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融合

时间:2021-04-12 18:42: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融合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论文摘要: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新型大学,侧重于培养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人文素养过强的全面型人才。文中提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才是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必然,其根本前提在于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关键在于注重“三心”,基本措施在于转变学风、教风、校风,基本方式在于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外部条件在于和谐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进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市场化,“大学市场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大学将更加关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配置和使用高等教育资源。”[1]在市场化下,应用型大学孕育而生,笔者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阐述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一、市场化下应用型大学的内涵与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新型大学孕育而生。到目前,应用型大学还没有有效的定位,有人认为“应用型大学就是从事以本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并从事相关实用研究的大学”[2]。应用型大学是与市场、产业、行业和岗位群紧密结合的地方性大学,是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相区别的一类新型大学。”[3]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身素养的大学,其注重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也注重学生的生活教育,培养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人文素养过强的专业性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下,应用型大学的产生促使人们原有高等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其以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参照标准,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求职教育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如何实现其本质意义,在于教育教学中应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区别单维度人才培育模式,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求职和生活,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然,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基础性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教育,是生命价值的教育,而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4]。所谓科学教育就是专业认知技能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存在一定关联性。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共同促进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分别促进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培养。二者共同促进了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也是完整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在现实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中却没有重视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效结合,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教育中心化,人文教育边缘化”[5]。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促使科学教育地位越来越重要。应用型大学在注重学生专业认知技能的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人格素养、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导致学校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氛围局限;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6]。
2.人文教育走向固式化,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培养逐渐削弱。这样导致固式教学模式泛滥,以科学教育的思维方式、教学模式来进行人文教育,这样下去的结果终将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淡化和缺失。同时,忽视了蕴涵在科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的培养,造成学生科学精神的淡化,抑制理性思维的发展。科学精神的淡化必将导致学生思维的狭隘,能力的固势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及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地融合,才是促使应用型大学教育本质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高技能、强素质的新型人才,才能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三、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效结合的思考
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全面发展型人才培养
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是进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效结合的根本前提。应用型大学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专业认知技能教育,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应用型大学要培养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人文素质过强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样才能促进应用型大学的本质目标的发展。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使学校转变教育教学的意识观念,才能有效地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效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2.注重“三心”:以科学教育为中心,以人文教育为重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挥为核心
在应用型大学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明确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要以科学教育为中心,人文教育为重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核心。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所以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非理性思维、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间接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而应用型大学的本质核心还是在于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明确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后才能促使二者有效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挥。
3.转变学风、教风、校风,实行学生参与性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要转变学风、教风及校风,促使教师和学生形成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相统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同学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传递,促使学生的情感美德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做事的意志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行为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的技能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实行学生参与性教学模式,从而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促进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
4.调整课程体系结构,转变人文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促使应用型大学将人文学科知识与自然科学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是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效结合的基本方式。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学科专业侧重于现实的社会需求,以理工技能科学为主,在课程体系安排上要注入一定比重的人文学科知识,加大选修课程体系,定期开展人文学科讲座、辩论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待人文知识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同时,在人文知识教学中,要转变科学化思想,改变人文教育固式化模式,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5.构建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发挥隐性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精神文化,是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外部条件。和谐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够体现大学的科学氛围和人文氛围的内隐性精神,它包含科学精神文化和人文精神文化,应用型大学应构建自己的和谐校园文化,来发挥它的隐形效应,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各种科学研究竞赛,加强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各种学生社团,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促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得以发展,科学精神得到激发和培养。

通过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和谐融合的思考,促使应用型大学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以便更好地求职与就业,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D].北京:北京大学,2004.
[2]单鹰.“应用型大学”的定位需要挑明自身职业教育范畴[J].当代教育论坛,2007,(01).
[3]吴慧琴.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定位及其发展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
[4]李训贵,宋婕.大学人文教育路径的思考、选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05).
[5]张金福.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J].高等教育研究,1996,(06).
 

论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融合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应用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融合】相关文章: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教育论文08-19

体育教育中的和谐教育的论文11-03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论文12-11

和谐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论文10-19

论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联系论文08-08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结合论文06-26

和谐社会构建与设计艺术伦理教育研究论文10-08

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的教育理论论文11-04

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论文10-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和谐教育环境下的行走的教育论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