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时间:2023-02-03 16:20:03 文婷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精选12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精选12篇)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1

  摘要:明确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及意义,并围绕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定位,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

  一、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程的概况

  (一)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的开设概况

  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属于必修课中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包括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开设文学类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有稿播音能深刻理解,有效表达;无稿主持能现场发挥,出口成章。根据项目申请者的调查和访问,了解到各类新闻媒体对于主持人口语传播能力愈发重视,他们最需要的是采编播一体,综合素养高,反应敏捷有实力的人才。编导型的主持人才更具有竞争力。目前每年有2万~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提供的岗位有限,另外还会有一些非科班出身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竞争队伍,所以学院就要根据就业市场确定培养目标。字正腔圆却是播音机器,形象好却是绣花枕头的毕业生是不好就业和发展的,但很多学生是专业好形象好缺乏内涵。在众多的人才中让自己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就业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课的开设符合当前就业和课程的基本要求。文学课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中属于文化基础课,目的是在提高语言文学欣赏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写作、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它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开阔学生眼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文学课教学面临的艰巨任务及凸现出来的`问题

  申请者就民生学院2012级和2013级在校生、部分毕业生和授课老师进行调查发现,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中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迄今为止基本没有专门针对新闻专业文学课制定的正式的教学大纲。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文学课程均沿用中文专业文学史教学大纲,其课程名称命名也是套用中文专业文学史课程的名称,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的对象一般是中文专业学生,由于中文专业与播音主持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对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大纲的套用是否适合播音主持专业的文学课教学,是存有很大疑问的。二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思想上对于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观淡漠,不重视文学课,做不到如专业课一样认真对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读书积累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上课到课率较低,听课效率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急需提高。三是文学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原因:首先,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授课和新闻学、广告学甚至文学院学生一样;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没有专门针对学生进行思考,教学方法仍以单纯的讲授法为主,有些运用文学院教学方法,老师满堂灌,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也没有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文化素养提高面临很大困难,这么多的基础平台课流于形式,并没有理想的效果,起不到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如果要该课程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人才核心素质的培养,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播音主持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实践,探索出适合艺术传媒学院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一)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教材建设

  文学课的教学应当是作品教学,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将可以文学史命名的原中文课程代之以作品选讲。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适合本课程、体现专业特点,不应与中文学专业文学课混淆。对于作品的遴选和确定是关键所在。要将学界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纳入大纲。所选作品在不同版本的作品选教材中也要基本被选录,要具有权威性。教材突出作品赏析、提高人文素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用性。另外,教材设计应有配套的网络或电子资源,便于辅助现代化教学。例如:教学光盘、PPT电子教案以及网络资源等。

  (二)因材施教,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上以赏析作品为主,引导多开展经典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教师课堂上情感的投入,引导学生心理、情绪投入,让经典美好的文学思想、艺术渗透进学生心灵深处。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感,为成为国家喉舌做好思想准备。在教学形式上,积极拓展新思路:采用与学生互动的良性教学方式,而不是老师单维度讲解和灌输;根据学生特长,有效开展教学,比如朗诵(古代文学中许多名篇佳作)、配音(外国文学中许多经典小说,比如《哈姆雷特》)、还有上台表演经典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揣摩作品内容和情感,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还要注意专业融渗性,就是做好与其他专业科目之间的轮换与衔接。比如朗诵、配音、现场采访、节目主持就与《即兴口语表达》《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语音与发声基础》和专业小课等结合起来了。这样既能让学生愿意乐意上文学课,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写作、分析、表达能力的目的。考核方式上不是临考学生背诵几个文学题目,应付化形式化,而是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占成绩大的份额,注重文学理解、表达、写作能力的考核。

  (三)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学习机制

  放眼提高人文素养,构建书香课堂。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文学课学习,深刻了解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提高修养。在学习机制创新方面强调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动手能力,“读”“评”结合,学以致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建立文学社团,也可举行小型书评大赛,实现作品与学生接触零距离,实现良性互动。也可以利用母校河南大学的资源,让学生去听一些精彩的讲座,参加河南大学每年举办的学生书评大赛,参加图书馆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另外也可以邀请名师来文学课堂开讲座,师生深度互动。

  三、文学课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独立学院学生聪明、见识广、情商高,尤其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甚至超越一本二本的学生,但他们在文化课上比较薄弱,通过文学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互动高效的课堂上让学生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华,丰富阅读积累,能够领悟欣赏,分析解读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学识丰富、语言得体、气质优雅的口语传播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是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培养“具备宽广的社会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宣传、传媒运营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营销、发行等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新闻传播学专门人才”。通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口语传播人才,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开展文学课教学改革有利于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各级电视台主持人不少,但极其优秀的不多,对文学课进行教改也是为了培养具有融合人文和艺术的大学精神,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明辨是非和批判能力的采编播一体的优秀新闻人才,他们能发挥语言文化承载力和精神塑造力,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让端庄大气的华夏之声响遍中国,传向世界。综合素质高采编播一体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贡献。

  参考文献:

  [1]陶磊.论传媒职业教育中的古代文学课教学[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2

  【摘 要】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播音与主持艺术原有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媒体日益崛起,全媒体时代来临之际,该专业培养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服务于传统媒体,也要为新媒体培养人才,积极适应现代传媒对人才的新要求。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03-02

  “2014年10月,河南省确定了15所高等院校‘试水本科转型,通过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高校办学,培养技能型人才,其中安阳师范学院就是试点院校之一。”[1]2014年,学校启动了传媒学院相关专业的改革,本次改革是全面的、颠覆性的。这主要表现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等方面。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老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改。目的是建立新的更符合社会人才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新媒体日益崛起,全媒体时代来临之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服务于传统媒体,也要为新媒体培养人才,积极适应新媒体对人才的新要求。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学分要求减少了27学分,进一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降低了通识教育平台的学分数量,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和个性拓展课程模块,同时还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创业教育平台。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由“四大教育平台十二个课程模块”构成。“四大教育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创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十二个课程模块”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个性拓展课程模块、创业必修课程模块、创业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实验模块、课程实践模块、集中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项目训练模块。新的课程体系更能反映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更加合理。

  二、创新教学内容,加强应用型与创新型课程教学

  在现今传媒事业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多数学生在大三下学期会提前进入一线实践,大四用于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创作。由此看来,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左右。学习的内容又以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等语言基本功及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为主。而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具体技能的课程,一些播音主持专业对应的新型岗位,相关课程少、开设时间晚、上课周期短。

  首先,增设思维训练等方面的课程。书面文字可以深思熟虑后下笔,而“口语”则是说出即定,瞬间即逝。如果说语言是思维的现实、是反映思维的工具,那么“口语”就是这种工具最为直接的显现。由此看来,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与其思维能力的强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思维影响“口语表达”而“口语表达”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思维训练等方面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具体节目中更好地生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口语。

  其次,增加演讲与论辩类应变能力训练课程。应变能力是一种能够对意料之外的突发情况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但更多的是经过快速思考之后作出的某种决策。应变能力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生成的关键。但多数高校将“演讲与论辩”等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课程放置于大三阶段,对于即将走入一线实习的学生来说,这类课程开设时间太晚,应将其提前至大一下学期,并连续讲授一学年。这样能使学生在“演讲与论辩”这类培养其应变能力的课程中得到更多的实践与锻炼,走入一线后才能拥有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后,增加应用性播音与主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主持样态,比如会务主持、导购主持、婚庆主持等,社会对这些类型的主持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些新型主持的训练还比较少,所以改革后,将增加各种新型主持课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夯实人才培养质量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工作思路。在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以加强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实现教学、实践无缝对接。学院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行业、社会资源,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注重两个标准:一是实践平台必须是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平台。二是实践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一致,确保学生获得实际操练的机会。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单位的协同创新,互利共赢。从2009年安阳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办以来,学校一直重视与社会单位的对接,加大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今后,学校还需要充分发挥在专业、人才、智力、信息等方面特点,通过与传媒单位建立合作,实现与社会单位的协同创新,互利共赢。利用教学资源,举办学术论坛、为业务单位开展人才培训、量身定制培训课程,解决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智力特长,通过开展横向科研项目或共办栏目、节目,形成人才培养与文化传媒业发展互动双赢的良好格局;支持受聘讲学,推进学术支持与服务工作;开展实践调研,鼓励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贡献中求发展。

