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时间:2022-05-29 15:18:3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精选6篇)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1

  摘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应从大众传播向新媒体和人际传播拓展,积极开拓口语传播疆域。西方口语传播学成熟的理论体系将为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提供支撑。

  关键词:

  口语传播;播音主持;人际沟通;言语思维

  西方口语传播学所强调的个体的语言传播与综合沟通能力应该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这正是当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所忽视的,更是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短板。由此,口语传播学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提高言语沟通能力、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鲁景超在新近发文《关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要从大众传播向新媒体和人际传播拓展,开拓口语传播疆域。进一步明确了口语传播学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在“自我沟通”中明确播音风格

  “自我沟通”是口语传播学中所有传播类型的层次基础,也是各种口语传播行为的基础。播音主持业务所呈现的传播样态则完全被包含在口语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之中。所以,“自我沟通”是播音员主持人口语形态的层次基础和行为基础。

  播音主持是一项与人交流的工作,是否能够完成高质高效的沟通是检验主持人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要想和他人沟通得好,首先要学会与自己沟通。通过自我沟通,不断地认清自我,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更明确的指引。自我沟通训练可以帮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纠正和补充对自我的认识,准确发现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力所在以及话语风格。

  自我沟通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具有自我说服的作用。自我说服经历了自我论证、自我矛盾,最后产生结论,衍生行动。这一反思的过程是个人成长和变化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自我坦露,自我暗示,社会比较,获得平和理智,充满自信地自我认知,在明确了自己的个性化优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自我交谈使个性化自我和社会化自我相互碰撞和协商。

  例如,学生的个人意志是要在专业领域发挥自身思维和语言能力强的优势,而社会化的自我则进一步要求自己通过应聘或参加比赛的方式,展示个人优势,一步步成为一个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再比如这个学生的个性是温和善解人意型,那么社会化的自我则进一步明确了他需要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学习和积累,成为一个话语风格温暖平和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特点及优势,在其有潜力或是擅长的领域着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越发地认识到自己在何种领域可以得到赞赏,在哪个领域努力钻研更易获得成功。此外,进一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使他们对自身言语风格有逐渐清晰的认识。

  二、在“聆听”中完善人际沟通

  大众传播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基本能力。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又将人际传播的手段融入大众传播,他们以亲切的姿态和平等的态度以及丰富的情感拉近了广播电视和受众间的距离。换言之,主持活动本是通过大众传媒放大了的人际交流中的行为。所以,主持人在具备高超的大众传播能力的同时,也应拥有丰富细腻的人际沟通的技巧。人际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现有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说”上,而对“说什么”“为什么说”缺乏思考。这种做法显然会对达到人际沟通高质高效的目标形成阻碍。

  “聆听”在沟通中十分重要。有效地倾听,给对方提供“心理空气”,满足对方的精神需要,这时候你才能集中精力和心力,去解决问题,或发挥影响力。只有理解倾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应答和交流,才能推进话题的深入和提高沟通的效果。只有会“听”,才知道“说什么”“为什么说”。

  聆听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这对主持人尤为重要。口语传播学中关于“聆听与沟通”的内容为播音专业学生提高聆听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可以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聆听的过程,化解有效聆听中的基本障碍,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例如,开展词汇层面的听记听辨训练、话语层面的概括听辨训练和语义层面的隐意听辨训练等。

  三、在“小组沟通”中协调各方

  播音主持的工作是与人交流的工作。不仅要与受众交流,还要与嘉宾交流,与编导、摄像、后期工作者等交流。播音主持工作也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是由团队共同完成的。所以,播音主持教学中如果融入“小组沟通”相关内容,对培养学生团队协调能力有积极影响。小组沟通的理论来源于西方口语传播学,小组沟通的目的是小组成员的才智、能动性在组内得以发挥,以利于小组共同目标的圆满完成。

  目前的播音主持教学是以小组教学结合大班授课的模式开展。小组教学是一位专业教师带领一组同学(10~20名学生人数不等)进行实训,在大班授课中的理论知识的引领下,展开实践,组织训练,以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这种小组教学的方式被称为小课训练,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

  小课训练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小组沟通的过程,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其间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小组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并以项目展示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行为,因材施教。同时,制定小组规范督促学习目标的达成。

