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语文课堂的一泓清泉

时间:2020-09-01 14:23:53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语感,语文课堂的一泓清泉

语感,语文课堂的一泓清泉  孙霞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那些语感差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低,甚至有的学生听课抓不住要点,发言词不达意、答非所问。要提高这些学生的语文成绩,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其实,这些都反映出这些学生的语感能力较差。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掌握语文知识,而在于语文能力,即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语感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深情朗读,激活语感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入课堂。朗读犹如一条潺潺流动的大动脉,能使语感生生不息。在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把握朗读基调
 叶圣陶在分析如何把握吟咏的语调时,曾具体指出:“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发声都是高一点。就一句来说,如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都得前低后高。意义是完足的文句,祈求或感激的文句,都得前高后低”;“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的中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急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朗读的语调犹为重要,一篇文、一段落、一句话、一个词均有着它不一样的味道:或惊讶、或悲壮、或热烈、或深沉……先把握好朗读的感情基调,才能为语感的培养作好奠基石。
 2、讲究吟诵方法
 叶圣陶先生在分析把握吟诵的时候,特别强调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能够在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音韵、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产生深切体验。朗读训练要努力追求“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的境界。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重范读、情读和美读。
 如我在教《最后的姿势》时,师生之间已进行过讨论,已从整体上来感受谭千秋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分无私大爱的英雄形象。想请学生范读课文,进一步地把那震撼人心的姿势铭刻在心。指名学生在开头部分写谭千秋开始一天的工作时用平和轻快的语气读;地震时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和谭千秋的临危不惧的语气;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去读地震后,人们对谭老师的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悲痛的心情。在动情的音乐中,在深情的朗读中,学生似乎都进入了情境,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慨叹。不难理会到,同学们在范读和聆听范读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绝妙的'语感教育。
 情读之“情”,就是情感之情,要读出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是的,新课程标准的课文大都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可谓文质兼美,字字珠玑。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作者的情感、独具个性的生命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美感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凭借想象朗读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语感总是和语境、情境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情境无从谈语感。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而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
 如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 “来到谷底”这一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与瀑布融为一体,人与大自然物我交融的境界,我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电影中的画外音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谷底。同时放轰然作响的瀑布声,再进行画外音的渲染:“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结束画外音后,轻声问学生们:“你们感受到瀑布挟来的活力了吗?”“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这样一来,学生的再次朗读中,似乎真的找到了那种物我合一的感觉,读得非常好。因此在适当的时候,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可以从中培养语感。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像,展示课件等到触发想象,把学生带进情景之中,在情境中唤起学生情感与作者的共鸣。我在教学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时,让学生配乐朗读,并看与内容相应的图片,体会那壮丽山河的磅礴气势,那漫长历史的光辉灿烂……激发爱国之情,凭借听、视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很快受到感染、熏陶,从而悟的深入、读的真情。
    二、品词析句,体味语感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优美文章,用词都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可见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品评,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
 1、揣摩比较中,感悟用词的准确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以通过减减、换换、调调、加加等形式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
 在教学《游园不值》时,诗中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妙就妙在“出”字,如果把“出”换成“冒、爬、伸、攀”等字,为什么没有“出”好?因为“出”字比上列字“模糊”,留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写出了春天里的生命力是无处不存在,无时不舒张,不知不觉而又悄然无声的。这句话写处了春天的生命勃发、生机盎然,将抽象的“春”用红杏出墙的形象表现出来,使人觉得春天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给读者以视觉的愉悦、精神的振奋。
 2、品尝领会中,体验语句的情感
 在品尝中体验语感,欣赏文章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欣赏语言的语调、语韵、语味。例如,我在教《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我先出示“喜鹊登枝”这张剪纸,说:“这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神在哪里?”学生找出:“摸着剪、死死地捂住、工夫不大、我服了”这几个关键词,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我继续追问:“姥姥剪纸技艺为什么这么神?”引导学生反复引读“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读着读着学生明白了“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样,学生体会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对姥姥高超技艺的敬佩,也感悟出了勤学苦练的内涵。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揣摩出语言里含着的意思,培养了语感。
     三、 厚积薄发,积累语感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讲的是积累语言的好处。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课内,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必要的点拨,并传授给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促使学生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走词汇积累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作为语感的训练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使学生词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地增多。小学生记忆力强,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背下来。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
 课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进行思考、讨论,勤作摘记,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词由生疏到熟悉,由不懂到懂,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规律也能掌握了。只有广泛浏览,才能有效地增因其词汇、句式、意象的储存,扩大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厚积薄发,从而促进其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盘活生活,强化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可见,强化语感,更可从生活中获得。因为语感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如欣赏四季的景色,春天桃红柳绿,生机勃勃;夏天满眼葱绿,充满活力;秋天丹桂飘香,硕果累累;冬天雪花纷飞,白茫茫一片,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教师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广阔天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通过广播、影视、书报、交际等多角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扩充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感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盘活学生的生活内存,加以运用,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能够准确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从而贴切感悟语言内蕴,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如我坚持训练:课上坚持说话练习;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进行演讲、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说中强化语感;练习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影评等,让学生在练中强化语感。
 总之,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感教学是语文的“牛鼻子”。语感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要在朗读中、品析中、积累中、生活实践中取得理性认识和经验,并用之于新的言语活动的实践,才能提高语感的层次。它,是一泓清泉,为语文教学的改革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相信,语感的培养会在语文教学园地里会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语感,语文课堂的一泓清泉】相关文章:

1.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英语语感

2.佛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3.禅语感悟人生的佳句

4.禅语感悟人生的语录

5.作文评语感想

6.2016佛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7.佛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

8.如何培养出好的英语语感

9.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