  四、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一所高等院校的定位和特色要靠教师来实现,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状态与发展趋势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本专业整合了全校的优秀师资,现有博士学历教师6人,教授12人,硕导10人,具有行业经历教师10人,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10人。我院教师长期参与部分节目制作,部分教师是安阳电视台《阳光对话》栏目的特约评论员,并任《安阳新闻》的出镜指导专家。同时,该专业长期聘任电视台高级职称人员为本科生上课。

  五、校企合作打开产教融合新局面

  《睛彩安阳》是中广传播旗下频道品牌,即安阳广播电视台第五频道,它以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为主,主要面向手机等手持终端以及车载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多媒体电视频道,《睛彩安阳》除了覆盖手机电视、车载电视等新媒体用户外,还进入了安阳无线数字电视网,未来还将进入本地有线电视网,在安阳地区形成全覆盖。

  传媒学院与睛彩安阳的合作自2014年9月就已经拉开序幕,前期,我院部分师生参与了其《睛彩喜喜事》等栏目的采编工作,成为其栏目的共建单位之一。近期在完成了频道入驻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办公地点、正式合作权责等事宜后,于四月中旬正式入驻传媒学院。

  根据合同条款,睛彩安阳的正式入驻,将在课程项目的实施效度、学生团体的工作效能、学生作品的播出平台等方面提供切实的平台保障。除了能够长期参与节目的制作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策划周播或季播的节目,切实全方位提升学生在采编播、导表演方面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步长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以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15(15).

  [2]王根顺,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3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考培训现状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代表的广播电视类艺术考试近几年来异常火爆,报考比例屡创新高。比起其他艺术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入学门槛相对来讲偏低,并不需要童子功,考生在考前集训3—5个月便可拿到一些大学的合格证。正是因为这样的“低准入”门槛催生了社会上鱼龙混杂的艺考培训班,造成一种畸形繁荣的假象,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不少困惑,也为高校招生工作带来困扰。如何引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考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如何创新该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各地艺考培训机构不难发现,这些机构与考生之间做的是“一锤子买卖”,虽然有升学的压力,但并不承担主要责任。因此,更多的辅导机构看到的是经济利益,而非教育本质。首先,大部分机构推出的培训多为假期集训班,致使专业学习没有连续性,教学管理也相对松散;其次,培训机构多打著名师教学的幌子使更多的考生缴纳昂贵的学费进入机构学习,而真正授课的教师多为初入职场的媒体从业者或在校大学生,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水平偏低;再次,培训机构并没有完全从考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大班授课,统一教学的模式,教学效果不佳;最后,培训机构以让考生多拿合格证为导向,并不考虑考入学校的层次、学科建设和就业前景,致使考生有学上,没业就。

  二、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考教育模式创新的讨论

  在艺考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艺考教育模式存在如下弊端:考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优质教师资源地域分配不均;考生学习过程断续,重课堂、轻练习;报考学校盲目跟风;考试过程慌张无序等。如此备考,结果可想而知,能够真正走入名校的考生寥寥无几。因此必须对该专业艺考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发挥输送人才的纽带作用和教书育人的本质作用。

  首先,在考生准备报考相关艺术专业前,应从考生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生意向报考地域、自身综合条件、目前文化课分数、各校招生省份、招生人数、学费标准等因素为考生划定拟报考高校范围。根据拟报考高校生成考试科目,明确考生学习目标和方向。之后对考生进行指导,分析考生优劣势,并给予学习建议和学习计划,让考生不再盲目跟风学习,忽略自我。另外,可以引进从业多年的媒体人员或高校教师对考生进行当面咨询和答疑解惑,为考生树立榜样力量、提供学习动力。最后为考生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备考计划。

  另外,应着重加强优质师资的合理地域分配。目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优质师资主要集中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应加强网络平台使用,让考生享受优质师资带给其不同的授课体验和专业知识,而非终日“憋”在狭小的教室中“闭门造车”。

  其次,艺考培训机构还应重视考生在课堂外的日常练习和巩固。众所周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考生的语言基本功考察十分严格,日常的训练对语言表达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为考生多提供练习资料、示范演练,养成专业学习的良好习惯,也为步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在经历系统学习后,应对考生的专业水平有精准的了解,结合入门前的考生综合分析报告和备考计划实时更新和完善,力求达到考生与学校的精准对接,“考必合格,合格必录”。

  最后,艺考培训机构应提供相应的陪考服务,在考生考试过程中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让考生像日常上课般轻松的步入考场,取得骄人成绩。

  随着艺术产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艺考培训必须放宽视野,立足实际,服务转型。不能单纯的突击考生专业知识,更多的要站在考生的角度提供真正适合他们学习的、促进他们成长的.、实现他们梦想的艺考服务。几个绕口令、固定的节目主持词、一些所谓的高分技巧早已无法满足高校招生需求。高校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生提出的要求也同报考人数一样连年攀升。之前的艺考更多考察考生的语音语貌、外在形象,而现在则更多的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可培养价值。如果考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语言精练表达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不仅在考试中无法完美发挥,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依然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创新播音与主持艺术艺考培训教育模式会让我们的考生更加符合现今社会要求,也会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传媒精英。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4

  【摘要】当今,互联网思维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互联网思维也改变着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互联网+”形态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针对在“互联网+”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创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促进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互联网■语言”的传播模式也由此产生,利用互联网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可以提升语言软实力,增强语言的影响力。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是口耳教学,主要是以有声语言作为创作手段,所以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来说,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增强语言的影响力,培养出专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要求

  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就业方向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电台、电视台,而是更多地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要求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一)丰富的“语智”,熟练的“语技”

  在“互联网+”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影响力以及可见度越来越高,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表现得尤为突出。见字出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已不再受欢迎,受众更喜欢有观点、有内涵、有特色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受众现在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接收的信息也涉及面广,受众在众多信息中想听到适合自己的信息,或是针对某些信息的观点和态度,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有丰富的“语智”和熟练的“语技”。所谓“语智”,就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是思维的一种体现;“语技”就是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锻炼思维的灵活度,增强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

  (二)全面综合的编辑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开始依附于新媒体。比如电台,以往都只出声音,但现在各大电台都借助新媒体进行网上视频同步直播等。这些都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会播音、主持,还要会采访、写作、编辑,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节目编辑技巧等,只有成为综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地方院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体需要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才,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现在的教学模式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实践环境陈旧

  目前,全国大部分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依旧还在延续“大课■小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但实际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一般在大课上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小课上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大一大二基本是基础知识讲练,大三是模拟广播、电视,进行录音上镜训练。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另外,课程设置大都参照中国传媒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例如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等基础课程,也有很多高校开设有影视配音、化妆形体、表演等课程,但还是缺乏与新媒体专业相关的课程。对于广播播音、电视播音、影视配音等课程,大都需要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很多学校的实践环境陈旧,与电台、电视台实际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很难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现在很多高校因为未开设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媒体的专业技术,到了工作岗位后,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学习并适应。

