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中英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应用论文

时间:2020-08-08 13:35:37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差异与中英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应用论文

  文学作品是作者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成果。而文学语言则是作者将材料进行整合与完善的重要工具。文学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因为它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言。为了使作品具有感染力,作者往往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生动性。然而由于中外存在着较大的思维差异与文化差异,因而在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障碍。这种语言障碍的消除不以词汇量的增多为转移,而是以文化学习的逐渐深入为前提。本文拟以隐喻这种典型的修辞手法为例,通过中外文学语言的对比分析来综述其应用的特点及艺术性。

文化差异与中英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应用论文

  一、 英汉文化及思维差异

  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是世界上历史较为悠久、内容较为丰富的两种文化,然而两者在外在表现上却有着较为显着的差异。如英语文化较为注重直接明了,而汉语文化则相对来说较为婉转含蓄;英语文化力求个性表达,而汉语文化则多为求同存异。但由于交际和表达的需要,英汉语言中常常有以隐喻来增强文字和言语效果的现象,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叙述者或喜爱或厌恶的情感色彩,又在文字上增加了表达的延展性与生动性,使得人物的个性及事件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明了。从整体上看,英汉文化差异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影响隐喻的使用与表达:

  第一,文化渊源不同造成隐喻关系不同。英汉文化的发展历程各有特点,其文化的本质内核也大相径庭。确切来讲,英语文化是囊括英国、美国文化以及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这里我们主要探讨英美文化)。英美国家的人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大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文化是中英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文化里伟大的文学着作中充满了圣经的使用和暗示,例如,在《哈姆雷特》第二场,有这样一段话:“那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这里,莎士比亚引用《圣经》中伊甸园的典故,暗喻哈姆雷特心中的世界充满了欺骗与邪恶,以及王后就像夏娃一样心智脆弱,禁不住诱惑。这种巧妙的以《圣经》中的典故来隐喻作品中的人事物,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与英美文化不同,中国文化则以儒家天人合一、中庸博爱的思想为主,同时,中国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佛教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具有深刻影响,备受国人尊奉。因此,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以佛教术语作为隐喻的喻体较为常见。此外,中国传统的“龙”文化也与英美大有不同。在中国看来,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人们常用其表示祥瑞或权威,如“龙凤呈祥”、“真龙天子”等。而在英美文化中,龙则被视为一种凶猛邪恶的动物,例如,在圣经故事中,撒旦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意指最邪恶的人。这种由于长期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差异,造成了英语与汉语中隐喻的明显区别。

  第二,直觉体验与分析型思维下的隐喻理解。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喻是一种思维表现形式,它直接体现了思维中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思维结构不同,对隐喻的使用与理解也就会有所差异。大致来讲,英美人主要倾向于分析型思维,他们善于逻辑推理与思辨论证,因而英语中的隐喻常常将本体分割成许多部分来解释。而中国人则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常常从直觉、体验、类比等方面去思考,因而许多隐喻则是感性的对应链接。例如对于“爱情”的'认识,莎士比亚说:“Love is a familiar。 Love is a devil。 There is no evil angel but Love”,将爱情视为善恶的统一体。而中国着名文学家张爱玲却说:“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她将爱情感性化理解,从现实体验解读。这两种对爱情的不同诠释虽都用了隐喻,但在思维结构及情感体验上是大相径庭的。

  第三,民族个性对隐喻差异的影响。从民族个性来说,英语和汉语中隐喻的期望效应也有较大差异。英美人性格张扬、幽默且浪漫,其隐喻中多有开玩笑或调侃的情况,例如,英语中常用“old woman”来隐喻一个人做事婆婆妈妈,语气中带有调侃之意。再如,英美人常用“sweety chocolates”等词形容女孩儿的可爱、漂亮,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当然,从整体上来说,英语中的隐喻和汉语中的隐喻大多时候还是为语言的形象表达服务,但这些细微的差别却是英汉隐喻语言理解中不得不重视之处。

  二、不同文化环境下文学语言的美学效果

  英美国家因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方面与中国多有不同,因而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就会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和意义。且因中美文化差异,中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在表达上也会显示出不同的美学效果,如隐喻这种语言修辞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情感。

  1、喻体与本体的选择对应

  喻体是修饰、拓展本体意义的内容,是本体内容的形象表达。喻体必须与本体在特性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英美与中国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性多有差异,因而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表现在隐喻上即是本体与喻体的对应选择有所差异。首先,英汉语种对于颜色的认知上有较大不同。在英语中“blue”是忧郁的代表,如“in a blue mood”、“blue monday”的说法。而在汉语中,“蓝色”是纯净的象征,如“春来江水绿如蓝”。其次,因英国四周毗邻海洋,喜好航海,航海历史也较为久远,其隐喻中多以“风帆”“绳索”等航海用具作为喻体者,例如“sail close to the wind”比喻迎难而上。中国则因大部分地区身居内陆,因此多以山地、河流等内陆景观做喻体,例如“站在艺术的最高峰”。

  2、英汉隐喻的委婉性、幽默性与情感表达

  在隐喻的表达效果上,英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隐喻有异曲同工之妙。隐喻是通过另一种事物将所要表现的本体的特征具体形象化,是一种间接的表达形式,避免了生硬、晦涩或粗俗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语言和文体上呈现出一种美感。此外,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一种再认识,是在对事物有着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联想与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隐喻是表现美、传达美的途径。但英语与汉语中因对事物的认知有别,选择的喻体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多有差异。一般来说,英语中的隐喻更多呈现出一种或理性、或幽默风趣的情感,而汉语中的隐喻则多感性委婉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幽美、深奥的语言艺术。

  总之,文学语言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对中英文学作品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在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中英文学作品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但在整体上,对语言艺术的共性认识还是占据主体地位的。深入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能从本质上了解语言艺术的多面性与美学效应性,从而为更好地解读文学作品提供范式。

【文化差异与中英文学作品语言的艺术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1.跨文化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研究论文

2.跨文化文学作品语言艺术赏析论文

3.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4.装潢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应用分析论文

5.口译中的非语言文化差异论文

6.非语言艺术对实验教学的应用论文

7.装潢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及应用论文

8.浅谈中英日常对话的文化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