  还要通过小组权利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创新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也培养了学生的小组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传媒行业虽分工细致但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一专多能。主持人需要深入策划甚至是节目制作的团队中去,这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更有益于整个节目的成长。在节目进行中,主持人的中心地位体现在其对整个节目的把控和协调上,无论是流程的演进、时间的掌握、气氛的调节以及对于突发情况的应变,都需要主持人借助小组的沟通能力协调整个节目的运作,与各方沟通,使节目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四、在言语思维中流畅即兴语流

  即兴口语是现有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模式下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短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体系在建立之初到后来一直沿用的即兴口语培养模式是从广播电视语体的角度展开,即结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实践当中的语言样态,从复述、描述、评述等方面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方法确实起到直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学生一旦进入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生活中的语境,自然的交流仍然受到自身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的限制,出现语流失畅、词不达意的状况。显然,在教学方面,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除了从广播电视语体语态入手,还应该向口语运用的更广阔的疆域拓展和深入。

  口语传播学中研究口语的沟通能力不能局限在某一语境下,其研究对象有更丰富的语言环境,也有更为本质和核心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生成等概念和规律,这些都为专业的教学和提高即兴口语能力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口语传播的研究领域已有学者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们认为言语的外在表现与思维的内部感知存在模式化的连接关系。

  即兴口语是在语法约束力和语义生成力的辩证运动下生成的。所以,在即兴说话时,流畅的语流和精准的用词要靠语法约束力和语义生成力的双向提高来实现。根据这一模式的启示,我们在播音教学中可以衍生出多种训练方法。而这种打破现有的广播电视语体规定下的教学内容,依托口语传播学找寻更广阔天地和更深层理论依据的教学思路显然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更能打破专业人才市场供销不对路的尴尬局面。

  五、结语

  基于对西方口语传播学现有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即将口语传播学中的“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小组沟通”等研究范围下的知识内容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务相结合,作为新的指导播音主持实践的理论利器,这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思路。教学实践也初步印证了这一思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口语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将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广阔的理论视野。而播音主持实务的实践发展也将为口语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更加丰沃的现实土壤。

  参考文献:

  [1]吕行.言语沟通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2-28.

  [2]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310-313.

  [3]李亚铭.口语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张颂.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95-298.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2

  1、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特征分析

  1.1口语化特征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利用文本内容与独特嗓音,向受众传递丰富的信息,在发音与声音方面具备较强吸引力。播音主持人在活动现场时,也需要全面把握相关流程,在观众面前客观呈现各类节目特点与形式。这要求播音主持人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专业素养高,并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后也能妥善处理。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着口语化特征,进行信息传递时播音主持人要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方式,既要体现出较强的亲和力,也要深入观众内心,让其身心获得愉悦。播音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从实际语言环境入手,准确把握力度、语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让每个观众的个性化需求都得到满足。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要高,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从活动现场实际情况出发,随机应变,以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以《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爱要大声唱出来》等节目为例,播音主持人不仅对语言进行了合理化加工,也采取“说”的形式,让活动现场氛围得到了渲染,将观众的目光都吸引到节目上。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也要避免使用方言,或者是过于粗俗的语言,应该以普通话为主,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加强对情绪的有效控制。这样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才更具感染力,才能将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客观呈现出来,这样口语化特征才能得到真正展现。

  1.2时尚化特征

  在时代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人们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看法都有了很大改变,开始追求时尚,对广播电视节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视电影界来说,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播音主持在语言艺术方面也有了新的特征,如时尚化特征等[1]。节目形式不一样,将呈现出不一样的价值,这样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时尚客观需求。播音主持人只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风格,让节目充满情趣,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为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在节目中,播音主持内容应该具备较强的时效性特征,对此应该注重对新词语的应用。而时尚播音主持语言一般来源于网络,播音主持人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流行网络用语。因为网络用语有好有坏,所以播音主持在使用时应该谨慎选择,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为节目增添更多幽默感。播音主持语言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尚感,这样才能减少对观众、嘉宾的困扰,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应从节目类型与内容出发,充分利用时尚网络用语,确保其具备多样化神韵,将自身个性、生活品味等都呈现出来,这样电视节目才能赢得人们的支持与喜爱。例如:在《金星秀》中,金星通过使用犀利、时尚的语言,让节目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不仅进入了微博热搜,收视率也较高。在时尚化特征作用下,播音主持语言也充满了特色,让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新元素,使其日常生活更加丰富,促使各层次群体客观需求得到满足,电视节目收视率才能提升。