  (二)缺乏创新的培养思路

  现在广播电视都在走频道专业化、栏目细分化的发展道路,所制作出的节目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例如:湖南卫视主要以娱乐节目为主,安徽卫视主要以播放电视剧为主,浙江卫视以大型公益选秀节目为主等,还有专业的法制节目、体育节目、钓鱼节目等,这些都要求主持人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与节目相适应的主持风格。而作为培养播音人才的高校,现在教授的大都是专业基础课程,很少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及新兴传媒方向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创造,很难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影响一个专业的发展,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随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对于专业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增多。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导致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就出现了复杂的教师构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现在很多专业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虽然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媒体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二是聘请本省、市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教学,他们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理论教学能力欠缺;三是聘请专业的老教师,老教师虽然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都相对丰富,但是新媒体发展速度太快,很多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老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与现实环境脱节的问题。

  (四)缺少“即兴”训练

  即兴口语在播音与主持艺术语言表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播音员、主持人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如今是全民直播时代,这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即兴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媒体并不缺会念稿的播音员、主持人,缺少的是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强的播音員、主持人。从目前众多高校开设的课程来看,即兴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课程较为欠缺,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很难满足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endprint

  (五)学生综合素质偏低

  对于报考地方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一部分是因为个人爱好选择报考,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学生都是通过艺术类招生考试进入大学的。正是因为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所以招来的学生大都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不认真、学习毅力不强等问题,这都影响了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新思路:

  (一)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实践环境

  地方高校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培养出的大学生也主要是为地方服务,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来说,就是为地方媒体培养人才,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要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传媒形势,改变教学模式,重新制订教学方案。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采用慕课教学(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方式进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学生在线上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线下老师进行实践指导,并通过慕课学习平台布置作业。同时,学院也与当地电台、电视台进行合作,定期组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播音员、主持人的实际工作状态。除此之外,学院还与大河网共建“新媒体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暨“大河传媒学院”,学院老师可以到大河网挂职锻炼,优秀毕业生也可以到大河网实习就业,大河网也经常派出业务骨干到学校开办讲座,开设实用性与学术性兼具的课程,与师生共同交流,这种“校台、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二)立足学生实际,拓宽培养思路

  在当前传媒形势下,媒体都需要有个性、有创意的传媒工作者。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来说,也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兴趣小组,例如可以将聲音条件不错并对播音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对其着重进行播音相关知识辅导,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进行专业交流;对于那些思维活跃、即兴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可以对其着重加强即兴主持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比赛,如“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夏青杯”朗诵大赛等,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当前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第一,可以让专职教师到新媒体或者学校建立的实习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第二,可以定期派专职教师到高水平专业院校进修,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听评课、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第四,聘请高水平院校优秀教师及媒体优秀播音员、主持人担任客座教授或进行定期讲座。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研室每学期都派一名专职教师到相关媒体进行挂职锻炼,还定期邀请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师,河南省内优秀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学术讲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四)加强即兴口语表达训练

  从播到说的转变一直以来都是即兴口语训练的一大难点,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应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先选择一些话题,让学生对话题进行分析,确定观点,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构思,然后在课堂上直接表述出来。其次,加强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训练。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在进行评述时不能泛泛而谈,要将事件进行系统化分析,找出与事件相关的重要信息,剔除与事件无关的信息,准确地将核心内容表述清楚。多次训练后,可以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的提出及应用使得传统媒体向新媒

  体及全媒体时代迈进,对媒体工作者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说新闻,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还可要求学生多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经典书籍,撰写读书笔记,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很好的效果。

  (六)建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现在高校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般都是由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我们可以首先将平时成绩进行细化。例如课前说新闻、模拟主持、读书笔记都可以算是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其次还可以举办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播音主持专业汇报演出、朗诵沙龙、新年新诗会等,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再次就是在毕业论文上进行改革。现在很多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将原有的毕业论文改成了毕业设计,因为毕业设计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在主持、即兴口语表达、副语言表达等专业领域的基本素质。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媒体需要的优秀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5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网络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媒体之间也开始相互沟通与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播音与主持的艺术专业定位工作较为重要,如何适应当今媒体融合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定位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播音与主持专业在教育环境中更好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素质较好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

  关键词 媒体融合环境;播音主持;艺术定位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家新闻相关事业提供较多人才,还使得具有播音与主持兴趣的年轻人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播音主持事业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部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定位教育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所以,相关专业教师以及高校要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将播音主持教育与新媒体环境结合到一起,为学生的发展以及播音主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结合的作用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与新媒体结合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根据对二者结合效果的分析,总结了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转变要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1 使信息能够更好的传播

  在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相结合之后,会出现较多的有利之处。媒体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信息的传播变得极为开放,这就使得播音主持获得较多的市场信息,并且信息角度多为大众化,促进播音主持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大众也可以通过媒体融合更加便利的获取新闻,从以往的阅读报纸、观看电视、收听广播等方式,变为手机平台接受新闻信息,使得新闻信息传播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方向区域多样化,使得相关人员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也意味着我国播音主持相关行业将有着质的提升与超越,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教育部门以及高校需要根据媒体的变化与工作平台的开放,培养相关人才,使播音主持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提升[1]。

  1.2 树立全新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理念

  目前,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新兴的媒体也开始不断增加,其中包括自媒体,这一平台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多的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所发现的事件,媒体的变化导致人们不再通过单一的新闻播音与主持获取信息,这就导致播音主持受到严峻的挑战。虽然挑战性较强,但是也为人才的培养带来较大的完善,高校不再根据传统教育规定对学生进行教导,而是通过媒体融合观念对其进行定位,通过自媒体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就业率[2]。例如,自媒体“播客”,通过视频捧红了很多底线明星,在播客自媒体系统中,也存在播音主持项目,这也就增加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的机会,高校可以根据自媒体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观念受到极大程度的转变[3]。

  1.3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传统的媒体工作中,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只有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执行自身工作。在传统的报纸行业工作中,相关人员只需要根据新闻的播报摘抄部分信息,通过印刷等方式出版报纸,但是,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相关人员只有从网络中搜集人们关注的信息,才能提高报纸的销量。与此同时,部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行业,对自身的行业开始了逐渐的转变,例如,报纸行业开始向着网络行业、电视行业发展,电视行业开始向着报纸行业与网络行业发展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关乎相关转向行业的经济效益,还考验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同专业的知识,才能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4]。所以,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执行工作,在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教授其与记者行业相关知识,要求其可以达到现场播报的能力,能够及时采编各种新闻信息[5]。

  2 融合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

  目前,媒体融合趋势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该重视专业定位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定位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制定相关方案,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播音主持方面人才,以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措施。

  2.1 知识结合技能

  在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知识和技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播音主持的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相关技能,学生要想提升自身播音主持相关技能,就要对基础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高校开展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目的'。所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将知识转换为技能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发音知识之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相关知识阅读一段文字,教师要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更好的进行发音,纠正发音错误的学生,并且对其加以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播音主持业需要的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6]。

  2.2 重视社会实践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实践能力,只有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低,无法在毕业之后的短时间内适应相关工作,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实践,要求学生观看各个自媒体的主持节目,并从中总结相关知识,在总结之后,要求学生在自媒体中申请主持,自己制作视频、录制节目,这样,学生在简单的社会实践中,就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可以与报社进行合作,学生担任实习记者一职,给予学生充分的实习时间,要求学生到社会中采集新闻,集中采访,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素质,还能够掌握记者专业知识,为其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播音与主持工作中奠定良好基础;最后,高校可以与地方电视台合作,要求学生在电视台中实习,总结电视台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主持部分新闻,或与节目主持人临时搭档一周,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播音主持专业更加热爱。另外,高校可以与动画制作公司、广播站等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动画配音、广播播音等,这样,学生的播音主持技能就可以得到适当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

  3 结论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专业与相关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有效改良教育定位信息,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阶段性的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其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使其可以适应相关职业。

  参考文献

  [1]郑帅.媒体融合视域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定位探微[J].西部广播电视,2014(4):94.

