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2-11-11 18:14:37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良好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论文

  《音乐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中明确指出: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教育和教学最主要的课题就是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听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聆听,教师要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聆听习惯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和掌握必要的技能奠定基础。

浅谈良好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是学生专注倾听的前提

  美妙的声音能引起学生随之歌唱的兴趣,是学生喜欢倾听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配置的优质音响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能引起学生专注聆听的教学方法。如:图谱法、对比法等,多让学生参与演奏。当学生熟记旋律,就容易对作品产生感情,兴趣也会随之产生。

  其次,专注的聆听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作为吸引,当学生处在无意注意的状态,不管是歌唱还是聆听,都不会进入角色,更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尤其在歌曲处理的环节,不要忽视教师的范唱作用,可巧用比较法,让学生做小裁判的同时,去发现自身的问题。如:小学人音版第一册第 1 课《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师让刚入学不久的学生们学唱这首歌曲,感觉学生的歌声缺乏美感。但面对刚入学的小朋友,教师说的一些要求,他们不能真正理解,这时教师的范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范唱后,学生大多感受到了教师范唱时饱含的深情。虽然他们对某些音乐术语表达不太准确,但从教师的范唱中他们已经觉察到自己歌唱的不足。所以教师对旋律、节奏、速度的准确把握,演唱声情并茂,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在学生心目中起到榜样的力量,学生会随之模仿。

  因此,合适教学方法的选择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歌曲演唱中常常会出现音准问题,当学生没唱准歌曲时,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专注地聆听和演唱。在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如发现学生唱错旋律,还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比演唱的教学方法,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有淘气的小音符扰乱了我们的歌声,仔细听听,是哪些小音符在调皮,赶紧把它赶走。”把学生的错误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专注倾听与比较演唱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实现自我纠错。可见,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做到专注聆听。

  二、专注聆听是学生积累音乐经验的基础

  美国教育家曼恩说: “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是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经验的基础。

  音乐教师要制定严格的课堂规范: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专心听音乐,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专心听同学唱歌,听后热情的鼓掌;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得到教师同意后再发言;同学演奏乐器时,要学会欣赏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课堂的学习行为由班干部负责执行,违反课堂规范会受到相应的约束与惩罚。

  首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强化某种习惯的要求,具体做法:听音乐前,教师先有提示;听音乐时,师生互相监督,教师尽量不说话,用手势提示一些聆听的要领,如果有学生交头接耳,教师重新播放音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一首音乐的开头会重复播放好几遍,学生们才有倾听意识。如弱起的歌曲伴奏听二、三遍还弄不清音乐的起始拍及节奏等。但随着习惯的慢慢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渐渐改变。听音乐时,学生会安静下来,有的学生还会提醒爱说话的同伴。爱说话的学生唯恐在同伴和教师面前丢面子,也能静下心来倾听,教师的提示会越来越少。

  其次发挥榜样效应,让聆听习惯的培养具体化,如:人人争当“小老师”。具体做法如下:学生根据教师课前提供的音响资料提前学习歌曲或欣赏乐曲,有准备的学生可向教师提出做“小老师”的愿望。通过争当“小老师”的做法,学生养成了听的习惯,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由于是同伴教唱,他们从心理上更容易相互配合和接受。学生间的交流多了,就会产生羡慕“小老师”的心态。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更会积极参与,力争担当“小老师”。做“小老师”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明显增强。这种做法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或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同时,针对习惯不好的学生,怎么纠正他们的不良学习行为呢?笔者认为批评教育或与家长、班主任联系是一个方面,但多与这些孩子沟通,在课堂上建立激励机制,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利用好奖励贴纸。笔者曾经对奖励贴纸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尤其是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语言的激励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奖励贴纸显得很幼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种认识有偏见,中高年级的学生仍属于儿童心智发展阶段,他们也同样很看重奖励贴纸这类物质奖励。通过奖励贴纸,发现原先不专注聆听的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开始变化,聆听音乐认真了,唱起歌来带劲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了。尤其是那些调皮的男生,变化特别明显,课上如果得到一两枚贴纸,上课特别带劲;如果一节课没得到贴纸,课下跑到教师面前会不停地询问原因。在教师的鼓励下,争取下次课有好的表现。孩子毕竟有一颗童心,不能过多地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忽视了他们好胜的心理需求。

  三、有效提问是提升聆听效果的关键

  要提高聆听的效率,有效的提问很重要。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能让学生投入到有效的倾听中。教学中常听到这样的提问: “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想听吗?你们还要不要听”等。似乎这样的提问是站在学生角度来设问的,实际上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再倾听一遍,所以不管学生爱不爱听或想不想听,教师基本上都要按照设计的进度来上课的。但这样的提问属于无效提问。

  那么怎样的提问是有效的呢?例如在《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中,设计了二部创编环节,教师可以这样设问: “看你们表现的那么棒,再给你们增加点难度。老师和你们一起唱这首歌,你们听听我是怎么唱的?”师生合作,学生唱歌词,教师加入“阿索阿索”的衬词。二年级的学生对如何创编歌曲不是很理解,教师的范唱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模版,让学生在模仿教师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加入衬词。在启发学生创编时,教师可以这样设问: “刚才是我帮你们在歌曲四个地方加入‘阿索阿索’,现在你们想想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加入‘阿索阿索’,让歌曲更加热烈而有趣?”通过教师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层层引导,通过学生不断讨论、选择、评价和试唱,改变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对音乐创编变得更有信心。

  再如,引导高年级学生欣赏《放马山歌》一颗时,采用了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提问,如: “你们感觉这位歌唱家的演唱和我们的演唱有什么区别?”一位男生回答道: “比我们唱得更欢快、更有味道、声音更明亮了……”还有学生认为“歌唱家唱的后半部分好像是流行歌”,他的回答引的其他学生哈哈大笑。这时,教师要及时表扬他: “你听得很仔细,在歌曲的后半部分确实加入了一些流行音乐元素,你能说说,是什么元素吗?你对这种演唱形式有没有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好像是叫rap,说唱音乐。”听完他的回答,所有学生自觉地鼓掌,教师及时加以肯定。这些提问抓住了启发性、开放性、趣味性、针对性等原则,能有效提升学生倾听音乐的效率。

  让学生学会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是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基础和必要前提。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坚持和学生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聆听习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倾听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只有紧密地围绕着如何听来展开音乐教学,才能遵循音乐艺术教育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浅谈良好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重视习惯教育养成良好风尚论文(通用5篇)05-26

培养音乐好习惯有效提升音乐学习效率论文04-1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论文11-03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论文(通用5篇)09-16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04-20

浅谈促进音乐和舞蹈的关系论文06-26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论文5篇11-04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04-28

浅谈音乐活动在幼儿中的兴趣论文(精选10篇)05-10

浅谈学习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影响论文(精选6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