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之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0-10-03 17:30:47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将公共艺术课程设定为普通高校限定性选修课程。公共艺术课程在全国高校普遍开设,并在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艺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并不适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但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却需要不断摸索与创新,因此合理的适合艺术特征的选修课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之教学方法探讨

  关键词:艺术 教学方法 选修课

  一、艺术选修课之意义所在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们长期在实践活动中反映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是指诉诸人们五官感觉的包含想象、情感及思想的媒介与符号形式,例如:音乐、电影、建筑、文学、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

  在高校开设艺术选修课可以培养并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提升艺术修养,发展其个性特点和艺术兴趣爱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完善独立的人格。

  二、当下高校艺术类选修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高校学习不仅仅只是为职业做准备,还应受到全面的人格教育。只有同时掌握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则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亚于知识技能教育的价值。现当下,虽然艺术类公共课程在各大高校都有开设,但其受重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模式基本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再配合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影像欣赏。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地思考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经典的艺术作品只是停留在纯粹的欣赏层面,并不能深刻地感受和体会艺术作品所带来的震撼与意义,教学效果不佳。

  (2)缺乏专业师资和适用教材

  大多艺术类选修课的.开设者为艺术类教师兼职,这就很难保证“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市面上缺乏针对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材,教师授课大多采用艺术类专业课教材,这一类教材的特点是起点高,针对性强,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并不合适。

  (3)艺术类选修课程地位尴尬

  因高校的最终管理话语权落在国家手里,因此高等教育不可避免被打上了工具化的印记。因此课程设置首先是为了职业目标而做准备。而艺术类选修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性质,对学生学业的直接影响力不够明显,其作用更多体现在隐性方面,如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情操的陶冶,所以造成了大多数院校忽视艺术类公共课程的意义和其深远影响。

  三、艺术类选修课教学法

  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其并不适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但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教的好,却需要不断摸索与创新,合理的适合艺术特征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用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类选修课的教学不单单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在艺术的课堂里没有生硬的说教,有的是主体教学艺术的融合、对艺术教育本质形象、生动的诠释。所以它要求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肢体动作要热情、诚恳,具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对学生的真诚关爱、对所教专业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运用艺术灵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创造艺术的美,做到想学、主动地学,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

  (2)探索性学习

  艺术课程的教学不同于别的学科,不适宜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避免过多的说教,应由偏重于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输,转向侧重于教学中的互动式和探索性学习。所谓探索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如笔者的《影视音乐音响》这门课程,教学内容需涉及较多的影视及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如画内、画外音、影视音乐蒙太奇等,如果只是生硬地讲授这些理论,会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因此可以在每堂课结束时布置一个小问题给学生在课后思考,如一首优秀的影视歌曲应具备的特点或分析历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等。这样一来,不仅启发学生主动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究答案,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认知、理解影视音乐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展示艺术创作过程的展示

  艺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如果展示技能的机会较少,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发挥想像力的空间,可以通过创作过程的体验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例如:美术课的绘画、手工的制作、音乐的表演、故事的创编、舞蹈的排练等过程,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才能表演或竞技比赛环节,一方面使学生表现欲得到满足,自信心悄然形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4)分组教学法

  在课程中适时使用分组讨论法,提高学生问题探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艺术创作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分组讨论并完成作业,最后以团队为单位展示课业,甚至是情景表演来展示小组成员的思考成果。例如:编排一个“舞蹈”节目,具体操作时,按学生具体的人数将多少人分成一个小组,采用组长负责制,注意能力、性格和性别的互补和优化。教师公布讨论的设计主题及具体编排要求,发给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小组汇报,教师汇总情况,进行总结性点评。

  综上所述,艺术类选修课是高校公共选修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而是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因此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其积极融入艺术实践活动,创造宽松的艺术学习氛围。

  注释:

  ①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1]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3,(12).

  [3]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沈阳:辽宁大学,2010年.

【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之教学方法探讨】相关文章:

1.公共管理教学方法改进探讨

2.农业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探索论文

3.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探讨论文

4.关于构建公共英语选修课体系的探讨论文

5.扬琴选修课教学方法论文

6.高校哲学教学方法探讨

7.高职公共选修课开课管理初探论文

8.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探讨论文

9.探讨高职院校法律选修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