  [2]姜楠.基于多媒体平台的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定位[J].传媒,2014(18):75-76.

  [3]游媛媛.基于多媒体平台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定位[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4.

  [4]冯聪.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定位[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07-108.

  [5]刘毅涛.通识教育视域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J].现代传播,2015,37(5):144-148.

  [6]韩启振.应用型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研究[J].语文学刊,2015(16):116-118.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6

  摘要 随着各地高校的一拥而上,我国开办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数量已超出了社会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需求,发展前景堪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与教改的实践,对目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建议控制办学规模、强化能力培养、实施项目教学、开发办学模式,以促进播音主持艺术人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播音主持专业 改革 特色 品牌

  从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正式招收播音专业学生至今,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只有5所学校设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世纪初,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各地从综合性大学到专科院校,从部属大学到省属高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纷纷开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从几十人到数百名甚至上千人不等,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是,各校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学生数量庞大而就业市场狭小,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本文对目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体会,对该专业的改革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案,期望能促进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跟风办学,超出社会需求

  2000年前,我国一共只有5个学校设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但从2000年到现在,全国本科层次的院校已有近200所开办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这样的增长速度和办学规模远远超出了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之所以如此,原因无非两个:

  一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生源火爆。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明星尤其是其中的名主持人成为社会偶像,他们知名度高、社会地位高,不少孩子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盲目报考。同时由于艺术类专业录取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在艺术门类中,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而播音主持似乎可以速成,更使一些文化课稍差的考生,只要觉得自己长相不错、普通话也过得去,便选择报考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于是,在每年数十万艺术考生的大军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生数量逐年攀升。

  二是在高校与社会结合越来越紧密、市场化现象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招生数量与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生源充裕与否往往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决定性因素。加上艺术类专业的学费远高于其他专业,一些高校领导又误以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不需太大的投入。因此,某些院校来不及认真思考,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进,导致全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遍地开花。

  由此可见,在名和利的双重驱动下,“明星光环——生源火爆——高额学费——供大于求”,环环相扣,导致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严重失衡。

  (二)教学资源不足,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上马仓促,很多设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系教学资源明显不足。

  首先是缺乏合格的专业师资。有的学校的专业教师多从其他专业(如中文、新闻、表演等)转行而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缺乏实践经验;有的学校虽有少量专业人员,但一般是从原播音员岗位上退下来的,他们知识结构欠丰厚,实践能力也须更新;还有的学校主要依靠外聘的在职播音员、主持人,但他们很难保证教学时间,也缺乏教学经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多需“小班化教学”,一个小班学生数一般不超过15人。这意味着一门专业课要同时配备多位教师,以每个年级开两门专业课计算,四个年级所需专业课教师不是小数。学生多而教师少,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势必带来教学质量的急剧下降。

  其次是教学条件简陋,专业教学场地、设备匮乏。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现代化设施,包括视听、录播、摄像、控制设备和演播场地。没有这些教学的基本条件,就无法做到让学生在话筒前、镜头前,在近似真实的播音主持环境中进行训练和实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并未成熟,教学硬件跟不上,有的学校不要说专门的模拟演播空间,就是开展专业小课教学的教室数量都有限。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实现教学目的?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实在令人担忧。

  (三)教学模式单一,供求难以对接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采用的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的格局基本是:低年级专业主干课程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等,中期专业主干课为“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等,高年级专业主干课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主持”等,再辅以“文艺作品演播”、“广告作品演播”等选修课。

  显然,这一教学模式是中国传媒大学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培养播音员的理想模式,在培养电台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未必适用于当代广播电视业对播音尤其是主持人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未能紧跟当代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学生兴趣不浓;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是“单向式”、“灌输式”,教学针对性不够,因材施教没有落到实处,不利于学生专业个性的培养;大体上是广播训练多,电视上镜少;有稿播音实践多,节目主持实践少。

  由于存在这些问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偏窄,实践能力弱,后劲不足。特别是对节目整体驾驭能力不够,缺乏根据节目性质和任务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由此产生了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是全国各地每年大量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涌出校门,却大多从事新闻采编和幕后制作工作,学非所用,处境尴尬;另一方面是优秀的主持人成了香饽饽,为各地电台电视台争相聘请。

  总之,在教学模式方面,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大都一味地跟着“老北广”一个模式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内容。殊不知,“节目主持人不是一个纯粹统一的职业,而是一个由不同职业构成的工种概念,而我们却把这些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士看成纯粹的同一种人。”①单一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播音主持专业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面对上述问题,高校应从自身查找原因,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笔者就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控制办学规模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不是一个“大众化” 普通专业,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院校才可能在师资建设、设备配置、学科支撑等方面具备成熟的开办条件,而目前多数院校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我国电台、电视台现有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大多还很年轻,广播电视行业也不可能每年接纳成千上万的新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有必要适当控制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规模。

  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发现,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字正腔圆的播音员,却很难培养出挥洒自如的主持人。实际上,活跃在我国荧屏上的优秀主持人(如白岩松、杨澜、汪涵、孟非等)多数并非毕业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国外高校甚至没有播音主持艺术这一专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我国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不是办得太多太滥了?笔者建议严格控制新专业的开设,逐步压缩已有专业的规模。对那些办学条件比较成熟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院系,则要限制扩招而致力于提高质量。

  (二)强化能力培养

  优秀的主持人不仅应当具备新闻素养、知识素养,还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驾驭节目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等。有学者论:“所谓主持能力,不是一种纯粹统一的技能,而是由职业的学识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多维集束支撑的综合力。”②

  既然如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一般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就不完全一样,它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决定了本专业的教学重点应当从知识传播转向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必须从注入式向启发式、交互式、自主式转变。摈弃那种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在大教室讲授的做法,摈弃那种光讲理论不重操作、务虚而不务实的做法。否则,培养的学生很难达到媒体一线工作的要求。

  (三)实施项目教学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播音主持能力,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能力的完整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打破基本知识课堂讲解、实践技能实验室集中进行的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两张皮”的局面,打破原有的线性、散点式的知识传授体系,把多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加以集合,融合为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我们把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称为“项目化教学”。换言之,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情境真实,学做相辅”为标志,以示范与实战、有声与体态有机结合为特色。即把电视栏目主持工作任务,整合为教学单元,在真实的情境里以任务目标引领、项目工作驱动、理论实践一体的形式组织课程教学,实现节目现场即是课堂,探索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具体的项目包括:电视新闻出镜播音、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演播室主持、电视纪录片解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电视评论节目主持、电视访谈节目主持、电视社教节目主持、电视综艺节目主持等。

  经过多次实践,事实证明实施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建构知识体系、完善主持能力,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 开放办学模式

  如前所述,播音主持专业需要有现代化的视听录播演摄控设备,以保证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播音主持环境中进行训练和实践,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目前学校有关设备尚无法具备与电视台同样真实的播音主持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以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取代单一刻板的办学体制,变封闭性的办学模式为全方位开放的办学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渠道是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与广播电视一线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与电台、电视台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上的合作。而最为行之有效的,就是与电视台合作建立开放性的教学基地,并在教学基地实施项目化教学。

  与电视台合作建立开放性教学基地的意义至少有两点:

  第一,使播音主持专业传授的教学内容嵌入真实的工作进程中,使学生在开放性教学基地的环境中,在真实节目情境中感受播音主持专业工作,从而大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播音主持和实战技能。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互相理解,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和师生友谊,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使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无疑将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建立开放性教学基地,使本专业教师保持与社会第一线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最终将有利于打造专业品牌,培养能适应一线需求的优秀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

  注释

  ①②孙祖平《中国主持人专业教育问题探究——兼上戏主持人专业十年办学思考》,《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7

