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

时间:2024-07-03 18:18:51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论文15篇【实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临床医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临床医学论文15篇【实用】

临床医学论文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10例病患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50岁到85岁之间。其中,有4例患者为冠心病史、有3例患者为高血压史、有1例患者为糖尿病史,有1例患者为并发高血压和冠心病、有1例患者没有此类病症。本组的10例患者中,在7例男患者中有4例患者是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舞蹈症的巅峰,3例患者均是在1d以上出现该症状;3例女患者均是在1d以上该症状达到巅峰。

  1.2临床症状

  本组1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均为偏侧舞蹈症状,患者表现出不自主的、没有规律的、迅速的肢体舞蹈运动,不过仅仅累积与一侧的肢体:肩部突出表现为向前向上的耸肩运动,面部突出表现为不自主的努嘴、挤眉弄眼、咬牙等。一般情况下,症状多数是在与旁人谈话、做动作、精神紧张等时加重,在安静或者是压迫患肢的时候症状会减轻。

  1.3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对头颅进行CT检查或者是对头颅进行MRI检查。通过检查,其病灶位置主要位于:2例发生于尾状核,1例发生于单侧放射冠区,有1例发生于双侧放射冠区,有1例患者发生于内囊前肢,有2例发生于丘脑,有1例发生于颞叶、有2例发生于豆状核。

  2治疗方法

  通常情况下,该病的治疗均是按照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患者2~6mg/d氟哌酸啶醇片,或者是10mg/d安定片。若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或者是口服药物效果不佳者,需要静脉滴注100mg/d安定溶液或者是0.3~0.6mg/d东莨菪碱等以控制舞蹈症状。同时们还要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自由基清除剂以及脑细胞活化剂的治疗。

  3结果

  1)治愈:患者舞蹈症状完全消失,患肢的功能也恢复正常。

  2)显效:患者的舞蹈症状明显的减少,且患肢功能基本上恢复正常。

  3)有效:舞蹈症状稍微减轻,患肢的功能也有所改善。

  4)无效:舞蹈症状以及患肢功能均无好转迹象。

  本组的'10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之后,有5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需要进一步的随访。患者舞蹈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5.5d。

  4讨论

  半侧舞蹈症主要局限于患者的一侧上下肢或者是面部,根据有关文献证明:该病主要是因为风湿热、脑肿瘤、慢性进行性舞蹈症以及脑血管疾病等损伤锥体外系造成的。所谓锥体外系主要是由多神经元而构成的不同功能的复杂的环路,只要其中一部分受到损伤都会引起患者相应部位的不规律、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尤其是纹状体,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当这些部位被损伤之后,导致苍白球的作用释放出来,加强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没有办法中断、停止,并且还不能接受经过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径路的冲动而导致患者发生半侧舞蹈症。

  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半侧舞蹈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类疾病的主要是发病原因。本组的10例患者全是因为缺血性脑卒中而引发的偏侧舞蹈症。

  通常,临床治疗本病首先选用减轻或者是控制舞蹈症状的药物,多数是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常使用的药物有氟哌酸啶醇、安定、氯丙嗪、奋乃静等。本组的10例患者主要是采用氟哌酸啶醇、安定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平均使用1.5d之后起效,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5.5d。可以知道,在临床治疗舞蹈症状中,氟哌酸啶醇是首选药,其疗效甚佳。除此之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使用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集剂,脑细胞活化剂等相关的药物治疗脑卒中,从而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复发.

临床医学论文2

  1资料和方法

  1.1检测的方法

  我院所使用的检测器材主要是采用由南京双位实业集团公司所生产、制造的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在经过了严格的无菌消毒操作之后,采用南京双位实业集团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血液过滤器后,密封热封,标签用于临床输血。接着,分别在保存了7d、14d、21d的红细胞的悬浮液中加入U,之后使用无菌接管器将每袋以及红细胞的悬浮液分别和一付白细胞过滤器相连接起来,即可在无菌的条件室温下对血液进行过滤。取出过滤前后的血液作为检测的标本,然后再对其血液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的检测。通常情况下,测定器血细胞数的主要是采用自动过滤血液细胞计数对过滤前后的血细胞数进行测定,对过滤之后的血液所残余下来的白细胞白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经过滤前后的血液样本在4c以3000r/rain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维持在15-25min之后,进离心之后,血液上层出现一层血浆,将血浆吸出之后,采用生化分析仪器对血浆进行测定。

  1.2诊断的标准

  根据相关的文献,若是出现了体温上升1℃,明显的表现出发冷现象;通过眼观可见到皮疹;血压也出现明显的下降;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恶心、呕吐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异常等症状,这可确诊为输血反应。

  1.3血液检测

  我院为了要研究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情况和本组所检测60份血液在经过过滤之前和过滤之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我院主要是采用2ml过滤前后的血液样本作为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红)细胞等进行计数分析。

  1.4统计学的方法

  我院在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时,主要是采用t检验进行,并且还要采用直线回归对相关的资料、数据等进行详细的分析。

  2对白细胞滤器的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对血液中白细胞的去除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包括洗涤法、离心去白膜层法、血细胞分离机制取法、白细胞滤器过滤法等。不过,在目前在整个国际上最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是白细胞滤器过滤法,因为该方法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到目前为止,该方法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清除白细胞的机率大大的提升,有效率可高达99.9999%(6Log10)之上,血液中所残留的白细胞数始终低于104/U,因而,该方法的滤除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在以往所采用的白细胞滤器在制造上只是考虑到了应用滤膜的机械性过滤的作用原理,也就是说对能够通过有效孔径的只是针对体积较小的血小板、容易变形的红细胞,而体积较大的白细胞则不能通过孔径而被截留住。我们国家在1995年时,自行研究并制作了一台白细胞滤器(超细玻璃纤维膜白细胞滤器),清楚白细胞率高于99.0%,红细胞的回收率也达到90.0%.

