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时间:2020-06-26 18:26:52 外语 我要投稿

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地方普通高校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在全面分析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新路径。

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四大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而据调查,全国不少用人单位却为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苦恼。一些高校不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闭门造车”,导致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英语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一、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趋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向上看”的攀比心理,在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定位等方面向重点大学甚至是“985”、“211”大学看齐,导致地方普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没有自己的特色。部分院校与业界严重脱节,盲目追求高水平、高规格,没有很好地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新要求,没有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服务面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滞后,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落地。由于过去传统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概念,即学生不仅要掌握一门外国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掌握另外一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注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如“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新闻”等。然而,很多院校采用的复合型培养方式是减少英语专业课程或学时,适当开设2~3门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李伯和认为,这种在一个专业内复合另外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管学科专业间如何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如何优化,“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却无法回避:一方面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或技能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学生的外语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甚至是外语技能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达不到原来(单一)外语人才应有的标准和要求”。

  3.课程体系不科学,重理论轻实践。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过分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即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忽略了语言的人文性,即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知识,加上教材老化,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调,理论教学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4.“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历和行业背景。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英语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结构不尽合理,普遍以青年教师助教、讲师为主,高职称、高学历者少。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学术型院校,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加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费偏少,待遇不高,教师不稳定,流动性较大,教学热情不高,进修、交流学习机会较少,导致一些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因此,他们很难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5.英语教育纯工具性倾向。很多地方普通高校在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时,始终把语言技能训练放在首位,特别是随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很多高校增加了商务、旅游、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压缩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进一步弱化,导致英语专业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较差,学生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西方文化了解更为肤浅。学校在培养学生成为“职业人”、“技术人”的`同时,忽视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人”。

  二、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对策

  1.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际化大都市等重大战略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地区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需求,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错位发展、产教融合的思路,突出应用,强化实践,进一步明确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定位,细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多元思维与国际化视野,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意识,全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始终坚持“理论适度、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原则,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深入分析研究用人单位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将英语专业课程与相关职业标准相对接,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与课程考核标准相对接,科学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英语语言技能类课程与文化文学类课程比例、英语专业课程与复合专业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复合专业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坚持“删除芜杂、保留经典、体现现代、涉及前沿”的原则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注重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内容更新,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淘汰过时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及时将业界最新研究成果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来。

  3.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师不仅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时能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知识,指导实践,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与企业紧密合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坚持“引、陪、用”相结合,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机制,制定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挂职锻炼的激励政策。积极为教师搭建行业资格证书培训平台,鼓励教师评定(考取)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和行业资格证书。在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锻炼。遵循“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选聘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聘请业内知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4.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填鸭式”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始终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入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仿真模拟、实景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终结式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积极采用开卷、口试、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课程设计等考核方式。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高考生源的萎缩,高校面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地方普通高校要在转型发展大潮中,顺势而为,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条件,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途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转型发展时期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论文

2.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3.探究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4.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5.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6.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7.探究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8.探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

9.探究医药院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