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生命的绿洲

时间:2022-11-18 07:33: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进学生生命的绿洲

[摘要] 新教材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多发挥组织、引导、点拨、激励作用;更多地着眼于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关键词] 情感;自信;评价;互动    
        打开国标本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清新的生活气息,按不住的是一种探究的欲望。它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由“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由单向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关爱、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能够实现有效互动。这些做法有得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来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时,深深体会到课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多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像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资源之间,实现有效互动。
        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小猴、小猪、小牛、土地爷爷)来到学校,准备学习第9课《三袋麦子》。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
      “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已经让学生参与到了要学的课文中,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会细细地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描绘剪裁,满怀喜悦地戴在头上,憧憬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在这之前,我还曾担忧他们做得出来吗?看来,我确实低估了学生,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智慧,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启迪。 
  二、培养自信,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可从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的实验中看出: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名单,却以赞赏的口吻,煞有介事地将“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郑重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浓厚。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老师,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掩饰不住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唤醒了他们的信心,点燃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自爱自强。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
        三、多元评价,实现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着力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在执教小学语文第五册《三袋麦子》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在范读、赛读时,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在本课结束时,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地评价中,他们互相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老师和同学的一次次鼓励中,他们互相有了进步和感悟。孩子们从自己情感的投入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感悟故事中感悟了生活,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的道理。每一次评价,都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呈现,使师生、生生在有效互动中增进了了解,形成了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同时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用感情去灌,去融合,创设更多的有效互动方式,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实现教学效率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9
[3] [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江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李雁冰著:《课程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 韩立福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走进学生生命的绿洲】相关文章:

让学生走进生活 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08-30

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06-13

走进新课改后的几点想法05-08

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05-28

走进实践活动 实现数学的优化发展05-09

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主题一08-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研究论文(精选5篇)04-29

基于“生命”的视角进行语文教学08-05

让生命律动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增值05-03

试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