  然而,随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第三代白细胞过滤器的滤膜开始选用聚酯纤维无纺布,因为在纤维中加入了比较特殊的高分子聚合材料。第四代白细胞滤器在滤膜的制作上采用了特殊的物理、化学处理,促使其纤维表面的静电特征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一定程度的增加了滤膜的临界表面张力。由于这些特性发生的改变促使过滤器滤膜的性能(浸润性)愈来愈好,血液很容易就通过,对白细胞的吸附性也是很大。除此之外,滤器滤膜对血小板的的激活作用以及血浆蛋白介导的黏附力也是对清除白细胞有积极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白细胞滤器的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血液中的氧化、呼吸爆发等一些生化过程的激发作用,还有对红细胞的回收率、细胞的损伤等。除此之外,在白细胞滤器的材质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等对血液所产生的有害、有益的影响等也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特别注意。

  根据目前滤器的临床使用来讲,清楚白细胞率已经比较高了,在研发下一代新的白细胞滤器也已由以往的`提升白细胞的清除率逐渐转变为以降低该滤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增强滤器的功能为主。例如:为了要增强血液的抗氧化作用采用相关的化学物质对滤膜进行修饰,为了要降低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改变了滤膜制作的材料等。随着白细胞滤器不良反应的降低、清除率的提升、相关功能的增强等,去白细胞输血在临床安全输血方面有一定的保障,也在输血方面开阔了广泛的使用前景。

  3讨论

  根据相关的文献报道,要增加对红细胞悬浮液中白细胞的清除率,定要适度的降低温度、有效的延长血液的存储时间。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免疫白细胞的去除率是有关的,经过临床实验、检测之后得出:白细胞的去除率越高,所发生的输血反应就越低,或者是当血液中白细胞的除去率高达98%以上之后,所出现的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就不易出现。在实验中,笔者也尝试使用离心清洗,去掉白血细胞,然而,在实验中发现,离心去除白血球不高,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并有一些红血细胞的损失,清洗,以消除白血细胞虽然比离心细胞更好,但低的红血细胞的恢复,容易操作,无法实现临床输血要求。由于白细胞过滤器性能的改善,提高工作效率[1],白血细胞白细胞输血扩大应用范围。结果提示,滤除白细胞输血可大大降低了输血反应。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在临床治疗中,输血现象以及成分输血治疗的范围已经是日益广泛起来,患者及其家属也越来越加强对血液质量、输血治疗的效果以及输血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异常现象、是否安全等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针对临床中所出现的非溶性输血发硬现象,引起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供血者的血液中含有一定的白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的白细胞是某些病毒和病变物质的附着体),这就可能引起某些传染病等疾病的交叉感染等。除此之外,去除白细胞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对某些疾病还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比如神经系统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的疾病等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临床输血治疗中,血液及成分中去除白细胞可达到预防非溶性输血发热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防止部分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及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也可对临床治疗一些疾病有重要作用。我过近年来也十分重视白细胞去除,并大力提倡白细胞去除输血法。临床应用实践证实白细胞去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医学论文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为重要内容,可为疾病诊治、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准确参考依据,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医学检验技术随之也不断发展,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保障疾病有效诊断和控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故重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1]。本次调查选取临床检验患者,随机分组,就加强质量控制管理与常规管理成效展开对比,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5月-20xx年5月收治的临床检验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分别行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检验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重视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并实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质量控制问题:(1)标本采集问题:受检者饮食、运动、所用药物均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患者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民族也可影响检测结果。采集标本时,需嘱患者将正在使用的药物停用,在安静或正常活动下对标本采集。但若操作不当,如完成静脉血采集后,将血液直接在试管内注入,而针头不拔掉,会出现标本溶血。从正输液的手臂血管行采血操作,会稀释血液标本。(2)试验和检验设备问题:仪器保养不妥、仪器老化,均可使检测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在准确性上出现问题;因检验人员水平有限,或未掌握仪器的'功能,标准操作,注意事项,引发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试剂更换时,相关仪器参数未改变,规范保存样品的意识不强,诱导操作失误,促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所应用的试剂,未按规范要求设定,有误差事件发生。(3)人为问题:医疗科技在近年发展迅猛,检验仪器渐趋高端,有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但仍需人来对各项操作完成。故检测试验中,检验人员操作误差是引发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操作误差主要包括:样品暴露时间过长、操作习惯不标准、样品检测峰面积积分存在习惯上的差异及对检测结果的重视度不足等,均可引发不良事件发生。(4)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即室内质量控制,重视室内质控的开展是监测仪器设备、检验方法、操作环境、过程、试剂等稳定性检测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获取正确检验结果的风向标。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为室间质评,加强室间质评,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评价,确保结果与其他单位一致或具可比性。(5)检验分析后问题:医学检验中,结果的复查和审核为最后一道保障质量的防线,检验人员通常对先进仪器设备过分依赖,易有出错报告的情况,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异常结果,未按人工规则复查,出具错误报告等。