  播音主持作为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成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语言创作和表达活动,其对于艺术创作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主持人作为把控电视节目风格和个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播音主持创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主持人因为个性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艺术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存在较大区别,由此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展现的艺术魅力各有不同,针对此,应该结合主持人的个性特征,深挖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从而打造不同的节目特色,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强观众粘性,并提升电视收视率,本文即结合这一需求,以播音主持个性化创作的重要性为根本出发点,系统梳理了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据此给出了个性化创作的具体策略,以此更好的彰显播音主持的个性化特点,满足观众的个性化观赏需求。

  一、播音主持创作中个性特征的重要性

  (一)创作中的个性特征能够更好的展现独特艺术风格

  电视节目收视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和艺术风格,而创作中的个性化发展,是主持人内在品质与艺术修养的外在表现,其能够将主持人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和人格魅力更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形成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由此,也体现出了一个电视节目的根本价值和个性特征。当前,网络新媒体、自媒体、职业媒体等的相互交融,观众品味不断提升,传统电视节目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必须在个性化主持方面下足功夫,主持人独特的语言运用能力、充分的个性魅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灵敏的反映能力等都是其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而将这些融入到播音主持创作中,势必能够发挥其独特个性,彰显个人艺术风格,而这种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与电视节目深度融合之后,势必形成节目自身的艺术风格,进而增强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提升其覆盖广度和深度,获得更多忠实的观众。

  (二)创作中的个性特征能够更好的彰显特有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与电视节目的艺术性存在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关系,播音主持人的个性特征是主持人内在思维与智慧的外化与延伸,是个人魅力的充分展现,而通过与节目的融合能够使得这种个性转化成为一种共性,也即艺术魅力,不同的主持人运用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能力,将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的融入到播音主持创作中,从而使得节目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之所以受到观众热捧,是与其风趣、机智、幽默以及自嘲式的个性化主持风格分不开的,一次对下岗工人的采访中,他就曾经自嘲式的说道:“买家具认不清材质是挺不好的,我爱人让我买全木家具,结果买回家我爱人一看,说“你是全木的’”这种诙谐的个性表达方式,为观众营造了相对生活化、宽松的氛围,也使得电视节目更具生活气息,这是编导预先无法设定的,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张扬,也是节目艺术魅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与此同时,观众对于《新闻调查》的青睐,则源于柴静敏锐犀利、从容坚定、睿智淡定的主持特点,其将个性特征充分的融入到电视节目之中,并通过节目的共性将这种个性魅力扩大和延伸,从而凸显出节目的艺术魅力,使得节目传播效应获得到更好的拓展。

  二、播音主持创作的个性化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应该强调积极向上

  电视节目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内容载体,其是观众获得咨询的主要路径,对于广大民众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为此,其应该发挥好“把关人”的角色,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尽力报道和传播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主持人个人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等将直接渗透到节目之中,对于观众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从自身修养出发,抓住节目的总体基调,不论是正面、侧面或反面的报道中,都要把握住播音主持的基本规律,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简洁、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出节目的传播宗旨,既不能盲目迎合市场需求、刻意套用世贸词语、咬文嚼字、对其辞藻,也不要逢迎媚俗、哗众取宠,从而背离播音主持创作的根本目的,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

  (二)以“艺术通感“为基础

  播音主持是一种融合语言、审美、思维及表达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艺术门类,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主持人的内在艺术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要努力培养对各门艺术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勤学习、多锻炼,从而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并能够将其灵活的运用到播音主持创作中,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同感”。然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有感于物、有悟于心才能够进行有效创作,我国著名的播音主持人虹云之所以能够在主持界立足并获得长足发展,这与其声乐知识的积淀存在很大关联性,其在播音创作中,将气息饱满、张扬有度、抑扬顿挫的声乐知识,充分地融入到语言表达中,从而借助对于音乐艺术的感悟,推动主持艺术的个性化创作,以此利用两种艺术的内在关联性,实现了双向共赢,这是一种“艺术通感”认知规律下的必然结果。

  (三)以现实生活为根源

  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体现源于对生活的根本体验,主持人是节目风格的引领者和把控者,其主观认知状态、个人观点和看法,能够给节目带来更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然而,这些主观层面的个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实际生活体验的集中体现,主持人所受教育、工作生活经验、个人经历,都是其个性化创作的源泉和驱动力。个性特征在播音主持创作中的展现,能够提升和凸显节目的.个性特色,吸引观众视线,而现实生活是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有条件,《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之所以能够成为“平民化主持人”,这与其“印刷工、电视台杂工、摄像、编辑”等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其将这种现实生活以诙谐的语调融入到节目主持过程中,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也奠定了其在节目中的立足之本。

  三、播音主持创作中彰显个性的有效路径

  (一)准确定位形象,将个性充分融入节目共性之中

  播音主持创作中对于主持人个人形象的准确定位,不仅值直接影响着整个电视节目的风格,而且决定了其在观众中的受关注度,其定位涵盖了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节目内容定性、主持人职责、受众主体、市场需求等,有针对性的打造出个性特征突出、艺术气质和魅力独特的主持人形象,从而以个性的人格魅力塑造别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推进节目的深度传播和推广;二是,主持人独特主持理念、语言表达能力、气质魅力及把控能力等个性特征,很难单独发挥作用,只有融入节目共性中,才能凸显个人特征的魅力,形成播音主持品牌效应,建立固有的观众群体。

  (二)把控观众需求,在双向互动中提升个性创作性

  观众需求是电视节目生存发展的根本,以观众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喜好的内容和风格来进行播音主持的创作,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赢得更多的观众,而且,个性化创作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源于对生活的体验,通过对观众需求的调查分析,可以更真实准确的获知观众的喜好、关注点,从而以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艺术魅力、主持内容来打动和感染观众,实现与观众的双向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了解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期望和内在需求,进而促进播音主持的优化创新,如《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虽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但因其对受众主体做过细致的调研分析,了解观众的喜好后,以简洁易懂、亲切和善、严肃敏锐的风格进行个性化主持,在增进与观众互动性的同时,也赢得了知名度。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8

  摘要: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新闻渠道和多样化的新闻节目,导致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凸显白热化。作为新闻节目的灵魂,播音主持在工作过程中除了语音发音准确到位,还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情感表达,做到引起受众的共鸣,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节目效果。

  关键词:新闻行业;情感表达;播音主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新闻行业的发展,以前的很多新闻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审美水平,越来越多的新闻节目开始寻求创新和新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新闻节目有信息资讯类、名人访谈类、评论类以及实时直播报道类等。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作为这些新闻节目的灵魂,在播放节目的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准确理解节目的内容,然后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1正确引导舆论

  作为传播的手段,新闻行业用它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方式和真实的生活故事画面为广大受众及时的、快速的传达各种各样的新闻讯息,是大众获取各种消息的渠道和方式。现在的新闻行业打破了以往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能够及时的向不同地区的人们传达最新消息。作为这些消息的传播者和叙述者,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一直是节目的纽带,在新闻行业具有重要地位。一条消息的播放,不仅需要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进行补充说明,还需要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对民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向他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进行播放新闻之前,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自己首先应该对新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民众。作为新闻节目的发言人,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言行举止一定会受到关注的注意。除此之外,声音也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引导民众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这里所说的情感表达不是指那些主持人或播音员自己的`情感世界,而是指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引导民众对党提出的政策和方针的情感表达。而表达这种情感需要通过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因此,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必须要好好掌握新闻消息中传达出的情感。在我国,新闻类最权威的节目当属每天晚上7点钟的《新闻联播》,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档单纯的传播我国最新消息的节目,其实不然,这档节目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是党下达政策时,传达给民众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我国对外输送的最官方的一档节目。虽然《新闻联播》被人们披上神圣外套,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形象。2008年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的开幕式等都是通过这档权威节目传播给国内和国外的受众。

