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分析

时间:2023-03-14 06:21:48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部分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分析

  [摘要]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的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0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为依据,采用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对研究对象的学术影响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Ir)大于1的学报有5个,1―0.60的学报有8个,小于0.60的学报有11个。说明其中优秀学报的比例偏低,而且Ir之间相差非常悬殊。建议在办刊过程中,重视论文的学术质量、来源文献量、相关学科的高被引论文和提高基金论文比。

  [关键词]学术影响力 相对学术影响力 医药卫生 高校学报 评估分值

  科技期刊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职责。科技期刊必须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实现信息交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原动力。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反映了该期刊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影响,是对期刊功能的评价,反映期刊的本质和社会需要,同时体现了社会对相关期刊的接受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实力[1-2]。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论文下载情况、国际论文比等多个评价指标上。通常情况下,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结果,一方面直接影响着科研人员的投稿取向,另一方面对科技期刊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高影响力的期刊更容易吸引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又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出版期刊9884种,其中科技期刊4936种,从数量上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2位科技期刊大国,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门类比较齐全、基本满足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科技期刊体系[3-4]。那么,作为科技期刊组成部分的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如何呢?我们对2006―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AJCCR)收录的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何学锋等人[5]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估,以便了解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状况,为以后的科学发展、创造品牌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2008年版为蓝本,考虑刊物的性质和可比性,从其中的第五编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和药学类核心期刊(共有期刊52种)中,选择24种医药性质的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其中医学性质的刊物22种,药学性质的刊物2种;属教育部主管的刊物12种,属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及省教育厅主管的刊物12种。创刊年份:1937年1种,1951―1959年15种,1960―1980年8种,出版刊期:半月刊1种,月刊8种,双月刊15种,全部为中文核心期刊。

  1.2 动态评估模型及其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是传播科学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其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本质上是对其社会功能和作用的程度性反映,即运用指标体系对其表达的信息状态进行程度性评价。对于确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客观上都存在着一组能够准确、可靠、简洁地描述它的评价指标[6]。

  目前,关于科技期刊的评价有多个指标体系。为了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我们采用何学锋等人的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分别计算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 )和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然后进行比较和排序。需要说明的是,某种科技期刊的I 是一个很大的数字,通过除以一个数量修正数进行简化可突出其直观性。

  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其中I y - i是科技期刊的单年度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Iy - i = Ay - i ( Gy - i + Cy - i + Sy - i )・Ry - i (Gy - i + Fy - i + O y - i ),Ay - i 、Gy - i 、Cy - i 、Sy - i 、Ry - i 、Fy - i和 O y - i 分别是科技期刊的单年度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评估年限( Z )。

  1.3 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

  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的2006―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AJCCR)[7-11](以下简称《引证报告》)收录的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其中24种高校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来源文献量、海外论文比、基金论文比7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对每一个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 )和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进行计算。

  2、结 果

  2.1 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比较

  我们对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见表1)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来源文献量的差异。以2009年为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半月刊)年载文量729篇,《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月刊)年载文量821篇,《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年载文量476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双月刊)年载文量118篇。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的年载文量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年载文量的7倍。

  第二,总被引频次的差异。以2009年为例,总被引频次大于2000的学报有1种,1500―2000的有3种,1000―1499的有7种,500―999的有12种,小于500的有1种。2009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半月刊)的总被引频次是2859,《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月刊)是1980,《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月刊)1804,《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双月刊)1698,《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双月刊)456。其中,《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总被引频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的6倍。

  第三,影响因子的差异。前面提到,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除少数学报有波动以外,绝大多数学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学报之间差异甚大。以2009年为例,最高的《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0.805,其次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0.655,《中国药科大学学报》0.630,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是0.20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是0.226,《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0.265。其中,《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的3.85倍。

  第四,即年指标的差异。就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即年指标的均值(0.046)与中国大学学报类五年的均值(0.045)而言,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学报之间的差异仍很大。例如,2009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即年指标是0.14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0.130,《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0.099,《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是0.009,《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是0.006,《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是0.005。其中,《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即年指标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的28.8倍。

  第五,他引率的差异。除少数学报的他引率有所波动以外,大多数学报的他引率随着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增加。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他引率均值是90%,≥90%的学报有16种,<90%的学报有8种。他引率最高的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为98%,其次是《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为97%,最低的学报:《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仅72%。

  第六,基金论文比的差异。除了个别学报的基金论文比较小或有波动以外,绝大多数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表现突出的是《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分别是0.73、0.97、0.99、0.99和0.98)和《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分别是0.80、0.79、0.78、0.81和0.81),其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和《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2009年24种高校学报的均值明显高于2002―2006年《引证报告》所收录全部期刊的均值[12]。说明本文研究的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术水平普遍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学术指导作用。

