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时间:2022-05-12 17:28:49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精选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精选14篇)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1

  摘要:本文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声乐教学,用经验总结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固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声乐教学中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也能使视唱练耳教学更加完善。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关键词:视唱练耳;声乐;基础

  视唱练耳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技能基础课,旨在发展学生音乐听觉,加强音乐记忆能力,积累丰富的音乐语汇,培养健康的艺术趣味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促进综合音乐能力的和谐发展,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演唱、演奏和创作的实践中去,为可持续地发展音乐才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声乐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素质、发掘音乐潜能,熟练掌握音乐中各种音响元素特征、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规律,增强乐感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的任务。随着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学科的交叉和对基础教学的重视,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日显突出。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重视视唱练耳对学生的训练,为最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综合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声乐教学离不开音准、音高、节奏和旋律,这些内容都是视唱练耳课训练的基础。声乐作品的音准,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学好音乐的首要条件,当我们给学生上声乐课时从练声曲开始就渗透了视唱练耳的最基本的元素,通过利用不同“母音”的练声曲,教师用钢琴给出音准,学生通过听觉,和正确的呼吸、科学的发声来准确的完成每一条练声曲。把握好每个音符的节奏、音准、速度、旋律等等。发声训练要赋予音乐的表现性能,要愉快着歌唱,每个练声乐句都要唱得悦耳动听,有乐感,为歌唱打好基础。一首声乐作品实质上就相当于视唱若干个乐句,所以需要良好的视唱练耳作为基础。例如:视唱练耳中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视唱曲目和优秀的民歌选段,以及一些富有创造性艺术性的技巧练习曲,其优美的旋律都可以给学生最直接的美感,而这些美感将是今后在歌唱时再创作的灵感的来源。

  学生在歌唱作品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创作风格。要在一字,一句、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下功夫反复练唱,对歌曲的体裁、调性、速度术语、旋律的起伏发展,节奏、和声等具体分析,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以及各个细节的内在含义,作曲家的情感蕴藏在每一个音符之中。音符看着是无声的、静止的,但是却记录着充沛的、活跃的感情和复杂的艺术技巧。所以这些都依赖于视唱练耳这门学科中学到的最基本要素。而听老师示范唱或他人对作品的演绎,也需要良好的练耳训练作为基础。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学生要学会处理众多的表现记号,这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演绎完整的声乐作品。因此说视唱练耳教学在声乐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视唱练耳与声乐的关系

  视唱练耳与声乐是相辅相成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注意听与唱的关系,也就是说练耳不能脱离唱独立地进行。在听觉训练中,是通过听觉—记忆—反映来完成的,当音响传入听觉器官,经过大脑记忆后,通过唱反映出来。所以,听和唱的关系最为密切,必须听得准才能唱得对。它们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注重用正确的听觉带动正确的唱的音高感,又要注重正确的唱对听觉所产生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发声技巧的联系。视唱的音准、旋律的流畅需要有良好的发声方法支持,在视唱乐曲时要求学生保持歌唱时科学的发声状态,运用正确的呼吸和歌唱的积极状态,使声音唱得圆润饱满和连贯,并控制好音准和节奏。如:在唱上行时候,声音要落在气息上在低位置唱。在唱下行的时候声音要保持高位。在乐句换气时要自然、保持旋律的连贯等。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对视唱是至关重要的。在视唱时如果不用科学的演唱方法,不但会影响乐曲美感,还会导致学生声音疲劳产生厌烦、急躁情绪,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要想学生学好视唱练耳,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就不能一味地机械地技术训练,要灵活运用视唱教材中的优秀中外名曲、名歌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美的声音、充满感情的视唱每一首曲子。视唱练耳教学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声乐技术使视唱练耳教学更加完善。

  三、音准与节奏对歌唱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学音乐的人首先要耳朵好、节奏感好,学声乐的不但要耳朵好、节奏感好,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理解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大多数情况都都是依赖听觉调控,演出者都是通过自己的听觉对自己发出声音、音量、音色、音准及音的长短与高度去辨别,以达到自己预想的目的。听觉器官对声音的高度以及对节奏快慢的感觉是先天形成的生理机能。声乐教师在选择学生时,首先要重视先天听觉较好的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将他们好的听觉利用到声乐的演出中,发挥出其最好的音乐表达能力。当然,对听觉稍差的学生来说,科学和恰当的听觉训练是相当重要的,好的听觉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弥补不足,这对演唱者在学习道理上持续发展并达到一定的高度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常常在学生歌唱时候会听见有些学生会“跑调”,这个词是视唱练耳中最常见的,为什么会跑调,有几个因素:一个是音没唱准,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视唱练耳学习中最起码的一个准确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练习过程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声乐演唱是通过自身的很多条件来完成的,它除了嗓音条件外,还有一些位置上的调整,音高的把握和判断以及对调性的把握,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储存了这些相关的信息就能够做到首先不跑调,这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的要求。

  还有些学生在歌唱的时候节奏不稳,这除了技术、心理素质外,还有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节奏型没有掌握好,以至于节奏感差。比如在歌唱中,学生唱不准附点、不会后半拍起句、三连音唱不均匀、前后十六分不清楚等等,这就必然会抢节奏,直接影响歌唱中技巧的发挥和音乐的表现,这种情况在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中尤甚。如果这方面基础打不好,也会影响音乐其它方面的发展。德国着名作曲家兼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如果音乐脱离了节奏将是一堆散乱的音符、无序的音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节奏的训练,在歌唱中要加强内心节奏感。

  四、视唱练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音乐表现力就是准确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诗以言志,歌以传情,无论什么样的歌曲,都必须要向人们表达一种情绪和主观思维。歌唱者的演唱缺乏感情,即使在其他方面有着良好的条件,演唱也将是苍白无力的,无法打动听众而达到教育听众的目的。反过来我们不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准确的节奏和音准等音乐要素,就没有能力去分析音乐作品,不能准确的表达作曲家的作品风格、特色、创作灵感及结构、速度、演奏等。

  这方面的能力都要通过视唱练耳训练中获得。如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选择一些各个时期中外优秀的、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优秀作品、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音乐作品改编的视唱曲目,这些练习曲既有技能上锻炼的目的,又有艺术上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机械训练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作品的艺术性,哪怕是短短的几小节的视唱旋律。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体会不同民族作品的风格,思想情感,进行艺术处理和表达,培养学生的乐感,为声乐教学打好基础,以便更好地将本民族的音乐发扬光大。

  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音乐词汇、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发展、音乐视野就会更开阔,对音乐作品就会有更深的理解,音乐表现力也随之提高。

  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歌唱不是表现音程、音阶,而是要唱出音乐的内在含义——思想情感。因此在歌唱中切勿使自己机械地束缚在符头、符干、符尾上而是要在音乐的形象之中,展开自己的想像力,发扬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渗透音乐的多学科。在声乐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演唱及综合能力,而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能使视唱练耳教学更加完善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重视声乐歌唱技能和音乐的表现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2

