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听障儿童中国画教学

时间:2022-08-30 13:24:5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趣”谈听障儿童中国画教学

      摘 要:在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听障儿童因其在造型能力及创造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中国画的学习成效方面十分明显,甚至有些听障人走上了专业化的艺术创作道路。当前,在中国画教育理念引导下,如何进一步把握听障儿童的学习特点和中国画教育手段,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甚至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成材很有意义。
  关键词:听障儿童;中国画;教学;趣味性

   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中国画家、学者陈绶祥先生认为,自20世纪初始,随着西方学院式美术教学体系的东渐,中国画的造型语言规律、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求都被严重抹煞,致使我国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教育更多是采用西洋画的观察方式和造型法则来进行教学。长此以往,中国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愈发局促,乃至没落。
   幸运的是,在许多特殊教育学校里,中国画仍然作为对听障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专业教育师资及艺术教育水平尚有欠缺的条件下,听障儿童的中国画学习成效十分明显。听障孩子们在学习笔墨技法的同时,进一步感受着中华民族的古典审美意趣。这也许不仅仅是简单的中国画学习问题,而是关乎听障儿童艺术审美权利与能力的真实命题。
   笔者研究发现,把听障儿童特点和中国画特点统筹兼顾,实施恰如其分的中国画教学,体现童趣、兴趣、情趣与意趣的融合,必将产生内在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把握童心天真、趣味相近的“童趣”
   但凡是儿童,大抵都有童趣,听障儿童也不例外。
   虽然听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及语言障碍,而功能的代偿却使他们的视觉愈发敏锐,他们往往富于模仿和想象,所以他们潜在拥有得这种本能使其长于艺术创作表现。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相应的绘画训练,既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也能锻炼提高他们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以及智力、想象力,对他们的成长十分有益。
   经过数千年发展延承,中国画已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突出的表现特色,在流传下来的灿若晨星、不可胜数的优秀画作中,既有以勾勒严谨、设色富丽见长的工笔画,也有以笔墨奔放、气势恢宏见长的写意画。但是,听障儿童往往对造型严谨的工笔画的学习缺乏兴趣和耐心,而对看似信笔涂抹的写意画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形象表现生动、笔墨饶有趣味的写意画更贴近儿童的天性。
   由于以往“教育既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又缺乏对儿童可能生活的建构”。所以,我们不再以成人化的教育方式教授中国画,既是出于对儿童天性的认同于尊重,也是艺术教育对听障儿童应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实践证明,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听障儿童的脑、眼及手的自发行为更加明显,看似随意的运笔却常常会得到偶然的、神奇的艺术效果。如在临齐白石的国画《十里蛙声出山泉》时,可以先行观察小蝌蚪游来游去的姿态,也可结合实物投影仪进行墨点渗化游戏表现。这样一来,听障儿童的天性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孩子也会将中国画技法稚趣而生动的表现出来。
   可见,正确选取真正符合听障儿童天性的学习对象,是成功导入中国画教育教学的关键一步。
   二、寻找兴之所至、趣味相投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的力量。
   对于完美的艺术表现行为,兴趣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因为儿童的学习兴趣呈现的选择性态度常常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听障儿童的选择态度在初始状态容易游离,而一旦确定下来则十分专注。所以,对听障儿童进行中国画教育时,要尊重孩子们的童趣和天性,以培养他们享受绘画过程的乐趣;通过以绘画对象有关的背景画面运用,刺激孩子们感兴趣并集中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愉快主动地学习;老师要持续和孩子们保持着对绘画本身的专注与关注;也可以运用教师、家长对孩子和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赞赏来调动孩子们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还可以设计专门的中国画欣赏环节,比如让孩子们在欣赏水墨动画片、表述对中国画“美”的感受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比如在欣赏孩子们作品时,教师要经常由衷的作出“真漂亮、真美”的赞赏手势,帮助孩子们从创作中体验的成就感,促使他们完成更多更好的作品。
   对儿童开展中国画教育要兼顾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才能不至于兴趣涣散。我们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有鲜明的个性,甚至有的儿童对某些事物的关注度超乎寻常,同时表达意愿也非常强烈。这时,教师既不能因为强调中国画技法而忽视儿童的意愿表达;也不能由于顾及到儿童的表达而忽视对必要技巧的教授。只有同时兼顾整体和个体,才有利于凝聚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比如,在临学习小鸡时,可以提供较多绘画的素材供孩子们选择,让孩子们能有机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表现,放手让孩子们“创作”出自己的个性作品,从而保护他们下一步的绘画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创作出来的形象,编排出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开展集体游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听障儿童所掌握的词汇量还不足同龄健全孩子的一半,信息来源有限导致他们对事物的了解也相对有限,所以,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时教学手语的精练、准确、清楚及必要简化,便于孩子们理解和接纳,避免他们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把钥匙,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稳定的兴趣,才能促使儿童专注学习某类知识,把某项事情到底。教师在安排写意画学习内容时,只有考虑到听障儿童的所思所想,时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将会有效的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学有所成。
   三、培养情之所系、趣味相通的“情趣”
   每个人都各种各样的情趣,会随着人自身和环境发生变化而发展或改变。高雅情趣可以发展人的想象力,使人充满活力,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有益于身心的艺术追求和美好的艺术情趣,既可以使人享受到愉快,也会给人以教益和启迪。
   正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一样,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时刻展现清高情怀,追求人格美的核心体验。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而言,他们是培植高雅情趣的最佳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