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

时间:2022-11-16 20:48:1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

[摘要]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初步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实施探究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初中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探究活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的需求。”在思想品德课中,探究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它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课程理念,探究活动作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
        一、探究活动的提出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对教师来说是以课堂为中心,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以及创作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来说,它是以课堂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主要学习目标,以探究真实问题为根本特征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按一定的主题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亲自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自主获得方法、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来说,探究活动的层次大致分为三种:了解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活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方式的影响,加上受现行班级授课制和教学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制约,仍然固守传统学科本位教学,把复杂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条条框框之中,只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教学中静止学生大胆想像,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存储器。其实“一切真理都是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是符合中学生都有好奇心强、对事物乐于追根究底的特点。教师不能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分析、比较、综合整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生成知识和新问题。探究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研究性活动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研究性学习性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综合的开发的题型”,强调对人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评估的评价理念。
        三、有效实施探究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而探究活动则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需要教师精心组织、策划,学生积极配合,自主学习才能完成整个活动。        第一步:教师精心策划探究活动方案。
        首先,明确主题。 
实施探究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有明确、具体、合适的探究目标。
        如果探究前教师没有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帮助或引导学生确立具体合适的目标,往往会使学生的探究陷入一种盲目无序、散漫无结果的状态。思想品德课课程的探究主题应以学生的素质为宗旨,着重于对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掌握,从现实社会生活学生成长中选择确立主题,尤其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生活气息浓、与学生时空接近、心理相容的生活情景,来确立主题。主题选择不应是信手拈来,随随便便。
  其次:找到探究活动的起点,提出或生成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围绕探究主题,师生可以提出或生成许多问题,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有层次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内容;问题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具有开放性,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有空间去探究,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和愿望。另一面,教师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可以指导学生成立探究活动小组,因为课堂只有45分钟,探究活动时间可能有限,要让活动有效的展开,可以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适当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做到智力好智力一般的学生搭配。
        第二步: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形成探究学习成果,教师应对整个探究过程实施调控。
        探究活动过程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分析等认识活动,真正的学会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习体验,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整个过程一般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首先,教师知道学生收集、整理、提炼材料,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积累,能力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过程。其次,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的形式如:小品表演、情景再现等去体验和感悟。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时的调控,及时指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建议暗示或提供信息来引导学生,避免整个探究活动的失控。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活动成效进行交流与评价
        探究活动虽注重过程,但并不排斥终结性的评价,因此活动完成后,成果展示是对探究过程的总结。成果展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合作共享。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文字报告或写小论文,出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这需要课堂内和课堂外共同完成。
        总之,探究活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中的开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广大教师只要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创新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氛围中,主动探究,才能彰显出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吴熙龙.《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麻晓春.《探究教学的思想与实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开展】相关文章:

浅谈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的实施04-29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思想04-28

浅谈电化教学在幼教课堂中的作用05-01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论文(通用11篇)08-19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05-01

中学化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实践06-10

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方法浅议论文05-03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探索08-09

浅谈当前多元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思想08-28

人本思想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