  【摘要】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声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视唱练耳的基本功训练,声乐演唱者将无法准确地演唱。所以,研究声乐与视唱练耳的关系,对于声乐教学非常重要。文章从声乐教学与视唱练耳的特点与目标入手,重点探究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视唱练耳;声乐教学;读谱;唱谱;音乐表现力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对于从事音乐的人来说,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声乐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视唱音准和节奏感,如果对音质、音色缺乏应有的判断,则很难顺利开展声乐专业课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声乐理论是最基础的部分,视唱练耳作为基础课程,是声乐教学的支撑与补充。声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注重视唱练耳的基本功训练,并正确认识声乐教学与视唱练耳的关系,为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一、我国声乐教学的特点与目标

  声乐是充分运用人体发声器官产生的音调和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的音乐表演形式。我国声乐艺术一般包括美声、民族、通俗和原生态四种唱法。声乐课是高校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普及性、审美性等特点。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声乐作品为载体,在教师的教授与引导下,学习声乐基本理论知识,经过大量的发声训练,掌握科学发声原理,从而实现科学的演唱。在声乐课程中,学生不断熟悉国内外声乐作品,了解声乐发展史及现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自身的声乐知识体系。声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是让声乐学习者掌握声乐演唱技巧、理解歌曲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与观众产生共鸣。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之一。声乐教学活动具有科学性、复杂性、实践性、抽象性等特点。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音乐作品风格与意境的赏析,熟练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逐渐提升独立分析与鉴赏水平,并不断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声乐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标,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定位;其次,要向学生教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声乐技巧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优秀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其声乐学习的主动性。现今高校声乐教育受到重视,发展较快。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声乐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教学层次也有所提高。明确高校声乐教学目标,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适合当代教学的课堂环境十分重要。事实证明,在当前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锻炼其演唱技能,科学纠正各种发声问题,对高难度技巧进行强化、专门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理解力。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找到有效路径完成声乐人才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视唱练耳课程应该贯穿始终。

  二、我国视唱练耳课程的现状

  我国音乐类专业课一般包括器乐教学、理论教学与声乐教学三大部分。在理论教学中,以视唱练耳课程较为复杂。它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课,是为了使学生将听觉知识应用到音乐其他专业及相关音乐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专业课。

  (一)视唱练耳概述

  视唱练耳是一门从西方引进的音乐基础训练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注重理论和技能相结合。主要课程内容包括视唱、听写、乐理与听觉分析四大部分,教授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及相关音乐基本理论,架构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认知,提升其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视唱练耳是一门既有音乐基础理论又兼有音乐技能训练的专业技能课。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与音乐专业其他课程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一般来说,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乐理、合唱、和声等。音乐专业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并奠定在音乐其他技术领域的学习基础。现今,由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不断细化,提高了对视唱练耳课程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视唱练耳教学中不断引入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的手段,另一方面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视唱练耳课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证音乐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视唱练耳就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可分为视谱即唱与听觉训练两部分。其中视唱是培养学生能够按照乐谱准确地唱出声乐作品的音高与节奏,并加深对节拍、音程和调式等音乐元素的认识。练耳则是用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辨别力、记忆力等对音乐的内心听觉。视唱练耳是所有音乐专业的根基与关键,对学生音乐基本功与音乐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具体来讲,其重要性有以下三方面。首先,训练学生识谱唱谱的能力。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识谱唱谱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对音乐曲目的把握。在读谱训练中,视唱练耳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视唱练耳,可以让学生科学合理地掌握声乐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在实际的读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识谱唱谱训练,看到曲谱就可以迅速辨认并唱出音高。其次,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把握,完善其节奏感。视唱练耳课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听觉,训练其读谱唱谱能力,使其能准确地识辨音色、节拍与调式调性,建立较好的节奏感与音高概念,增强音乐记忆力与理解力。通常情况下,读谱唱谱指的是把视唱练耳教材中的音阶进行有顺序的模进练习,以加强音准度。声乐学习者通过音阶的反复练习,能够进一步增强音乐记忆力,让大脑在无形中形成音阶的律动,进一步达到音阶固化的效果。在练习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式进行,通过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音准,还可以使其对声乐作品有整体的认知。另外,节奏与音准都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首要条件。因此,节奏训练的作用不可低估。最后,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综合素养。视唱练耳课程训练学生对音乐的节拍、曲调、调性的综合感觉和辨别能力,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词汇,增强其对不同音乐形式、风格与审美的感受与认知,有助于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通俗来讲,声乐训练是依靠听觉辨识的艺术形式。通过视唱练耳训练,能够让学习者的听觉系统更加有效地识别各种声乐元素,以练耳训练向视唱反推,能够实现反复训练的目的,提升学习者的综合音乐素养。可以说,视唱练耳是声乐学习的基本功,也是培养声乐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通过不断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使学习者掌握多方面的声乐知识,树立学习信心,培育声乐气质与素养,促进声乐事业的发展。以上阐述的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在声乐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视唱练耳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更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的始终。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相互补充、互为保证,只有两者相统一,才可以共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三、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学生熟练掌握了读谱就可以进行唱谱训练。在唱谱过程中,需注意对音调、音高、和声、转音和旋律等方面的体现,将乐谱上的每个元素都表现出来,这不仅是练习唱谱,同时也是对听力的训练。在视唱练耳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有效强化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深刻的印象。视觉是整个训练的基础,听觉是评判依据,能够衡量练习的准确性。这种反复练习便于记忆,对读谱唱谱的练习有很大帮助。声乐专业的学生要通过系统、科学的严格训练,增强声乐演唱的基础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基础,音高将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声乐演唱技巧。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教授演唱时的发声、呼吸、换气等基本技巧,然后用这些声乐演唱方法来进行视唱练耳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在视唱练耳时的思维模式和兴趣,也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声乐教学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声乐教学包括作品视唱和发声练习两部分。其中发声练习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简单的音符或乐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做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习,以达到呼吸、发声、共鸣协调配合。而作品视唱则蕴含对歌词和旋律的处理。对一部完整作品的旋律处理,实质上是展开若干个乐句的视唱。这两者都需要以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为基础。可以说,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都属于音乐基础理论体系中的教学内容,两者虽然分属不同领域,但有着密切的关系。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相互促进、互为保证。视唱练耳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声乐教学离不开视唱练耳训练的支持,声乐教学是非常依赖实践的教学,而视唱练耳则是主要的实践方式。同时,视唱练耳训练也是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功的主要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乐谱的理解能力,这是口述教学难以实现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视唱练耳丰富了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视唱练耳课程与声乐教学互为补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与音乐理解力。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则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两者相互补充,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高校声乐教学与视唱练耳的教师,应该对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并熟知两者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兴趣,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合理运用声乐的发声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4]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3