  1.2.2应对措施分析:(1)检验前质量控制:①保证标本质量:采集样本前,重视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和解释,对病情、情绪、生理变化了解,将所需检查项目的目的、意义、采样和自留样本注意事项、影响检查因素告知,以提高配合依从,在平静、安静状态下完成采集,保障了样本的真实、合格,避免了由此引发的误差事件。②样品合格: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采集,确认和核查患者信息,标本采集时,对时间、部位、体位、取样方式、数量严格要求。如采集血样,通常在空腹16h内,早上9:00前,患者保持平静、安静正常状态进行。尿标本采集时,患者需饮食规律,避免性生活、体育运动、饮酒,女性月经后采集,需注意清洁尿道口、外生殖器及周围皮肤清洁,以避免被经血、阴道分泌物污染。样品一经采集,即具实效应,需及时送检,若不具备及时送检条件,需正确存放,以防变质或变性,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2]。(2)检验中质量控制:①仪器维护:仪器正常运行在检验过程中意义重大,检验人员需做好保养和维护,定期性能评价和校准,确保性能稳定和正常运行,一旦有问题出现,需向供应商及时通知,更换或修理。同时培训检验科医技人员,防止人为操作失误。②需保证检验试剂合格,对试剂保存环境、时效严格管理,启用前需注意防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避免因试剂失效或变质诱导结果错误。建立保管和使用试剂制度,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③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养:现代仪器均为精细化操作,检验人员需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故需加强技术操作培训和业务学习,娴熟掌握仪器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干扰因素、检测结果的图形、数据,报警的含义及如何维护,保养调试,掌握性能评价和校准标准,防范操作失误。同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与自身技术水平结合,针对患者疑问,合理做出解释,主动与其他科室交流,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并与临床症状结合,对结果是否准确做出评估,以使自身检验能力提高。(4)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检测标本前,校准仪器,行室内质控,对仪器设备各项检验参数和性能检测,正常状态下,才可对标本检测。如失控,需记录,并分析原因,积极纠正,再行检测。注意质控品精密度。重视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与其他单位具有一致性、可比性。

  1.3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显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医疗水平[3]。引发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较多,需行综合分析,针对问题积极防控,以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针对检验前标本采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人员、仪器设备、试剂等因素引发问题的原因展开探讨,并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如重视采集标本前与患者沟通,加强仪器、设备保养和检测,重视针对检验人员综合素养加以培养,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降低检验失败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4]。本次结果证实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莉丽.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xx,18(20):2672-2673.

  [2]毛颖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xx,30(1):50-51.

  [3]董大光.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华全科医学,20xx,10(7):1143-1144.

  [4]薛建丽.谈在检验操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医学检验中的误差〔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xx,2(11):221.

临床医学论文4

  慢性胰腺炎在我国已越来越常见,对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腹痛,通常需要给予止痛药,并应从小剂量非成瘾性止痛药开始,临床上应慎重选择止痛药以避免产生药物依赖。同时可以给予胰酶制剂,既补充胰酶预防脂肪泻又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为防止胃酸影响胰酶制剂活性还可以同时使用抑酸药。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需使用胰岛素,要求监测血糖水平。临床药师应瞩慢性胰腺炎患者戒酒,进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饱食,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紧张,遇到事情要豁达,对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者可配合药膳调理。

  CP临床药学监护点

  5。1 明确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体征等和临床医师一起首先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其次确定该用哪些药,再确定给药方案,并检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11]。在临床查房和药物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便书面记录下来,并与临床医生一起分析判断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靶药,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等全程监测ADR患者的治愈情况,作出真实、客观、准确的评价[10]。

  5。2 建议患者正确使用药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监护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药品的正确选择、药物的效果、药品的经济因素,还要关注药品的不良反应对原疾病的影响。总所周知,慢性胰腺炎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腹痛,最需要迅速控制的也是腹痛,止痛药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就很重要了,最初应该使用成瘾性小,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的止痛药,如喷他佐辛,但这些止痛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镇痛效果会下降,此时可选择强效但副作用小的曲马多,然而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很容易形成药物成瘾性,这就需要药学监护的观察,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开始逐步减少药物或停止使用止痛药;雷尼替丁等抑酸剂也有止痛作用,但其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周,又因突然停药易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等不良反应,故作为临床药师,我们应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建议临床医师逐步停药。胰岛素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在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调整。胰岛素过量可能导致低血糖症、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以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故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监测血糖水平,并以此调整胰岛素使用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

  5。3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每日定时给药,保证血药浓度,抑酸药应与饭前服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波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胰岛素用量和制剂类型。因慢性胰腺炎多因长期酗酒或胆道疾病患病,故作为临床药师应瞩患者戒酒并监督之,同时瞩其应进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饱食。

临床医学论文5

  题目: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对策研究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

  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 能正确翻译外文资料;能较好提出课题的开题报告;综合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计算的正确性;论证的充分性

  业务水平

  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或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机械结构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工作;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

  论文质量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计算及测试结果准确;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工作量、工作态度

  按期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导师评语

  该生论文选题新颖,条理清楚,结构明确,重点突出论文。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机理并对其分类,最后针对供应链风险提出了几点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论文撰写期间,该生能够认真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提交论文初稿,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认真修改。态度端正,表现良好。

临床医学论文6

  一、临床教学模式

  1.实习准备

  在各实习基地,临床专业实习是专业教学关注的重点。临床实习的专业导师制负责和实习基地医院沟通,将实习生直接配属给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平时将学习和实习工作结合,邀请副高以上医师安排晚上、周末时间进行专业知识讲座。

  2.考核制度准备

  学校对学生平时实习期表现纳入总体考核成绩,总体评估采用三方调查量表进行评估。三方评估量表包括学生自我能力评估、实习基地医院评估和学校教学督导组考核评估,分制均为百分制。评估在学生实习基地撤出前、临床毕业考核时进行。

