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行为对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时间:2020-08-22 15:05:12 研究生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体育行为对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摘要:面对21 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职学生除了掌握先进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

有关体育行为对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体育行为能够发展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体育行为心理健康研究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H. B. Engl is h) 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哪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19 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给心理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面对21 世纪的激烈竟争,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一般简称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个体育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心理学因素以及消除办法强迫症状强迫症状主要指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感知障碍,如“脑子都变空了”,“记忆力不行”等。学生能对一些基本的事情进行感知意行,但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难以做出决定,有时难以完成任务,但有必须去做,因而要做得很慢以保证正确,并且要反复检查。以上体育课程只不过是做简单地跳、跑、投练习,只起到了活动筋骨的'作用,学生身体受到教师被动的调遗,学生积极性不高,思想上根本没有意识到加强体育锻炼对于自身心理健康及智力开发影响。

  际关系的敏感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主要表现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信心不强,缺乏人际沟通的技能技巧,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就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和满足感,使自信心得到增强。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乐于同其他人交往,能融于集体当中,相互之间的态度(如友善、同情、信任)强于消极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 ,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使人际关系和谐。

  忧郁症状忧郁症状主要指优郁苦闷的情感和心境,它包括对生活兴趣的减退、缺乏活动愿望、丧失生活能力等症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朝气勃勃、蒸蒸日上的时期,学习相对比较轻松,作业负担较轻,但是由于一部分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各地区的经济条件以及就业形势不同,而且家庭情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抑郁症状。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乐观的心境,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的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 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的心境,则会降低学生的活动水平。因此,消除不良心境,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是创造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器械练习(跳绳、球操) 和徒手操(如韵律操、艺术体操等) 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观,让体育锻炼深深吸引他们,使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快乐的体验,用于战胜自我,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真正做到生活的强者。

  焦虑症状主要指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症状(如震颤等) ,那种游离不定的焦虑以及惊恐发作的征兆。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一些器械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紧张的心情,让学生在一中积极的、富有行动热情的心理状态之中锻炼自己的身心,不断完善自己,促进心理健康。用健美的体魄、微笑的语言、信任的目光、认真的传授、严谨的态度,把知识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其愉快学习,兴趣广泛,全面发展。

  偏执症状一偏执症状主要指思想方面,如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观念、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中职业体育教学一定要在学生的意志力、毅力、合作与竞争、互相尊重等人格上多下功夫,让学生明白体育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身体锻炼这种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行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与作用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是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

  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宜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通过体育竞赛( 包括竟技体育) 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采用公开的、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则,以相互间身体运动能力(包括智力) 优劣比较的形式进行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竞争活动,使学生自觉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变外在必然为内在心然,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在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延续的价值和超越生命的价值,并不断满足学生强身、交往、竟争和发展需要. 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体育教学竞赛环境通常是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不仅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且要承受机体的疲劳和肌肉的酸痛,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

  体育群体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体育尤其是体育游戏、竟技体育和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因此,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课堂社会”,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有深度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语体育教学能够发展中职孚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体育锻炼。以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发展其身心潜能,正确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完善和发展个人思想与生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有关体育行为对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关文章:

1.中职学生体育教育的研究论文

2.体育舞蹈教学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3.对中学教师体育健身行为意识的调查研究

4.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中职英语教育行为教学法研究论文

6.中职老师对学生评语

7.浅谈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8.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