  一、电脑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除了音乐制作和编辑类的软件外,许多传统意义上仅用于制作乐谱的软件,随着版本的不断提升,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如最新版本的“西贝柳斯打谱软件”,同样也具备了调用软件音源的功能。如此软件不仅能够制作精美的乐谱,同样也可以通过电脑播放逼真的音效,达到与专业音乐制作、编辑软件几乎相匹敌的能力,因此也适合用于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述音乐类软件虽然可以为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所利用,但这些软件并非专门为视唱练耳教学而设计,而澳大利亚软件厂商RISING开发的专业视唱练耳学习软件——Auralia则是一款专门用于视唱练耳训练的软件,这在国内也是认知度较高的一款软件,其提供了较为强大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在其辅助下,可以进行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和学习,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实时评判。Auralia的操作界面非常简洁,在当下电脑使用普及度较高的社会环境下,任何有过电脑软件实用经验的人,都可以轻松地使用这款软件。该软件具有四个核心的训练模块: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点击具体课程,即可开始训练。四大模块中分别设有若干子模块(如点击音程与音阶后,就进入由音程比较、音程听辨、音程视唱、音阶、音阶视唱等内容构成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设定了不同的难度级别,由于可以提供实时成绩评判,软件的使用过程有点类似电脑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连续正确率,可以很快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即使出现连续错误,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建立学习信心。另外,软件中还设定了班级管理以及考试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功能,为不同班级设定不同级别的训练内容,并进行有效的学习考核管理,十分适合学生课下进行自修训练。但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音乐或艺术类高校的教学环境来看,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专业视唱练耳训练软件存在一个缺点,就是教学资源所需的成本较高,需要构建一个有多台电脑构建的局域网体系,将软件进行安装后,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听觉训练系统,像视唱练耳这种跨专业方向的共同课,显然需要较多的教室资源、较为昂贵的教学设施财政支持,以及完善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但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提高了学习效率,确实是与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相比所具有的一个巨大优势。

  二、国内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研究概述

  大约从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电脑以及互联网普及程度的逐渐提高,一些专业音乐学院在进入21世纪不久,也开始对电脑、多媒体、专业视唱练耳软件以及计算机作曲软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中央音乐学院早在2000年就已尝试用可以变换音色以及简单音乐编辑的电钢琴替代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工具,在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实践上迈出了第一步。200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科理论与教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央音乐学院的赵易山教授就多媒体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运用于视唱练耳教学做了专题讲座,并在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发表了论文《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实用音乐听觉训练与乐理》,文章对如何实现视唱练耳的多媒体教学,在宏观上给出了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思路和方案。该文非常实际地提出了两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二是学生如何在课下进行自觉有效的练习。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措施,实施这个措施的理想教学模式需要三个条件:

  1。建立网上全国视唱练耳、乐理信息储备中心;

  2。教室电脑备课系统的建立;3。视唱练耳自修听力教室的建立,使用《Auralia》专业教学软件。在该论文集中发表的同类课题论文还有中国音乐学院许清教授的《分级制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发策略》、星海音乐学院杨晓老师的《音乐院校<乐理>课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沈阳音乐学院颜锐老师的《拓宽新视野展现新前景——展望电脑技术手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等论文。近年来,在各类音乐或人文类学术期刊上也不断发表了同类课题研究的10多篇论文,从中可以看,国内不同层次的本科音乐教育对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对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等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但也应当看到,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国内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电脑和多媒体技术应如何介入,在国内教学中还未形成通用标准,很多地方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音乐系、综合大学的艺术系或音乐系以及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系因教学条件或师资力量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能够使用的电脑或多媒体技术十分有限。

  三、对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视唱练耳教师,需要掌握一定音频的制作、编辑软件、乐谱制作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专业音乐教师队伍中缺乏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而专业的计算机软件从业人才大部分没接受过专业音乐的训练,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自主研发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和训练软件事业的发展。因此,多媒体教材的出版物目前还停留在仅能提供mp3格式的配套光盘的层次上。

  (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环境,需要投入较高的教学成本,这也是阻碍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在国内普及的因素之一。这种交互式的教学系统,需要建设一个教学资源库服务器,下设多个无盘工作站,工作站通过互联网络从服务器方便地调取教学和训练的资源,即使是初级规模的交互系统,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综上所述,我国多媒体视唱练耳教学还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这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势必还有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当代及未来的视唱练耳教学队伍去开辟。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4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声乐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传统教学思想下,小学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理论上的表现,随着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师也充分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均衡发展,不断完善与发展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结合实践经历,浅谈小学声乐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起到部分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声乐教学;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基本版块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现代化科技的普及,学生的生活与音乐、歌唱越来越密不可分,听音乐、唱歌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技巧,提高音乐声乐教学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完善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当前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教育偏重理论知识、考核内容的学习,从学生均衡发展的角度看,他们在音乐上的发展相对滞后,大力发展声乐教学,探讨声乐教学方法对于推动音乐教学、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均衡发展,声乐教学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声乐教学还存在各种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教学上的问题,比如,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学习中普遍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缺乏学习兴趣,大大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换句话说,就是在声乐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声乐教学的态度问题,例如家长没有正视声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教师在声乐教学上的方法缺乏创新,等等,这些都大大局限了声乐教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接下来,笔者主要围绕小学声乐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二、创新声乐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1.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刺激以及维持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

  声乐教学的内容繁多,教学方法也非常多,这也为刺激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灵活转换各种教学手法有利于克服学生在声乐教学上的惰性,降低产生疲倦感的几率。对于小学声乐教学来说,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的方法,比如,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掌握一些声乐基础时需要更多地融入游戏、舞蹈、音乐等元素,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中学生,教学方法可以融入一些现代科技的元素,比如,在课下利用手机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录音,利用一些音乐软件对各种声音进行模仿,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强自己的节奏感、咬字,慢慢摸索如何去控制声音。从目前的教学趋势来说,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各个学校的一个共识,为声乐教学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比如,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在哪些地方多加改善,例如,需要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促进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与认识,拓宽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还有在声乐歌曲的选材上太过局限,以后需要多多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歌曲。

  2.了解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差异,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在实际的声乐教学当中,教师所负责的班级人数往往会比较多,这也是限制声乐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体现新型教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声乐上的水平也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这些具体情况也是教师选择、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些缺乏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播放DVD、各种相关视频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于一些节奏感稍差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技术,或者是一些小游戏等,慢慢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例如打鼓、数拍子等,不断创新游戏的模式、内容,也能够帮助他们投入到学习当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声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声乐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在唱歌方面比较弱的学生,这也是他们怯于表现自己的原因之一,教师除了需要从教学方法上不断改善之外,还需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为他们制造更多表现的机会,给予更多激励性的评价。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声乐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也被纳入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之中。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声乐教学是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来说,声乐教学是缓解学生压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用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相信在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声乐教学能够不断完善,为学生的音乐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5

  摘要:发声训练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从最基本的发声训练开始。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还是原生态唱法,我们在学习歌唱曲目前都必须进行发声训练,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为演唱曲目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声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本文主要探讨大学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大学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能力。

  关键:大学声乐教学;发声训练;有效方法

  1前言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发声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演唱者与演唱作品服务。由于每个人的发声习惯、音色音域、嗓音条件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发声训练必须是有针对性的、有意识的训练。声乐学生在进行发声训练时要做到呼吸、发声及共鸣互相协调配合,以练就纯净而富有弹性的声音。但是发声训练并不是说只有长期坚持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发音状态,而是要讲究发声练习的方法。我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并反复加强训练,才能用正确的发声位置进行歌唱,从而更好地演绎歌唱曲目。

  2探讨发声训练的有效方法

  2.1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

  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有助于歌唱者对气息的运用与共鸣腔的协调,因此,正确的发声姿势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总体的歌唱效果。在进行发声训练时,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发声姿势,这是歌唱者声音通畅、纯净的关键,也是声乐教学中的基本内容。据调查发现,部分大学声乐专业学生过于注重声乐技巧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发声姿势练习,这不利于声乐学生发声能力与声乐演唱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日常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发声姿势的练习。要想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则必须学会科学、正确的站立姿态。所谓正确站立姿态,就是我们在演唱时身体自然直立,全身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头部微抬保持在眼睛平视前方时稍高的位置,两肩自然下垂,胸部自然挺起,小腹微微内收。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平稳落在双脚上。面部表情与眼神要生动传神。在演唱过程中眼睛应稍稍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眼睛虚着唱歌。歌唱时确保颈脖与后背、腰部在一条直线上,使得气息畅通无阻。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避免出现歪嘴、瞪眼等不良表现。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必须严格对学生的不良姿态进行纠正,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科学的发音姿势,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2.2加强共鸣腔体训练