  二、分析研究

  1.回顾分析研究方案

  采用回顾性巢式分析的方式,对试点教育改革的教学班级和未改革的教学班级,随机各从20xx年至20xx年毕业的临床专业本科生数据库中各抽取100例进行三方量表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不同学制三方调查表

  结果不同学制的两组临床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三方调查表,结果显示虽然学生方评估两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是实习基地医院和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考核评估中,试点改革组要优于传统教学组。

  3.试点改革组经费调整

  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方面的改革,我们需要调整其教学经费,获得实习基地医院的支持。通过和实习单位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获得了实习基地医院的大力支持。对实习生主要的费用增加是在住宿费用上(2年实习期),其他的费用并没有较大的改变。

  三、经验和存在问题

  1.试点教育改革经验和成绩

  经过试点改革,从目前的调查结果分析,除了学生主观性的自我评估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实习基地评估和学校教学评估两方面都是试点改革组优于传统教学组。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早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中,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要高,调动了医学实习过程中的学生方面的积极性,将知识结构的建立过程确定在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基础上;

  ②临床本科生的导师制度,基地教学医院的教师和实习生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建议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③较长时间的实习期,对各种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都较传统教学具有优势,个人的自我学习信心的建立也很重要;

  ④教学团队建设实现了循证医学主导式,所有的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能力培训均建立在临床问题基础上;

  ⑤试点改革组获得了较多的实习基地医院和大学的重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短学制医学培养制度

  没有任何教学制度教育改革都是完美的,我国长期延用的是苏联的医师培养制度,欧美化的医师培养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制的延长和大量专业人才的筛选淘汰,对于我国基层医疗力量依旧薄弱的现状,五年制医学生培养仍然是国家的重点,提高县域医疗力量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的关键一环。五年制医学生教学制度改革,提出循证医学主导式改革,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具有分类指导意义。

  3.存在问题

  通过学生谈话和实习单位本科生导师交流,教育改革后也存在以下问题:

  ①由于对临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校安排,实习本科生进入实习基地医院前完成的不是很全面的临床课程教育,很多需要在实习基地医院完成,对基地医院的教学队伍和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很多学生在大五需进行医学研究生考试准备,课程或实习轮转不能都安排在考试前完成“大内”、“大外”的实习,对很多临床问题依旧停留在理性知识的基础上;

  ③对于学制教育改革的实习生,本人的学习主动性要求更高,进入实习基地医院,相对学校本部的管理较难,对个人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更高;

  ④对于临床实习工作,由于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教师的信任加大后,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其医疗风险也相应提高;

  ⑤以往学校考核方式和制度与新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需要建立起更加及时、全面的学校督导和考核体系。

  总之,采用循证医学主导式教学模式改革后,对学生本人、实习基地医院和学校管理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施行的情况看,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强,获得了实习基地医院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后期需进一步摸索该模式改革的各项细节,解决实际问题。

临床医学论文7

  1临床骨科患者的感染

  1.1骨科治疗

  骨科患者由于外伤、神经受损、肿瘤、截肢等各种软组织性问题,在治疗中常常会出现感染,为了防止出现手术过程中或术后的感染问题,应在术前分析手术的难易程度,确定手术时间、麻醉方式、伤口引流情况、抗生素使用效果等进行试验。提高医生和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查分析,制定合理的巡查,完成患者病情数据的更新记录,制定术后抗感染效果跟踪调查分析,有效的完成术后治疗。

  1.2骨科感染发病感染情况

  采用合理的骨科感染位置的伤口治疗,完善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上呼吸道、胃肠感染系统的治疗管理,提高对骨科感染数据的分析。对骨外科手术中的感染问题进行研究,统计分析表明,截肢手术中的感染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外伤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率高。外伤手术后会造成开放性的术后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所以应制定有效的术后感染清理治疗,提高术后的骨科感染问题分析。

  1.3骨外科手术后的感染因素

  针对手术后的骨外科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急诊患者的感染情况较普通的术后感染比例高,在抗生素使用相同的情况下,急诊患者的感染比例明显降低。随着骨外科手术后的时间的逐步延长,感染比例逐步增加。分析骨外科患者的感染比例情况,对控制患者的骨科感染具有帮助。可以防止出现一系列的感染问题,加强手术后的伤口治疗,对术后的防感染问题进行治疗,降低骨科患者的术后感染比例。在各类骨外科手术的感染问题中,截肢手术后期的受感染比例较高,可以达到手术治疗比例的50%左右,合理分析手术后的伤口恢复情况,制定机体免疫力控制管理,防止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问题,有效防止感染源的发展。另外,骨外伤手术的治病失败率比例较高,其中开放性的外伤手术感染比例较重,容易出现严重的闭合性外伤问题。这与伤口的感染程度、感染大小、感染后的出血量和机体的应激能力均有关系,影响患者机体的各项机能逐步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的软组织进行治疗,防止出现术后治疗感染问题。及时清理手术中的各种感染部位,提高手术治疗标准,努力达到国际手术标准。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抗生素的用量进行分析,制定定时给药、定量给药、定次给药的诊断治疗,逐步改善患者的骨科感染问题。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治疗过程,实现对患者感染比率问题的有效分析。提前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分析,完善患者的骨科感染治疗。

