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走向的论文

时间:2020-09-18 12:16:57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探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走向的论文

  审美形式,或者说艺术形式,是二十世纪艺术理论中最为重要、最富有启示性的一个概念,它的提出不仅是对现代艺术实践的崭新发现和理论总结,亦是对有史以来一切关于艺术本质的重新思考和对传统艺术理论的质疑与挑战。探究这一概念的内涵意义及创新之点,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及其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为建构真正符合艺术创作实际的理论体系提供参照。

浅探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走向的论文

  一、审美形式的内涵

  西方艺术实践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发展,是西方二十世纪艺术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基础。面向新的艺术实践,现代艺术理论家提出了诸多具有新的内涵的“形式”概念,如: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苏珊?朗格的“情感的表现形式”,以及后来马尔库塞提出的“审美形式”等等。这些概念的表述虽有差异,但它的精神实质却是相通的,无不是针对传统的“形式”概念而发,无不是强调艺术形式的审美自足性,据此我们可将之统一称为“审美形式”。

  那么,审美形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马尔库塞在他的《审美之维》中曾明确说道:“所谓‘审美形式’,是指把一种给定的内容(即现实的或历史的,个体的或社会的事实)变形为一个自足整体(如诗歌、戏剧、小说等)所得的结果。”在马尔库塞看来,审美形式的确切含义应是指造成艺术品内容的能动的结构形态,艺术品正是由于其形式才生成为独立自足的和谐的整体。用他的另一句更为精辟的话来概括就是:“形式是艺术本身的现实,是艺术自身。”将艺术形式明确界定为“审美形式”,并将之看作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作品的整体显现,其意在说明艺术形式绝非是披在作品内容上的外衣,或盛装内容的一种容器;审美形式作为艺术作品形成的标志,是艺术品的整体表现本身。本然与表现内容不可分割,它已是内容化了的形式。审美形式的这一内涵显然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形式理论,给予艺术形式以本体论的地位。

  最先从理论上关注现代艺术并提出新的艺术形式观的是克莱芙?贝尔,他的影响深远的“有意味的形式”说,有力地突破了传统的形式概念,为现代艺术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众所周知,传统的形式概念是建立在内容与形式相互分割的基础之上,并以内容为艺术的本质规定,形式只不过是内容的外壳。而“有意味的形式”理论则与此绝然相反,它认为艺术形式不只是作品的结构式样、单纯的外在形态,而是熔铸了内容、意蕴的整体性的感性存在,是立体性和本质性的东西。在《艺术》一书中贝尔说道:“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快感。这_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就是肯定,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不是以其自然性状、生理意义上的刺激力显现于作品中,亦非什么观念性内容的象征或符号,它们是以一定的“关系和组合”呈现出来,已然具有了超自然的精神性意义,可谓是在感性而不只是感性,表象中内蕴着与之有机融合的审美化内容。审美形式本身,就能激起我们独特的审美情感。这实是了不起的发现,是真正将艺术的内容还给了艺术,确立了艺术是具有自身独立性的事物!事实上,“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说明了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融合成为有机统一体,感性的形式不是进人内容的“台阶”,艺术接受者不可能得内容之“鱼”,即可抛却形式之“荃”,审美形式犹如灌注生气灵魂的肉体,与其内容内在地相互依存、融合一片。贝尔作为现代艺术理论先驱者,把我们导向了艺术形式的新视野,这一贡献不可磨灭,遗憾的是他对“意味”的内涵的界定仍是模糊而神秘的。

  然后,苏珊?朗格与之遥相呼应,提出了更为明确而系统化的理论。朗格论道,能够引起我们审美情感的艺术创造,只能是“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艺术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情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以供我们识认的形式。”_4将艺术品的感性外观看作与人的情感张力式样对应的同构形式,这同样是肯定了艺术的形式与其内容(情感)共时生成、有机统一,内容化的审美形式成了艺术作品的本质性存在。成为“艺术本身”。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形式已由传统的单纯手段性的东西,变为了目的性的存在,从而艺术被给予了完全独立的审美品格。艺术再也不是表达其他内容的工具,或者和科学、哲学、宗教表现着同样的内容。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

  艺术的独立,这从理论上讲,即在于正确认识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自古希腊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直是美学和艺术理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个问题。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艺术只是“理念”认识自身的一?种手段、或一个发展阶段,因此,以感性显现为特征的艺术被看作只不过是以理念为内容,以感性形式为形式,而且感性形式是从理念内容中产生的。这样就造成了内容和形式在艺术地位上的不平衡和分离。“艺术作品中的感性因素之所以有权存在,只是因为它是为人类心灵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因为它是感性的东西而就有独立的存在。”—感性的形式在艺术中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它只不过是理念内容的显现手段,“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当然具有辩证法思想的黑格尔,也看到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艺术内部,他不断强调感性形式与理念内容的完美符合:“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式是内容化了的形式,内容也是形式化了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整合,融成一体。可以说,黑格尔关于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已经接近艺术的本质,但由于他哲学体系的局限性,使得他又脱离艺术本质的正确轨道,顽强地坚信:在艺术中,内容始终支配着形式,形式,相对于内容来说,始终只能是一个婢女,绝对理念内容的绝对地位不可动摇。黑格尔矛盾的艺术观在现代艺术理论那里得到了确定。自贝尔、朗格、马尔库塞等的“有意味的形式”、“情感形式”和“审美形式”的提出,-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观、艺术观由此降生了。

