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论文

时间:2023-03-06 14:15:42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拟从分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现状人手,结合教育发展趋势,以理性的视角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论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及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任务。

  20XX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的工作方面。要求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I’7以极大的决心、气力来抓学校体育工作,坚决遏制青少年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0XX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要求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共同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学分制教学模式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为尺度,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本质是具有一定自由度的选课制度,因此,学分制具有弹性学制、自主选课和重视个性发展等特点。目前,有一小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采取了学分制的教学模式。虽然许多高校体育课程普遍推行学分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力度不大,进展不快,还保持着学年制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课程的发展。

  2.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干的教学内容中,深受学生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项目仍是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量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休闲娱乐项目、健身健美项目走进体育课堂,并逐渐固化为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了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要为主旨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体系。与此同时,选项体育课、体育选修课的出现彻底摒弃了过去由教学大纲硬性规定不同项目教学内容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3.教学手段与课堂组织的多样化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渐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大学新生在历经高中阶段选项体育课的学习后,某一专项的知识、技术、技能水平明显提高,为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校体育课堂上,传统的讲解一示范一练习一防止与纠正错误一巩固与提高的教学范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小集团学习”、“分组练习”与“教学竞赛”等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情景教学”、“目标引导”等具有合作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

  4.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层次化

  在以“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的考核与评价和课程的改革在同步进行着。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的考试基本上是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专项课成绩(达标、技评)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成绩(查表)十体育课的学习态度(考勤、课上表现),各项成绩所占百分比不同,大致为5:3:2,各校确定的比例均有不同,但差别不大。第二种是只有第一种的前两项,比例大致为7:3。第三种是体育课只记专项课成绩,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另计,与原大学生体质标准中的课外锻炼项目同等对待,如学生此项不合格即不得毕业。部分学校目前仍在执行原“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上各种考试评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体育能力强的学生的惰性,扼杀了一些体育能力弱的学生的学练兴趣。久而久之,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并没有实现,只是流于形式。

  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性思考

  尽管从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可以看出,高校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通过社会、学校与教师的多方面努力以及媒体、网络的宣传,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利用体育课程影响学生的体育意识是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理性思考的问题。 1.树立‘.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对学校教育的总要求,也反映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学校体育作为直接肩负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和培养学生健康素质的载体,必将以“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培养学生在人生各个阶段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习惯,达到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以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中,只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健身方法和健身理念的传播;只重视培养学生模仿运动技术的能力,忽视体育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相辅相成的,为学校体育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2.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

  近些年来,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开始丰富起来,很多高校开设了体育理论课程。但由于课程的局限性,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只是单纯地就理论而言。理论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锻炼方法、运动损伤、体育人文、心理生理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和人们生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体育逐渐具备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传播体育理论知识显得越发重要。例如,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运动技术的同时,把相关体育理论知识揉进动作的讲解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又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

  3.实施多样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教学内容可谓多种多样,如健身操、瑜伽、街舞等流行项目就深受女大学生喜爱。还有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形成了自身的独特品牌。这种品牌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而且可以增进不同学校之间经验的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之中。还有些学校,顺应教育的发展方向,设计出彰显个性的教材体系,满足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多种需求。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校的历史背景、专业特色以及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来考虑。

  4.建立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反映课程效果的最直观因素,高校教学评价一直在定量与定性之间徘徊。当前,学生的体育达标仍然是评价学校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质的主要依据。这些数据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体育教育质量,恐怕还不能妄下定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需要系统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系统工程。它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质和量的规定性评价。具体实施就是以“健康第一”和培养“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为指导,改革单一的体育考试制度,全面衡量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考试的形式应采取如技术测试、体能测试、体质测试、比赛实践测试、技战术理论测试等;在评价中,也可采用学生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总之,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尊重学科特点,打造体育教师发展平台

  体育是一个包含大量运动技术、技能与人文知识在内的综合性学科,体育课程教学是一项融知识、技术、技能于一体的复杂工作。因此,考核体育教师的工作绩效和业务水平应充分注意到学科专业的特点,科学界定学术论文与教师实际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关系,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劳动成果。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打造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平台,引导他们围绕本职工作开展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唯有如此,建构以人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工作才能整体驶人良胜发展的快车道。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理性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30

浅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竞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08-28

高校体育专业足球课程改革分析论文08-23

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05-31

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8-11

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社会化思考08-08

菜单设计课程改革论文05-31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考06-06

化工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论文05-29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论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