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备课过程中的要素的组合策略

时间:2021-03-05 18:53:2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数学备课过程中的要素的组合策略

  摘要:系统完备的数学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和总结三道程序。其中,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备课具有合理性、针对性,往往能发挥它在教学中的指向和引领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中的一些例子,简要阐述一下备课环节中的要素以及对这些要素的思考。

谈数学备课过程中的要素的组合策略

  一、教学因素及思考

  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和媒体等方面,在备课过程中,对这些因素特征进行认真思考,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自己、了解自己,即(1)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特色。(2)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完整?(3)预设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实可行?由于每个教师年龄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经验不同、性格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采用的教学方法自然也不同,别人的好方法,并不等于对自己同样有效,借鉴固然需要,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要思考学生的特征。“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讲的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兴趣与需要、学习方法与习惯、思想状况、智力水平和身体条件等情况,确定教学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等。

  再次要思考媒体的使用。数学教师要根据各种媒体的功能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选择使用。要以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符合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学习为原则。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展示点、线、面之间关系,往往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感觉上课气氛活跃、所教内容听得懂,可是课后自己动手作图、解题却很困难。反思原因,是媒体的选择上有失恰当,学生缺乏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笔者选择多种实物教具,课前准备完毕放在教室里,让学生有时间去观察、去接触。课上和学生一起动手作图、讨论,效果很好。

  二、教学预期及其思考

  教学预期指的是教师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它既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也是确定、监控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教学任务的目和指向,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自信心的增强、自主性以及社会性的发展,等等。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以及能熟练应用知识,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会弱化教学目标而实施题海战术、重复轰炸,不愿意在某个知识点上做系统的总结和深度的挖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做得多忘得快,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始终记着:只有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才能进行的有效的教学。

  例如,在准备函数单调性内容时,首先制定总的教学目标:通过利用熟知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并且能判别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目的是借助已有的概念促进新概念的学习。

  制定了整块内容的教学目标之后,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好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直至思考好每个例题的教学目标,力求层次分明,深入浅出,中心突出,纲举目张。比如,按照教学大纲,函数单调性内容应分为两个课时,但考虑到现在所教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笔者决定由简入难,分三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利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得到它们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第二课时,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第三课时,判断简单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选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是老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理解运用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教■=a=a,a≥0-a,a<0公式时,普遍的做法是是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取几个正、负、零值来让学生尝试,然后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能记得好、记得牢呢,笔者尝试应用形象比喻法,效果较好。

  我们将a看作是在冬季里的一个人,它现在正在温暖的屋里(即“■”),额头上还有汗呢(即“2”),它走到院子里(││),头上就没有汗了,如果想出得院门去必须看它的体质(正或负),体质强的(a≥0),可以直接出去,体质虚弱的(a<0),就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才能出去。学生听到这里,往往会大笑起来,这是一种赞同的笑,领悟的笑,在笑声中他们也同时掌握了公式,受到了启迪,应用时自然就不会犯错了。

  (三)教学程序的确定

  优秀的说书人往往能让人对他所讲的故事印象深刻,关键就在于他能很好地拿捏故事的情节,哪段先讲哪段后讲。一堂课,是先易后难逐步深入,还是集中火力攻下典型再推出一般;一个题目,是在课前作为预习,还是开始时作为引子,抑或是讲课时作为范例,结尾时作为补充拓展,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备课时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是老师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数列单调性的备课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已知an=2n2-13n,从n=_______起,an+1>an。”这是一个常见的例题,按以往的'经验,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作差法可直接得到n=3。如此,学生也能基本掌握数列单调性的研究方法,基本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笔者觉得离学生真正掌握数列的特点、融会贯通高中数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图象是一些孤立的点,因此数列的单调性也可以借助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而不是仅仅用数列所特有的方法。

  考虑到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风格一贯是比较稳健平实的,同时分析了现在学生学习的进度、难度,综合考虑以后,笔者决定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深入的教学程序,把这个问题放在上一堂课的结尾,作为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在课后研究,在下一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思考和巩固的过程。同时,因为这个题目介于两堂课的内容之间,知识层次上有一定的梯度,解题思路上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跳入新的知识层次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前一课时的延续,后一课时的发端,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拓展思路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