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丁善德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风格论文

时间:2020-07-24 11:18:30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丁善德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风格论文

  一、丁善德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

浅析丁善德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风格论文

  1.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多种多样

  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16首钢琴独奏曲几乎包含了钢琴音乐的所有体裁形式,如奏鸣曲、组曲、回旋曲、谐谑曲等。不同的体裁形式是为了要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作曲家丁善德就是通过不同的体裁来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现音乐的题材内容。在创作中,作曲家也打破了传统曲式的规律,将某些体裁所能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扩展和创新。例如托卡塔这一体裁原本是为了表现“纯技术”,而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托卡塔》则用来描写造船厂的喜报队,赋予了托卡塔这一形式新的意义。为儿童创作的钢琴作品在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钢琴音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儿童姐曲《儿童钢琴曲八首》、《快乐的节曰》、《小序曲与赋格四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丁善德作为老一辈的作曲家们对祖国下一代给予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中国音乐未来发展的引导。

  2.写实与抽象创作手法并用

  作曲家丁善德在早期的创作中多运用写实的创作手法。写实主义指的是在客观的审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根据生活原本的样式精确的叙述现实,将生活中的风俗人物真实地再现到作品中。在音乐创作中,写实主义要求音乐内容要具体,要反映百姓日常生活;音乐语言要为大众所能接受。作曲家丁善德在早期创作中采用写实主义,内容取材多来自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或是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并没有毫无目的、空洞的抒情。如作曲家在早期创作的《儿童组曲》生动形象的描写出孩子们在郊外愉快玩耍、奔跑的.鲜明音乐形象。在创作的后期,作曲家丁善德多采用抽象的创作手法。抽象的创作手法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抛开非本质的属性,但与具体事物并不是脱离关系,而是对其本质的反映。如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儿童钢琴曲八首》,虽然每一首都有标题来说明音乐主旨,但是音乐内容已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了,而是一种抽象的展现,没有情节也没有画面感。在创作中,作曲家将调式交替变成了调式的综合运用,削弱了主音的稳定性,打破了和声的功能进行,对终止式也进行削弱。在《疑问》等作品中,旋律也有了微型化的趋向,打破了乐段或是乐句的传统结构模式。

  3.将西方作曲技法融入到民族音乐中

  作曲家丁善德非常注重利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为民族民间音乐服务。这种融合不是毫无章法的结合,而是在作曲家严密的设计下,有逻辑的结合,使得民族音乐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严谨的框架中得到新的发展。如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序曲三首》就受到了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将民族音调用印象派的创作手法加以发展,序曲中的第三首就带有鲜明的印象派色彩变换的风格。作曲家丁善德曾经说过:有些人对创作作中借鉴运用任何外国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一律反对或认为不民族化,破坏了民族的传统风格,这种狭隘保守的态度也是不恰当的”

  二、丁善德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

  1.民族语言的运用

  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钢琴曲中,大多数钢琴曲的旋律音调都来源于民族民间音乐当中。作曲家在法国学习期间创作的《序曲三首》,尽管作品的体裁与创作手法都是西方元素,但是序曲中的主题音调都选自于我国地方民歌或是戏曲。如序曲的第一首旋律取自于陕北民歌《小路》。作曲家将主题旋律分别通过不同音区来呈现,以此来表达陕北民歌嘹亮髙亢的特点。伴奏声部由主和弦和重属和弦构成,造成了不协和的进行,给全曲营造出不安的氛围,以此来暗示国内局势的动荡。声、调式调性的民族性运用作曲家丁善德早年师从于黄自先生,学习到了大量的西方作曲理论知识。后留学法国,又受到了印象派音乐的影响。因此,在作曲家丁善德的音乐作品中和声以及调式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如附加音和弦在其钢琴创作中使用的就非常频繁,尤其以附加二度音的和弦使用居多。作曲家丁善德在创作中还将不同的和弦组合在一起以取得新的音响效果。如《第二新疆舞曲》的开始部分,作曲家将大小调主和弦共同并置在一起形成复合和弦,和弦中同时出现了增一度、小三度与大三度。

  作曲家借此来增强和声的色彩性,力求模仿新疆手鼓的音响效果。在这首作品的结尾部分,作曲家使用了拿波里和弦和大主和弦的复合和弦,利用和弦中出现的两个小二度音程来模仿打击乐的音响效果。调式调性的改变往往推动着音乐的发展。作曲家丁善德在创作中通常是根据音乐主题思想内容的需要而进行调式调性的改变。在他的钢琴创作中,大小调交替使用的非常频繁。他用这种交替来形成段落以及和弦的对峙感,是其极具个性化的创作技法。如在《E大调奏鸣曲》中,呈示部在E大调上展开,旋律明朗。到了展开部,音乐仍根据呈示部主题展开,但是调性转换到了同主音小调e小调上,音乐色彩由明朗变为暗淡。大小调式的改变,使得五声性旋律在明与暗的对比下呈现出不同的情绪表现。作曲家除了通过用大小调交替来发展音乐外,还多次使用共同音来转调。在《钢琴简易练习曲十六首》中第四首中,作曲家通过D宫调式的宫音与bB宫调式的角音是同音来转调,之后又利用bB宫调式的徵音与bD宫调式的角音是同音进行了转调。这两次转调均是三度关系转调,凸显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调性转换也是自然流畅。

  三、丁善德音乐创作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

  作曲家丁善德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以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为源泉,通过现代作曲技法来诠释民族音乐的内涵。在演奏上,其音乐作品也有着独特的特点:清新淡雅的情感基调以及充满民族风格的音响效果。

  作曲家丁善德对民族化理解:“民族化的概念和范围应该是宽广的,一部作品是否民族化,主要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是否深刻而真切地表达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他的这一创作思想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启示的作用以及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他的创作思想让欣赏者以及其他音乐创作者对民族音乐文化得以重新的理解,让那些含糊不清以及制约民族音乐发展的因素得到澄清,也促进了其他创作者在发展民族音乐时,可以抛弃旧有的观念,使用一切创作手法来展现民族思想、民族情感。作曲家丁善德的这一创作思想不仅迎合了世界民族音乐的发展,同样也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作曲家丁善德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我们也看到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正如钱仁康先生所言:“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音乐怎样从西方音乐吸收有益的养料而获得了新的发展”。@作曲家丁善德用其钢琴音乐作品为如何发展民族音乐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也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浅析丁善德钢琴音乐中的民族风格论文】相关文章:

1.民族风格钢琴音乐论文

2.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精神特点论文

3.浅析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思路浅析教育论文

4.浅析钢琴演奏中音乐与情感表达的论文

5.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的作用论文

6.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论文

7.关于浅析民族器乐音乐评论与乐评中的音乐的论文

8.高校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探讨论文

9.浅析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