  共鸣腔体的运用对提升歌曲演唱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共鸣腔体训练时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训练方法是否正确,一旦发现学生的训练方法错误或有偏差应及时引导与纠正。例如,在进行头腔共鸣训练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训练状态,避免学生过于追求音量的宏亮或音色的饱满而压低喉咙,造成喉部肌肉的损伤;再比如在进行胸腔共鸣训练的过程中,也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胸腔的张合技巧而出现肢体僵硬的现象。在训练时,教师应及时察觉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此外,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腔体共鸣技巧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打哈欠来感受口腔自然张开的状态,并且向学生详细讲解人体口腔自然张开时具有哪些特征,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与感悟来协调身体的各个腔体的张合状态,以确保气息能够在口腔、咽腔和鼻腔之间自由流动。“微笑训练法”也是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有效方法,进行微笑训练有助于放松脸部肌肉,使得鼻腔自然扩张,下巴与喉头不会处于紧绷的状态,有利于声带的自然震动,从而将声音传送至口腔上颚再产生声音的共鸣。训练共鸣腔体运用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督促学生反复加强训练,以提高自身声乐歌唱能力。

  2.3进行咬字、吐字训练

  咬字、吐字训练也是大学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咬字、吐字技巧,除了是将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与“字正腔纯”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传达歌曲的情感,使歌声更富有感染力。而咬不准字头,吐不准字腹,归不好字韵,是声乐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咬字、吐字训练时,声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咬字和吐字的理论技巧,然后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口型,口型的张合应该与字的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紧密结合。例如,韵母在演唱时要适当延长且要保持口型不变,否则会出现声音不清晰的现象。为了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口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面小镜子,边练习边看自己的口型,一旦发现口型错误便可及时纠正。此外,声乐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时胸廓慢慢向里收,此时膈肌上移,加快气体从胸腔径内通过朗读歌词来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再让学生结合正确的发声的速度,将气体由肺部排出,进而完成呼气过程。此外,教师方法用高位置的半声或轻声演唱字少、母音变化不多的乐曲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声乐呼吸技巧,以确保学生进行演唱或练声曲,以提高学生的咬字、吐字能力。在咬字、吐字训练时能够保持气息与乐曲的节奏一致[纠。中,教师要注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及地区方言进行单独3结束语的训练,以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音,从而获得最佳的演唱效 综上所述,发声训练涉及到发声姿势、腔体共鸣、咬字吐果。 字及声乐呼吸等方面,这些都对提高大学声乐教学的发声训

  2.4强化呼吸训练 练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当在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声乐演唱的加强对发声姿势、腔体共鸣、咬字吐字及声乐呼吸等方面的训基础与动力。呼吸除了是满足人体的生理功能需要之外,还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要满足声乐演唱的不同需要,根据演唱曲目的要求学生要学力。会调整不同的呼吸节奏,从而确保演唱时的气息能够饱满富有张力,从而使得歌声更具感染力。教师可以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进行呼吸训练的要领,让学生保持上半身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协调呼吸群肌之间的运作,两肋微微舒展,腰部和上腹部自然放松挺立,胸部与肩部自然扩展,腰部往外膨胀,膈肌位置向下移动,将口腔慢慢打开,口腔与鼻腔同时打开吸气,从而顺利完成吸气过程。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6

  一、民声与美声唱法划分界限淡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科学方法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声乐演唱与美声演唱的共性。二者在自身教学与演唱中也各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在高校教学中,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教材及作品不同,作品风格各异。民族声乐主要研究中国本民族作品的演唱,美声则相对偏爱外国作品,尽管近些年美声教学在中国作品教学演唱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中国作品的演唱对于大部分美声唱法歌者而言,在吐字行腔、风格、情感表达方面仍旧存在着难点。另外,和美声唱法相比较,高校教学中的民族声乐声部建设仍旧处在商榷发展中。尽管民声与美声之间有以上几点不同,然而中国声乐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会看到民美之间在演唱与教学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划分界限会越来越淡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首先,针对于中外作品而言,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能够较好的完成外国作品的演唱,例如我们熟知的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的吴碧霞老师,著名歌唱家雷佳,我们沈阳音乐学院的许多民族声乐老师和研究生也都可以较好的学习并演唱外国声乐作品,当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外国作品来吸收和借鉴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就拿我本人来说,十几年前,我在两场研究生音乐会中就刻意添加了外国作品的演唱,并得到了民声与美声专家的认可。那么,就今后的发展来看,民族声乐演唱者只要加强学习同样可以驾驭外国作品。而美声教学这些年经历了“土洋之争”和改革开放的洗礼也越来越强调美声唱法要民族化,还提倡继承多样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走群众路线”,加强对中国作品的刻画,有许多好的美声歌唱家演绎民族作品都非常优秀,例如美声唱法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王莉将歌剧《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演绎的惟妙惟肖,她被金铁霖老师称为美声唱法演绎中国歌剧结合最好的第一人!可见,美声唱法演唱者对中华民族文化加以专研学习,一样可以将本民族的民族声乐歌曲完成的很到位。其次,民族声乐高校教学中虽然缺少歌剧演唱的声部种类,但是这一声部建设问题早已被民族声乐教育家们提上日程,正处于发展进行时阶段,例如从我们这几年民族声乐培养出来的人才来看,吴碧霞、常思思等都属于花腔女高音,这一声音类型以前是不曾出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再从我们高校的民族声乐招生来看,我们民族声乐教育系这几年就出现了很多的男中音学苗,声音条件都很好,很难得,我13级学生中李伟华就是不典型的次男高,也可以把他暂时归类到男中音,因为他的声带长,这是男中音的显著特点,中低声区的音色浑厚且有力,并且低音区音域与男中音相同,然而他的声带薄,这又是男高音的特点,他的高声区又很脆亮,中高音区音色具有可塑性,像这样的学生我们系还有很多,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与时俱进。可见,民族声乐的教学一直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声部建设。通过以上论证,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与美声唱法之间的界限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步淡化。