  1.3个性化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有了新的变化,融入了很多创新元素,体现了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当前比较受欢迎的播音主持人在个性化特征上都很明显,能够从广播电视节目特点与性质出发,合理运用语言,营造良好的节目环境氛围。这样观众能够全身心融入其中,满足多样化客观需求。例如:在《中国好声音》开场时,华少会使用较快的语言语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表现出来。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在颁奖晚会中会使用幽默调侃的语言,让自身主持风格更加幽默与风趣,也将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特征充分展示了出来。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不断提升,播音主持需要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后可以有效处理,借助多样化语言展现语言的独特魅力,为节目增添更多新的生命力。又如: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直播现场中,孙楠因为特殊原因退出比赛,工作人员没有一点办法,此时主持人汪涵作出了应对,巧妙化解了尴尬。这些都体现了播音主持人的随机应变能力,需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才能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也充分体现了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特征。

  2、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提升策略

  2.1准确把握播音主持语言特色

  为提高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播音主持人应该注重播音特色,做到语言的规范性。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这样会导致播音主持人的激烈竞争,如果播音主持人想要鹤立鸡群,就需要自身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规范地用语言进行播音,还需要突出自身主持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在突出自身特色时,不能只追求特色,还应该重视专业性,不要适得其反。

  2.2增加播音语言感情色彩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需要将自身感情色彩融入到播音语言内容中。播音主持内容也要做到专业性,这是对所有播音主持人最基础的要求,同时以专业性内容为前提,播音主持人要融入更多真实情感,这样才能在语言上体现出艺术性特征,打造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受观众喜爱。若是播音主持人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采取朗读课文的方式,就无法将新闻讯息内容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也不利于听众作出有效判断,这样播音主持内容的吸引力也难以实现增强。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体现,要求以基本播音专业素质为基础,将更多感情色彩融入其中。

  2.3运用声音表达文化丰富内涵

  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播音主持人要利用声音充分体现播音主持内容的文化内涵,对此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要注重对语言的正确把握,向观众传递最真实的新闻讯息内容。只有播音主持语言和观众获得新闻讯息后心理活动相同,这样才能让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第二,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融入有丰富内涵的语言,在此环节要避免对新闻讯息作出改变,保证新闻讯息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体现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确保播音语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竞争力提升,吸引更多人关注。

  2.4提高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

  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在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上实现提升。播音主持人代表着整个节目的形象,其风格特征对播音主持节目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播音主持人要想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时刻关注自身外在形象,播音主持要在自身涵养、外在形象上均做到合格,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新媒体语境下,要想实现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播音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讯息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仪态和着装,在形象上做到得体,仪容上保持庄重。第二,播音主持人要关注自己的内在修养,利用工作业务时间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要在新闻讯息播报过程中,将自身专业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知名度,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好地实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提升。

  3结语

  总之,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应体现出艺术性特征,这关系着播音主持的竞争力。播音主持人应从信息传播出发,注重在语言表达上创新,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与工作模式,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在播音主持语言上加大研究力度。只有播音主持人主动适应新媒体语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提升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这样的播音主持节目才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佟鸽.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163,165.

  [2]谭曦旭.基于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16):135.

  [3]雷鸣,彭涵俊.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3):107.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3

  一、播音主持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播音语言是一种面向大众化的传媒语言,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一种对语言美的表达。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兴趣从而提高播音创作的地位,更好的和大众进行沟通交流,使听众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从听众的观点出发,站在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从多个角度来展示语言的魅力。播音员所进行的播音节目越来越生动形象,接地气的口语表达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要注意这里的口语指的并非是像我们平时说话那样一字不落的说出一句话或者是流利的将一段话进行表达,而是说要字正腔圆,注重每个字的发音和吐字清晰的表达每一个字。这是播音员在播音中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功。在这里所说的口语化是指运用手势富有感情抑扬顿挫的进行表达,这与只是呆板的去告知观众一段新闻所表达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更能够让群众产生亲切感从而贴近了群众的生活。虽然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掌握着一定的播音知识。但是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播音员更依赖于对文本的使用,要求他们准确无误的进行播音工作。而主持人则更加重视对于节目的参与。不是很依赖文本,而是借助于播音将自己融入于节目之中。这两者之间播音员更专业一点,其他的专业都无法替代播音员。播音员将播音口语化是一种对于世俗美的诠释,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享受播音逐渐成为被很多人接受的生活方式。播音语言口语化的重要基础是进行语言表达所必需的基本功。无论是对于主持人还是播音员来讲,都要遵照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注重对口腔状态和气体运动的掌控。合理的运用内外部的发音技巧进行翻译。内部技巧包括重复语气节奏和停顿等,外部技巧则包括情感、情景再现。播音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主要注重一个人对于语言情感的掌握能力,通过自身规范化具有感染力来让群众产生心理认同感。播音人员的这些技能都可以通过训练来进行实现。

