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新闻传播学论文1

  摘要:近年,新闻传播学成为考研的热门学科。本文通过对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的内涵与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研究生;高等教育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内涵

  新闻传播学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新闻传播学要求本专业硕士具有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基础、独立的思考能力。世界上最早开办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课程的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其专业涉及新闻的各个领域,毕业生在美国乃至世界各主流媒体十分活跃。而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本身起步较晚,无论是学科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是在借鉴西方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学制一般为学分制,学时为三年,前两年是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间,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通常可以修完绝大部分学分;第三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及求职。毕业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开始于1978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招收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自己培养的高层次的新闻教育人才。经过几代新闻人数十年的努力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模式,逐渐规范化。

  二、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特点

  (一)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多元化。近年来,跨专业报考新闻传播学硕士的人数比例逐年上升。跨专业学生在接收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将这些理论方法与自己本科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深入的辩证思考与分析。在学科交汇处提出新的理论设想,进而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当前,业界需要这样既具有新闻专业素养又拥有其他领域专业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结合近几年状况来看,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也开始选择读研深造,他们的加入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案例资料。

  (二)课程设置重应用性

  由于基本专业的特殊性,新闻传播学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比起本科阶段来更加注重的是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并且在进行了系统的概论学习后,细化专业学习。应用型课程的设置将当下新兴的科学传播技术和先进的新闻传播理念引入课堂,弥补研究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短板,以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贴近实际生活,实现学术成果对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新闻传播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新闻业务中。这也能使研究生毕业后更快速地融入专业工作,使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

  (三)注重思维及能力培养

  与新闻传播学本科生相比,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塑造,通过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思考,结合新闻业务案例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地理解新闻传播理论,进一步研究新闻业务,发展学科理论学说。研究生教育需要从学术层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深刻理解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学说进行发展或批判。研究生教育精且细,才能形成理论架构的系统搭建,逻辑思维的准确塑造,科研能力的着力培养。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

  三、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一)促进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

  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均起步较晚,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基本是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新闻传播事件进行的,主要是对新闻业务和新闻事业发展的探索。其研究实用性质较强,相应的理论色彩就比较弱。传播学引入新闻学界后,经过一代专家学者的探索,将二者磨合,新闻学和传播学已经彼此交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批判思想已经成为新闻学研究的一部分。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学科的融合,将二者的思想理念与研究方法融汇,以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新闻学研究。研究生教育就是在着力培养一群从事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人才,培养其科研能力,鼓励热心学术的学子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储备人才。

  (二)提升新闻传媒行业的竞争力

  从新闻传播业界的角度看,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对我国新闻传媒行业的推动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新闻传播学术理论转换为新闻传媒行业的生产力,促进我国新闻传媒传播能力的提升,扩大我国新闻的传播影响范围,提升我国新闻的传播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内外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现当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新媒体的出现、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大给新闻传播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形势多变的环境下加强我国的新闻传播力,需要学界的研究者们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新视角,反复地进行研究,探讨出最好的方案、办法。

  (三)符合研究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持续增长,而本科文凭的竞争力却未曾增长。这使得本科毕业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越发处于劣势地位。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相较于本科生会更有自信心、更有竞争力,部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对高学历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尤其是西部地区、基层单位,研究生的优势较大。在工作中,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所接收的教育和培养出的思维能力能促使其在事务处理上看得更远、考虑得更周到、处理得更妥帖,这种能力使研究生在工作发展上有着足够的后劲。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行业,甚至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都十分重要。国家传媒影响力的拓展、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以及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本身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高等教育,需要高校和专家学者们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予以重视,完善学科教育体系,丰富研究生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刻苦钻研学术,促进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天策.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J].新闻与写作,20xx(4):65-68.

  [2]徐耀魁.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xx(7):19-22.

  [3]张瑜烨,杨海洋.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起点及研究进程[J].当代继续教育,20xx(2):62-65.