  为了纠正轻形式重内容的艺术传统,形式主义理论流派应运而生。然而,形式主义理论却又走到了与传统理论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它把“形式”概念提到了绝对的、抽象的高度,彻底割裂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形式主义理论把“形式”从二者的关系中离析出来,抛弃内容而专注于形式本身。为达到形式的陌生化的效果,甚至不考虑内容素材的本质特征,将素材、情节等内容因素也归之于形式,一味地做语言、结构、符号等纯粹结构形式的分析研究。结果使得形式吞掉了内容,形式从此也失去了感性存在的基础,形式范畴变得抽象化、神秘化和绝对化。

  “审美形式”这一现代艺术理论的提出,则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理论与形式主义理论将内容与形式的极端化弊端,賦予“审美形式”以新的内涵。将“审美形式”提到了艺术的本体地位,视“审美形式”为艺术存在的根本性标志,它是艺术品与其它一切人类文化成果的区别性标志。“审美形式”是现实素材加以形式化的形式,它对所给予的现实素材进行炼铸、整合,将之转化为独特的艺术内容。可以说,审美形式创造了艺术内容,而不是相反。现代意义的“审美形式”已经不是传统的传达现实内容的躯壳,更不是结构形式规则或构成形式的物质媒介。“审美形式”的提出为我们理解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我们认识艺术本质找到真正的根基。

  二、审美形式之于艺术的童义

  (-)审美形式是艺术存在之根本

  西方现代主义美学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审美形式之于艺术的重要意义:审美形式是艺术存在的根本性标志,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最终原因。首先,审美形式是艺术成之为艺术的本体论原因,是艺术品不可或缺的特性。贝尔在《艺术》中曾说:“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点价值也没有。这是一种什么性质呢?……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马尔库塞对此意义表述得更为直接:“形式是艺术本身的现实,是艺术本身。”审美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性显现,是艺术品存在之本。其次,审美形式也是艺术品区别于一切其它人类文化成果的根本标志。“要确定一件作品是不是艺术,却要看这件作品的创造者是不是意在把它构成一种表现他认识到的情感概念或整套情感关系的形式。”艺术作品的产生存在就在于能创造出涵盖情感内容的审美形式。再其次,艺术自身的目的就是创造出一种审美形式。“艺术是一种技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出一种表现性形式。”这种表现性的形式使得艺术具有了属于自身的独特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这也使得艺术与科学、哲学、宗教相区别开来,成为独特的存在。最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艺术的感性形式或审美形式是艺术起源和艺术终结的最为内在的原因。审美形式使得艺术成为绝对理念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正因为艺术的审美形式使得艺术并不是绝对理念的最后表现阶段而归于终结。可见,艺术形式或审美形式是艺术存在之根本,艺术的命运与审美形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可谓共死生。

  (二)审美形式的差异是艺术种类差异的本质原因

  在艺术的世界里,存在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种类。那么形成艺术之间种类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黑格尔在《美学》中明确地回答了这一点,“这些艺术类型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把理念作为艺术内容来掌握的方式不同,因而理念所借以显现的形象也就有分别,因此艺术类型不过是内容和形象之间的各种不同的关系。”啊虽然離尔的艺术类型与我们今天舰的艺术种类有一定的差别,但在黑格尔那里,艺术种类不过是艺术类型具体化的现实,艺术种类与艺术类型有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因此,他关于艺术类型的论述同样可以支持艺术种类的观点。从黑格尔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艺术种类的差别主要在于艺术表现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差别。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在现代艺术理论中可用"审美形式”这一范畴加以整合,它将二者融合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审美形式的差异就是导致各种艺术种类产生的本质原因。而“审美形式”的提出,对于美学上的一些争论已久而毫无结果的关于艺术种类的问题就不必再进行无为的争辩,我们只有从审美形式上对艺术进行定位。才能洞察艺术种类之间的差别。如关于“诗与画”的关系,诗、画相同与不同不能简单地从它所表现的内容或所使用的外在形式来看,而应从艺术品整体,从它们的“审美形式”上去考察二者的关系。

