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备课:让经常性工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时间:2022-08-09 07:37:3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究性备课:让经常性工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摘 要】本文从“为什么”到“是什么”再到“怎么办”三个层次,结合新形势下教学特点和自身的思考,逐层推开,充分论述如何运用探究性备课,灵活使用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努力调动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备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双向互动,进而提高备课乃至教学的质量效益。
        2009年6月,江苏省针对中小学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对留校教学时间甚至作业布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详尽科学的规定,可以说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毫无疑问,这一举措也必定将素质教育推进到更高的境界。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顺势而为,这对作为教师的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论如何改革,终究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根本,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在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密切相关。只有充分的备课,才能尽可能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才能避免传统备课经常出现的僵化、教条等弊端呢?以往的教案一旦物化,就很容易出现一劳永逸、反复使用的状况。结合多年的教学,我从探究性备课的角度做了些思考。
        一、探究性备课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备课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只有备好课,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够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即使是同一个老师,他的一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一般也都比平时上的课要好得多。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而是因为他对这节课事先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备课比平时更加充分。由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但是以往教师的备课,好多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抄袭教案式的备课,它对于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这样的备课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那么,如何备课,才能够让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地钻研教材教法,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把握动态变化中的特点规律,加以总结运用。
        二、探究性备课的鲜明特点
        1.坚持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开展探究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心理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控制基础之上的“坚持学”。在探究性备课中,必须深刻领会并处处把握以上这几个方面。
        2.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必须摈弃部分教师热衷于传授那些结论性的、事实性的、固定化的知识的做法,更多地涉及探究知识的过程。课堂中真正的互动与交往应该是平等展开的,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进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与把握。学习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机械记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才是提升素质的关键。“学会学习”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真正将“学会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首先就得从备课这第一个环节开始。
        3.学以致用是探究性备课的又一基本特征
        探究性备课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将学习分为8个层次,其中最后3个层次是:概念学习,即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规则学习,即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问题解决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加涅认为探究学习主要属于这3个层次,尤其是问题解决学习。也就是说,探究性备课的目的是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性备课的根本区别。
        三、探究性备课的具体内容
        1、要努力钻研和研究教材,使之成为鲜活的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被教学大纲、教材等所束缚,使得课堂缺乏鲜活的色彩,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教材的一知半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都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改革和实施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不能再单纯地教那毫无生命力的教材,而是要把现有的教材赋予一种生命来教。怎样来使用教材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激活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在对教材合理的挖掘过程中寻找其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向教材注入自己的智慧,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寻找教材中的“亮点”,将死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引用其它科目中同样题材的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努力做到触类旁通。二是改组教材,教材不仅仅是我们用于教学的现成的资源,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如果长期从第一篇、第一段开始,依次教学、按部就班,那么在失去时效性的同时更失去了针对性。“凡事变则通,通则久”,按部就班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教学上的“僵化”,所以,教师必须保持自己在对教材的分析、整理和处理的过程中嵌入自己思维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才会富有生机与活力。三是拓展教材,在当今社会中,教材已经不再是学生可以获得的惟一学习资源。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这一载体,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呢?教师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地研究教材中可以拓展的地方,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范畴不断地向外围延伸。我们主张给老师更多的自主权,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创设新教材,在对现有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质疑、改组和拓展。
        2、要努力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因材施教
        新课改的灵魂是让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而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有所不同。传统的备课内容只是单纯地停留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和思考,以及教学语言等的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需要。所以在提倡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具体说来就是要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指向某一目标时,才能够具有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由被动式的“要我学”转向主动式的“我要学”。在备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进行单元预习,通过预习,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再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或绝大多数学生,做到循序渐进,同时兼顾学习困难的学生;高层目标则努力照顾到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而引导全体学生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很多,但是没有好坏之分。备课时,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因人而异,对于必须要求学生记住并掌握的材料,我们可以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对于说明事物发展规律的材料,我们可以运用发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等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自己探究和认知的过程,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此外还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使得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去观察、分析、自悟、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