  2符合大众审美观念

  新闻消息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应该采用不同的说话语气和语调,一些举国欢庆的消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应该采用激动的、振奋人心的语言来表达出这种喜悦之情;一些突发事故的消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应该采用低沉的、厚重的语言来表达出这种痛惜或者悲伤的情感,在传播消息时,将这些情感结合事情发生时采集的图像一些进行播放。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得有分寸、正确、恰当,不可过分夸大,否则会丧失消息的严肃性和庄重性。在播放消息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情感的把握,还有考虑到消息的内容挖掘的是否有深度,是否紧凑,有逻辑性。发生川8.0级地震时,各个地区的新闻频道都及时播放和跟进相关消息,尤其是中央电视台采用24小时全天直播的方法,对灾区的消息进行最快的更新。当时一位叫做赵晋的新闻主持人,因为长时间的观看和播放灾情,在直播过程中潸然泪下。作为一名新闻直播者,赵晋的泪水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情感和职业操守其实可以相互融合的,恰当的处理方式,可以让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倘若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以一种冷冰冰的方式,平白无奇的简单叙述这起灾难,那么想必人们也不会再次观看他的节目了。胡一虎作为凤凰卫视的一名节目主持人,在纽约电视节上斩获了最佳新闻主持人奖,他获奖的节目叫做《凤凰全球连线》。这是一档打开人情冷暖的节目典范,从不同层级的人的不同心境切入,结合新闻本身具备的硬度,来切开无奈和事实。胡一虎曾经说过,新闻节目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多元化以及客观性。一条消息,我们应该从多个视角,多种元素去分析和观察它,做到理智分析、传播正能量,这样才能将情感表达提高到美这一层次。

  3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情感的表达是新闻播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感的表达不只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自己的情感表现,还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共鸣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人们看新闻,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发生的始末,更多的是被这则新闻里面主持人的情感表达所吸引。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感染能力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所必须具备的。只有在消息里面赋予极强的感染力才能更好的表达思想、传递有效信息。名人访谈类节目是众多新闻节目的一种节目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对话》在2套播出,这档节目以其开放的视角、前沿的洞察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分析重大经济事件,曾被称为“21世纪初最大电视惊艳”。《对话》的节目主持人名字叫做陈伟鸿,他曾经说过一句很煽动人心的话:“主持人作为公众形象,他们更应该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只要是他们的情感表达是真诚的,那么一定能够引起人们的反响。”用真情真意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不卖弄、不张扬,用善解人意的机智去化解尴尬,不贬低任何人的品位和格调。要当好一个主持人或者播音员,首先应该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捕捉那些小细节带来的感动和收获。我们的新闻节目来源于生活,所以在传播新闻消息时,主持人的情感表达也应该来源于生活,从一点一滴的小感动不断的积累,并加以升华。很多主持人能够灵活的处理一些直播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积累。一档有深度、有话题的节目需要主持人自己对事物和生活有着深刻的见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启发受众,服务受众。

  4加强自身学习,感悟生活

  学习是当好一个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基本前提,播音主持不仅要学好新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怎么把握好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只有学好这两项,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引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对播放的新闻材料才能分清是非对错。把握好情感表达,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才能正确引领舆论,避免错误或者歪曲事实真相。好的情感表达能够帮助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正确认识党的政策和方针,有效的传达出政府的思想情感。当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拿到需要播放的资料时,他们需要快速的浏览一遍资料,了解消息的始末,思考应该怎么样传达给民众这个消息,然后对这个消息进行快速判断和分析,分析应该怎么样引导民众的思想情感,最后总结和整合自己的观点。这些过程是在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本知识的前提上完成的。如果一个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自己都不具备专业新闻播放理论知识,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天马行空,随意发挥,那么这场节目一定是失败的,不成功的。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专业素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但是,丰富的理论素养并不代表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风格要一成不变,只有你能够把握好节目情感,任何的风格你都可以选择。

  5结论

  塑造一个优秀的主持模式,不仅要求主持人或者播音员把握好新闻材料传达出的情感,还要求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在播放新闻时,融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用平和、谦逊的语气叙述相关的新闻消息,这样才能让这则消息富有感染力,从而启发民众的思考,正确引导舆论。庄子曾经说过:创造的最高境界是让别人忘记这是在创造的过程。因此,一档优秀的新闻节目需要满足的不仅仅是受众的诉求,还需要走亲民化道路,这也是一个优秀主持人应该考虑的。

  参考文献

  [1]王琦.浅论新闻播音中的情感把握[J].社会科学,2005.

  [2]王华伟.浅谈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9

  摘要:在当前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形势下,广播电视作为公众传播媒体,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纽带,较好地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和功效,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政府信息,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在多元文化的潮流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以创新、实用为切入点,向社会民众呈现出具有创新意味和生活化的内容,从而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在当前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广播电视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获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传媒的核心,要立足于自身的工作职能,面向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创新自己的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向社会民众服务,提升广播电视在社会民众之中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凸显其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广播电视媒介的核心竞争力。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1.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1.1改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银幕形象,提升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要以其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不简单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外在相貌或发型服饰,而应是外在与内在的完美融合,是主持人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展示,所以,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锤炼自己的形体动作、面对镜头的表情这些非有声语言,还要对现阶段受众的诉求、语言习惯、精神需要,特别是熟知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到“内外兼修”,使观众对其产生由外到内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品评,在内外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构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吸引力的全部内核

  。1.1.2日益宽泛的工作需求的适应性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具备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优势,不仅要具有采编播、节目制作的能力,还要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捕捉观众对精品优良节目的需求,做到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适应当前媒体在视觉技术上的高速发展,例如:如何在虚拟演播播厅,巧妙和3D动画进行有效结合,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体验;如何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在选词用词上体现时代特色,又不“三俗”,引领受众的语言审美,等等。

  1.1.3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生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以饱满、优秀的形象面向观众,通过创新电视播音艺术,使自己的播音主持更具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寿命,虽然现如今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做到“合格”还得做到“优秀”,不但要做到“被动”工作,还要做到具有新视野、新视角对节目“开拓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下去。无论是央视的朱军、董卿,还是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都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前行,不断挖掘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成为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正确方式。

  1.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1.2.1内在的创新与坚持为永恒追求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中,面对社会民众文化素养层次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创新和开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新颖、趣味化、深层次的文化作品,播音主持人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在强化自身创新艺术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效果。

  1.2.2职业化的趋势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将以播音主持的职业化趋势为方向,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具有规范化、高标准的才能和水平,能够适应职业化趋势和要求,以更好地占据广播电视传播竞争地位。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艺术性还相对匮乏,在创新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这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意识不足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部分人员对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认识不足,在对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难以形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2.2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缺乏理论支撑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中,尚未形成足够成熟而先进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理论,在缺乏足够强大的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创新难以进一步深化。

  2.3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还没有形成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理论认识,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根基。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存在不足,综合素养不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也不足,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缺乏团队基础,降低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全面发展。另外,广播电视台要眼光高远,给新人发展的机会,给他们素质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炼就大量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不担心优秀主持人出走,形成“用人荒”。

  3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培养路径探索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研究和分析,面对播音主持行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症下药,实现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创新。

  3.1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

  为推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要以意识和观念的创新为首要前提,增强播音主持相关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并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纳入到行业规划中,提升对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3.2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要针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和问题,打造与时代进步相契合的播音主持队伍,要使之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要从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声音等方面提升,还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内在涵养,深入对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效果。