新闻传播学论文2

  新闻传播学涉及的领域很广,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详细了解院校的培养方向与侧重点后再报考。

  对于一件事,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如此,媒介环境学创始人尼尔·波兹曼曾说:“我骄傲,我是媒介环境学人。”而我,也很骄傲,因为我是媒体人。

  说起媒体人,很多人都会想到电视主持人或记者,但我却是—名微信文案编辑。事实上,媒体行业也分很多种,其中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而近几年兴起的新媒体则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统美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不管是哪种背景下的媒体人,他们都绝非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光鲜。说白了,媒体人其实很苦很累,在这里,常常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不当人使。

  说起来,我的中学时代似乎就为从事这个工作埋下了伏笔。那时超喜欢写小说的我立志“以笔浪迹天涯”,于是在高考时我报考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该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主要学习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作为未来的媒体从业人员。新闻采写、编辑以及摄影等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知识的实践性都非常强,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更多的便是相关的实践操作。事实上,看似很好玩的新闻采写在很多时候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儿——要及时写出既有时效性、真实性又吸引受众眼球的文章,是非常困难的。

  大学四年稍纵即逝。我的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后都去了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媒体企业做记者、媒体运营、网络编辑等。而我选择了继续深造,攻读传播学硕士。随着对媒体行业的进—步了解,我愈发向往进入该行业工作。于是毕业时我如愿进入了报社新媒体部做微售客户端的文案编辑。作为微信文案编辑,主要工作就是把新闻报道、有价值的文章以微文的形式推送给受众。本质上与传统编辑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换了—种表现形式而已。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得不说,媒体工作真辛苦!每天赶新闻稿件到凌晨,有时新闻来了,要立即爬起来编辑推送,吃不好又睡不好。不过,喜欢写东西的同学肯定知道,夜深入静时往往也是思绪最为活跃的时候,灵感常常在那时冒出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再苦再累我都认了。对于一件事,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姐此。当你认真做完那件事,回头看自己留下的脚印,看到自己一路瘫来的成长历程时,那种愉悦感,你比谁都清楚。

新闻传播学论文3

  摘要:在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一直以其高标准的制作传播流程占据着传媒的制高点,新闻的政治舆论导向关乎着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随着微时代赛博空间日益渗入到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探讨“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传播的本质出发,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赛博空间内的显性表征及相关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进与重构的机制。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媒体;传统媒体;重构

  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

  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包括报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1.1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

  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微媒体在新闻发布上的采编权相应受限),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发布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1.2高水准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

  相对于时下微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快餐”,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厚度在全面调查、深度挖掘、后续跟进等方面具有其后发优势的显著特点。

  1.3悠久历史下积累的新闻品牌知名度以及资源优势带来的权威性

  传统新闻媒体机构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人类社会经历过战争、经济低迷和衰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等多次各领域的剧变,传承至今的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一特点造就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权威性以及真实性。

  2.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扮演

  什么是微媒体,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我们用的微博、微信,其实不然。“微”是相对于“宏大”而言的,而微媒体所代表的个体、差异、多元是相对于福特主义阶段传统新闻媒体的整体、秩序、统一而言的。表面上微媒体来自于对“微小、平凡、时效、自由”为表征的新媒体文艺式样和社交传播方式(博客、微博、论坛、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的点题,但实则是对网络文化日渐渗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细节,且促使人们用互联网的思维表达去看待世界的总结。微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态势在城市社会中得以广泛深度发展的时代。而微媒体新闻的正式具名,更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文化更大范围地进驻人类社会生活核心场域的标志。这使得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新闻传播与世界、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多元关系。这种多元关系使得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更加凸显。

  2.1传播内容的个性化、碎片化,传播行为的去中心化

  方兴未艾的微媒体时代赋予了现代普通人进行传媒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条件,新闻传播的概念被扩大化,而“微”所指向的是一种个体的兴起,是以个人为单元、个体为终端的新文化思维与文化态势。用户可以针对任一新闻事件选择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进行发布和评论,并且这些信息发布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去中心性、碎片性。在微媒体传播的维度下,新闻传播的媒介议程设置及新闻价值的判断更趋向于多元性、灵活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艺术话语。

