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性

时间:2021-04-27 12:23: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性

  【论文关键词】个性教学 教学个性 复制 不可复制 语文学科特色 独立思考 生命体验 自主实践

  【论文内容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同要求是个性教学。教师教学个性不可复制,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教学个性不可复制也不必复制。从语文教学个性的三重源头:独立思考、生命体验、自主实践去完善聚合,方能打造真正的个性化语文教学。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摘自百度百科词条)。
  美国学者J.W.基夫说,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一点共同追求,即需要个性教学。没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群体是一个模式,脱离了个性的鲜活与自由,没有比较、激励、创新,也不切合个体作为独立性存在的客观事实。
  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专业化发展之路上确定并完善自己的教学个性?大师齐白石对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我以为,这句话用来诠释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性同样恰当。
  一、学我者生——语文教师教学个性可复制且应当复制
  模仿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语文教学纵然强调个性化解读,但是对于站在执业起点处的新教师,每一次尝试与摸索必然是从模仿开始的。每一堂公开课的观摩,教者独特娴熟的教态,富有亲和力的教学用语,都会直接进入新教师的经验储备;每一次听取名家名师的讲座报告,名家大师们生动鲜活的教学故事,孜孜不倦的从业追求,都会深深震撼新教师的心灵。正是在这些时刻,教学想象开始驰骋,教学热情得以滋长。可以说,每一个语文教师走上讲台,开始第一次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对前人的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不管是琐碎的片段经验的搬用迁移,还是针对他人风格流派的刻意模仿,都是“入门”的必修课。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个性是可以复制的,也是应该复制的。针对名家大师的教学风格的刻意效仿,加速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催化了他们从业理想的成型,点燃了他们教学创造的火花。正如大师齐白石所言——学我者生。教学本为艺术,正是这种示范性极强的学习,使青年才俊们一次次试飞,最终翱翔在个性化教学的蓝天之上。
  纵观国内各大语文教学流派,这种前后的承递关系都不难想见。从正面举例,黎见民先生的导读教学法直接影响了文兰森先生,而文先生继承并发展其为导创法,并泽被了包括李凝昕、王君在内的一大批青年教师;从反面举例,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程红兵先生当年正是因为向魏书生的民主自助式教学法宣战,才崭露头角,走出属于自己的独创之路来。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孕育,因为没有对前者的质疑,或者说没有魏书生先生的学说与风格在前,后者也就无从凭空产生。古往今来的各种思想学说的传承发展也大抵如此。因此,我们说教学个性是可以复制的,其实是指老教师和新教师、名师大家和渴求进步的后起才俊们之间存在的一种前后承继关系,这是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似我者亡——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不可复制性
  1.教学个性的不可复制性
  首先,教学本是个性化的劳动 ——教师的个性化教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者自觉自己如何更利于学生完善的过程。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以生命滋养生命,以个性影响个性,以性格培养性格。
  如果教师泯灭了个性,仅仅扮演一个机械工人的角色,学生成为被加工物品,教师没有情感的投入,对学生并非发自师爱的熏陶,而是照本宣科,机械解读课标照搬他人,对教学内容没有自我的加工,不能融入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出的学生必然也如同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标准化千篇一律。同样,如果教师作为社会职业者,在课堂上展现的只是学校教学工具的角色,其生命本真与教学生命分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无从实现。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学习创造。
  其次,教学个性无法复制。
  教学个性如此重要,但恰恰是无法复制的。前面所述的“可复制”,其实是对大师人物共性的模仿学习。
  真正的教学个性是由教师个人气质、性格、阅历、兴趣、知识经验等在教学活动中融构而成的,这就注定其不能复制,也就更加珍贵。
  在现实的教师进修和工作过程中,特别重视推广名师成功经验。这种做法的必然设想,即个体专业发展就是将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身上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更多教师。这种假设的前提是,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身上的成功做法具有普适性,可以言传外显。如果教学个性具有普适性,它必然不叫做个性,而是共性了。对共性的效仿,传递和生成的也必然是共性,又何来个性的助长呢?
  谁也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于漪、余映潮或者别的谁。如果一心一意照搬刻仿,相似即死亡。所以教学个性作为个性风格作为教师个体心智情趣志向的产物,是无法复制的。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名师的影子之下催生的大量追随者,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这也譬如西施效的不可为。美来自天然和自有,教学个性,其实也是一种美,所以无法复制。

浅论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个性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性


  撇开这一层不说,其实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名师经验的效仿,是盲目也不可行的。在重庆召开的2010年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高峰论坛上,有一位名师在发言中尖锐的指出,所谓名师的公开课并不具备推广性。……因为这些课往往是用专门的精力锤炼而成,而执教者在全国各地巡回展示,其实也只是在重复这一节课。相对于一线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有时甚至赶进度以迎考,又怎么能从这样的精品课中学到一点皮毛……更何况即使学到一些教学模式,教学文本的纷繁多样也无法以一代万的加以处理设计。
  2.语文教师教学个性不可复制也不必复制
  语文与各学科既有共通性——科学性(理性),也有根本的区别点:文学性(诗性)。语文人的特质是由禀赋、观念、思维三方面构成的。(参见周鹏《寻找趋于本质的语文教育》)同时语文学科的诗性特质还特别强调教师的人文情怀的到场。因此我们所熟知的语文名师大家,他们特立卓著的风格个性,正是经由他们作为语文人的深厚禀赋与悲悯情怀酿造而成。这是无法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