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英语小论文

时间:2020-12-06 09:59:47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关于跨文化交际英语小论文

  摘要:

关于跨文化交际英语小论文

  随着的中国不断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使得来华留学生逐渐增多。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人际交往方式、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导致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人之间的交流障碍增大。文化冲突,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积极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同过研究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冲突的表现,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解决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文化论文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起源于英文,是由“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跨文化交际的范围较为广泛。人们通常理解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交流。不同的地域文化是不同地区、国家文明发展的结果。文化的差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文化差异是不同地区不同人文特色的体现,它体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文化的差异导致异域人与本地人之间的隔阂,也是跨文化交流的绊脚石和障碍。很多研究表明,文化冲突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的重要性于人类而言,就如空气对于人类,人类必须活在由空气的环境中,没有空气人类就无法生存。同一事物对不同文化的人而言,其象征意义是有差别的,不同文化的人之间对这种差异的表现在交际中,就容易形成文化冲突。

  一、文化冲突的表现

  1、人际交往及传统习俗第一,心理方面的冲突。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的首要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文化是决定社会距离的首要因素,文化差异与社会距离成正比,文化差异越大,不同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也就越大。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的心理上自然会有本土文化优越感,不可避免的对异文化产生排斥。

  第二,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隐私观念相对弱,对隐私的保密性重视程度远不及西方人。西方人则非常注重隐私,不愿外人提及及干涉。如,中国人喜欢与别人攀比个人财富;但西方人则认为是他们的隐私受到侵犯。

  第三,家庭观念冲突。来自不同文化的社会人群对家庭观念截然不同。穆斯林人群认为离婚是无法接受的事情;西方人恋爱婚姻与否是自身的自由,外人甚至是父母都无权干涉;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介于前面两者之间,即可以接受离婚但是家庭观念又很强,子女与孩子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子女大多要“百姓孝为先”,父母永远关心子女的一切事情。西方人则认为子女成年后,则应自立于社会;中国人自立于社会后,更希望自身的行为能够“光宗耀祖”,个人荣耀与家庭的荣耀仅仅联系在一起。

  第四,传统文化、习俗方面的冲突。长期的历史积淀,不同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使各国的风俗习惯有极大的差异。风俗习惯是指不同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包括人民生活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例如: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西方却将龙视为恶魔,龙最终是给正义之神所消灭的。又如,中国人喜欢谦虚,这令西方人觉得中国人虚伪。另外,不同文化中的禁忌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时间观念第一,霍尔(1959)在《无声的语言》中提到“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rdquo,时间观念差异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国家留学生对时间的感知、理解和安排,与中国人有极大的差异。对于约定时间的理解,中国人与某些国家的人还是存在差异的,如西班牙语的留学生认为在约定时间迟到半小时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中国人更追求效率,如果迟到则是认为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第二,中国古诗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来反映时间的珍贵。然而,中国人更多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去看待时间的价值,在社会交往中,时间观念往往就变得没有那么强烈,所以中国人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对比西方来看,就显得比较薄弱。中国人注重私人时间价值轻视公共时间价值的做法显得很矛盾。例如,在医院挂号、车票售卖处经常会出现不排队即插队现象;会议上毫无意义的冗长报告等无不反映着中国人在公众时间价值方面的缺失。美国人则对公共时间价值极其珍惜。拜访的时候绝对会提前预约。说话办事会直入主题,不喜欢绕圈子。大家在公共场所总是有序的排队。

  3、空间观念第一,不同民族对空间地域的感知和利用是有差异的。

  中国人的空间地域观念是十分强烈,但是西方的地域观念则较为薄弱。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可以看出,中国诗歌中一直反复中出现的一个主题就是思乡。中国人的集体观念比较重,他们的着眼的地域范围比较大。中国人注重溯源,注重寻找自己的“根”。而且,这个“根”除了地域观念,还有一层意思表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扎根在越大的城市表示社会地位越高,生活也就也稳定和满足。对中国人而言,空间意味着希望,同时,他们也欢迎外人到自己的空间去观赏和玩乐。于外国人而言,他们会惊讶我们诗词中的浓浓思乡情,他们更注重个人观念,空间观念更多指的是个人所处的空间范围。外国文化中私人空间是他们比较隐私和不可侵犯的地方。当有人在他们的私人空间出现的时候,他们更多表现出抵触情绪。

  第二,不同民族对人与人之间交谈时的距离差是有差异的。外国人的人际之间的接触距离比较讲究。根据美国人的交际习惯,豪尔把空间交际距离划分为四个区域:①亲密区:亲密的人的交际距离一般为0—45cm,双方可以互相亲吻拥抱等亲密接触。②熟人区:熟人之间交际距离一般在45—80cm内。双方尽量避免身体接触。③社交区:距离在130cm—300cm之间,两人之间认识但不熟悉。④公共场合:距离在3米以上,如在公共场所,会议者或者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中国人之间的交际中很少有亲吻和拥抱等方式,甚至是亲人之间的交际在外人面前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在上述的后三种交际区域内,中国人接触明显比外国人多。

  例如:在中国,两个同样性别的人在公众场合互相搭着肩膀行走很正常,但是在美国则会被认为是同性恋。中国人对一些公众场合的挤擦、贴身、挨靠等肢体接触都习以为常。

  二、文化冲突的原因分析

  1、中西核心价值观不同人的交际能力必然与价值观有着紧密的关系。

  价值体系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处事哲学、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价值体系存在于文化,每种文化中又存在差异。无视不同文化影响的不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是徒劳无功的。

  2、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导致了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

  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人更注重培养思维的逻辑性;而东方文化更多的是感性体验和领悟,因此,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最突出的是直觉整体性。中国人有着明显的模糊性思维,会直接对感知识别到的外界陌生的事物,根据自我文化认同的方式进行分类。这就有了一定的狭隘性,会直接导致交际失误。

  3、文化的负迁移文化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干扰或者抑制的现象。母语文化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容易导致人们对新文化的接受障碍和文化负迁移现象。“先入之见”和“民族中心主义”常常就使得跨文化交际者智接受和自己原文化相同的部分,排斥相异部分,或者导致其用原有文化的接受方式去代入新的文化之中。无法套进部分则用原有语言进行改造。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语言错误、文化误解,被我们称为文化负迁移。文化冲突强度与文化负迁移强度是成正比,文化冲突越强,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也就越大。

  三、对策

  1、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惯例国际惯例独立于任何语境是可预测的,是作为协调冲突的重要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国际惯例进行文化融合是常用而且有效的手段。交际者了解的国际惯例越多,交际冲突则越少,交际则更为顺畅。

  2、转变观念,消除“文化本位主义”思想,培养第三种文化要学会转变观念,打破定势思维,消除“文化本位思想”,尝试产生“第三种文化”。要完全消除不同文化之间交际的差异,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全面融合是不可能的,所以折中的“第三种文化”会使得交际者更为宽容及灵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求同存异。如果人们能够都摈弃固有的思维定势,用“求同存异”的态度来面对文化冲突,势必能够使跨文化交际更为顺畅。

  3、理性认识西方文化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冲突在我们的跨文化交际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从根本上缓解文化冲突,就必须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为此,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学习西方文化知识,了解其文化的禁忌和内涵,提高自身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但是,学习西方文化一定要有理性的思维,要正确汲取其中的精华,不能忘掉自己文化的“根”,要合理地吸收和接纳不同的文化。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文化冲突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问题。不同文化的交际冲突,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每一种不同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们要承认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用有效的方法缓解冲突,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