  2.2传播架构的超级链接化带来的迅速时效性

  借助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个体有条件全天候、全时段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发布及评论新闻事件。这种时效性有时甚至达到了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传播就已经同时实现的程度。这都是人类进入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以来一以贯之且积极增长的文化生态之一[1]。

  2.3传播频率的几何级数化带来的高覆盖性

  微媒体新闻传播从首位发布者开始就以指数级方式扩散,这种原子裂变的传播方式可以使新闻信息在极短时间内覆盖全网。正是微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的这一特质,赋予了新时期新闻传播彰显人类文化传播范式重要变革的价值。

  2.4平等交互带来的及时纠错性

  在当下以交互为核心精神的web2.0时代,各阶层民众在互联网平台上享有平等的信息发布权。这种交互平台可以接收来自不同群体阶层的观点及声音,有利于还原新闻事件真相和综合客观评价,对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能够起到纠错效果,体现新闻的真实原则[2]。

  3.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交互发展的异同及优劣势

  在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布过程中,微媒体和传统媒体都以新闻事件播报的真实性、时效性作为主要追求目标;都需要对新闻事件本身及其发展过程进行跟踪、评论和深度挖掘;都受当下传播营销学影响体现出明显的亲民化倾向。微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固有的媒介议程,其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积极因素客观存在,但这种“我既媒体”弱化媒体把关人的“公民新闻时代”有其固有的亚文化征引和消极价值观等时代症候,如新闻信息量大但良莠不齐(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无效评论);公信力不足可信度低;新闻选题规范化、专业化偏低等。而与之相对的传统媒体新闻在时效性及广度上略显逊色,但其优秀的品牌知名度、丰厚的资源配置以及强大的信息内容生产力造就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上的高标准专业化、深度挖掘剖析的持续化、真实权威的引领化、舆论导向核心价值的建构化等优势。

  4.微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立体化发展下的新闻传播重构机制

  新闻传播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微媒体与传统媒体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的共同载体,微媒体思维模式的大范围进驻虽然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微媒体的发展速度及现状并未跨越人类生物学的一个代际尺度,中国新闻传播场域中依旧是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的格局,二者融合实现全媒体新闻传播战略是历史的必然,这体现了全球格局、在地路径的整合传播意识。

  4.1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在新闻传播上实现交互借鉴

  为增强媒体竞争力,各大传统媒体均开设了网络版、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抢占新闻先机。但微媒体平台不是摆设,要积极开展平台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真实地参与到新闻本身,此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代入感和认同感都有利于新闻本身的关注度提升。另一方面微媒体要尽可能地规范新闻选题和内容的范式,加强与权威媒体的合作,引用主流媒体的视频、声音、图片等资料提高自身公信力。

  4.2传统媒体应通过价值观导向引导微媒体建构良性新闻传播环境

  微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决定了其传播中的负面信息及虚假新闻会以几何级数化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给公众生活和核心价值观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媒体此时应发挥自身权威性、舆论价值强的资源优势,引导、协助微媒体完成新闻的筛选,建构和谐的新闻氛围。

  4.3.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建构交互立体化的多维新闻传播空间模式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传统媒体和微媒体应有效地结合,微媒体由于时效性强的特点可以担任新闻事件第一时间的报道发布,抢占新闻先机。传统媒体因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强而随后以更充分的策划、采编、制作,发布更全面、更有深度、更有连续性的报道,并在报道中纠正负面虚假新闻,引导健康的价值观取向。整个过程中力争做到新闻传播的多场域、多类型、多层面的交互立体化播报模式,建构多平台融合的全媒体战略。今年的“两会”报道期间很多主流媒体开通了网络上流行的直播间,题为“直播两会”;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的系列专栏“点赞中国”,这些都为传统媒体与微媒体相融合借鉴提供了颇有裨益的案例参照。赛博空间下的新闻传播已由单向线性传播转变为交互立体化的多维网状传播,怎样更好地体现当代新闻传播的文艺修辞能力,是“全球在地化”语境下中国传媒发展的核心场域。应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交互融合与重构,共同营造全媒体新闻传播的新世态。

  参考文献

  [1]黄洁沁.刍议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传播,20xx(10):36-38.

