示的方式将受教育者对形式的意识和情感表达出;绘画意识方面来说,引导者要使受教育者在原有观念意识在无意识地状态下被激起、改造,进而得到升华.

  1.2艺术是传承文化的载体

  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载体,一直参与、推动着人类文化历史的前进,在其发展的大潮流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而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艺术传承的重要手段,则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学习,理工科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艺术以及世界范围内其他艺术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提升理工科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思维逻辑和个性人格,使他们不断地追寻真、善、美的事物,潜隐默化地完成文化历史的传承责任和对自身人格魅力的升华.

  1.3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艺术与科学是两种不同认识世界的方式,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从事创造的过程中,科学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律、定律等方式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不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本质是求真,即运用理性的抽象思维去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和本质面貌;而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感性地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其本质是求美,即人们以感性形象思维去创造活动,反映生活,发泄情感以满足内心的审美需要.

  虽然两者在认识和改变世界方式是不相同的,但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创造的目标上却总是异曲同工地实现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以及强烈的求知和审美的欲望.科学通过借助艺术的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固有的逻辑框架,实现某些概念的飞跃;而艺术则借助科学的规律和理性能够突破主观化的感觉,实现情感的升华.艺术需要科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可直接运用到艺术作品中,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

  这样看来,艺术需要科学的指导,只有在科学的力量和智慧的引导下才能得到更长远地发展.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集绘画艺术与自然科学成就于一身的代表.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建筑工程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有颇高成就,在绘画领域更是技艺精湛,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的艺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这正是艺术和科学互相促进产生的强大效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艺术.

  艺术具有启发发展人们的联想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世界上许多科学创造,常常得益于艺术的启发.著名的苏联火箭专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火箭装置对空间的研究》中谈到,他渴望到宇宙旅行的理想,是受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启发.可以看出,艺术间接或直接地推动了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亦有意或无意地在艺术的想象中获得启发.因此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相融,相互促进发展的.

  2公共艺术教育对理工科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

  如何培养创新型的理工科复合人才呢?这是一个很大难题,也许公共艺术教育是一剂良方.因为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的文化底蕴等综合素质.正如由美国艺术教育学家列维和史密斯合著的《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一书中所写:“艺术教育能够达到以下四种目的:培养文明感,孕育创造力,传授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提供工具用以评估人们所读、所观和所听的对象.”

  2.1提升理工科学生的文化修养

  理工科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具有相当的人文性.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承担着传承和发扬社会文明的责任.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亦担负着文化的传播义务.各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以绘画艺术鉴赏课程为例,一般都囊括了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书法等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研修,理工科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绘画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特征和面貌,这可以很大地开拓理工科学生在绘画艺术领域的知识储藏空间,最终实现对其文化素养的提升.

  2.2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是人对美的品鉴能力.它是人对物象美的一种感性的解读能力.公共艺术教育关于审美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对任何一件物象美的的品评并不存在统一要求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之上,艺术教育可以很好地激发理工科学生突发破专业思维方式的定式,积极改革创新.同时艺术教育鼓励理工科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用各自的个性视角去发现、感受、赏析、品鉴周遭的艺术或文化现象.再者,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中对艺术文化知识的亲身讲析与传授等教育方式,都能够很大程度地促进理工科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

  2.3开拓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工科学生生的创新能力对高校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而公共艺术教育恰可以提升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形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以此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模式的发展和理工科学生创新素质能力的提升.直观洞察力是理工科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他们认识一切事物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敏锐的洞察力使人将所有事物看作一个联系、有意义的整体,让人认识感性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积累信息的,信息越丰富、准确,越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乃至创新.在公共艺术教育运作过程中,通过教师带有情感的引导理工科学生对一些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或者文学名著进行欣赏,让他们充分领略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陶冶情操目的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敏锐的直观洞察力.

  因为这些优秀作品都是丰富的、形象的、生动的,也是复杂多样的、变化无穷的,其蕴藏的深刻内涵,并非是所有理工科学生都能很快意会到,只能通过仔细地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用头脑去判断、分析和综合才能欣赏和体会到蕴涵在作品中的艺术家的真实情感.想象力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智力因素之一,是人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加工处理各种信息,构建新形象的能力.艺术对开发人的想象力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挖掘人们智力的潜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最典型的要数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公共艺术教育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使理工科学生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达到一种美的体验.课堂中授教者将艺术品呈现给理工科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和交流.

  在此基础之上,再让他们充分地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感情,发挥他们独立思维能力,保持他们思维的流动性、独立性和变通性,在潜移默化中开拓理工科学生的想象能力.艺术的魅力在于能够扩展人的心理空间和人的心智,激活人的心灵新感受及创造性行为,继而提升人的创新性能力.人的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人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生活的感悟,离不开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的积累.而公共艺术教育正好弥补这点,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个性、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3讨论

  由此可见,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对人的情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素,其作用更是科学教育所无法替代.理工科生作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主力军,高等教育对他们的创新性素质培养的质量高低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科技水平.随着国家创新素质培养目标的提出,加强理工科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势在必行.

【公共艺术与创新素质的培养】相关文章:

1.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2.视觉文化与艺术素质教育论文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措培养创新人才的论文

4.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5.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与培养模式的艺术论文

6.谈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形象的构建

7.高职计算机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8.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

9.浅谈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