  2手术的感染情况监控

  采用手术与术后感染发展情况同时监控的方法,制定术后感染检测方法,记录临床上受感染的患者,对患者的感染比例进行分析,完善手术的治疗监控。在手术过程中,对急性骨科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加深对患者的病情监测管理,逐步完善手术中麻醉、伤口引流以及其他手术后的相关感染问题治疗。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医学上的骨科患者的感染问题分析和治疗,完善临床患者感染情况的分析,实现有效的骨科监控,可提高临床医学骨科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学论文8

  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轻中度烧伤患者100例,烧伤面积为1%~19%;年龄为18~62岁;并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衰竭患者,有过敏病史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及依从性差和不能完成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

  2.1 分组方法

  采用单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中患者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29.8岁;对照组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28.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部位、面积和深度、烧伤分级均无显著差异。

  2.2 治疗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清创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创面上的异物。如有水泡,则采取低位开窗引流,尽量保持泡皮完整。

  实验组:无菌清创后,用中草药软膏外敷于创面,涂药后覆盖2~3层纱布再用绷带加压包扎。每三日换药一次,换药时,用消毒棉球擦拭创面,清除表面分泌物,注意尽量不要破坏创面组织。如创面结痂后痂下分泌物过多,可开窗引流。涂药后包扎同首次

  对照组:无菌清创后,用磺胺嘧啶银软膏涂于创面,用法同上

  3、结果

  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效果

  无论从缓解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乃至治愈后预防瘢痕形成方面,中药软膏均优于不同烧伤药物。中药外敷在治疗轻中度烧伤患者时表现出了止疼快、短期愈合、治愈率高且能预防瘢痕形成的特点.

  4、讨论

  烧伤不仅会造成患者皮肤的破损,还会让患者感觉到剧烈灼痛,如不及时处理创面还易引发创面感染。因此对于烧伤患者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止痛与抗感染。目前西医治疗烧伤的普通药物治疗首选抗菌类药物,例如金属盐类、抗生素类、喹诺酮类,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属磺胺嘧啶银。这类药物具有强烈的抗感染作用,但是其对细胞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杀伤作用,因此势必会造成创面愈合时间的相对延长。中医对于烧伤的治疗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长期的经验总结,使我们对治疗烧伤的针对性药物有着较为深刻的研究。例如黄柏、黄连具有抗炎消肿、消腐生肌的作用;醋、蜜、麻油具有止痛抗感染的作用;乳香、冰片促进小面积创面愈合有奇效。总之,在烧伤的治疗过程中,中药外敷治疗体现出了止疼快、抗感染效果强、创面愈合迅速的强大优势。

  我们在中药外敷治疗轻中度烧伤研究中,总结出如下注意事项。中药外敷前应注意清创,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去除污物,创面有完整水泡时,对于水泡应采取低位开窗引流,注意保持泡皮完整。换药时,用消毒棉球擦拭创面,清除表面分泌物,注意尽量不要破坏创面组织。如创面结痂后痂下分泌物过多,可开窗引流,注意保持创面的湿润。

  中药外敷能够有效治疗烧伤的机理在于,用药后中药可以起到对神经末梢的保护作用,有效的减少空气氧化或外界因子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同时相比于西药,中药药性温和,对坏死组织起作用的同时,并未伤害周围正常细胞的活性,无损伤地液化排除坏死组织,从而能够保证创面的自愈能力。

  多年来临床治疗烧伤的经验表明,中药外敷在治疗轻中度烧伤实践中有着确切的疗效,止疼快,抗感染,防瘢痕且愈合率高,且中药来源广,价格便宜,因此中药外敷在烧伤的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临床医学论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3例患者均为我院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血红蛋白(Hb)<90g/L,红细胞压积(Hct)<25%,血清铁蛋白(SF)<1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20%。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右旋糖苷铁组和力蜚能组各21例。蔗糖铁组:男9例,女12例,年龄21-77岁,平均(48.7±10.3)岁;右旋糖苷铁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0-77岁,平均(47.8±10.4)岁;力蜚能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22-76岁,平均(49.1±10.8)岁。三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静脉注射蔗糖铁组:首次使用先予试验剂量20mg以生理盐水20ml稀释,15min内静脉注射,观察1h,如无不良反应,将100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于血液透析开始2小时后从透析器静脉端缓慢滴入,至少30分钟。每周2-3次。连用12周。

  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组:首次使用先予试验剂量20mg溶于20ml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5min以上,然后观察1h,如无不良反应,将100m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入,至少30分钟。每周2-3次。连用12周。其中,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的栓塞性静脉炎于治疗第二周退出该组,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头痛于治疗第五周退出该组。