  二、播音语言要融合时尚元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风格出现了变化。越来越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标准化的官方腔调,还有欧美腔等等。很多主持人都把这些语言当做一种时尚应用于播音主持的工作之中。一些专家认为这样工作是不专业的,但是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就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是有兼容性的,可以不断的融合发展,虽然在这方面有着很多的限制,但是仍然阻碍不了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中国世界化的背景下,很多的外来语言开始进入中国。比如一些地方方言、网络语言、粤语等等。各种语言进行夹杂,主持人运用自己规范化的语言进行节目主持,但是仍偶然会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以此来表达主持人自己鲜明的个性风格。观众认为对这些语言进行运用,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新鲜感,不会让人感觉到节目是枯燥乏味的,让很多人喜欢上这个节目,记住这个主持人。

  三、多元化的进行节目的配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发的高涨。给影视业进行配音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于电视剧和动漫进行配音能够展示出一个更好的视听效果。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电视剧和动漫所展现出的魅力。所以说,配音也是一种艺术,使语言具有可塑性。例如说《动物世界》是由赵忠祥进行解说的,时至今日仍然被很多人所喜爱。已经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节目的一种独特标志。配音语言分工更加的精细化。播音专业由台前转变为幕后人员来进行配音。在这个背景下。大众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新的标准。有些节目将原本记者的发言转变成为播音员去进行配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美学风格,能够让语言进行本体的回归。而我个人认为作为纪实性的新闻而言应该让记者去配音。这样能够让事情更加的.真实,表现出节目的及时性来增加节目的真情实感,增强观众的心理认同感。这是任何播音人员都无法去替代的。所以说现在的很多节目例如消息类新闻等,都开始运用记者来进行配音。对广告的配音也更加的多元化,通过广告所有的特殊性来对产品进行宣传,诱导人们花钱去购买,所以在配音中是有着不同的重点的。但是他们也是有共同点的,在总体上给人一种生动活泼、感染力十足的感觉。所以在对于广告进行的配音之中,要跟随时代的脚步,注意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喜好。有的人喜欢比较活泼的,有人喜欢比较沉稳的,而有的人则喜欢动漫化的。在进行广告设计中要注意产品所面向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去设计。

  四、播音主持要给人以亲切感

  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播放时,主持人和观众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观众主要是通过影像来观看节目。如果播音员或者是主持人,没有在节目中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这个节目就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让观众有长期观看节目的打算。所以这就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来对观众进行吸引。让观众有观看节目的兴趣。亲和力,不仅仅在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也需要足够的亲和力,只有播音员和主持人有着足够的亲和力,才能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从心理上喜欢节目接受节目,以此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当前的背景中,播音主持要对大众的审美和需求进行满足。将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在播音主持之中,既表达出语言的魅力,又贴近了群众的生活状态。让观众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和自己是平等的。意识到公众人物接地气的一面,让人明白公众人物也只是一个平凡人,增加了观众对于公众人物的信任感。为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向观众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对信息进行传播的效率。播音员和主持人想要进行对于亲和氛围的营造,可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语言之中,也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和诚恳真切的态度去表达。但是,对于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而言,他们的亲和要能够符合语言所要求的规范准确和艺术性。播音主持进行亲和性的语言表达是为了更好的去进行消息传递。播音人员和主持人要具有亲和力,但是也不能够丢失他们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必须符合的职业要求。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减少口语所造成的随意拖沓。例如,说董卿,她是一位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主持人,一反传统央视主持人给人传统、严肃的印象,她以言语来打开人的心门,给人一种认同感,这是她亲和性的语言的功劳。她让观众感觉到了真情实意,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再比如说,在快乐大本营中的主持人何灵,他的主持风格多变,总是很温和的对待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他对于自己的重视,不由自主的就爱上了带给人活泼快乐的快乐大本营。并且,他和其他的快乐大本营主持人相处的就和家人一样,给整个节目带来了亲和温暖的氛围,也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的喜爱,让观众观看节目感觉到放松。