  [2]冀蕊.基于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xx(15):288.

新闻传播学论文(精选12篇)

标签: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时间:2022-08-17
【yjbys.com -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闻传播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传播学论文 篇1

  摘要:在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一直以其高标准的制作传播流程占据着传媒的制高点,新闻的政治舆论导向关乎着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随着微时代赛博空间日益渗入到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探讨“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传播的本质出发,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赛博空间内的显性表征及相关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进与重构的机制。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媒体;传统媒体;重构

  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标签:专业硕士辅导 时间:2021-04-26
【yjbys.com - 专业硕士辅导】

  如何写好硕士学位论文,真正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那么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新闻传播学硕士导师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各位硕士生们有参考作用!

  我指导的硕士论文有不少被评省优、校优,也因此被学校评为“卓越导师”和“优秀导师”,有一些经验和心得可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和交流,下面就谈三个问题:

  一、如何做一个好研究?

  不少同学向我请教如何写好论文,我认为真正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好一个研究,论文只是一种呈现方式而已。我认为做好研究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研究者的必备。二是要有好心态,做研究是很辛苦的事,但我主张“快乐学术”,我常跟同学们说你不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挺好玩的吗?“痛并快乐着”。

  1、先要有问题意识

  写论文先要做研究,做研究先要有问题可研究。所以说写论文从看论文开始,做研究从找问题开始。我认为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能算是研究生。不少同学只会背书应试,总在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没有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我觉得培养研究生实际上就是与他们十多年应试教育养成的思维习惯作斗争的过程。那么,问题从何而来?不要指望老师给你,你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我认为问题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发现:

  从社会实践中找,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去的东西;

  从传媒发展中找,传媒发展尤其是当今转型面临各种问题;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标签:参考文献 时间:2021-04-21
【yjbys.com - 参考文献】

  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6.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

  7.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8.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0.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1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1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15.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标签:论文写作 时间:2021-04-17
【yjbys.com - 论文写作】

  写硕士论文既是学习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硕士最后阶段必须要做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如何做一个好研究?

  不少同学向我请教如何写好论文,我认为真正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好一个研究,论文只是一种呈现方式而已。我认为做好研究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研究者的必备。二是要有好心态,做研究是很辛苦的事,但我主张“快乐学术”,我常跟同学们说你不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挺好玩的吗?“痛并快乐着”。

  1、先要有问题意识

  写论文先要做研究,做研究先要有问题可研究。所以说写论文从看论文开始,做研究从找问题开始。我认为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能算是研究生。不少同学只会背书应试,总在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没有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我觉得培养研究生实际上就是与他们十多年应试教育养成的思维习惯作斗争的过程。那么,问题从何而来?不要指望老师给你,你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我认为问题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发现:

  从社会实践中找,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去的东西;

  从传媒发展中找,传媒发展尤其是当今转型面临各种问题;

  从理论盲区中找,就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或研究不够的地方;

  从认识误区中找,通过分析批判可以发现认识中存在问题;

  从横向比较中找,可从同类事物的不同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从纵向梳理中找,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的拐点上找到问题;

新闻学硕士论文:“传播学的双重公共性问题与公共传播学的“诞生

标签:硕士论文 时间:2021-03-25
【yjbys.com - 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传播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可归结为双重公共性的缺失,即学术共同体内的学科公共性的缺失与社会共同体内学术公共性的缺失。前者反映传播学的智识品质问题,后者反映传播学的思想品质问题。以布洛维的社会学分类法为参照,应当在一种关系性的传播学“四分法”中为公共传播学开辟理论与实践空间,并建立一种互异共生的传播学知识生态。