  二、从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界限的淡化趋势看民族声乐教学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界限会逐渐淡化,界限的逐步淡化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声乐在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高等艺术类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民美界限淡化的趋势提醒我们民族声乐教学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以立足于发展自己的艺术特色为本,保持民族声乐艺术最具学术探赜67独特艺术价值魅力的根和魂。拉近“学院派”与“原生态”之间的距离,鼓励师生到田间地头汲取营养,以便更好的修正完善我们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从宏观上看,高等艺术类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应与时俱进。所谓与时俱进,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展现时代主题,传播时代精神,当今社会倡导的文化自信告诉我们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大方向是展现中华文化内涵,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之魅力,传播中华文化之美。从微观上讲,在民族声乐教学各个环节都要有所更新发展。它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作品创作、课程设置、教学互动等诸多方面。首先,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发展民族声乐的前提。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关键在于教师再学习。一方面靠自己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更需要学院来创造环境和机会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活动。目的是在院校中形成一种学习风气,学习的内容包括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方两大方面。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学习是民族声乐教师的必修课。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和源头去理解中国作品,去较好的展现作品的文化内涵、表情达意。所以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加强学习中国文化、挖掘作品内涵,紧紧抓住民族声乐的根。同时,我们应顺应历史前进的步伐,与世界接轨,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观、教学法,继承传统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例如,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发声学等科目。这些科目的学习对我们教学的科学性、透彻性、说服性以及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其次,教材建设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民族声乐教材的不断更新完善有利于学生演唱作品的多样化,有利于为民族声乐声部建设提供演唱素材,有利于保持民族声乐始终具有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应不断将具有时代性的新作品添加到我们的教材中来。就目前教学来看,教材建设迫在眉睫。我们招收的部分学生在作品的选择上有很大局限性。还拿我的13级本科学生李伟华举例,他是不典型的男中音,他的声带长、但是不厚,介于男高与男中之间,有男中音的美丽的中声区和男高音的部分音色。但是给他选择作品很困难,因为我们系的教材中没有几首适合他演唱的作品,那么只好降调处理,但是我们都知道作品的调子设计和作品本身要体现的风格性是息息相关的。这样生硬降调演唱的结果是作品的表现力和风格性都有打折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载体,民族声乐教学也不例外,民族声乐教学要提升质量,教材建设中作品的补充和发展尤为重要。如果教材中有适合不同声音类型的大量的好作品,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民族声乐招生的演唱类型范围也会更加宽泛。如果招生的学生声音类型多样化了,也就更有利于作品创作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再次,在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应有所完善补充。教师需要提高素质,学生同样需要积极的汲取多方面营养。我们可以将课程分为系内必修课与选修课,中国传统艺术科目当然必须安排在必修课里,就像我院刘辉院长在讲座中提到的传统的戏曲、曲艺这些科目都应该积极的出现在我们民族声乐的本科教学中,民族声乐的学生需要见多识广,学习和认知的多样化很重要,眼界宽了,处理歌曲表现作品的形式和创新手段也就不拘一格。这就需要给我们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选修课,选修课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例如美声的大课、中西方器乐入门、中西方美学等等,之所以加入一些西方的选修课是因为我们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抓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根”,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民族化的审美认知高度,也需要了解地球村世界其他民族音乐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审视把握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特质和个性①。第四,重视民族声乐实践课堂的理论疏导与教学互动。民族声乐不论是演唱专业还是教育专业都需要有舞台表演实践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专业课小课堂是一对一的讲解与示范,学生面对的观众只有老师一人,然而实践课堂则是很多学生在一起学习、实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环境来争取让每名学生都模仿一下舞台表演的情境。在此授课表演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给出学生们很多共性与个性的问题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一的'讲解,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由他们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辅助予以理论上的讲解,这会使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印象深刻,易于吸收消化。如果学生在某些理论性很强的问题中遇到困难,笔者建议教师用整首歌曲举例以身示范亲自演唱给学生们观看,这样就完成了很好的实践课堂互动。相信也会激发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和用演唱实践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民族声乐教学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根据作品差异和学生不同声音条件类型,所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千变万化的。有的学生声音类型、思维方式和自己导师的有所差别,学习中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样的学生如果多听听其他教师或是美声教师的公开课、演出,应该对他的演唱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提倡多组织教师实践演出与教学公开课,同时为了全系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系里领导是不是也应多组织自愿参加的学生音乐会,由各自专业课老师负责把关自己学生,不拘泥于优秀学生音乐会,毕竟特别优秀的学生就那么几个,要整体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和演唱理论素质,多给学生们开辟一些演出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廖昌永.关于民族声乐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乐府新声,2011(04).

  [2]王志昕.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J].中国音乐,2013(03).

  [3]马秋华.重提“美声”教育民族化问题[J].歌唱世界,2015(03).

  作者:张晶晶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7

  一、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友好地与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合理的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技能的学习。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表现主要有:

  (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二、结语

  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技能,增强学生对声乐的认识,同时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歌唱心理,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声乐教学的效率,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积极性。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每一首音乐作品,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和声乐教学效果。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8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的国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地方民歌,民歌演唱方法以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我国民族音乐的复杂性,致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的难度大,教师不好把握和分析。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整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和守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和进步,更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利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课堂上,不同民族音乐的授课教师没有分析学生的个体风格和个体特色,对民族声乐的独特演绎没有进行科学评估。从这可以看出,我国相关的民族声乐院校没有形成和制定出教学考试评估体系和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没有完整的培养模式,就不可能使学生在民族声乐的道路上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声乐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它的表演因素包括很多种,但是,在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没有重视声乐艺术的表演因素,反而更多的强调表演技术,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利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的特性越来越少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主要通过民族声乐演唱和聘请民间歌手示范表演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民族声乐教学方面也不例外,中国在音乐教学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很多院校开始把教学注意力转移到流行音乐上,逐渐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很多的专业音乐院校或其他学校的音乐专业都去钻研和发展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教学上则不去花费时间和经历进行研究和创新,所以社会进步,音乐发展,但是民族声乐的教学还是在原地踏步。很多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再去分析民族特色和民族声乐的具体风格,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知道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而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一无所知,民族声乐在表演时缺少了民族情感和民族风格的神韵。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二)民族声乐教材内容的缺陷性

  由于开放国策的执行,欧美文化潮水般地涌入我国,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也把注意力放在流行音乐上。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和社会上的音乐人士都去研究和创新流行音乐的的形式、内容等,渐渐流行音乐的教材内容不断地完整、具体、全面。民族声乐的教材因为没有专业人士去研究和编辑,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在今天的很多音乐院校,民族音乐的教材还是原始的曲谱教材,音像音响等方面的内容还没有进入学生的必修课。这种现状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流对民族声乐的不重视,音乐院校的关注焦点不在民族声乐上。另一方面,我国在民族声乐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即使有很多音乐院校,他们的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十分有限,根本不能进行深入的民族声乐教学研究。

  (三)“原生态”音乐的流行使其进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

  伴随着流行音乐对我国的影响,很多流行音乐的弊端开始暴露。例如歌词的粗暴,思想的低俗等等,加之我国国内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忽视,这样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最近几年来,各地的电视节目开始掀起一股民族原生态歌曲热潮。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许多高校开始改革,适当的关注民族声乐教学。开始学习社会上对“原生态”民族音乐的追逐。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上引入“原生态”音乐可以一定程度上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成果,但是“原生态”音乐毕竟不能等同于民族声乐,使得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三、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策略

  (一)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并不断地进行改善

  要保证纯正的民族声乐唱法,高校可以引进“原生态”的民歌歌手,然后对他们进行民族声乐的专业知识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完整地保留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在此基础上添加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得民族声乐在不失特色的前提下更加自然。除此还要培训他们各种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基本功,从而促进在教学环境中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二)重视对民族声乐教材的编写

  在我国的大多数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材普遍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完善,曲谱教材不应该是民族声乐的主流教材,应该以它为基础,不断丰富民族声乐的教材。教材的知识体系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调整,以适应当下民族声乐教学的需要。