  五、总结

  结合上文中所记载的内容来看,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所具有的语言艺术特征就是将播音变得口语化,带给观众亲和力并在播音的过程中融入时尚元素,多元化的进行发展。这些就是播音人员和主持人想要更好的运用语言艺术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同时这些特点影响了观众的喜好,但是这些的发展也是被观众的审美所影响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想要获得观众对于自己的喜爱,所以波音人员和主持人会努力的发展自己。而播音人员和主持人对于自己的能力进行提高,吸引了观众的关注,就能够增加收视率,将节目的质量进行提升,推动我国电影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兰.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15):129-130.

  [2]赵佳园.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01):157.

  [3]孟佳玮.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8,10(09):20-21.

  [4]金钲凯.试论消费文化语境视角下的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主持技巧[J].新闻传播,2018(06):34-35.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4

  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事业也正蓬勃地发展,同时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得到划时代的培养。现阶段,播音主持院校的专业教育普遍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报名都很火热,人气逐渐上涨。高职类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招生也是热火朝天,但是报名数量的日益增多并不代表该学科已走在各学科的前列,扩招的同时也增加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创新,努力探究开设自己的特色实践课,加大专业竞争力。

  1.高职院校播音主持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时间为期三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计划,但又不能把课程量压缩,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教学时段内,开设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的计划,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其次,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重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部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无声语言能力,如形体、化妆、表演等课程形同虚设。这样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缺乏实践学习,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无法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艺考热的不断升温,各大高职院校在不断进行扩招,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现阶段社会最担忧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难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是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才艺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学期制三年的学习时间紧、学生文化知识欠缺以及缺乏特色课程等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上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要不断创新,开设特色课程,将舞台实践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三年制分为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一年进行专业实习。期末的考试将通过毕业晚会的考核形式把自己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在晚会的舞台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设置才艺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示自我,从侧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通过时间教学,学生不可能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本专业的技能。如若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场景下的真实模拟,根本无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场所,能让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发挥实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将不同课程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是,舞台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台的实践学习,不仅能充分利用学院办学的特色资源,还能在实战学习中检验自身掌握的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踏进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充足的准备。

  3.舞台实践教学的意义

  3.1从生源角度来看

  从生源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略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另外,高职院校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会迎接很大的挑战。专业化的舞台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专业舞台形象,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2从专业技能角度看

  从专业技能的角度看,舞台实践教学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有实战的场所,能帮助他们挖掘问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舞台上的综合实力,促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获得必备的专业技能,做到轻松就业。

  3.3从个性化培养角度看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自身优势,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在舞台实践中进行角色分配,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定位。在个性化的舞台实践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明显,教学上十分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注重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比如,擅长唱歌学生应当鼓励多参加音乐类型的歌唱比赛,擅长英语口语的学生应当向双语主持人的方向发迈进。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教学,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充分的发挥。

  4.结束语

  舞台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出专业素养优秀的学生,还能展现出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让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接轨,并能迅速融入社会的就业环境,学生能很快地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舞台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学生通过时间学习,在毕业后进入企业也能很快地融入集体,并成为各个活动的策划参与者。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5

  摘要:

  明确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及意义,并围绕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定位,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

  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

  一、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程的概况

  (一)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的开设概况

  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属于必修课中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包括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开设文学类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有稿播音能深刻理解,有效表达;无稿主持能现场发挥,出口成章。根据项目申请者的调查和访问,了解到各类新闻媒体对于主持人口语传播能力愈发重视,他们最需要的是采编播一体,综合素养高,反应敏捷有实力的人才。编导型的主持人才更具有竞争力。目前每年有2万~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提供的岗位有限,另外还会有一些非科班出身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竞争队伍,所以学院就要根据就业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字正腔圆却是播音机器,形象好却是绣花枕头的毕业生是不好就业和发展的,但很多学生是专业好形象好缺乏内涵。在众多的人才中让自己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就业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课的开设符合当前就业和课程的基本要求。文学课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中属于文化基础课,目的是在提高语言文学欣赏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写作、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它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开阔学生眼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文学课教学面临的艰巨任务及凸现出来的问题

