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非典时期空调系统的应急措施论文

时间:2023-03-12 04:25:04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防治非典时期空调系统的应急措施论文

  摘要: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应暂时以保证空调安全运行为主要任务,所遵循的原则是:不要使空气在建筑物内反复循环,使污染物积累增多。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建筑物内外通风换气,有效排放污染物。

防治非典时期空调系统的应急措施论文

  关键词:非典 空调通风

  目前天气转暖,已快进入空调降温时期,面对当前“非典”蔓延的高峰期,不适当的运行空调,很可能导致“非典”的交叉感染,扩大“非典”传播,必须对此有高度重视。

  目前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各大型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宾馆、写字楼等,。这些建筑一般设集中制冷站,再通过送风系统和冷水系统把冷量送到各个房间。这时,就很容易通过空调气系统使建筑物内空气互相掺混,某处有污染的空气很有可能通过通风空调系统传播到其它房间,从而导致交叉感染。尤其是有些高层建筑不能开窗,或有许多无外窗的内区房间,更容易出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防治“非典”的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通风,其原理就是通过大量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内,使室内可能存在的“非典”病毒稀释,从而抑制了其发作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是内部循环通风,则不能起到稀释的作用,反而会使病毒积累,甚至使浓度逐渐增加。因此正确地运行空调通风系统至关重要。下面针对各种不同的中央空调方式分别介绍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不同空调方式的应对办法

  1.1 全空气系统

  多数商场、宾馆写字楼的大堂以及医院的门诊等大空间采用此种空调方式。各房间室内空气通过回风道或走廊回到空调机房,与部分室外空气混合后,再降温除湿,然后通过送风道送到各个房间,这种系统导致各房间空气相互掺混,并且使污染物在建筑各区域之间传播,潜在危险很大。因此空调运行管理人员要具体落实每台带有回风的空调机所涉及的建筑区域和每个区域可能存在的人数。当一台带有回风的空调机涉及区域存在30人以上时,就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当空调机为单风机时(仅有送风机),应彻底堵死空调机内的回风口,使其无渗漏,空调机按全新风方式运行。如果新风口面积不够,应设法增大新风口面积,或另开辟一些新风进口(一定要确保是从室外流入的空气而不是从建筑物内排出的)。空调运行时打开窗户,使空气从窗户中排出。当窗户无法打开或无外窗的内区房间可考虑开启排烟风机,使空气从排烟系统排走,此时要注意应使排烟风机风量等于或略大于空调送风量,通过改变排烟风机开启台数和调节排烟系统的风阀,不使排风量太大。

  图1 单风机全空气系统示意图

  (2)当空调机为双风机系统时(一台送风机,一台回风机),应设法使其按“全新风方式”运行。这时要把空调机回风通往送风的通道彻底堵死(通常此处有混风阀),把新风阀、排风阀彻底打开。在有些建筑中新风、排风通道可能不够大,此时要设法为新、排风寻找另外的通道,从而保证有效的换气量。当设有同一新风井向各台空调机提供新风时,新风井截面往往不够大,从而影响新风量,这时可设法从每台空调机房周围另辟新风口(例如改邻近房间为新风入口)。注意新风采气口远离排风口,彻底消除新风进口与排风间短路的可能性。

  图2 双风机全空气系统示意图

  采用全新风空调,使室外大量热量进入,将降低空调效果,这时应将全部冷冻机投入运行,并调大冷冻水循环量,把冷机供水温度的设定值从一般的7~8℃调整至5℃,以改善新风冷却效果。

  进入高温高湿天气(六月下旬)后,这样的全新风空调运行方式将不能满足室内的降温除湿要求。如果那时“非典”疫情仍然较为严重的话,这类全空气的空调系统将需要进行技术改造。目前,清华大学已和一些企业联合开始研究高效节能的全新风空调机组,研究进展将及时和同行交流。

  1.2 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图3 风机盘管系统示意图

  北京市多数办公楼和宾馆客房及医院病房采用这种空调方式,有单独的新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房间,同时房间内的回风通过专供各个房间的风机盘管冷却后也返回房间。这类空调系统的关键是避免新风系统混入从建筑排出的污染空气,同时注意风机盘管的清洁。具体,建议如下:

  (1)检查新风入口清洁,不被污染。新风机房位于大楼的地下或者顶部,一般直接通过风道从室外取新风。要注意取风口的位置,不要使其吸入建筑排风。有些系统是从风机房内取新风,对这种形式应防止楼内空气通过机房门进入机房并吸入新风机,应严格保证新风机房密闭,同时要保证新风机房清洁,必要时安装新风道,从室外取风,此外,新风过滤网也要作到定时清洗。新风竖井或者新风风道要注意清洁通畅。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多数是和厕所排风合用,为保证通风效果,建议将厕所排风系统全天连续运行。

