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自我意识与艺术设计的联系和影响论文

时间:2020-08-27 09:34:59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论自我意识与艺术设计的联系和影响论文

  【摘要】设计是时代的象征,是时代科技、经济、艺术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是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因而,设计的首要条件就是创新。

浅论自我意识与艺术设计的联系和影响论文

  【关键词】意识;思维;设计

  意识,英文consciousness ,是心理学概念,意识是“对个人心中出现的一切知觉”。19世纪初,对于意识有不同的解释:或认为意识是一种物质或称“精神要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物质完全不同;或认为意识是一种属性,以感觉及随意运动为特征。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指能清醒觉察及反应灵敏为特征的行为。由此看来,意识是对事物的认识,感觉及反应的思想观念,是人们行为的指南针。从设计角度看,设计意识是设计师从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本能出发而形成的对于设计对象的思考和反应;是将设计作为一种职业本能、责任感、自豪感的设计意识;是以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想象力等相应的设计能力为基础的设计意识。具备良好的设计意识是艺术设计领域里的初学者及广大设计师从事设计实践活动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做为初学者,从进入设计院校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加强设计意识的教育与自我教育,并贯穿整个教学与自学的全过程中, 加强邻近学科的学习、研究、丰富、完善知识结构。那么,设计意识的最基本内容是什么?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

  从古至今,设计师本着设计是满足人们需要而进行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活动。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包豪斯时期,格罗佩斯等人制定了“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的设计原则,使之理论化。一般来讲,从事设计活动的指导思想就是满足人类的需要,来自生活和时代的需要,这也是设计之所以成为有效设计的条件。设计师的设计过程的心理机制虽然十分复杂,体现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方式,展开他们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他们都自始至终进行辩证地、科学地、能动地解决“需要”与“可能”的关系。设计是遵循“人→市场→设计与制作产品→人”,这样一个“起之于人,归之于人”的设计思维过程。近代以来,设计在工业社会中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职业,并因此获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基于雄厚科技实力并迅速发展的工业化,以及伴随而来的现代设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社会生产效率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以人文关怀为设计精神的主导下,富有人情味和极具人性的设计日渐成为一股主流。如:日本索尼公司举办了一场“SONY-DESIGN-VISION”的设计大赛,设计的作品——电视机获得了大奖,这或许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进步。在这个作品中,设计师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机的功能、造型原则和使用方法,该作品被设计为一个可听话可行走的“电视机器人”,操纵遥控器就可把它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并且能按人的意图调节屏幕角度,变换图像。在该设计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层次需求进行了关注和有效的探究,更重要的是他对“为人而设计”思想的深刻理解,使人在使用设计物过程中,人性得到随心所欲的释放和满足。

  二、传统文化的设计意识

  中国是一个具有六七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备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这一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正是中国设计领域享用不尽的文化资源。

  作为世界的文化大国,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三百零五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楚辞》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标志着一个诗词新纪元的开始。《史记》记录中华民族上起皇帝、下至东汉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大势磅礴,气概非凡;唐诗风格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李白飘逸豪放,杜甫沉郁顿挫,刘禹锡清俊稳练;宋词或雍容淡雅或含蓄摇曳或精致婉转。宏篇巨著千古名作《红楼梦》则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是剖析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书画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独有的瑰宝,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工具、表现方法、技巧形式、艺术构成以及它所包含的深邃内涵,如同一颗闪烁的明珠,镶嵌于世界画坛,享有崇高而又久远的声誉。中国绘画有工笔与写意之分,题材广泛,比如《清明上河图》气势恢宏,全图多个人物,把山水和人物不同的绘画技巧溶于一炉,虚实变换,动静统一。而国画中的写意,妙笔生花,生动自然,其对气韵生动的艺术追求深得各国艺术家的赞誉。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渗透在设计之中,使设计充满独特的东方韵味,创造独属于中国的人文境界,是现代设计界的主要任务。李砚祖先生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设计艺术是人类追求理想化、艺术化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元素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越融洽。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人文精神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之上的,其中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著名的香山饭店的设计就是有力的例证:整个香山饭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把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与西方现代建筑原则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人文精神气质的建筑空间。在不少建筑(下转第78页)(上接第71页)师唯西方是从,漠视本民族风格与人文传统的时代,贝聿铭却在他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语言:台、屏风、曲折的回廊、掩映的花木。其实这些中国人擅长的空间处理方式,比起西方的钢铁、混凝土和玻璃毫不逊色,而且往往多体现了一份人性的关怀。

  200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中的“京”字,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把“京”字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字体的设计既切合运动的主题,充满动感与现代感,又彰显了中国迎八方来客的中国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在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洪流的冲击与交融之中,我国的设计师更应当把弘扬本民族人文文化传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考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不但能使设计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东方韵味的艺术水准,同时还能反映出设计师的特有的东方人文精神。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不容我们忽视的还有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冲突与撞击,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了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的严重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表示:“这种统一化的逻辑逐渐包围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领域,而它本身却又产生混乱,原因是它企图促进所有符合它的东西。”各国的本土设计当下正面临着西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的冲击,处于“弱势”的民族文和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和文化的自觉意识,就会永远处于被动的下风,甚至有被同化的可能。中国设计界必须具备明确的努力目标和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否则,我们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而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之中。

  在我们看来,设计既是一种技术,但它又远远超越于技术,技术仅仅是它的形式,是它表现的平台,从根本意义上说,对于人类的关怀才是它的终极目标。如果我们把设计比作“此岸”,那么,现代设计对于人文精神的传达,对于人类的关怀,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朱铭,荆雷.设计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5.

  [3][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朱淳译.世界工艺史[M].

【浅论自我意识与艺术设计的联系和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1.浅论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联系论文

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下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

3.论文写作中与导师的联系

4.公司解散与清算的联系和区别

5.略说高校建筑与环境的联系论文

6.浅论影响电子文献服务的因素及对策论文

7.普拉提和瑜伽的联系与区别

8.爵士舞与街舞的联系和区别

9.网络语言与电视语言的区别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