  申请者就民生学院2012级和2013级在校生、部分毕业生和授课老师进行调查发现,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迄今为止基本没有专门针对新闻专业文学课制定的正式的教学大纲。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均沿用中文专业文学史教学大纲,其课程名称命名也是套用中文专业文学史课程的名称,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对象一般是中文专业学生,由于中文专业与播音主持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对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大纲的套用是否适合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是存有很大疑问的。二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思想上对于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观淡漠,不重视文学课,做不到如专业课一样认真对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读书积累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上课到课率较低,听课效率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急需提高。三是文学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原因:首先,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授课和新闻学、广告学甚至文学院学生一样;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没有专门针对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方法仍以单纯的讲授法为主,有些运用文学院教学方法,老师满堂灌,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也没有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文化素养提高面临很大困难,这么多的基础平台课流于形式,并没有理想的效果,起不到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如果要该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人才核心素质的培养,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艺术传媒学院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一)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教材建设

  文学课的教学应当是作品教学,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将可以文学史命名的原中文课程代之以作品选讲。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适合本课程、体现专业特点,不应与中文学专业文学课混淆。对于作品的遴选和确定是关键所在。要将学界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纳入大纲。所选作品在不同版本的作品选教材中也要基本被选录,要具有权威性。教材突出作品赏析、提高人文素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用性。另外,教材设计应有配套的网络或电子资源,便于辅助现代化教学。例如:教学光盘、PPT电子教案以及网络资源等。

  (二)因材施教,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上以赏析作品为主,引导多开展经典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教师课堂上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心理、情绪投入,让经典美好的文学思想、艺术渗透进学生心灵深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感,为成为国家喉舌做好思想准备。在教学形式上,积极拓展新思路:采用与学生互动的良性教学方式,而不是老师单维度讲解和灌输;根据学生特长,有效开展教学,比如朗诵(古代文学中许多名篇佳作)、配音(外国文学中许多经典小说,比如《哈姆雷特》)、还有上台表演经典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揣摩作品内容和情感,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还要注意专业融渗性,就是做好与其他专业科目之间的轮换与衔接。比如朗诵、配音、现场采访、节目主持就与《即兴口语表达》《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语音与发声基础》和专业小课等结合起来了。这样既能让学生愿意乐意上文学课,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写作、分析、表达能力的目的。考核方式上不是临考学生背诵几个文学题目,应付化形式化,而是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占成绩大的份额,注重文学理解、表达、写作能力的考核。

  (三)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学习机制

  放眼提高人文素养,构建书香课堂。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文学课学习,深刻了解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提高修养。在学习机制创新方面强调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动手能力,“读”“评”结合,学以致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建立文学社团,也可举行小型书评大赛,实现作品与学生接触零距离,实现良性互动。也可以利用母校河南大学的资源,让学生去听一些精彩的讲座,参加河南大学每年举办的学生书评大赛,参加图书馆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另外也可以邀请名师来文学课堂开讲座,师生深度互动。

  三、文学课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聪明、见识广、情商高,尤其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甚至超越一本二本的学生,但他们在文化课上比较薄弱,通过文学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互动高效的课堂上让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华,丰富阅读积累,能够领悟欣赏,分析解读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学识丰富、语言得体、气质优雅的口语传播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培养“具备宽广的社会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宣传、传媒运营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营销、发行等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新闻传播学专门人才”。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口语传播人才,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各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少,但极其优秀的不多,对文学课进行教改也是为了培养具有融合人文和艺术的大学精神,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明辨是非和批判能力的采编播一体的优秀新闻人才,他们能发挥语言文化承载力和精神塑造力,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让端庄大气的华夏之声响遍中国,传向世界。综合素质高采编播一体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贡献。

  参考文献:

  [1]陶磊.论传媒职业教育中的古代文学课教学[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 篇6

  摘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专业,学生要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专业实验类课程来练习并掌握专业技能,因此以该专业实验中心为平台的实验课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院实验中心的发展应当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注重课程内容从新知识的补充到技术应用的完善与同步。本文阐述了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类课程《音频制作》的课改建议与方案。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音频制作;实验类课程