  力蜚能组:2粒(300mg)/d,每日1次,饭后服用。连用12周。

  三组均同时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每周皮下注射2-3次,每次3000u。

  1.3疗效评价

  与基础值相比,显效:Hb≥110g/L,SF≥300g/L,TSAT≥25%;有效:90 g/L≤Hb<110g/L, SF与TSAT均较基础值有所增加(>5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Hb<90g/L,SF与TSAT无明显变化(增加<5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蔗糖铁组总有效率为90.47%,右旋糖酐铁组总有效率为84.21%,力蜚能组为71.43%,三组比较,蔗糖铁组与右旋糖酐铁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值0.96),但前两组与力蜚能组对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药物副反应:蔗糖铁组仅1例出现较为明显的恶心、间断腹泻,经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发生率为4.76%;力蜚能组仅1例出现较为明显的腹泻、黑便、头昏,经对症处理后腹泻、头昏逐渐好转,发生率为4.76%;右旋糖酐铁组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的栓塞性静脉炎于治疗第二周退出该组,有1例患者因出现较严重头痛于治疗第五周退出该组,有2例出现头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症状不重,经观察,后逐渐自行好转。药物副反应前两组与右旋糖酐铁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蔗糖铁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贫血总有效率为90.47%,口服力蜚能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蔗糖铁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4.76%,右旋糖酐铁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9.0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注射蔗糖铁联合rHuEPO 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临床医学论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其中2012级临床医学1班(平行班)学生43人、临床医学(院校结合班)学生37人、临床医学(系统化教改班)42人,3个班级的学生各方面资料(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家庭环境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国家助理执行医师考试大纲,综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分别命题1套,共150题(每题为1分,全部为选择题),在第4学期末(2014年6月)同步测评,学生采取机读卡作答。其中,基础医学综合题50题分布:解剖学(n=10)、组织胚胎学(n=2)、生理学(n=10)、生化学(n=3)、病理生理学(n=5)、药理学(n=10)、微生物与免疫(n=5)、病理学(n=5)。临床医学综合题100题分布:预防医学(n=9)、传染病(n=5)、流行病学(n=5)、内科(n=18)、外科(n=9)、妇产科(n=9)、儿科(n=18)、全科(n=18)、诊断学(n=9)。

  1.2.2教改方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自然分班,临床医学4班为院校结合班、临床医学5班为系统化教改班、临床医学1班为对照班。双盲实施教改,教改班采取新课程体系和新培养模式。

  1.2.2.1院校结合班人才培养模式院校结合班实施“1+1+1”(即1年学校教育、1年医院教育、1年医院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年的基础课程在校由学校老师统一授课;第2学年的专业课程采用院校结合模式,教学任务主要由教学医院临床师资承担,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能够采用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尽量在临床上进行教学,并安排学生每学期每周不少于2学时的临床实践,其中教学查房、病案讨论、书写病历、观摩手术、社会实践不少于1次;第3学年进入医院实习。

  1.2.2.2系统化教改班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临床实习。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1)将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五官科学按人体8大器官系统进行了内容的整合,将同一器官系统涉及的内容有机的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内分泌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8门专业核心课程。

  (2)将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无法囊括的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医学基础。(3)将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无法囊括的临床实践内容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临床基本技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2进行双人双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AS8.2版本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学生基础医学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3个班级学生在解剖学、生化学、药理学3门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胚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病理学5门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学生临床医学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3个班级学生在外科学、儿科学、全科医学3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妇产科学、诊断学6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从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发现,8门基础医学课程,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均在学校由学校老师统一授课,故大多数课程2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正确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学年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后,院校结合班的学生可在病房中通过真实的患者来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对病情的分析中,为什么患者表现出这些临床征象,什么样的解剖结构、生理特征、病理改变决定了患者的发病特点,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故解剖学和生化学两门课程的考试正确应答率院校结合班优于平行班。从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1)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教学方式基本一致,依靠学校实训基地或医院较为完善的'模拟操作设备,学生均可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故3个班级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外科学、儿科学这样的临床专业课程,知识点繁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不可能学完每个疾病,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教师多为来自临床第一线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的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有着大量的临床资料积累,尤其在需要时可将课堂带入病房,开展现场教学,学生更易学习和理解。而且像外科学、儿科学这样临床操作较多,需培养学生较强动手能力的课程,在医院学习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对真实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操作(即早临床、多临床),通过自己亲手实践的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自学能力,故这两门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院校结合班优于平行班。

  3.2平行班与系统化教改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平行班与系统化教改班的区别在于,前者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后者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各学科的知识有着较强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仍存在学科之间内容交叉、重复(如肾脏的结构特点,解剖学、组胚学中,生理学肾脏排泄机制中,药理学利尿药物的作用部位中均会重复讲解);基础与临床脱节等问题。这样的教学对三年制专科层次的医学生来说一是加重了课时负担,二是从桥梁课到专业课再到临床实习时间跨度大,难以将理论学习印证到临床实际问题中,增加了学习难度。本校“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将同一器官系统涉及的内容有机的整合为一个整体,从形态、结构、发生、功能、生理、病理到临床有机的串联起来,形成8大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例如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时,从学习正常的消化系统结构,到了解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学习病理改变,最后依次学习有关消化系统内科、外科、儿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这样的整合,一是减少了课程重复,缩短总学时数,增加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或自主学习的时间(8大系统要求掌握知识点只需790学时完成,而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讲述相同的知识点需要988学时完成,节省198学时);二是可有效避免学生学前忘后的现象,从基础到临床到见习的连贯式学习可以使理论知识系统融合在某一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使理论知识形象化,也可达到“早临床、多临床”的目的。从平行班与系统化教改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结果来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并不会影响学生对临床专业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在解剖学和外科学这两门课程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系统化教改班还优于平行班。当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院校结合”模式改革中存在学生由学校辗转到医院学习的心理变化影响学习效果;医院医生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中也可能遇到各器官系统课程知识融合不够、配套教材缺乏、跨学科、跨系统教学师资缺乏等困难。

临床医学论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急救中心住院部20xx年7月~20xx年1月间的232例患心血管病者,其中,男性146例,女性86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1.4岁。在232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含有不稳定型心绞痛15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56例。

  1.2方法

  1.2.1分组和服药的方法

  将232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110例,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每次服用剂量为10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4天;二组122例,联合用药,除了跟第一组同样的阿司匹林服用方法剂量外,每天加服氯毗格雷75mg,连续服用14天。

  1.2.2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

  严格要求病人按上述服药方法服药,连续口服14天后,服用最后1剂药剂后2~3个小时内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7ml,用凝血抗凝瓶留取,轻轻颠倒混匀,立刻送检,按照要求操作,保证在3小时内完成检验。

