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时间:2021-04-12 19:36:2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环节,精彩的新课导入,不但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达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可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做游戏、设悬念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学习情境的有趣、有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数学故事”导入法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往往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探究。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节课中,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七巧板起源的故事: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 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用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子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成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并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讲完这个故事后我问:“你想不想来玩一玩有趣的七巧板?”“想!”学生情绪高涨,异口同声地回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动手、动脑,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故事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趣味”导入法
        数学教学中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趣味问题”、“趣味游戏”等,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殿堂。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数学道理。
        例如,在初一讲授《你今年几岁了》时,我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规则如下:请一名学生将他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9,然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就会立刻说出他的年龄。假如某个学生得出的结果是15,通过解方程2x-9=15得x=12,即可“猜出”此学生是12岁。这个游戏我们进行了一会儿,“猜出”了几个同学的年龄,有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检验老师的“功夫”,把家长的年龄也拿来让我“猜”,结果全部“猜中”。这时小初一的学生便纷纷表示很佩服老师,同时又很想揭开其中的秘密,顺势我就告诉他们:学完了这节课,你们就会掌握全部“猜年龄”的本领。学生们顿时兴趣十足,开始了很投入的听课,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了学习热情,又学习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讲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可先展示数学的非凡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例如《相似多边形》一节,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指着黑板):同学们,我们整天都与这块黑板打交道,经过测量,这块黑板长3米,宽1.5米,镶在其外围的木质边框为7.5厘米,你认为边框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        生:相似。(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看起来相似。
        师:但是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事实证明,这两个矩形并不相似。学生一脸的惊诧,师引出课题。
        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规律,既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实验”导入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概念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从中发现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如《菱形》一节,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块儿来剪纸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兴奋,纷纷拿起剪刀和纸做好了准备。)
        师指导学生剪纸: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图略)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
        师:请观察你剪下的图形,你感到熟悉吗?
        话音刚落,许多学生抢着回答它是个菱形。
        师顺势板书课题,并让学生继续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