  一、绪 论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度的专业实践性,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在专业理论学习之外,掌握一定的技术软件、专业设备的操作方法,并鉴赏和分析大量的有声语言作品,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当前开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数设立的专业实践类课程里都涉及到数字音频制作,而在这类课程里学生通过系统学习音频节目的数字化制作方法与流程,掌握软件(如Adobe Audition)来实现录制、编辑和输出数字音频节目。

  此类实验课程一般都被作为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相较于普通理论课而言,实验课的理论较为抽象,且必须有动手操作的环节才能完成,这就对高校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与建立专业化实验室已成为必要条件。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院校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相关专业课程以外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电视摄像》《音频制作》《录音工程》《非线性编辑》《演播室导播》等。这类课程需要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进行,一般都采用学生上机操作相关软件或使用设备按要求操作来完成,所以课堂一般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上课方式。这就首先从硬件上要求学校或学院建立专业化实验室,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单纯地教师示范性教学或少量设备让学生轮流操作使用等,都会使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程度不高。播音专业的教学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实践性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录音、录像等进行练习并制作完成成品。但就当前高校的播音专业实验室而言,实验中心的开放程度不够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设施设备虽然到位但是实用率不高。

  此外,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类实验课程《音频制作》而言,上课地点在实验室的专业机房内,实验教师在课程时间内讲解介绍一款或多款音频处理和运用的专业软件,并以学生熟练操作和应用为主要课程目标。此类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性课程与上机操作课程两部分内容,纯理论性概念的输出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果差,而上机操作的部分学生往往对软件操作不感兴趣,或跟不上老师要求的练习节奏而难以完成全部的课堂练习,收效不大。因此,此类实验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突破口,并加强课堂互动。

  三、数字音频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考

  (一)播音专业理论学习与软件操作运用相结合

  《音频制作》课程作为播音系学生专业课的重要补充课程,学习时应着重强调训练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动手制作节目的能力,因此从学习软件,动手熟练操作软件对示例音频进行剪辑操作;学习录音、对录制完音频添加其余素材(如配乐等)进行编辑、合成节目成品。这样的过程要反复练习才能实现熟练操作。

  除过软件操作的部分,如何在正确的情感支配下用语气、语调完成高质量的录音,这属于播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在录音练习的课时内请专业课教师参与现场指导,或教授实验课的教师也是播音系的专业课教师之一,这样就更容易补充实验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差异,相当于专业课内容更添加了实验课学生动手的部分,更容易与学生之间形成配合,创造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实验课应加强学生对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1.增加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内容。

  理论部分缩减或者直接与实践操作课相结合,教师课堂示范操作占教学课程的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且理论教学部分要求学生一定先听先看教师示范性操作然后再自己动手上机操作,在示范过程中及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问问题、请学生上台尝试操作或大家根据不同问题讨论回答等,都比直接上手更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

  2.加入对不同类型音乐、音响或有声作品的鉴赏训练

  音频是多媒体应用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增强多媒体信息呈现效果的作用。有时,一段音乐或效果声,远胜似一大段文本的含义。音乐给人的想象和思维空间非常豐富,因此深受多媒体制作人员的喜爱。一个好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在音频制作与处理方面总是很讲究的。

  听、看、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术部分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人声处理、音响效果的鉴赏能力,如何在大量的素材中快速找到符合作品主题的关键性有声元素,这一项需要大量的听、看和内心感受。比如电视诗歌散文、纪录片、诗歌朗诵该如何依据作品风格和主题选取配乐、音效等,都是需要反复对比、仔细斟酌的。

  (三)建立实验课程共享素材库

  《音频制作》课程应有自己的素材库,这其中包括上课讲解软件操作时用到的示例音乐,也应该包括其他大量的有声素材。

  1.声音效果。街头音效、天气音效、日常生活、交通工具音效等,源于生活的各种背景声在音频制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营造现场感,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

  2.纯音乐。可以按照音乐风格来进行分类,古风曲(适合古典诗词朗诵配乐的)、舒缓钢琴(适合散文、情感类广播节目的)、大提琴(低沉、压抑等文学作品的)等等,多为音频节目片头或背景音乐的使用。