  1.3评价标准

  阿司匹林抵抗即用0.5mmol/L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检测的电阻抗结果>0Ω,阿司匹林有反应即检测结果大于0Ω。氯吡格雷抵抗即用10mol/L二磷酸腺苷为诱导剂检测电阻抗结果大于10Ω,氯吡格雷有反应即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10Ω。

  1.4统计方法

  在检测数据的统计上,运用SPSS11.5软件包处理,两个组建的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在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检测的232例心血管病患者中,仅有12例患者的电阻抗结果大于0Ω(4.5±2.8),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其余220例患者均对阿司匹林敏感,最终得到阿司匹林的抵抗发生率为5.1%。

  3讨论

  由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在所有患者的`临床运用效果上并不一致,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中,仍然会有缺血性时间发生,也就是阿司匹林抵抗。近年来,大多数学者提倡采用光学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对阿司匹林抵抗进行诊断,但是此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重复性差,容易发生血小板体外激活。

  因此,本文阐述了一种全新的,全血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的方法。为了了解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特征,本研究观察了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情况,发生率为5.1%。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健康的人群,同样也存在于各种基本患者之中,这些与阿司匹林抵抗原定义产生分析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各地对阿司匹林抵抗定义的不同,以及在试验中对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具体操作差异。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如果病患在已经接受了阿司匹林治疗后,仍发生了缺血性心血管病状,临床医生应该首先怀疑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

  同时,对那些具备阿司匹林抵抗特征的高危患者应该注意检测患者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对于存在有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可以采用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

临床医学论文12

  血液透析室是高风险、 高科技、 劳动强度大的科室,对护理人员要求较其他科室高,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高。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xx年正式成为四川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有效提高护士专科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因此, 针对血液透析专科特点,在临床培训过程中,制定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科已培训学员90名,均为女性,年龄24—45岁,平均38.6岁。本科15名,大专69名,中专6名。主管护师38名,护师50名。护士2名。工作年限3-15年,平均6.8年。其中有透析工作经历的68名,初次接触的22名。学员临床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研究组(B组)。A组45人,平均年龄38.2±0.4岁;其中中专3人、大专34人和本科8人;有血透工龄34人,无血透工龄11人。B组45人,平均年龄38.4±0.2岁;其中中专3人、大专34人和本科7人;有血透工龄34人,无血透工龄11人。两组学员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专科培训的方法:我科是血液透析科,分两种带教方法培训学员90名,分3批进行培训,均为女性。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2分组带教法:护士在每个专科培训班时间为3个月。培训第一月为专科理论学习时间,要求全体学员参加。由专科教授和主治医师及有授课能力的护理人员根据培训教材讲授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及目前国内外的血液透析专科新技术和新业务。第二,三个月在血透室分两种带教方法进行操作培训,要求学员通过培训能够规范掌握所有能够提供培训透析机器的操作及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能够进行透析过程中病人的护理和病情观察以及透析突发事件的处理。通过带教培训,使得专科护士不仅通过系统的、全面的培训,提高血液透析专科知识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掌握规范的血透技术操作和提高对病人的管理。

  1.2.3专科护士人员分组,由于护士带教师资不足,凡具带教资格的老师和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方式带教。A组为一对三的带教,一名老师带教3名学员,全程带教的模式。B组为一对一的带教,一名老师带教一名学员,全程带教。

  2 考核与评价

  各批次学员均根据考核手册规定,对培训内容中的`专业知识进行闭卷考核,专业技能采用现场抽考,并对每项成绩做好记录。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标准参照《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评价》进行。以一百分为满分。分为合格,不合格,良,优。

  3 讨论

  制定规范的配训计划,通过对两种带教模式学员的考核和分析,总结出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更适合血透专科护士的带教培训。血液透析室是高风险、高科技、劳动强度大的科室。透析过程中病人极易发生多种急性,重症并发症,即使在病房工作了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护士来到血液透析室,对血液透析室的工作还是很陌生。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一对一的带教不但更具针对性,而且更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带教老师也可以放手不放眼地对学员的每一个动作进行规范的指导和带教。更能直接影响学员对血透专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专科技能的规范操作。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血液透析的专科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由于培训时间短,又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地提高专科护理能力,所以一对一的带教更能使得培训学员在较短时间内对专科知识和技能的规范操作有更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

  通过三期血液透析专科培训学员,分两种带教模式进行操作培训后的反馈和考核,可以总结出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培训出的学员,其规范化的专科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因此为保证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安全规范的专科护理服务,培训基地应主张一对一的对学员进行全程带教。同时针对血液透析的专科特点,各血透室也应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为血液透析专科培养和储备人才。

临床医学论文13

  一、人文教育可促进医学生的健立高尚的人生观

  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审美意识,具备有亲和力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能决策和管理的能力。WHO在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了培养五星级医生的要求,这就是: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心理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及组织的管理者。其中决策、交流、领导和管理的要求都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二、人文教育可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国医学界,很早以前就重视医德。为医学生提供人文素质教育之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树立与加深学生的人生观与人文信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积极的、主动的为学生讲授人文素质的相关知识,更要处理好正确的培养关系。不仅仅是局限的传授知识来完成将教学目标,更应该做到多元化的引导学生树立好人生观、关爱人性、关爱生命、尊重人权的观念,切实的达到引导学生树立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全力让学生的人道主义观念提升。