  3.3创新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独特语言风格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注意播音主持的规范化、准确性和真实性,但这并不排斥日常口语的播音主持,而要以向观众传递信息为基准和目标,采用标准普通话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更好地使观众获悉播音主持传递的内容信息,并且在标准普通话的播报过程中,融入适当的口语化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观众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充分融合,减少和规避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曲高和寡”的不良印象,缓解和降低民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疏离感。所以,这种独特语言风格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在语言停连、断句、重音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如赵忠祥老师在解说《动物世界》时,重音拎取上,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跟主持人所在平台的风格有关系,例如,湖南卫视主打“欢乐”招牌,所以,湖南卫视的主持人风格整体风格时尚、年轻有朝气,不仅在造型上,在语言词汇的选取上也有别于央视的沉稳大气。仔细观察各地方卫视主持人的风格,都跟各自平台的定位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持风格。这样差异化竞争,构成了语言风格的百花齐放。当然,即便是在同一个平台,也要找准自己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栏目特点、擅长领域、性格特点等,自然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后期的职业工作中不断进行修整锤炼。

  3.4搭设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互动平台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能搭设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摒弃自说自话、“一言堂”的播音主持方式,创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语言艺术平台。例如:访谈类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就不能将视角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还要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与潜在受众群体交流和互动,获悉不同的节目感悟和评判效果,较好地实现对访谈现场的气氛调节和信息传递。

  3.5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这种审美修养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感性把握,而很多时候审美修养的提高,会让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呈现出言谈举止浑然天成的感觉,而不是矫揉造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美学”的追求,会让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悟性得到提升,而不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职业倦怠感,而是时刻保持着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力。从而使播音主持人的审美个人修养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吻合,借助于语气的渲染、肢体语言的配合等,更好地将观众引领到播音主持人所营造的语言艺术氛围中,产生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极其关键和重要,通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创新运用,可以形成独特的、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风格,并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标签。另外,也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所在平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气质熏陶,双重合力结合,尽力做到1+1>2,增进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促进交流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秋硕.播音主持艺术批评的内涵、共性与特性[J].青年记者,2017(2).

  [2]程勇.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6).

  [3]刘岩.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6(10).

  [4]刘岩.关于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个性及魅力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6(14).

  [5]严蓝.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18).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10

  一、对播音主持中的形象和内涵要素

  (1)外在艺术形象

  在当今电视传媒的发展中,电视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在整个流程运行过程中,一个节目被观众所喜爱的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电视主持人的外在形象和主持节目的风格。当主持人的外在形象与电视节目的宗旨相一致,并且与整个节目的风格协调统一,就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也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例如当提到某个主持人的名字时就能立刻想到某个节目,《交换空间》中的王小骞、《艺术人生》中的朱军他们的自身形象都与电视节目的风格相一致。当然,不同的电视节目同一个主持人也要有着不同的外在形象。《经济与法》中的王小骞就是一个端庄,知性,成熟的形象,整个人的内涵气质与《交换空间》中活泼,幽默的形象完全不同。因此当今电视传媒中,要想让电视节目有多的受众群体,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主持人的艺术形象和内涵气质必不可少。

  (2)气质内涵不可少

  不仅播音主持的外在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自身的素养和气质内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视传媒的发展。一个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不仅要举止端庄,而且还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内涵,并且这些是化妆化不出来的。如果主持人自身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灵活的职业技能运用能力,可以把控节目的气场以及能够吸引观众的节目金句,无论是哪一个电视节目都不会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注重自身外在形象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内涵,当观众真正被主持人自身的内涵所折服时,才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观众,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二、社会价值取向

  电视主持人本身作为一个电视传媒的代表,不应该局限于主持人的知识功底,事业上的成功,更应该在这样一个受众面广的背景下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不同的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策划组织方案,以及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在不同层面的观察下也体现着不同的社会价值。《新闻联播》里主播时政新闻和国际新闻的的罗京,杨柳和张宏民等,他们是政府与人们沟通的桥梁,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他们向外传播着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当正确的价值观被观众接受时,不仅主持人能获得一致的好评,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也会大幅上升。而对于曝光类的节目来讲,它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让人们真正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黑暗面。这一类主持人的着装也很正式,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则,他们代表着人民群众,寻找正义所在,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有安全保障的社会里。

  三、发声条件和语言技巧

  (1)声音特色

  声音对于播音主持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审美感受的前提就是播音主持人的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由于嗓音条件不同,发音习惯不同,发出的音色也就各不相同,有的声调比较高,有的比较低沉,又有一些说话的语速比较缓慢,也有语速很快的,或是听起来很温柔。但是无论声音是快是慢,作为一个电视主持人,最基本的声音条件应该达到让人听起来舒服的标准,这样才能给人美的感受,才能更好的吸引观众。有些人也许无法在外貌上占优势,但是只要主持人能够灵活的利用自己的声音,也能成功塑造个人魅力。当然主持人的先天优势并不局限于嗓音条件,在节目中的表述主题的内容,说话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整个节目节奏的把控都是衡量主持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主持人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知识功底,塑造一个形象良好,情感细腻的整体形象,并让其成为自己的主持特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语言风格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做出改变。一般专题类探究类的节目需要冷静思考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的话语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思维严谨的语言风格会透露出学者的风度。综艺性节目中的主持人则是幽默,轻松的风格,在尴尬时期缓解气氛,在玩儿游戏时也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自由,活泼的氛围。竞技类的节目需要跌宕起伏,能扣人心弦的语言,同时还需要主持人灵活多变,每一句话都能抓住观众的的内心,不时幽默风趣的语句又能缓解紧张的氛围,更好的带动观众。

  四、二度创作能力不可少

  通常导演会将一些好的小说搬到电视银幕上来,这样的操作被称为“二度创作”。在电视节目过程中,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交流时要想达到节目效果,并且还能和观众配合的很好就需要主持人进行二度创作,这当然不是指改编之后再进行复述,而是真正的了解作品的含义,将作者的感情带入到自己的身上,在這样的背景下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然后带动观众。例如《朗读者》中的每一个朗读者,站在摊上朗读的他们就是播音主持。如果朗读时不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结合,没有自己对作品独特的见解,是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也更不可能绘声绘色地读出来。自然也达不到应有的节目效果,节目的收视率和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不仅影响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对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其中艺术要素的分析,了解到播音主持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主持人好的外在形象和气质内涵以及独特的主持风格都是提高收视率促进电视传媒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陆治琴.基于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要素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4):189-190.

  [2]侯嘉娜.播音主持艺术在传媒视野下的要素[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4):138.

  [3]陈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148.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11

  一、提高职业素养,加快新闻观念创新

  仅仅依靠创新理论无法完成创新,还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进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新闻工作者必须能够坚持高尚的道德,特别是赶赴事发现场的主持人与一线记者,不能因为名与利就改变立场,需要坚持自己的道德规范,第一时间挖掘和反映出事件的真相,绝不以偏概全,从而实现新闻的真实性,也逐步改善新闻界一部分人的不良风气。

  (2)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无论是普通国民还是新闻工作者对于自己的职业和行为都需要负责,而作为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传播法相关规定,要求电视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及传播的新闻信息、言论、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发挥其职能,为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而引导和影响国民的思想政治导向,为我国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品牌效应对于当今的媒体而言是可以拓展和提高新闻节目传播效果的有效模式,因此需要在方向上保证品牌塑造的正确定位,才能使节目形象包装与主持人个性展现以及主持人自身优势的发挥起到生动、真实、贴近老百姓的效果。这也要求电视工作者们能够逐渐加强和完善自我宣传的能力,具备相应的营销机制与反馈机制,从而使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逐渐缩短,形成自己的品牌。

  二、贴近观众需求,积极创新表现形式

  创新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但是在做法上要实现既可以增强新闻内容的内涵,又加强新闻内容表现力,同时还能满足广大观众的心理期待,贴近观众的却并不多见,而根据电视节目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主持人的优势与特色,针对电视新闻表现形式的创新,需要具备以下四点要求。

