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

时间:2022-12-06 14:50:24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

摘要:肖邦是波兰杰出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他是 1 9世纪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研究 《24首钢琴前奏曲》的和声手法,探索肖邦的这些和声手法在音乐表现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肖邦 前奏曲 和声手法 音乐表现


  对于肖邦 24首钢琴前奏曲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的文章中较多的涉及到,但大都是从艺术特点、风格特征以及音乐形象方面去探讨这部作品,而深入分析研究这部作品的和声手法以及这些和声手法与音乐表现的关系方面的内容则较少。本文试图从调性、和弦、和声进行、持续音以及和弦外音等方面对 肖邦前奏曲的和声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和声手法及其音乐表现作用进行研究。
  l839年肖邦在地中海上的马约卡岛完成了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 (作品2 8),在肖邦的所有钢琴音乐作品中前奏曲不仅在形式上最为短4,fu独特,在内容上也显得十分深刻和丰富。前奏曲属于肖邦音乐创作的中期作品,在这 24首前奏曲中每首作品的情绪及音乐表现都有所不同,有一些是描写明朗而喜悦的心情;另外一些是感伤的悲歌,尽管这些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十分伤痛的情绪,但其音响效果却是丰富而美妙的。这些与他作品中新颖和富有色彩性的和声手法是分不开的。
  肖邦 ((前奏曲》中的和声技法,体现出他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是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和声语言为 l 9 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肖邦对于新的音响色彩的探索,为后继者展现了新的天地。在这部具有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的作品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和声在增强音乐表现力,丰富音乐色彩以及塑造音乐形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 调性的选择与调性布局
  肖邦在选择调性与设计调性布局时均有其表现 目的。选择调性方面从总体上来看,24首钢琴前奏 曲调性是以不同的 24个关系大小调作五度循环的排列,如NO.1的调性是 C大调,NO.2的调性是它的关系小调 a小调,NO.3的调性就是 C大调的五度关系大调G大调,NO.4就是其关系小调 e小调。后面的调性依此类推 ,也就是说 2 4首短小的前奏曲包含了所有的 24个大小调式。
  肖邦是 l 9世纪浪漫主义和声语言的代表人物之一 ,因此 2 4首钢琴前奏 曲在每首作品的调性布局上除其独特之处外,总体上来说还是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调性布局即:T—D一 (S)一T 。NO.10的调性布局: C一 g一 f~ C; NO.1 8中的调性布局等都是一些四五度古典主义传统的调性布局 。
  但是在这些前奏 曲中也有一些作品并不是完全按照传统意义上的调性布局安排,如NO.2的 a小调前奏曲,这首乐曲的调性布局很是特别,乐曲开始时并不是在主调上朱玫玫进行的,而是从 G大调也就是主调的属方向调性开始,调性布局是 G大调一D大调一a小调。从主调的属方向大调 G大调开始之后又进入了G大调的属大调即 D大调,而且无论G大调还是 D大调都不是从主和弦开始,直到最后才通过等和弦进入到 a小调的终止四六和弦,这时候音乐的调性才明确为a小调。这种做法为后来晚期浪漫派调性的动荡和调性布局的突破起 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首前奏曲是 肖邦 l 8 3 1年创作的,正值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之后,肖邦为祖国命运感到担忧,全曲情绪忧虑,痛苦,色调暗淡是悲剧性的沉思形象。这首前奏曲的主题是一个下行式的叹息音调,似乎是作曲家忧国忧民情绪的体现,全曲的主旋律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模进与发展。此曲的和声进行为:G大调:Ⅵ一K 6 4一 V—I—D大调:VI—K 6 4一V—VII 4 3/II—a,J、调 :VlI6/V一 3VlI6/V — K 6 4一 VI— IV— II2一V —V/V —V —V7一Vl 37一I。这是这首作品和声手法的独特之处 。除此之外NO.6的调性布局:b小调 一C大调 一b小调的调性关系也是比较特别的,选择 了一个半音关系的大小调调性布局,因此在音乐的色彩方面具有鲜明的对比。这首前奏曲的 C大调部分虽然很短,仅仅四小节左右,但是情绪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似乎作曲家在悲痛之余想得到心灵上的某种支持和希望,是一种内心的呼唤。但是这种呼唤很快消失,继而转入了低音区的悲泣呜咽的旋律。产生这一些列情绪变化的原因是因为作曲家的调性布局一小调式与大调式的色彩变化。和声进行为:b小调:II2/V —V 6 5/V—VII 43一 VII 6 5一 V6 一 I— I6一 VII7/V — K6 4一。V —I。低音某些半音化的进行使得色彩相应的也变得丰富起来。NO.17中间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J0URzAL 01 z NJ芝0 AR1-价芝价1-lT增五度和减四度的调性对置: A—E— A ,NO.21中大三度对置的调性布局: B— G一B 等等这些都与维也纳古典主义传统的调性布局有所区别,而属于浪漫主义乐派的调性布局。
  前奏 曲中有时也安排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例如 NO.1 5bD大调前奏曲 (雨滴)的调性布局: D ~ c一 D,具体的调性进行是这样的:A段 : D大调 (10小节)一 a小调 (4小节)一 b小调 (6小节)~ D大调(9小节), B段: c小调, A段: D大调。由于 A —B —A再现处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音乐形象产生了变化,A段的雨滴感觉是比较柔和的落在每一个角落,整个旋律的色彩也是比较明亮的 ,中段在转为 c小调之后作品的色彩变得阴郁而沉重,加上钢琴织体的变化使得中段的音乐形象与 A 段的形象产生了比较鲜明的对比。又如 NO.8 f小调最后结尾处 8小节就是。f小调与 F大调交替的变格进行,在小调结束前闪现出一丝大调的明亮色彩。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调性布局在音乐表现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不同的调性对比,获得调性色彩上的变化与和声发展的动力,造成音乐的起伏,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的内容,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肖邦对于调性的布局并没有墨守成规,他敢于大胆的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些精心设计的调性布局对他的2 4首钢琴前奏曲音乐内容的表现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得原本并没有标题的 24首前奏曲各有不同的音乐表现意义,让后人能够很容易地通过自己的理解为其加上富有意义的标题。
  二、各类和弦的运用与和声进行
  在 肖邦的前奏曲中,各种和弦的运用与和声进行也是极为多样和丰富的,作曲家同时又很擅长把这些和弦巧妙地镶嵌于音型化的旋律之中,这样就产生一种融洽,柔和优美的效果 。
  1.和弦结构
  在 肖邦的24首前奏 曲中,除了运用各类三和弦与七和弦外,属九和弦的运用也是十分常见的。NO.18的f小调前奏曲全曲以V9和弦结构为框架 ,音型化的旋律与和弦互为El音乐与表演版。
  生成,使音乐既华丽又有一定的紧张度。在NO.5

【浅谈肖邦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相关文章:

浅析王建中钢琴作品的和声手法05-29

浅谈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04-21

浅谈西汉县令长及其行政关系05-25

“上帝死了”及其历史意义05-24

浅谈探看权及其强制执行题目06-09

浅谈网络交际中双话题平行推进的语用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05-07

《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05-11

浅谈传统美术与数字美术的发展及其类型论文04-15

孟子“四端”说的形成及其理论意义04-19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精选6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