  3.人物的配音。心跳声、抽泣声、欢呼声、吹口哨声、笑声等,这类音乐用于配合创造节目即时效果,在生活类广播节目中较为常见。

  建立一个不断完备的音乐素材库可以设立为专业共享资源,所有作品可以在实验室音频工作站内设立,方便学生随时进行资源查找或补充资源。此外,学生们完成的成品音频也可以设置为不同风格的归类,实现互听、互享,也可以为播音系学生的专业课堂提供素材,并可以由专业课教师进行作品点评等。endprint

  (四)按阶段分层次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音频制作》课程涉及到软件操作的各个细节,是一件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事情,所以从实验课堂一开始就应该向学生强调实验课的整体要求。

  另外,课程设计应有阶段性循序渐进的内容,难度可以逐渐加大。例如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程是18周,每周2学时,那么理论部分除外的实验课程设计可以围绕广播节目片头的录制与制作、配乐诗歌的录音与制作、广告配音与制作、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录音与制作、儿童广播剧的成品创作等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一类节目专业性训练,一方面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制作的环节与步骤,另一方面在实践时要求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比如两个人作为主播搭档来录制节目或分角色对作品进行配音,形成成品。

  (五)实验课程需创新考核办法

  《音频制作》的课程打分办法可以与其余课程有别。实验课程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为不同的节目制作小组,按照课程前提出的节目要求来进行现场操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例如广播文艺节目片头的录音制作。

  “微风穿越山林,玻璃窗挂着雨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想和你,一起感受这个世界。”以这句文字为节目片头文稿,要求男女主持配合完成录音,并搭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合成片头音频,这样的课堂练习除文字部分和节目风格固定外,其他都可以自由发挥。这也就实现了让学生认真体验和感受选材、策划、录音、剪辑合成等每一个步骤。做成的成品可以拿来展示播放,让不同小组进行互评和打分,并由大家提出建议和改进。这样的训练办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按想法自由发挥,并在课堂上完成互助协作。

  (六)考试形式与内容突出实验课特色

  实验课程由于一直被列为方向课,所以在学时短、纪律性不强、考试方式较为简单等方面相较于专业课更容易被学生们“忽视”。但是从传媒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上来讲,学生有没有动手操作能力、对软件的熟悉程度、有无个人满意的专业作品等都已成为能否顺利“过关”的参考指标,所以应在教学大纲总体规划上强调并重视此类课程,也可以在成绩打分等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引起学生们对实验课的重视。

  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音频制作》课程作为专业考察课,一学期有36个学时,期末成绩计算方法是由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分为两场:第一场为现场抽题,按题目要求完成软件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现场操作进行打分;第二场为开放性理论内容考试,由教师提前公布试题内容让学生课后作答,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卷答题情况进行打分。

  虽然考试和打分步骤繁琐,但从收获的课程效果来看,学生重视课程的程度和对软件的掌握程度都相较于从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因此,实验课程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并不断创新上课形式,也可以设定学期末的学生作品展映,邀请多个教师集中打分,体现实验课的特点特色。

  四、结 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一定要从内容上强调专业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形式上运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来测试分析、编辑制作大量的录音、录像作品,而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实现。[3]此外,学院师生开设《录音工程》《电视摄像》《音频编辑与制作》《拉片实验》《新闻摄影》等课程都需要在专业实验室内进行,因此加快实验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大实验中心的开放力度、做好实验室的资源共享等也成为了满足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更好地辅助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步骤。

  实验课程的训练不单以满足课程需要为目标,而应在教学中强调互动、引发学生兴趣,设计阶梯式逐渐加大难度的课程内容,注重学生作品完成情况的后期讨论与改进,为课程建立网络展示平台,更好地推广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程锐.数字音频制作课改研究[J].学周刊,2013(5).

  [2]戴一平.多媒體音频制作与处理技术[J].电声技术,1998(12).

  [3]何艳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及开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9).

【探讨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精选6篇)】相关文章:

高校双语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探讨的论文08-01

美学视域下声乐艺术的探讨论文10-06

播音主持专业论文提纲08-30

播音主持专业的论文提纲09-27

播音主持专业论文提纲模板09-02

互文性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论文09-30

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02-12

声乐教学模式创新应用探讨论文08-01

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09-20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研究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