  三、人文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知道,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理论课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内容之一。虽然二个科目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都含有使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但却在教育内容上来说,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将弘扬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与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二者成互补态。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不同之处,但人文素质教育在不同的程度上更加侧重于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艺术性,还包括社会性与道德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思想、以及道理教育为重点,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基础性,人文素质教育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对医学生进行人文互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思想观念,更可促进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学生的`智能

  人文素质教育事实上除了以上作用之外,还可以可促进医学生的二大方面能力,一是医学生的智力,其主要包括医学生自身的大脑意识的形成的思维能力,更能决定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等。二是医学生的能力,即基于学生的在对事物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之上所观察的结果,形成的意识的体现,也包括着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因为,在临床医学生的专业领域和工作过程之中,经常对会其病人进行观察、询问、倾听等方式,来确定病人之病情。这就要求我们医学生有着敏捷的思维能力、细致的动手能力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医学学生的智能,更是医学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以及人生道路之中,必要的课程。

临床医学论文1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程2h~12d。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栓塞8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并发肺栓塞6例,糖尿病并发肺栓塞12例,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3例,其它疾病1例,无疾病者3例。

  1.2临床表现

  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为:呼吸困难或气短症状26例(78%),胸痛、咯血5例(15%),心悸3例(9%),晕厥发作6例(18%),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8例(24%)。体征为:呼吸过速、明显紫绀18例(54%),血压下降10例(30%),肺部湿啰音14例(42%),低热6例(18%),胸腔积4例(12%)。

  1.3辅助检查

  1.3.1动脉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对APE患者的诊断检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APE患者必做项目。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肺脑动脉血氧增大是血气改变最主要的表现,其数值为PaO2<80mmHg,PaCO2降低。

  1.3.2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见到肺部血栓,显示右室扩大,室间隔运动异常。本组显示为室间隔左移及右室扩大12例,肺动脉高压8例。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观察有利于诊断,表现为右心负荷增大,肺性P波、avF导联T波倒置或ST段压低,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本组肺性P波4例,avF导联T波倒置7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

  1.3.3胸部X线

  肺动脉灌注扫描X线显示:肺纹理稀疏减少,条索状阴影出现,气管向患侧移位,膈肌逐渐抬高。本组显示梗死区肺纹理稀疏6例,条索状阴影出现8例。

  1.3.4CT检查及肺动脉造影

  CT检查有助于对APE的特异性准确率提升,其准确率达到92%,与CTPA同时进行能有效对APE进行确诊。本组经CT检查及肺动脉造影发现:亚段以上肺动脉环形或半月形充盈缺损14例,完全性充盈7例,单侧、双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5例和7例。

  1.4治疗方法

  33例患者中25例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余下8例采用常规治疗。抗凝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h1次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其他的对症及支持治疗,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和升压治疗。溶栓治疗采用尿激酶2万U/kg稀释后静脉滴注,继之用肝素序贯治疗。

  2结果

  25例采用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转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2%。静脉血栓脱落致大面积肺梗死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3讨论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肺组织血管疾病,起病急、多引起呼吸脏器衰竭,应及时诊治。近年该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应提高诊治意识,改进诊断技术设备,以减少误诊、漏诊。有研究表明PE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深静脉血栓、手术创伤、心肺疾患、肿瘤、高龄等,凡有以上因素均突出呈现呼吸衰竭、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由此可见该病临床表现呈缺乏特异性,且具有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PE三联征”在本组患者占8例(24%),具有一定高比例。在临床诊断方面应尽快行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可对肺栓塞进行初步诊断。肺栓塞一经确诊,应尽快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当前临床APE患者应用最多的是采用溶栓、抗凝治疗为主,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和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增加肺毛细血管血容量并降低死亡率,本文认为大面积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主张采用溶栓治疗,疗程一般为14天以内,常用药物有常用的药物有UK、rt-PA。抗凝治疗是保证溶栓治疗效果的另一项重要治疗,在静脉滴注后继用肝素治疗,疗程一般半年以上,因此需患者长期用药,予口服华法林则作为低分子肝素抗凝后的序贯治疗。本组33例患者有25例接受抗凝和(或)溶栓治疗,治愈20例,好转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2%,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治愈率。

临床医学论文15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手术台是他们的第一战场,他们将自己的医疗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应用在临床上,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治疗,从而让患者重获健康,这是他们的职责但也是他们一生的工作信念。

  确实,在生活中很多医学问题和疑难杂症都是依靠临床医学来发现的,而最终的解决方案也要归功于临床操作。临床医学的发展确实早于基础医学,如果等待基础医学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弄清后再去治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临床医学只有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才更能发现理论基础需要补充和丰富的部分。正是因为如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临床医生写医学论文的益处。

  第一,临床医生在发现新的未知疾病时,可以通过医学论文很直观地展示出来,这也是专家学者在学术交流时一条很便捷的桥梁,通过这个载体,可以探讨出新的解决方案,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临床研究的时间,更好的造福患者。

  第二,临床医生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样不仅能磨练自己的意志也可以加深自己对医学工作的认知,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第三,一篇优秀的医学论文可以作为一张名片把写作者介绍出去,对写作者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就是对医生工作的高度赞扬。

  很多临床医生都会把自己的工作重点倾向在实际操作中,觉得实际工作远比理论研究重要。其实不然,只有把发现的问题系统地总结出来,让更多的人去借鉴和学习,才能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从而进一步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这也就使得医学论文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也是很有意义的。

【临床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医学论文11-15

临床医学论文07-02

[优]临床医学论文07-03

医学论文写作:临床病例讨论03-28

临床医学论文的写作要点11-15

临床医学论文15篇11-15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03-25

临床医学论文1000字01-01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技巧讲解03-20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