  (三)审美形式促成了艺术的自律

  审美形式不是自然形式,也不是对自然的纯形式地摹仿。审美形式按其本性来说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形式。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讲:“像所有其它的符号形式一样,艺术并不是对一个现成的给予的实在的单纯复写,……它不是对实在的摹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_K审美形式相对于实在形式而言是一种创造,一种发明。那么,艺术品的作者也就是艺术形式的创造者,“为了实现具有艺术内涵的形式本身,我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以形式的创造者自居。”艺术形式是作者(艺术创造者)的产物,它不是实在的自然形式,也不是对实在自然的摹仿。正因为此,贝尔认为原始艺术是最好的。因为原始艺术中看不到精确的再现,而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

  审美形式的创造性带来的第一个效果就是促成了艺术与现实实在的隔离和异在。所谓“隔离”就是指:“作品的意义、内容脱离自然的统一整体和生活伦理事件的统一整体的某些必然性。”也就是说,艺术摆脱了社会现实的法律,在艺术世界里它有自己的必然规范。隔离出来的内容成了已完成的,独立自足的,不同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的艺术内容。“在艺术作品中,这个素材已脱离了它的直接性,成为某种具有质的差异的东西,即成为另一现实的组成部分,即使在现实的组成部分还未变形的地方,内容也已被作品的整体改变了它的原意,甚至会被转化成相反的意味。”审美形式使现实素材脱离了原有的秩序,使艺术作品成了异在,促成了异于现实世界的艺术世界。审美形式统摄了艺术品整体,组合经验素材,重塑给予的内容,审美形式在艺术作品中具有制导一切的必然趋势,这也就是形成了马尔库塞所说的“形式的专制”。而艺术的审美形式又必然按照美的规律来构形,因为:“只有当艺术按其自身的法则去反对现实的法则时,艺术才能保存自身的真理,才能意识到变革的必然性。”可见,审美形式为艺术和经验现实之间划了一条质的分界线,为艺术设定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构成了艺术独特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促成了艺术的自律。审美形式是艺术自律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审美形式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艺术的使命为何?“艺术的使命就是让人们去感受一个世界,这使得个体在社会中摆脱他的功能性的生存和施行活动。艺术的使命就是在所有主体性和客体性的领域中,去重新解放感性、想象和理性,艺术中表现的审美变形,就是认识和控诉的手段。”呓术的使命就是解放人的感性与理性。审美形式使得艺术与现实构成了异在关系,正是艺术的.异在为审美的解放性质提供了契机、条件。“艺术与实践疏离和异在的程度,就构成了它的解放的价值”,“艺术的审美形式揭示出现实中受到禁锢和压抑的维度:即解放的层面。”审美形式使艺术超越了现实存在,从而使艺术带有了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在他的理论体系中,虽然将艺术视为表现绝对精神的低级阶段,但仍然毫不掩饰地盛赞“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I“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所以美的对象既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抑和逼迫,又不显得受其它外在事物的侵袭和征服。”虽然黑格尔的艺术解放性质不是从审美形式上讲的,但是艺术的非欲望功能和非纯观念、纯思想的表现性质本质上却要归功于审美形式,归功于审美形式的隔离功能,是“审美形式”促成了审美的解放性质。审美的解放性质在马尔库塞那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挥,他认为艺术的革命性、超越性和升华性的独特性质,不是在它所表现的素材的内容意义上而言的,而是审美形式本身就构成了艺术的反叛性、革命性。从而为艺术的批判性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本体上的理论依据。

  三、审美形式提出的美学意义

  “审美形式”是在批判继承传统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一方面扬弃了将内容与形式割裂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传统,另一方面它也克服了形式主义流派将形式绝对化抽象化的弊端。现代艺术理论提出的“审美形式”是熔铸、整合、涵化内容的形式,是艺术作品的整体性显现。在“审美形式”中,内容和形式是融贯为和谐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内容是被形式化的内容,而形式是整合了内容的形式。可以说,二十世纪“审美形式”的提出使“形式”这一审美范畴的理论内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此外,审美形式的提出对艺术自律性的理解,对艺术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提供了本体论上的支持。传统的艺术的批判功能都是建立在艺术的表现内容的基础上的,而“审美形式”的提出,给艺术的批判性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更为本体的理论依据。因为艺术批判性的意识形态不在于其内容素材是否具有革命性、反叛性,而在于艺术的审美形式本身。审美形式使艺术的素材与现实决裂,表现出对现实的异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艺术的革命性正是在此意义上而言的。因此,这种批判功能不是传统的外在性质,而是艺术本身的固有的属性,这也为艺术的意识形态性给予了本质上的还原。

  总而言之,二十世纪“审美形式”的提出对于艺术理论的发展和艺术本质的认识都有了质的飞跃。

【浅探西方现代艺术理论走向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艺术理论论文

2.西方现代插花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发展

3.浅探英语词汇教学

4.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史意蕴浅探论文

5.传媒类学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浅探文学论文

6.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论论文

7.西方式插花艺术

8.现代酒店营销管理论文

9.论艺术理论的发展及其教育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