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0-10-28 16:48:30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论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浅论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及对策

  摘要: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对策 厌学 成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当中的厌学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快乐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兴盛。中学生厌学现象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探讨和分析中学生厌学现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中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分析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真愁人,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是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教了也不学!”中学老师感叹道。“学习真没劲,太累人!”中学生如是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不爱学习,甚至厌烦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一位父亲,我个人认为中学生厌学存在下列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

  第一、学习动机缺乏。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关调查统计表明,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理想,学习目的不明确。少数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学习,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父母而学习,还有部分学生是为了老师而学习,甚至还有的学生是为了面子而学习。不管学习目的如何,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觉性要好于没有学习目的的学生,为实现自我理想而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没有学习目的,随波逐流的学生,一旦遭遇学习挫折,便会逃避,进而产生厌学现象。

  第二、学习兴趣不浓。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的对数学感兴趣,有的对外语感兴趣……,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但学得好,而且不感觉累,但对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便花费很多时间,但学习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因为感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学习效率提高,反之,不感兴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溜号,课后又不愿意复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就会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产生厌学心理。

  第三、青春期的烦恼。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进入了青春期,女生的初潮,男生的梦遗,第二性特征明显。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女生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与彷徨,对心理造成了莫大的冲击。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性心理也开始显现,对异性的关注与好感日益加强,早恋现象开始出现。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予以正确引导,学生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学生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早恋、叛逆、厌学等。

  第四、基础差。有的学生由于过去不认真学习,基础较差,到了中学明显跟不上。老师上课时听不懂,下课又不愿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的同学即便很努力,但学习的效果肯定不理想,时间长了,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努力和不努力一个样,还不如不学,落得个轻松。

  第五、智力因素。虽然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不大,但毕竟还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记忆力好,理解力强,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有的学生记忆力差,理解力也不强,学习方法又不得力,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如果这种情形长期存在,努力得不到回报,就会认为自己脑子笨,再努力也白搭,继而厌学。

  第六、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由于受到某种刺激导致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长期郁闷,进而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郁、躁狂、多动、焦虑、交际障碍等。心理疾病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2、学校因素

  第一、老师授课不吸引人。有的老师不认真备课,上课时照本宣科,语言单调乏味,令听者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即便是好学生注意力都难以集中,更何况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了。

  第二、个别老师品行不端。由于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一些学校将老师的职称、评优和奖金同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老师自身的压力也很大。有个别老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语言挖苦、人身攻击,甚至劝其退学。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的学生害怕老师,甚至以逃课来回避。也有的同学干脆放弃该学科,以此来对抗老师。无论是那种形式,都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摧残和学业的损害。

  第三、老师对学生关心不够。有的老师眼睛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关爱有加;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则不管不顾,甚至故意漠然待之。老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成绩差的同学得不到关爱,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没有位置,甚至是一个多余的人。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不厌学?

  第四、师生关系紧张。由于交际障碍,与老师和同学不能很好的相处,彼此关系紧张,造成被孤立,因而不愿学习,甚至逃学。

  第五、学校课外活动减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减少甚至取消课外活动,使学生整天处于题海之中,不但成绩差的同学反感,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厌学情绪滋生。

  3、家庭因素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第一、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严厉型。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眼睛只盯着分数。每当孩子考试,他们比孩子还紧张,忙前忙后。成绩下来后,如果考得好,他们喜笑颜开,对孩子大加奖励;如果考得不好,他们则非打即骂,对孩子大加指责。他们不是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并予以积极鼓励,而是粗暴地加以惩罚。这样的家长,他们有的是高级知识分子,希望孩子能复制他们的成功;有的是生活的失意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每天为生计奔波,付出很多,回报却很少,希望孩子能实现他们曾经的梦想,过上好日子。无论哪种类型的家长,都希望孩子的好成绩能为他们在同学、同事、同乡和邻居面前挣得面子。另外一种是放纵型。他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学好学坏无所谓。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忙于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潇洒,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习;也有的家长是为生活所迫,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孩子的学习。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孩子整天提心吊胆,无心学习。

  第三、与继父母相处不好。因父母离异,与继父或继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多数不适应,有的甚至成为继父或继母的出气筒。他们的精力被家庭琐事所消耗,对学习不上心,甚至是厌烦学习。

  第四、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但要负担许多家务,影响在家学习的时间,而且他们自身还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关爱。一些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较多,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4、社会因素

  第一、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现在经济不景气,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压力,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确实存在,因而“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成为一些学生逃避学习的借口。有的家长目光短浅,认为即便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不如趁早下来干活挣钱,对学生厌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无良网吧开在校园周围。网络改变了生活,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便利,但网络游戏却毒害了青少年。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网络游戏极具吸引力。在网络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他们喜欢的任何事,可以升级、杀怪、挣钱、泡妞,可以得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地位、成功以及尊重。他们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黄色暴力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他们为了上网,不惜逃课、偷家里的钱,甚至偷盗、抢劫,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中学生厌学现象预防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要预防和消除厌学现象,必须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入手,从中寻求有效对策。

  1、社会方面

  第一、全社会要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给予高度重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我们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第二、整顿校园周边环境。有关部门要对一些无良网吧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那些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要予以严格整顿或坚决取缔,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家庭方面

  第一、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应彼此关心,相互谦让,让孩子生活在快乐之中。即便夫妻双方有矛盾,也应尽量避开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学习要关心,但不应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父母应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分析和查找考试成绩失利的原因,不应因成绩不好而给予严厉的惩罚(如体罚、辱骂、冷漠等家庭暴力)。

  第三、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关爱。作为继父或继母,应给予孩子更多关心与爱护,不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还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与学校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时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各种问题。单亲的父母也要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交流、谈心,不要让爱在孩子身上变得一无所有。

  3、学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