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时间:2020-07-16 10:53:51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电视新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新闻类专业适应媒体发展势在必行。在理论方面积极推行多媒体融合式、作品阅读引导式、云课堂体验式教学;在实践方面则着力强化课堂实训、全面开展课外实战,积极重构考核机制,培养适应当下媒介融合、岗位融合等行业发展新趋势的全流程高级人才。

电视新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关键词:媒介变革时代;电视新闻;教学改革

  当前新闻传媒行业发展迅速,全新的信息表达方式与传播平台层出不穷,整个新闻传播领域较传统媒介时代相比呈现全然不同的特征。电视新闻作为传统时代的信息传播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兼具传统传播结构特征与新媒体技术手段的特殊属性,使其在当前大有转型空间与发展潜力。当前,高校的电视新闻课程是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色彩导致行业的需求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指导方向,由是,提升与业界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便是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基于当前新媒介时代的媒介重大转型变革,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针对行业需要对课程设置本身作出相应的创新和调整。但是当下的电视新闻课程建设理念仍较为传统,与时代需求可谓不太相符。主要体现为培养方式的相对落后。当前的电视新闻课程主要仍沿袭以理论讲授为重的教学思路,理论讲授的内容也未能充分体现新媒介时代的最新传播领域特征,课堂实践锻炼严重缺失,最终的考核也通常采取闭卷考试的传统方式,考核内容也多为经典教材的抽象理论,很少涉及前沿技术与社会热点。这样的培养方式既不符合高等教育应用型改革的要求,也很难满足社会及行业对电视新闻人才“能动手、会动手”的要求。填鸭式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常常为人诟病,究其根本原因是忽略了知识体系本身是应当随着境遇而进行调整的,同时更忽略了学生是可以并且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体与任课教师一同参与对课堂设计的[1]。电视新闻是社会舆论最主要的承载空间,大学生群体本身也对社会时事有极大的兴趣,直接把二者连结起来,让学生成为电视新闻教育的主体,开发出电视新闻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是电视新闻课程难得的可行性优势,很少有其他课程同样具有。

  一、理论学习的创新改革

  要熟练掌握媒体实践能力必须首先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授课教师更应当积极寻找适合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讲授方式,让理论教学生动、形象、易于掌握。

  1.多元媒体融合式教学

  在新媒体爆发时代,电视新闻教学亦应打破拘泥于单一媒介的现状,以全媒体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将当下的媒介变化引入教学课堂,把经典的传播理论与当下各类媒体的新发展新突破结合起来,对学生解释他们最感兴趣的媒介现象背后的本质。在教学手段上,除了传统已被广泛采纳的PPT课件,还应大量使用最原生态的新闻节目片段、网络新闻案例、手机移动互联实景呈现,以多种媒体大融合的教学方法将电视新闻理论教育寓于讲解电影、综艺、社交媒体等学生更感兴趣的新潮媒介之过程当中,在课堂上模拟社会的媒介生态环境全貌,积极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定向思维和刻板成见,传授新内容,否则广播电视新闻学将会显得僵化和停滞[2]。

  2.作品阅读引导式课程

  电视新闻的学习重点是对视频语言的了解与掌握。视频语言又称视听语言,是电视新闻进行表达的符号元素及语法系统的总和。优秀的电视新闻作品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合情合境地生动运用视听语言。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教学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师生共同研讨优秀作品的镜头、光影、音响、后期剪辑等,通过强化阅读式学习引起学习的兴趣进而深刻掌握。由于最丰富娴熟运用视听语言的是电影,所以经典电影的阅读分析必不可少,有些人认为电影与电视新闻相去甚远,但是要掌握一门语言往往必须习得其最复杂的表达文本方能更好地通达基本的语言组织,这与学习文字新闻不可不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是一个道理。

  3.云态课堂体验式学习

  网络云是当前炙手可热的一个媒介新概念,是指将若干普通的独立服务器,通过移动网络技术进行功能性整合管理,形成一个功能强大、高效便捷而安全可靠的虚拟服务体系,其内信息提供给网内用户按需取用。当下各种新媒体中最为大学生关注的当属手机社交媒体,其特点便是搭建云系统从而在网络上复制再造一个虚拟的人际关系空间,用户再通过该网络云进行信息交换、资源下载、新闻制作及实时视讯。虚拟人际关系信息云态空间听起来复杂但其实操作简单,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师生的手机设备,共同搭建一个平行于现实课堂的虚拟云课堂,不但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体验,更好地掌握媒体运作的规律,很多课堂提问、随时解答、随堂测试、课内实践、课外作业也可以在云上完成。

  二、实践教学的结构设计

  电视新闻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掌握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新闻传播现象,提高新闻传播实践能力[3],要通过系统化的结构设计,真正做到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抓手、以实践为目的,最大程度迎合时代与行业的要求,所以实践教学在课程安排甚至应当占有更大比重。

  1.强化课堂的先导实训

  当前高校实践教学通常是按照理论课程进度安排实验课程,这种课程实践方法看似循序渐进、有利于逐个掌握各项技术,但因课时分布不够完整,学生没有办法在一个记忆周期中进行强化的训练,最后造成教学效果没有原本预期的满意。笔者建议,在实验课起始阶段,可以依照传统模式进行基础技术的训练,比如分单元对具体的某一个专门技术进行集中实验安排。在此基础上,继而重点展开作品导向式的全流程实训。所谓作品导向型的全流程实训是指:在前端的课程实验基本功掌握基础上,由学生自由组队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集体讨论设定具体作品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中心甚至社会资源,自主完成构思、采集、编辑、修改、展示等作品推向媒体的整个传播全流程,教师不再参与具体的技术教导,而主要负责在实验项目设计中,着重培养训练学生学习和整合不同的技能来完成一个完整媒体产品[4]。这种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加强行业所需技术的学习,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单独来完成内容的整体制作与呈现,未来很多企业更需要这种人才。

  2.开展课外全面化实战

  鉴于电视新闻专业偏重于应用与操作的特点,学校与院部除了积极引导学生去业界实习,还可以响应国务院“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和帮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的优势创办一些小型化的公司,如广告公司、视频制作公司、网络自媒体等。这些小型化公司的创建,首先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平台变得丰富,其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方向。依托于上述平台,还可以考虑进一步与传媒业界加强合作。此外,还可以尝试与地方媒体合作,共同制作可以常规化播出的文化节目。

  3.积极重构新考核机制

  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并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其实践性要求更加开放的考核机制。在考察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新考核办法应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考察重点,作品导向型的课程实验实训和课外实战锻炼都应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形式可以团队展示作品为主,评价机制由教师单一评价向以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与教师专家团评价相结合转变。这样的考核方式,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择优推送参加各大比赛,为校争取荣誉。同时,团队合作形式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媒体团体协作方式,并在工作中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快乐,增强从事电视新闻事业的愿景与信心。

【电视新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2.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渴望论文

3.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4.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5.电视新闻语言研究论文

6.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7.传媒类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8.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