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洛玛刻》的悲剧性意味分析

时间:2020-09-11 11:32:3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安德洛玛刻》的悲剧性意味分析

  摘 要 当特洛伊战争爆发,赫克托尔作为国之柱石,在城墙上和挚爱的妻子告别的时候,就注定了之后战死沙场、妻儿流散的结局。孀妻弱子在纷飞的战火中,战败的结局下,会有怎样的遭际略略一想便让人心痛不已。因此,这一古希腊神话中的女子的命运得到了后世不同戏剧创作者的关注,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与同情。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欧里庇得斯和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剧作家让拉辛都先后创作了悲剧《安德洛玛刻》。本文就将从这两部作品出发,来比较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同样的主人公和同样的作品形式之下,它们共同的悲剧性意味。

  关键词 古希腊悲剧 安德洛玛刻 悲剧性意味

  Abstract When the Trojan War broke out, Hector as a pillar of the country, on the wall and beloved wife to say farewell, it is destined to die on the battlefield after, his wife and children diaspora ending. Widow wife weak child in swirling flames of war, under the defeat of the outcome, there will be a slightly Misfortune how they want people to heartache. Thus, the fate of the ancient Greek myth of the woman was later different theatrical creators attention and stimulate their creativity and compassion. One of the three ancient Greek tragedians Euripides and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famous French playwright Jean Racine has created all the tragedy "Andromache."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two works to compare condi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under the same protagonist and works the same form, their common tragic meaning.

  Keywords ancient Greek tragedy Andromache tragic meaning

  一、让拉辛:高贵的理性和癫狂的感性

  然而这部戏剧发展到拉辛这里,便和古希腊时候的面目大不相同了。虽然拉辛是在欧里庇得斯悲剧《特洛伊妇女》和《安德洛玛刻》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戏剧,但与欧里庇得斯的创作可谓是大相径庭。

  首先,剧情上有了大幅度的修改。昂朵马格(安德洛玛刻)在戏剧中还没有成为卑吕斯(涅奥普托勒摩斯)的妻子,她和厄克多(赫克托尔)的孩子也还没有死。卑吕斯对她一见钟情,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甚至为她放弃了一切立场和原则,不惜以她孩子的性命来要挟她,成了为爱情而疯狂的君主,最后死于奥赖斯特(奥瑞斯特斯)之手。而奥赖斯特则是听命于一直爱慕的爱妙娜(赫尔弥奥涅)的指令做了这一暴行,却在最后反被爱妙娜指责杀了她爱的人,并在爱妙娜自杀之后也自尽而亡。爱妙娜则是在奥赖斯特杀死了卑吕斯之后后悔不跌,自尽在她爱的人身边。

  其次,结构更加紧密,剧情更加集中,冲突更加剧烈,完美地践行了“三一律”的要求。司汤达曾评价拉辛的创作说:“虽然戴上镣铐,依然英姿勃勃优美动人。”①拉辛在这部剧中,别出心裁地用唯一具有理性态度的昂朵马格的不同选择来控制剧情的走向。一开始卑吕斯对昂朵马格的爱情志在必得,便拒绝了希腊国使臣奥赖斯特要求交出昂朵马格的孩子的要求,并拒绝迎娶爱妙娜,爱妙娜气愤难平,奥赖斯特正中下怀;而当昂朵马格拒绝卑吕斯时,剧情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卑吕斯气愤之下既答应了交出昂朵马格的儿子以治罪,又决定要娶爱妙娜令昂朵马格嫉妒,于是爱妙娜喜出望外,奥赖斯特措手不及;而当昂朵马格实在无法割舍下自己的孩子又在爱妙娜那里受到了轻视而改变主意后,剧情终于迸发出了最后的高潮,爱妙娜忍无可忍,奥赖斯特孤注一掷,终于酿成悲剧。这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的“反转”非常符合:“反转是事物从一个状态转向相反的方向。”②在这里,剧情的走向正是如此。

  最后,整部戏剧充满了理性与感性情绪的碰撞,感性的热烈的情绪像火山熔岩一样不断喷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高潮的来临。拉辛擅长于写心理,剧中有很多人物心理的独白,使得人物的言行有了很好的感情基础,在激烈的剧情冲突中也不显得单薄。这也是拉辛和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区别最大的一点,欧里庇得斯的作品更多的是在讲述故事,有一种庄严而娓娓道来之感,因为与神话中的神有关,因而总觉得有一定距离;而拉辛的作品则充满了情绪,充满了各种没有理性的激烈的爱恨,像是蓬勃跳跃的火焰,愈燃愈烈,直到最后轰然一声,消弭殆尽,那种毫无原则与理性的激烈,已经到了令人觉得费解和恐惧的地步。

  这出悲剧在一片混乱声中收场,剧中人物受着情欲和感情的支配,丝毫不加约束,奥赖斯特毁掉了荣誉的原则,卑吕斯断送了国家的利益而爱妙娜则一无所得,更是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欧里庇得斯曾说过:“爱情没有节制,便不能给人光荣和名誉。”想必拉辛也深以为然。这出剧中,只有安德洛玛刻一人始终秉持着自己的理性,剩下的三个人都爱到失去了理智,虽然情深动人,但唯情是重,除此之外所有一切都弃如弊履,就偏执得令人害怕了。

  虽然拉辛写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但反映的却是17世纪法国宫廷中的鄙陋。表面上神圣庄严的宫廷,实际上却是阴暗的角落,罪恶的渊薮。那里有专横的暴君,也有阿谀的佞臣,他们勾心斗角,荒淫无耻。

  时代变换,拉辛赋予了这个古老的故事更精彩的形式和崭新的内涵,在他的悲剧里,有人性的'彰显,也有理性和感性的激烈碰撞。

  二、悲剧性意味

  尼采曾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③尼采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并非是由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反倒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他们已经看清了人生的悲剧性质,因而想要从艺术中去寻求救赎。

  周国平总结说:“日神和酒神都是植根于人的至深本能,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外观的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归世界本体的冲动。”④而相较于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则更能体现一种悲剧的力量,也正是让悲剧具有感染力的根源。读者之所以能在悲剧中获得快感,是因为悲剧“用一种形而上的慰藉来解脱我们,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的和充满欢乐的。”⑤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事态变迁的纷扰。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⑥

  生死无常,荣辱变迁,本就是一大悲剧,然而那些脆弱的却顽强执拗的生命不断此起彼伏,汇聚成前所未有的力量时,展现的正是一种悲剧的意义与崇高。特洛伊战争,赫克托尔战死殉国,安德洛玛刻从贵族沦为战俘奴隶,受尽欺辱,可谓是无法反抗的命运悲剧,但她的爱与坚强从不曾从她身上熄灭,成为了黑暗中永恒的光点。就像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中的悲剧英雄,他饱受磨难,却一直坚持故我,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如果说悲剧之悲是因为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那悲剧真正让人心旌摇动的便是,当人们面对苦难一无所有只剩废墟的时候,也一直不曾绝望的力量。这是血泪干涸后的超脱和永存的笑容,也是酒神精神的精髓。

  这便是悲剧屹立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注释:

  ①[法]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M].上海译文出版社.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诗学诗艺.郝久新译[M].九州出版社,2007:41.

  ③[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1,3,28,71.

【《安德洛玛刻》的悲剧性意味分析】相关文章:

1.浅谈《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之艺术美的论文

2.德与礼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影响分析

3.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教育技巧论文

4.基于安卓开题报告

5.最新关于纳兰性德的论文提纲

6.安卓开发参考文献

7.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分析论文

8.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分析

9.HRP环境下财务分析的作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