  关键词:传播学 公共性 智识品质 思想品质 公共传播学 知识生态

  中国的传播研究发展到今天,在繁荣的表象下面临一种失语的尴尬和危机。中国的传播学人,正不知要向谁讨个酒杯一浇心中的块垒。

  这种失语,一方面反映在传播学本身难于参与到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公共讨论和总体反思当中,无法生产出能够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内流通的学术话语,因而在学术共同体中难有一隅发言的位置;另一方面,如果把传播理解为一个与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勾连的历史的与社会的过程,那么,在传播日益成为一个新的世界体系和社会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建构性因素的当代,传播学在对社会与时代的理论把握与社会进程参与上更是殊少贡献——在社会这个价值共同体中,传播学的失语状态更加令人不安。

  一、智识品质与学术共同体内学科公共性的缺失

  在这里,学科公共性是一个临时定义的概念,是在狭窄意义上相对于社会科学的学术共同体而言的,主要指在社会科学界这个特定集体中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普遍联系性以及意识交互性[2]。这是针对当前中国大陆社会科学的学术现状进行的静态考察。

浅议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的改革论文

标签: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一、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行业的转型

  1.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受到冲击,并且逐渐形成了依托大数据而存在的数据新闻,新闻的前期搜集与后期整理、制作都围绕着数据的搜集与解释而展开,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对新闻的垄断与控制,尤其是许多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开放,使得普通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搜集者,同时新闻的传播也更加的便捷,更具有时效性。

  2.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报道通常都需要依赖电视、报纸等较为固定的传播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样也造就了一大批互联网社交新闻媒体,逐渐形成了以全样本、可视性和重质化为报道特征的数据新闻报道模式,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

  二、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1.新闻传播人才需要丰富的文学知识与扎实的理科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在素质不断提高,对于新闻的报道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新闻采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已有新闻事件的信息筛选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新闻传播人才具有扎实的理科基础,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以及数学等理科基础知识,将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在人民群众的面前,将新闻的数据信息在最短时间内传达给新闻关注群体。

  2.新闻传播人才需要熟练的业务技能与经营管理的能力

  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人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媒体业务技能,这其中包括“摄影、录像、编稿、报道”等四个方面,同时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新闻挖掘手段和工具的使用。其次由于目前大数据正在与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相互融合,互联网的数据新闻传播使得新闻的传播变得方便快捷,也让人们在作为新闻信息传播者的同时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管理者,因此也对新闻媒体人的专业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谢恩媒体传播人才来说,如若想要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价值,则必须要学会要管理新闻传播,制定全面的新闻媒体管理方案。

关于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

标签: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新闻传播学涉及的领域很广,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详细了解院校的培养方向与侧重点后再报考。

  对于一件事,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行动的动力,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是如此,媒介环境学创始人尼尔·波兹曼曾说:“我骄傲,我是媒介环境学人。”而我,也很骄傲,因为我是媒体人。

  说起媒体人,很多人都会想到电视主持人或记者,但我却是—名微信文案编辑。事实上,媒体行业也分很多种,其中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而近几年兴起的新媒体则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统美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不管是哪种背景下的媒体人,他们都绝非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光鲜。说白了,媒体人其实很苦很累,在这里,常常是女人当男人使,男人不当人使。

  说起来,我的中学时代似乎就为从事这个工作埋下了伏笔。那时超喜欢写小说的我立志“以笔浪迹天涯”,于是在高考时我报考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该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新闻传播学,主要学习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作为未来的媒体从业人员。新闻采写、编辑以及摄影等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知识的实践性都非常强,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更多的便是相关的实践操作。事实上,看似很好玩的新闻采写在很多时候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儿——要及时写出既有时效性、真实性又吸引受众眼球的文章,是非常困难的。