  2.2 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变化及其排序

  何学锋等人建立的科技期刊动态评估模型对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分类和优化,剔除了影响作用小、人为因素大的指标,保留了影响作用大、人为因素小的指标,能够比较真实、合理和科学地反映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按照这一模型,我们先对2006―2010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准,然后按年度将数据带入动态评估模型进行计算,获得学术影响力评价分值( I ),并通过除以一个数量修正数进行简化,获得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表2)。此外,将某一期刊最新的单年度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Iy-i)除以其某一时期的I后再减去1,便可获得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增长率(表2)。

  结果显示,2005―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中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 )逐年持续增高且排在前10名的学报依次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和《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 Ir )>1的学报有5个,1―0.60的学报有8个,<0.60的学报有11个。Ir>1的学报分别是《第三军医大学学报》(5.70)、《南方医科大学学报》(3.4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13)、《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50)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15)。排在其后的5个学报是:《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0.91)、《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0.8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0.74)、《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0.74)、《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0.72)。而且,在24种高校学报中Ir之间非常悬殊,最高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Ir是最低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的Ir(0.15)的38倍。学术影响力增长率>0.5的学报有10个,<0.5的学报14个。学术影响力增长率>0.5的学报由高到低依此是:《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表2 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2005―2009年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计算数据

  3、结语与建议

  3.1 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较客观地反映了学报之间的差距

  研究表明,如果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或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简单排序的话,那么前10名学报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是比较理想的。如果按照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进行划分的话,Ir>1的学报有5个(优秀),Ir在1―0.60之间的学报有8个(优良),Ir<0.60的学报有11个(一般)。说明在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中,优秀学报的比例偏低,而且学术影响力最高的学报是最低的学报的38倍。

  3.2 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影响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因素很多,如学报收录论文的数量、被国外检索系统的收录率、创刊时间、刊期长短、页码、知名度等[13],还有院校本身的等级层次、科研水平也相当程度地决定和影响着学报的学术影响力[14]。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四个因素:(1)重视论文的学术质量。这是学报赖以生存的根本。在我们评价的24种高校学报中,通过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等,以及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的比较,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学报所刊登论文的学术质量是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少部分学报的整体质量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2)重视学报的来源文献量。有研究显示[15],发表论文数较多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与特征因子的排名相对稳定,而发表论文数较少的期刊其影响因子与特征因子的排名相比大多出现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甚至出现下滑48名的现象。所以,发表论文数较大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而发表论文数较少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要想真正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就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发文量,而不能为了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影响因子而过度减少刊发的论文数。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Ir>1的5种优秀学报中,2009年年均载文量为485篇。(3)重视相关学科的高被引论文。研究表明[16],质量是科技论文的关键,质量高,被引频次就高,学术影响力就大;质量低,被引频次就低,学术影响力就小;同一期刊发表的论文因质量的差异,其被引频次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可以说是少数高水平论文贡献了某期刊绝对多数的被引频次。任何一本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主要是由少数高被引论文贡献的。就本项研究来说,其中的《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和《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载文量并不大,但是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以及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都相对较高。所以,每一位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相关领域的高被引论文。(4)重视提高基金论文比和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和国际论文比不仅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直接关系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24种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中,基金论文比>0.50的有8个,0.50―0.41的10种,0.4―0.31的3种,<0.30的3种。最高的《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0.98,其次是《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0.81,最低的是《沈阳药科大学学报》0.18。说明大多数学报的基金论文的比例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注 释:

  [1][6]何汶.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85-89

  [2][13]应倩,戴丽琼,夏庆民,等.浙江省医学期刊2005―2008年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J].科技通报,2011,27(3):453-458

  [3]张铁明,颜帅,佟建国,等.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2):99-102

  [4]新闻出版总署财务司.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R].北京:新闻出版总署,2008

  [5]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35-138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42-145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56-158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64-167

  [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70-173

  [12]屈清慧,胡爱玲.中国药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5):793-798

  [14]孙洁,陈飞,徐庆宁,等.基于CJCR和CAJCCR的浙江省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5):786-790

  [15]安梅.科技期刊的主要影响力指标的波动与期刊载文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711-714

  [16]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514-518

【中国部分医药卫生类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分析】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学报学术论文05-10

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06-13

医学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分析06-04

期刊发表论文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12-26

长庆油田部分前线职工B超检查结果分析06-08

中国体育保险现状分析06-05

以公共空间形式进入中国市场--麦当劳的中国之路分析06-03

民族音乐在高校中现状的原因分析论文08-14

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05-04

高校公共管理模式优化策略分析论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