  (三)音乐方言课的比例突出

  不同民族的声乐都和它的方言有密切关系,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方言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要突出民族方言的教学,民族方言是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中的瑰宝,是我国的精神财富,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特色在音乐上的完美体现。民族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对改善我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有利于保持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措施,希望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做出贡献。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9

  一、情感: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艺术大多都是有着生动形象的,能够让听众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以情感人是文艺形象和艺术作品的明显特征,艺术欣赏的过程和单纯知识的获取、道德说教的接受是不同的,在情感得到愉悦的过程中,加深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思想内涵,使得精神获得升华。声乐的优美之处就是它可以通过演唱者的歌喉将刻板的曲谱变成生动优美的演唱,通过这样激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也把歌曲中的情感很好地抒发出来,通过旋律与歌词的完美结合表达情感和内在涵义,审美感受更加强烈,这样利于形成心理上的互动,体现和实现了传情表意的审美价值。传统的声乐教学中,训练学生一般通过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来进行,这几个技能主要是从声乐技巧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人们经常以声情并茂来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并以此为标准,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也是以此作为教、学的评价和评估。情感作为歌曲的艺术生命,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就是在歌唱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的,这样情感就可以作为中心,贯穿始终。但是“情”不同于“声”,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表达声乐美感的中心,所以说在演唱过程中,要有“声”、“情”的充分融合并且完全体现在歌曲中,歌唱技术就可以转化为歌唱艺术,回归到声乐教学的主题。就像读一篇文学作品一样,断句标准、发音准确是必要的,但是若缺少了情感,就不能让人融入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所以,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节奏和音准的正确是不行的。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充分表达歌曲情感,增加艺术感染力。要分析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不同情感的充分表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深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表达,这样就可以更加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作为表演者,把握作品情感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每个音乐创造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埋藏了深刻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常常是“乐随情起,情由心生”的外化,情感表达的不充分就无法体现作品的优美。表演者在表现音乐时,要正确理解对于感情流露具有记录作用的旋律中蕴含的情感及其变化,将自我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并完美地进行表达,这样就能丰富乐曲的形象,打动并感染听众,促进审美的愉悦。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首瞿琮作词、施光南作曲关牧村首度演唱的歌曲,它风靡一时的最主要原因就与关牧村的演唱有关,在演唱时,关牧村把歌曲里面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了除此之外她充分运用强与弱、快与慢、舒展与细腻还有质朴、厚重、豁达的演唱风格等表现手法,使听中国梦能够引起共鸣,让大家都喜欢它,也是因为这样,表演者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作品的情感就会被升华并且完美体现,以美好的形态展现给观众,音乐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绚丽的色彩。即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二、情感教育:声乐教学的本质

  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技巧练习、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及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都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声乐演唱中,学生们能通过自己的歌唱将情感完美的表达,使之生动准确,然后熟练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和方法。这也就能看出声乐教学以情感为基础,本质上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过程。以师生、表演者、欣赏者通过歌曲带动心理互动、情感交流的审美享受为主要方式的声乐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更多唱歌的技能和本事,审美愉悦和情感享受的丰富,最终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表现出审美教育中的本质力量。审美是声乐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声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应该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学生尊敬老师,并且积极向上、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声乐的学习中;相应的老师也要关心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声乐的学习。教师作为教导声乐学习的主体,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学生个性化特征、技能训练要求等的时候,还要精通声乐知识,选择不同题材和内容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进行学习。那些流传许久的作品都有十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审美开发价值,蕴含着人类经典的实现以及感情精华,作品的优劣也影响着演唱的效果。对于作品的深刻分析和认真解读是非常必要的,从曲调到歌词,从理性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时代背景,准确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10

  1 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

  1.1 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形成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着的《茶经》中就有记载:从神农尝百草时, 我国就已经将茶叶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了。先秦时代, 四川地区就已经开始茶叶种植。只是在茶叶生产初期, 茶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入药, 并且价格昂贵, 主要是富贵人家的饮品。大多数文人雅士等也开始推崇饮茶、品茶, 社会上的饮茶风气在逐步形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经济越来越繁荣, 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也越来成熟, 茶叶也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了市场中常见的饮品。饮茶也逐渐变为社会大众化的习俗。特别是到了唐宋时期, 饮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上饮茶热潮的出现, 文人雅士们创造了一系列的茶诗、茶词、与饮茶相关的茶画, 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歌、茶舞等, 极大地丰富了茶这一生活化元素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积淀, 茶逐渐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茶文化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随着国家出口贸易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茶文化逐渐走出国门, 进入西方国家, 融入各国市场, 形成了各色各样的茶文化体系, 如日本茶文化体系等。由于行成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不同, 两种茶文化虽然都是自身文化与饮茶的结合, 但相互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茶文化的内容, 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1.2 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想要有效认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 就必须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因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对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十分必要。通过系统分析我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不难看出我国茶文化体系是内涵丰富优美、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层次的文化。

  茶叶采摘和生产的物质文化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基础。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在我国, 茶叶这种植物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 茶叶形成了其独特的植物品种。现在, 随着我们对茶叶的研究日益增多,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茶叶为主体的独立的茶学学科, 深入开展茶科学知识的研究。茶学学科的开设将对深入研究茶文化体系中的物质要素有重要帮助, 尤其是现代化学与营养知识内容的整合, 其价值和作用会更加巨大。

  以采茶、泡茶、饮茶为主的茶文化艺术体系是我国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茶文化艺术体系不仅包括以茶叶为创作主题的诗歌文学, 还包含了音乐、绘画、舞蹈、陶瓷等艺术形式。通过分析这些茶文化和艺术体系的内涵, 可以看出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 更是有多种文化汇聚而成的文明。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饮茶等形成的茶道、茶礼等规范化内容是我国茶文化体系的精神核心。可以说, 这也是茶文化体系比其他文化体系更具魅力的主要原因。想喝好茶不仅需要娴熟的茶艺, 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及一定的道德修养。例如, 在敬茶的过程中, 要明白相应的待客之道等。这就是我国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礼”。快节奏的生活使社会上的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平心静气地看待挫折, 茶文化追求的“静、善、和、乐”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 提高情操, 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类似问题[1]。

  2 我国声乐艺术体系的特点

  2.1 我国声乐艺术的演唱特点

  我国声乐具有多种演唱风格, 灵活的演唱技巧, 具有非常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因此, 我们说声乐艺术是一种歌唱和表演相结合的音乐和艺术形式。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歌唱特点, 才能真正唱出美妙的中国声乐。总体来说, 我国声乐艺术有以下演唱特点:

  第一, 演唱者声情并茂。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声乐作品演唱出来, 还会仔细体会歌词中所隐藏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 然后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演将其传达给听众, 这是我国声乐艺术的一大特点。情感是大多数声乐艺术的灵魂, 对一个歌唱家来说, 其对作品内在情感的表达程度是衡量其歌唱技艺的主要标准。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中, 一直十分重视歌唱情感, 这也是我国声乐艺术体系不断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的原因。从本质上讲, 歌手的歌唱情感实际上是对声乐作品的第二次创作, 它只能由歌手来表达, 才能够打动人心, 使声乐艺术达到越来越高的艺术境界。