  大学四年稍纵即逝。我的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后都去了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媒体企业做记者、媒体运营、网络编辑等。而我选择了继续深造,攻读传播学硕士。随着对媒体行业的进—步了解,我愈发向往进入该行业工作。于是毕业时我如愿进入了报社新媒体部做微售客户端的文案编辑。作为微信文案编辑,主要工作就是把新闻报道、有价值的文章以微文的形式推送给受众。本质上与传统编辑没什么差别。只不过换了—种表现形式而已。

有关探析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学模式的影响的论文

标签: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摘 要:在我国科技经济水平的发展文化不断得到提高下,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使其在新闻传播的效果与作用上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接受。同时,微博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当中仍然存在许多的弊端因素,从而给微博的信息传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当的影响,并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用的措施。

  关键词:微博;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影响;措施

  一、前言

  随着科技技术化的发展,人们对与微博打入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市场,给信息的传播,微博之所以能够介入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是以丰富的新闻报道语言、泛华的新闻内容以及创新的文本的报道形式等等策略打入市场。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中,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创新的传播信息技术,能够使信息的传播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微博的介入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有利又有弊,

  二、微博的含义

  微博[1],是一种以博客相称的微型的博客。其主要是通过微型的博客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并通过信息的社交方式在人们的社交网上进行传播。微型微博最早是在2006年3月,由一个美国人推出的著名微博网站,在起初阶段里,微博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的平台,以简单的形式话题进行与受众进行分享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一项科技项目。微博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的基础下,以创新的,便捷的传播信息在新闻传播的科技发展中开启出一番新的天地。

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学特点论文

标签: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摘要: 手机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传播正迅速地占领新媒体传播中移动媒体传播的主要阵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手机媒体的特征,并探讨具体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 手机媒体 传播学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92-01

  受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迅猛发展的影响,手机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不仅兼具了视听和传播功能,也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互动。手机的普遍存在和手机功能的不断拓展,使手机媒体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除报刊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外和互联网并存的重要媒体形式,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具有明显的传播学特征。

  一、手机媒体的传播学特征分析

  (1)手机是可以移动的传播媒介。

  手机是可以行走的传播媒介,因为它体积小、重量轻,非常便于携带并且具有极高的普及率。它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几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手机有电、具备上网的条件,信息的传播就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远超电脑和其他的移动终端。

  (2)手机媒体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互动。

  手機的基本功能是通信,除此之外,手机还具备互动交流的传媒功能。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几乎是单向的,虽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也更新了观念,加入了互动交流的因素,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手机作为信息交流互动的主流,其位置是牢不可破的。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上网聊天、发帖、发微信、上qq、发微博,实现各种形式的互动,没有时空限制。

探讨手机媒体的新闻传播学特点论文

标签: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摘要: 手机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传播正迅速地占领新媒体传播中移动媒体传播的主要阵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手机媒体的特征,并探讨具体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 手机媒体 传播学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92-01

  受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迅猛发展的影响,手机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不仅兼具了视听和传播功能,也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互动。手机的普遍存在和手机功能的不断拓展,使手机媒体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除报刊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外和互联网并存的重要媒体形式,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具有明显的传播学特征。

  一、手机媒体的传播学特征分析

  (1)手机是可以移动的传播媒介。

  手机是可以行走的传播媒介,因为它体积小、重量轻,非常便于携带并且具有极高的普及率。它在进行信息传播的时候几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手机有电、具备上网的条件,信息的传播就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远超电脑和其他的移动终端。

  (2)手机媒体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互动。

  手機的基本功能是通信,除此之外,手机还具备互动交流的传媒功能。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几乎是单向的,虽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也更新了观念,加入了互动交流的因素,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手机作为信息交流互动的主流,其位置是牢不可破的。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上网聊天、发帖、发微信、上qq、发微博,实现各种形式的互动,没有时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