  (一)运用采制直播形式采制直播形式,即通过现代科技方法使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的一种播报形式,在事件发生时新闻工作者能够及时赶赴现场,从现场进行播报,这样一来,既可以让新闻现场的记者与主持人进行互动播报,同时让观众对现场的状况进行实时了解,更加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同时带给观众更为切实的感受。当然针对特定事件这样的播报形式对于新闻工作者是一种挑战,甚至带来危险,同时也反映出新闻工作者的觉悟与精神,而这也对新闻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安全保障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运用组合编排形式

  组合编排在电视新闻中能够起到加大信息量的作用,并将短新闻罗列出来,使重要新闻聚集且做一些强势处理,从这个层面来看,需要主持人能够将节目涉及的内容进行熟练并对全局把控具备一定的能力,所以要求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锻炼自身能力,以使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把控好全局,给观众更为优质的新闻感受。

  (三)采用口语播报形式

  这一形式的使用是主持人在播报节目时能够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对新闻有一个生动且真实的描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节目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而将播音的作用淡化,从而更好地完成和实现新闻节目对于观众所产生的效果。从新闻节目制作角度,这样将使现场记者的实时播报直接传递而无需后台配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节目的实际效果。

  (四)使用滚动播出形式

  滚动播出的形式在新闻节目的传播过程中能够使重大事件具有强调和重视的效果,在传播效果和反馈上也能使正常播出时由于播出时间限制令一些新闻事件“一瞬即逝”的问题得以解决,使观众能够加强对重大事件的关心以及对自己关心的焦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确认,是新闻类节目在时效性和真实性方面的`一种变相的呈现方式。表现形式的创新需要能够引起观众关注焦点关注问题的兴趣,这就需要主持人在播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兴趣,播报更像是一种讲故事的模式,需要在关键点设置一些悬念,也需要在描述的时候描绘细节。虽然从播报的工作人员的角度能够设身处地地观察到现场的状况,但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需要细节的捕捉和情景的再现来完成对事件的了解。从这个层面来讲创新表现形式的过程是对相关工作人员技能和技巧的创新以及思维的创新,对策划和组织能力的创新。

  三、强化新闻细节,充分发挥作用

  新闻其实也是一种故事的形式,只不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在新闻节目的进行中不但要加入新闻事件的细节,并且应该将具体的情节讲述清楚,从这个方面来讲要求主持人能够一方面把握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能够综合事件的因果通过事件的细节来突出事件中人物的特征,进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问题所在,进而形成正确的论断,所以新闻的精彩之处不单单是将一个事件交代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够和观众一起把事件“看明白,想清楚”,所以从形式创新的角度要求新闻工作能够抓住重点,抓住细节,从而呈现更为深刻和富有情感因素的新闻给观众。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高速发展的信息传递技术和途径,播音主持行业不仅要在职业水平和技巧上功底扎实,还需要总结各个媒体的优势和方法,科学合理地借鉴到新闻节目中来,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及节目形态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我们去关注世界关注大事儿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儿,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从百姓生活的关注点思考。播音主持行业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和生存需要更多的创新方案来完善和改革,从而引导和影响国民素质。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篇12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在传统播音主持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创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方式,从而提高新闻播音主持的水平,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进行分析,论述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主要方法。

  关键: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分析

  一、前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形式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创作环境、创作内容以及创作资源的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的形式向社会传递信息;而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在传统的方式上,加入有声语言与体态言语,使播音主持更加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电视新闻媒体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员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要求电视新闻媒体与时俱进,加强与受众的交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等获得新闻资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社会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单方面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被打破,诸多互联网新闻平台主要采取互动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交流,并且重视受众的信息反馈,更能够表明社会大众的心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能够影响节目的收视率,网络点播量可以反映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以及受欢迎的程度。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结合网络节目的特点,创新播音主持方式,打破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局限,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用专业的语言传达节目的文化思想,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

  (一)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即时性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与传统的传播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共享。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电视新闻传播,能够扩大新闻的信息量,确保节目播出的实效性,高清的画面视频和语音播报使节目的质量得以提高,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而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主要是记者在现场进行资料搜集、编排,再上报给节目组进行审核,待通过之后,再由新闻播音主持进行播报。[2]此种新闻播报方式能够降低新闻的误差率,但是却延误了新闻的播出时间。新闻节目播出时,一般是事件发生几天之后,受众已经从网络渠道了解了事件的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播报失去即时性,严重影响节目的收视率。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满足即时性的特征。对于热点事件的播报,主持人员可以在节目中与专业人士连线,传递专业的思想观点,从而引起受众的讨论,制造节目热点。

  (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广泛性特征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要有广泛性,要拓宽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空间范围。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融合多元化的信息以及各个领域范围的人士,通过视频、声音等方式,引导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突破电视新闻空间的界限,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具有广泛性。[3]社会对于新闻的态度与讨论,需要主持人员的引导,主持人员需要将正能量的思想传递给社会,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与新媒体技术结合,通过对交互式新闻演播室的应用,创新播音主持的模式。交互式新闻演播室的应用,能够加强主持人员与受众的交流,有助于主持人员对受众的引导,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可以通过屏幕、场景的互换,提高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将主持人员、屏幕图像、数据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提高节目的质量,满足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三)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趣味性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有趣味性。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普及,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提高,各类节目的娱乐性逐渐凸显。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主要涉及微媒体、受众以及新媒体交互方式等。[4]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普遍增加有奖问答、礼品派送等环节,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融入趣味性,激发受众参与的热情,调节受众与节目互动的气氛,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扩大节目的受众面。

  四、新媒体时代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方法

  (一)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更新其传统的主持观念,结合时代的特点,创新主持方法,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正确对待主持改革和节目形式的改革,要深刻认识到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的产物。[5]而播音主持人员要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打造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为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能力,主持人员需要学习新媒体技术,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学到的知识,创新主持形式、方法,从而提高播音主持水平。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增强自身采写、编辑等能力,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打好基础。

  (二)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创新水平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需要提高创新水平,丰富主持风格,以保证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从而得到更多的支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主持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将创新能力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6]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创造出新的主持形式,从而提高播音主持能力。例如,山东卫视的《早安山东》节目在录制时,主持人可以通过语调、语言等内容对新闻的内容进行播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同时可以通过平板、手机、视频等进行连线,从而表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实时进行新闻播报,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提升节目的质量。

  (三)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电视媒体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因此,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满足行业的需求,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的普及使媒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共性。在媒体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打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要提高专业技能,需要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在主持过程中,加强与嘉宾的互动,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利用能力,提高主持技巧,能够及时解决节目的突发问题,从而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得到良性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主持人员可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扩大节目的受众面。若是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也会发展受阻。因此,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播音主持人员是节目的形象代表,代表节目的文化与内涵,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关键。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主要有趣味性、广泛性以及即时性。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方法主要有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创新水平,以及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欣欣.新媒体技术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发展之路[J].新闻传播,2017,8(04):40-41.

  [2]王茜茜.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8(17):172.

  [3]敖峥嵘.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新闻世界,2017,8(05):46-49.

  [4]程勇.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发展思考[J].科技传播,2016,8(06):29-30.

  [5]杨晶,李振明.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2(13):177-178.

  [6]范晓光.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传播与版权,2016,9(09):27-28.

【探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传统采购模式推进物资库存管理探析论文08-20

谈广播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论文08-20

现代情景杂技创新意义探析艺术论文05-11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精选5篇)06-14

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浅析论文04-15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的论文06-26

谈艺术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演唱探析论文04-14

证据与事实的关系探析论文04-22

播音主持中传播美学表达浅谈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