  (2) 确保风机盘管凝水盘清洁。凝结水盘是污垢存积的地方。由于凝水是从房间回风在通过盘管制冷后凝结产生的,目前还难以确认空气中的病毒是否会在凝水中存活,为防患未然,建议运行管理人员对各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统一清洁,同时考虑在凝水盘中定期添加消毒液或消毒剂,以确保病毒难以存活。

  1.3 全空气系统

  各室内空气通过回风道或走廊回到空调机房,与部分室外空气混合后,再降温除湿,然后通过送风道送到各个房间,这种系统导致各房间空气相互掺混,并且使污染物在建筑各区域之间传播,潜在危险很大。因此空调运行管理人员要具体落实每台带有回风的空调机所涉及的建筑区域和每个区域可能存在的人数。当一台带有回风的空调机涉及区域存在30人以上时,就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0.当空调机为单风机时(仅有送风机),应彻底堵死空调机内的回风口,使其无渗漏,空调机按全新风方式运行。如果新风口面积不够,应设法增大新风口面积,或另开辟一些新风进口(一定要确保是从室外流入的空气而不是从建筑物内排出的)。空调运行时打开窗户,使空气从窗户中排出。当窗户无法打开或无外窗的内区房间可考虑开启排烟风机,使空气从排烟系统排走,此时要注意应使排烟风机风量等于或略大于空调送风量,通过改变排烟风机开启台数和调节排烟系统的风阀,不使排风量太大。

  2.0.当空调机为双风及系统时(一台送风机,一台回风机),应设法使其按“全新风方式”运行。这时要把空调机回风通往送风的通道彻底堵死(通常此处有混风阀),把新风阀、排风阀彻底打开。在有些建筑中新风、排风通道可能不够大,此时要设法为新、排风寻找另外的通道,从而保证有效的换气量。当设有同一新风井向各台空调机提供新风时,新风井截面往往不够大,从而影响新风量,这时可设法从每台空调机房周围另辟新风口(例如改邻近房间为新风入口)。注意新风采气口远离排风口,彻底消除新风进口与排风间短路的可能性。

  采用全新风空调,使室外大量热量进入,因此将降低空调效果,这时应将全部冷冻机投入运行,并调大冷冻水循环量,把冷机供水温度的设定值从一般的7~8℃调整至5℃,以改善新风冷却效果。

  各类窗式、柜式空调

  北京市部分小型办公楼、饭店及医院门诊等采用这种空调方式。此类空调方式由于多数是各房间单独安装分体空调,空气只是通过空调器后在室内自行循环,不会造成各室之间空气的交叉感染。因此只要注意开窗通风,不要因为开空调而关闭窗户。且能够开窗通风,控制感染相对容易。一是注意开窗换气,另外要注意空调过滤网适时清洗。有必要时可在机内凝水盘中加适量的消毒液。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前一些“非典”专门医院统一安装了窗式空调,由于病房空气中已有sars病毒,因此对于这些空调机的凝结水要严格收集,统一消毒后才可排放,这一点非常重要。

  2.其他相关建议

  2.1 适当地打开排烟风机

  不论哪种系统,当可以打开外窗时,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可同时打开用于消防排烟的排烟风机,使空气从室外通过窗子进入室内后,通过消防排烟风机排走。这对于大进深、大内区的建筑尤其重要。此类建筑仅通过开外窗无法保证内区的通风,通过排烟风机可以使室外空气通过外区进入内区后排走,即保证了内区的通风换气,又不会造成空气循环引起的交叉感染。

  2.2 保持通风系统清洁

  “非典”病毒是附着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上向四处传播的,保持通风系统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也可有效地减少“非典”传播。对于中央空调系统,这主要是:1。经常清洗空调机中的空气过滤器;2。设法清洗风道,消除风道中的积灰。

  由于室外空气一般不带有“非典”病毒,因此当确定是全新风方式运行时,送风回路不会带有病毒,因此不需要在送风系统中(空调机、风道、风口)喷洒任何消毒液。各种消毒液对人体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将其洒在最有可能存在病毒的位置,尽可能减少人员活动区消毒液散发的浓度。

  3.总结

  由于实际各大型建筑中空调通风系统有许多变化,因此很难在此一一列举,需根据具体系统状况进行分析,才能给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业主和物业管理人员应暂时以保证空调安全运行为主要任务,所遵循的原则是:不要使空气在建筑物内反复循环,使污染物积累增多。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建筑物内外通风换气,有效排放污染物。

【防治非典时期空调系统的应急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论文05-19

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论文06-11

饰面砖外墙面渗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论文08-13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论文(精选23篇)05-17

城市燃气管道腐蚀原因的分析及其防治的措施论文08-13

谈计算机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措施论文(精选8篇)06-24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问题防治措施论文09-19

关于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理工论文04-25

电力系统微机防现状及发展的问题和措施论文04-25

污染防治专业论文提纲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