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化批评及其审美品格艺术论文

时间:2023-02-25 11:16:37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诗化批评及其审美品格艺术论文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文学内部规律、尊重艺术经验和审美感受的审美艺术批评是重要的批评模式之一。所谓诗化批评,是指区别与社会学批评和文化学批评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它站在尊重艺术规律和审美感受的立场上,以个人的瞬间直觉和印象为切入点,注重个人的主观批评,采用语言优美的随笔式文体。

试论诗化批评及其审美品格艺术论文

  [关键词] 审美艺术批评 诗化批评 审美品格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学批评、文化学批评以及注重审美艺术的批评是三种主要的批评模式。其中社会学批评占主导地位且贯穿始终,它强调文学与社会活动的关系,认为文学再现生活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功用和历史意义;文化学批评则侧重于探询这一时代文学现象中特定民族文化心理的构成与表现,极力展示文学现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意象与故事的文化原型,与社会学批评一样,也是一种从外部研究文学的批评;而审美艺术批评则注重文学的内部规律,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尊重艺术感受和审美经验,显示出纯正的审美艺术情趣——一方面,它继承了以中国古代诗话、词话为代表的依赖主观直觉的传统印象式批评方式,同时它还吸纳、内化了西方现代文学批评观念,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民族文论底蕴又含纳现代意识的独特批评模式——在文学因审美尺度的缺席而走向非文学化,并导致批评与创作的亲缘关系日渐疏远的现代文学史上,审美艺术批评以其对批评审美纬度的自觉维护,确立起一个内容更为丰富、生命更为蓬勃的批评模式,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批评范式的建设之中,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因此,对审美艺术批评进行深入的理顺和廓清具有积极的文学史意义,同时可为当代文学批评提供镜鉴。

  由于批评界始终未能给予审美艺术批评以清晰的、统一的界定,而审美批评这一概念又过于宏疏,因此笔者试图用“诗化批评”这个概念来命名。如何理解“诗化”呢?它意指一种具有强烈的诗情诗性的批评方式。如果说,一切诗的热情都必然被理性所穿越,必然积淀着诗人对世界的理解的话,那么,审美艺术批评显然开始于诗的热情,也伴随着诗的热情。从诗的运作方式来说,诗本身就是瞬间的直觉和印象,这与审美批评对文本的切入方式相贴近: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这与审美艺术批评优美的随笔文体相吻合;而诗常用的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在审美艺术批评中随处可见。因此,“诗化”是审美艺术批评所具备的区别与其他批评模式的杨心质素,用诗化批评来命名审美艺术批评模式,是具有切实的理论可行性和创新意义的。那么,诗化批评究竟该如何界定呢?它具有哪些独特的审美品格呢?

  所谓诗化批评,是指区别与社会学批评和文化学批评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它站在尊重艺术规律和审美感受的立场上,以个人的瞬间直觉和印象为切入点,注重个人的主观批评,采用语言优美的随笔式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化批评发端于周作人,中经沈从文、梁宗岱等人承续,在李健吾手里成熟,并在唐湜的批评中发扬光大。本文拟从文学批评的立场、在文本中的切入点、批评文体及语言四个方面进行界定,并探讨其审美品格。

  一、从批评的立场看,不同于社会历史学批评注重发掘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及政治内涵以满足自己的期待心理,从而达到较为明显的功利目的;亦不同于文化批评注重研究人类文化问题在文学领域的现状,追求文化理论的文学例证化;诗化批评从个人的审美感受出发,倚赖自我的艺术感受、审美经验,反对以先验的理论和凝固的标准来剪裁文学。诗化批评不是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肢解,也不是蛀虫式的文字考据和索引,更不是套用空洞的理论或外在政治观念将其作为相互攻讦的工具,而是全身心投入作品,以自我的存在去感悟、拥抱另一个存在尽量去体验作品的艺术世界以及支持这艺术世界的作家心灵世界。

  二、从对文本的切入点来看,不同于社会学批评注重文本的主题和意义;亦不同于文化批评注重探讨文本的文化意义;诗化批评以个人的瞬间直觉和印象为切入点,注重批评主体的直觉体悟,强调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在此基础上并不忽略理性的思辨。批评主体往往抓住阅读作品时第一时间得来的感觉和体悟,并做丰富的联想,以自己再创造的形象来解释作品的形象,用形象思维去品评形象思维,从而不阻断、破坏作品形象的整体性,不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演绎、归纳、推理、阐释作品形象的内在含义。比如沈从文常在开篇精简、形象的语言概括对作家作品的总体印象:“从五四以来,以清淡朴讷的文字,原始的单纯,素描的美支配了一时代一些人的文学趣味,直至现在还有不可动摇的势力,且俨然成为一特殊风格的提倡者和拥护者,是周作人先生。”沈从自己的直观感悟出发,用“清淡朴讷的文字”、“原始的单纯”、“素描的美”一系列偏正短语,对周的作品作了准确的整体把握。

  三、从文体来看,社会学批评或者文化学批评青睐于严肃的论说文体式,注重分析归纳、逻辑推断,而诗化批评则较少“论”的架式,侧重“文”的绰约轻灵,多运用随笔体散文的形式。批评家不对批评对象作繁复的推理和演绎,舍弃了内容、形式、主题、思想等零碎的概念,而追求把批评文章写成一种能够独立存在的艺术美文。周作人一再强调,批评是创作之一种,属文艺作品,因而批评写得好时就可以成为一篇美文而别有价值。沈从文要求批评本身得像篇文章,即便是文学论文,也是探询美的文本,就应该脱离学究气、工匠气,充满灵气,生动活泼。李健吾厌憎充满学究气息的批评方式和文体,推崇蒙田式的亲切随意的随笔体。而唐湜则自称要创造一种“抒情方式”的评论。就诗化批评家而言,随笔式的批评文体与其审美批评的追求无疑最为切合,也符合他们对批评家职能的定位:能用一种缜密、诚实、谦虚的态度,先了解作品、认识作品,然后把自己的印象或感想,谈于读者听。

  四、诗化批评的文字表达具有诗情画意,文采斐然。诗化批评家吸取了中国传统批评的语言表达特点,用诗意化的文字,通过譬喻、象征、类比等语言方式,尽可能原色原味地描述出阅读体验。这样一种描述阅读印象的批评语言,在本质上具有隐喻性,在阐说批评主体的审美体验时,这些语言所传递的不仅是批评对象鲜活的个性与生命气息,更是批评者自身的经验背景与精神气质。梁宗岱在给诗人徐志摩的信中提到孙大雨的诗歌《决绝》,尽管作者把简约的文字造成绵延不绝的十四行诗,其内容是决绝后的天地变色、山川改容,但读后“我们的心弦连最微弱的震动都没有!我们只看见作者卖气力去描写一个绝望的人心目中的天地,而感不着最纤细的绝望的血脉在诗句里流动!更不消说做到那每个字同时是声是色是义,而这声这色这义同时启示一个境界”。文从心来,发诸感受,流于笔端,既不严谨呆板也不走马观花、流于浅表。

【试论诗化批评及其审美品格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批评的艺术论文08-07

试论诚信及其价值06-01

“第七天的批评”:试论作家批评06-11

试论儒家科技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05-09

试论汉语言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05-28

试论早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及其历史地位08-28

艺术试论08-23

领导行为与艺术论文05-20

敦煌壁画艺术论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