  第二, 字正腔圆的唱字特点。唱好字是我国声乐艺术的另一个特点。艺术家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时, 其歌词的发音要符合我国语言的发音规律, 形成一定的曲调, 词意必须通畅, 不可以出现倒唱或词不达意的情况。表演者在表演时会努力做到最好, 注意歌词的正确发音、词义的流畅以及节奏、曲调的合理性, 在遇到连唱的情况时, 要使每个词的发音都清晰而流畅, 才能让歌曲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现[2]。

  2.2 我国声乐艺术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的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表达, 它是表演者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实际上, 情感是民族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是人们对某些体验的情绪的发泄。在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 只有高超的歌唱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同时具备丰富的情感才能为声乐作品注入活力, 演绎出最美丽、最动听的声乐艺术。我国声乐艺术体系具有“词情、曲情、声情”三重情感美学特征, 表演者通过歌声来讲述故事, 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3 传统茶文化体系与声乐艺术体系的关联

  传统茶文化体系和声乐艺术体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两者都担负着陶冶人类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构建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功能, 都是对美好事物的推崇与追求。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文化体系内涵的一致性。声乐艺术体系在茶文化体系中的运用, 可以延续整个茶文化系统的发展, 为传统茶文化艺术体系增添一个完美元素。将声乐艺术体系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 可以大大丰富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促进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形成, 也可以提高当代青年们对传统茶文化的兴趣, 是中国茶文化能得到更好地传承[3]。

  传统茶文化体系和声乐艺术体系都是我国艺术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同时, 他们的发展过程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 传统的茶文化体系和声乐的发展都是特定社会因素的体现。因此, 在继承和发展中国茶文化和声乐艺术时, 要充分理解生活元素对两者发展的作用, 以促进两者更好地融合。

  4 结语

  从狭义来说, 茶文化是研究茶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层次”的内容, 其对发扬传统道德、展现文化艺术、促进民族团结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声乐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艺术境界、陶冶情操、促进社会和平发展。通过以上对茶文化体系及我国声乐艺术体系的分析, 可以看到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许多要素, 如茶文化的物质理念和艺术理念都与我国声乐艺术体系的发展特点相符合。茶文化体系中蕴含的思想精深和价值内涵都能与我国声乐艺术体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未来的发展中, 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合两者的优势来发展我国传统茶文化及声乐艺术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景辉.浅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福建茶业.2017 (5) :390-391.

  [2]林红.论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特点及其情感表现.音乐理论.2015 (6) :163-164.

  [3]刘明星.传统茶文化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与借鉴.教育实践.2017 (12) :147-148.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11

  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至今的产物, 它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应用到教学之中, 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设计, 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中是时代的要求, 是师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声乐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 声乐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师范院校角度来说, 师资队伍壮大, 师资力量增强, 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均有较大改变, 从学生角度来说, 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 敢于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纵观当前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发展实际,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教育改革之初,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下, 示范声乐课程的开展却不是很乐观。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在较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摆脱。

  1. 声乐学习的“难点”

  一直以来, 声乐学习的“难点”在哪?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那么难点究竟在哪?归根结底, “难点”就在于师生在课程教学中总在寻找“位置”和“感觉”, 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概念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如此一来, 理解教师思维的学生自然不费力气便能很快理解, 但对于“心中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则达不到什么成效, 这些所谓的“感觉”对声乐课程教学并无益处。

  2. 教学设备的局限

  钢琴、音频播放器、镜子、黑板是传统声乐教学中必备的“几大件”, 虽然近几年大多学校对设备进行了更新和增加, 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在延续, 学生在教师“感觉”和“经验”的指导下进行声乐演唱, 声音位置的高低、声音腔调的圆亮都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学生完全依靠教师的指导进行反复练习, 一味地模仿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 学生对教师从心底也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感。教师为学生播放音频时, 一段完整的曲目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不仅浪费时间, 也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今天, 各师范院校在声乐课程教学模式上仍离不开传统教学模式, “一对一”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大班”普遍性的教学模式, 从形式上看颇为合适, 但在高校招生人数日益增加的当下, “一对一”教学模式很难实现, 而“大班”的普遍性则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 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起到针对性的作用, 反而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也会使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教学上, 不得不减少备课、做科研的时间, 对师范声乐课程的长远发展来说, 是极为不利的。

  二、从辩证的角度看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声乐课程中的应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师范声乐课程中的应用也不例外, 本文中笔者从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 以客观的视角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声乐课程中应用的局限性和促进性。

  1. 促进性

  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性、形象性、便捷性、实效性的特征为人们所喜爱, 在声乐课程教学中也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网络信息方便搜集以及进行资源整合, 学生在学习时, 能更加系统、方便, 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2. 局限性

  声乐的学习需要天赋与汗水, 它是一门要求极高的艺术学科, 简单的模仿与学习无法促进学生唱功的进步, 只有经过刻苦、努力的练习, 才能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过多传递理论知识, 对学生练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局限性。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 无论哪种技术的出现和使用, 都会显现出其优势和劣势, 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声乐专业工作者, 应充分认识到其不足, 借助新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 为师范声乐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有效应用到师范声乐课程中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声乐集体课中的应用

  集体课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音乐知识理论, 使其掌握正确的发音原则和方式, 建立正确的声音理念。集体课减轻了教师多次重复的负担,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师范声乐课程之中, 以课堂演播方式进行呈现, 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演示, 对于纯理论知识的讲解, 可以利用PPT、投影仪等加以辅助教学, 为学生介绍各个时期声乐发展特征、流派、代表人物等, 直观化、便捷性的教学方式, 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教师在介绍声乐某一发展时期特点时, 除文字描述外, 还可以搜集该时期的社会背景、相关作品等资料, 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作曲家、歌唱家进行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使内容更加充实和直观。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课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课程教学中, 教师依靠自身教学经验, 对学生进行概念讲授, 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 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概念不甚了解, 对发声器官的位置、发声概念等缺乏了解, 对于抽象的专业术语 (如:声音支点) 了解不到位, 声乐课程显得深奥难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Flash、AI、CAI等软件制作课件, 将人的发声器官, 歌唱时各个器官以动态画面的形式制作出来, 引导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具体性特征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学生学习时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3.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应用

  课前预习,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 对歌曲的时代背景、流派、作曲家、演唱家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解, 细致地分析旋律和对词等,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分析作品。

  课上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练声, 运用Nuendo软件来制作简单的练习曲伴奏, 丰富学生练习时的趣味性, 帮助学生纠正音准、把握节奏。

  课下复习,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很好, 而在课下却很难找回这种“感觉”, 课下学生利用手机、DV、录音笔等电子设备录制课堂内容, 课下多加学习、练习, 将课下练习时的状态与课上加以对比, 找出问题, 改正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相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来说, 现代信息技术更能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 新的课程教学方式,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不断提高师范院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丰富教学手段, 为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汪媛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声乐教学的整合[J].媒体时代, 2015 (10) .

  [2]卢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演唱分析[J].北方音乐, 2015 (7) .

