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今中学生的地理意识培养

时间:2022-08-21 08:20: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现今中学生的地理意识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地理头脑,不仅要有知识,主要还得有兴趣,有感情,有科学的态度,有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新时代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做出新的理性思考,采取新的教学对策。

浅谈现今中学生的地理意识培养

  【关键词】地理意识 激发兴趣 加强思维地理能力

  地理学的关键问题是,用不断更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去解决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会惊喜的看到,医学地理学家正在控制流行疾病的发难,政治地理学家正在解决陆地和海洋的边境争端,城市地理学家正在研究美国城市近期分散及未来调整的模型,可见地理学的渗透力和洞察力是无可匹敌的。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且其独特的优势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意义重大。

  一、地理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地理教育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到看图、辨别方向,大到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均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土地、多样的气候、富饶的物产和秀美的山川,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正在建设的三峡水电站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新兴工业的兴起,香港的回归,都表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报效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没有地理学的教育,就等于剥夺了学生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对地图的认识,造成了他们直至成人还是地理学的文盲,使他们不能够正确评价地球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能正确利用和节约资源。《地理教育国际章程》强调: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因此,地理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地理意识培养是时代赋予的

  地理意识是指一种地理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以及用地理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它包括空间意识、全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区域综合开发意识和人地对立统一意识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时时在爆发,甚至有难以遏止的势头。西北地区广大农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森林锐减,就连我们江南水乡,由于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缺乏,引起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21世纪将是一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新世纪,人类需借助新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来观测地球,“数字地球”的概念刚刚出现,“数字中国”已呼之欲出,开发资源,改善环境。因此21世纪人们将需要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更先进的地理技术手段,特别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中学生必须树立起地理意识。密切地注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人类与环境的重大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同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办法。

  新教材中将“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二、当今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1.学生的基础薄弱

  在地理学科(包含在自然科学里)已被初中列入必修课程的今天,仍有很多初中学生对其并未重视起来,认为不考的学科不用学,从而忽略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高中学生普遍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甚至空白。因而,对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地理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2.学生在态度上的轻视

  社会不重视地理,学校不重视地理,家长不重视地理,进而学生(尤其是立志学理的学生)也轻视地理。学生上课不听讲、课后不看书、考前不复习、考试早交卷等现象也就顺理成章,最后导致地理学习的恶性循环。

  3.与其他学科在进度上的脱节

  地理学科知识不仅涉及范围很广,而且从学科性质、学科之间的关系看,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有关地壳的构成等地理知识与化学学科联系密切,有关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大陆自然带与生物学科的联系密切,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来进行地理思维,从而促进地理意识的形成。在地理必修1的第一单元就是讲非常抽象的宇宙中的地球,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相应的物理知识,根本不知道角速度和线速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立体几何知识,也难以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意义。

  4.高中地理学科本身难度较大

  (1)系统地理部分难度大,尤其是高一上册,开篇的两个单元所用相关学科知识脱节,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力还没完全形成,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广度太大,这一部分学习起来,学生容易感到知识量庞大、杂乱无章,难以把握。

  (3)在高中地理教材的选修部分及高考试题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较多,因其综合性太强,往往令学生感到茫然。

  (4)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每课时内容多而杂,教学中偏重于理论、原理和规律的阐释,对他们的运用多要求学生能在作业中自行解决,对疑难点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一一讲解。而考试考“大纲”或“考纲”,不全考教材,试题灵活多变,非常注重能力考查。

  5.教材改革减弱了教材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

  新教材可读性虽然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少了。要求教学过程活动化,将一大片内容以活动的形式出现,旨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些控制好活动时间又是一大挑战。三、新教材下培养地理意识的几个对策

  针对新教材的“多模块、缺系统”这一特征,可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强化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在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后,利用最后约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会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遗忘程度。

  1.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1)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提问

  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密度流的探索兴趣,可以这样进行:日常生活中感觉,船只一旦关闭发动机,便会停止不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的潜水艇却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顺利进出由交战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逃避英军的袭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