  [3]张春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J].都市家教, 2010 (10) :187.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12

  谈到民族声乐的起源, 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期, 一些文献中有记载民族声乐的相关信息, 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 民族声乐表现形式没有保留下来, 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了解, 这就造成我们对远古时期的民族声乐的了解少之又少。迄今为止, 我们了解的最古老的声乐表演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表演唱”。隋唐之前, 中国的民族声乐只存在于宫廷之中。宋代之后, 在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出现了“瓦市”“勾栏”等娱乐活动, 以及其后的各种“戏楼”“茶馆”的兴盛, 是中国戏曲真正的摇篮。

  二、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的联系

  (一) 传统戏曲的特点与民族声乐的含义。

  中国传统戏曲有着独特之处, 第一, 戏曲的表演形式是以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 在体现共性的过程中展现个性;第二, 传统戏曲是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来表现现实生活, 这些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第三, 中国传统戏曲主要是通过“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生活, 例如白脸的曹操, 红脸的关羽等。

  民族声乐则是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特征, 给人们展现出了多样化的音乐演唱形式。民族声乐与戏曲、民歌、说唱的表演不同, 它是继承并发扬这些传统演唱艺术, 同时, 也不断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和歌唱理论, 从而形成的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二) 传统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的联系。

  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曲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融合了民族乐曲, 而且还融合了宗教音乐、宫调等艺术表演形式,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久盛不衰, 保持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大众对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越来越喜爱, 民族声乐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 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已经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完善和扩展。从而拥有自己的演唱和表演风格。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不一样的文化特色, 民族声乐吸收了传统戏曲的优秀成分, 用来丰富声乐的表现形式, 例如, 传统戏曲中的板式变换、丰富的演唱技法等, 不仅使民族声乐得到发展, 同时也使传统戏曲本身得到了更好发展。

  三、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一) 传统戏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通过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不断发展完善自己, 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现代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同时还借鉴西方的声乐美学和声乐演唱技巧。在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传统戏曲元素体现在民族声乐中。

  对戏曲演唱者来说, 一般要求比较严格, 通常演唱需要秉持“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的表演手法, 戏曲大多来自民间, 其中有很多表演形式, 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这些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演唱者引用诗词歌赋, 通过说唱等形式表现出来。民族声乐借助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 通过声调在字与字之间的改变及抑扬顿挫的表达, 将歌曲蕴含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声调和气息在传统戏曲和民族声乐中也十分重要, 好的声调和适合的气息, 可以很好地将演唱效果表现出来。演唱中国传统戏曲时, 演唱者的呼吸方式主要是丹田运气, 可以运用丹田的呼气方式来调整演唱气息, 再加上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和独特的表演技巧, 可以大大提高演唱效果, 从而带动观众、感染观众。

  传统戏曲表演中融合了大量的肢体语言、声音等动作, 完美体现了韵律美与声音美, 民族声乐不断从传统戏曲中吸取经验和演唱技巧, 从而发展完善自己、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冯晓玲.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 2017, (13) :75.

  [2]王志昕.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 08 (1) :96-99.

  [3]闫晓宇.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略谈[J].音乐论坛, 2015, (16) :39.

  [4]肖娜.中华民族声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融合[J].音乐论坛, 2015, (16) :38.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13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和兴趣,而并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比如:民歌、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倡导“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学生通过接触、学习和鉴赏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体裁,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的体现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扎根于中华民族音乐,真正凸显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教育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族音乐的丰富性

  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绿色家园、西南情韵、瑰丽的电声、歌剧世界、花蝶、婆娑舞姿,既介绍了汉族音乐,又强调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既涉及民歌,又介绍了各种乐器;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系统的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

  (二)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教材中不但介绍了诸如《茉莉花》《黄河》《梁祝》《二泉映月》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还收集京剧、越剧等各具特色的经典唱段,如《智取威虎山》《朝阳沟好地方》等,也介绍了经典的舞剧音乐,如《红色娘子军》选曲,等等。

  三、人教版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裁多样,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民族音乐由于民族、地区、体裁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随着外来文化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冲击,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传承断代和灭绝的危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自然缺少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有些中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使得许多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首先,每个中学学校和教师应当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接触民族音乐作品,学校多举办一些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比赛,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应承担起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功能。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识。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审美观念,挖掘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民族尊严、审美心理等。

  (三)创新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初中民族音乐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予以创新。如在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奏两个不同的歌词版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并比较广东、河北等地区的《茉莉花》版本,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二胡、笛子、钢琴、琵琶等不同乐器的演奏。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对民族音乐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精神、情操和素养。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 篇14

  一、现代科技可融入的声乐教学领域

  通过上文论述,不难发现现代科技融入声乐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这不意味着现代科技融入声乐教学可以盲目乱撞,毫无章法可循,而是同样需要合理地规划来确定现代科技可融入的声乐教学的领域,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声乐教学领域的现代科技融入。首先,现代科技可以灵活运用到声乐教学的教材编订工作中,传统的平面纸质教材对于声乐这一科目来说稍显薄弱,无法全方位起到教材的专业培养效果,因此,可以借助3D等多媒体功能,将电子教材取代纸质教材,让学生从这种全方位教材中真正获取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次,现代科技可以灵活运用到声乐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去,一些需要寻找共鸣点和感觉方位的声乐教学和声乐启发,往往速度较为缓慢,可以借助科技发展生产发明相关产品,自动寻找共鸣点和腔体,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肌肉记忆和肌肉感觉寻找,从而使声乐教学过程更为高效、快捷。第三,现代科技可以灵活运用到声乐教学的考核考察上,学生可以借助机器完成自我考核,机器根据学生的演唱自动辨别学生的歌唱功底和感情融入度,从而打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分数,结合教师人评,做到所有分数都最为公正,既有科技辅助,又有人工检阅。

  二、现代科技介入声乐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科技的融入,对于声乐教学来讲,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使得声乐教学工作变得简单、高效,也使声乐教学更为科学合理,效果更为明显。但现代科技毕竟仍不完善,对于现代科技介入声乐教学,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首先,要杜绝滥用现代科技所导致的机械化弊病,现代科技的介入,是辅助功能,并不能喧宾夺主,滥用现代科技。在声乐教学中,如现代科技依赖过重,则会导致学生脸谱化、机械化,所培养出的声乐人才无个性可言,这是现代科技介入声乐教学的最为危险的误区。其次,要合理搭配人力与科技力,现代科技的介入,并不意味着对人力的否定,相反,我们更需要专业人事的相关技能来纠正和审核现代科技的正确与否,这对于人力的运用,非但不是破坏,反而是个考验。合理搭配人力与科技力,才能真正发挥出现代科技介入后的声乐教学的新成果,才能更好地运用科技力。第三,要关注科技与声乐的双重创新。科技介入声乐教学,使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滞后的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声乐教学出现滞后的现象,因此,对于科技与声乐来说,我们需要追求双重创新,这相对于之前来说,对于创新精神的敏感度要求更高,对于创新的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

  三、结语

  现代科技介入声乐教学,不仅是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科技融入社会文化的自身需要。现代科技可以融入到声乐教学教材编订、教学过程、考核考察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现代科技的介入,也为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认识到,无论探索之路多么艰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都终将会是声乐与科技的双赢。

【浅谈视唱练耳与声乐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交互式教学下学前视唱练耳与声乐教学论文08-14

简析视唱练耳在声乐演唱中的实践应用论文11-15

高校声乐教学的练声曲重要性论文08-06

声乐教学瓦卡伊练声曲实践论文08-05

声乐教师声乐教学论文06-16

咽音练声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6-16

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价值论文08-06

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研究论文10-07

茶歌演唱中声乐艺术与美学内涵论文10-03

浅谈生活与教育的论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