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与物理学科的探究合作式学习(一)

时间:2023-03-08 05:54:57 物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结合与物理学科的探究合作式学习(一)

四结合与物理学科的探究合作式学习
许启虎

四结合与物理学科的探究合作式学习(一)

 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影响,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起来,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接受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得以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大大地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从而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

 关键词:   探究合作式学习   学习自理能力   情景展示   学习体验
 
1、引言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学科课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我校是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基地,从我校创建之日起,我校就致力于硬件、软件的协调发展和应用,以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现代化的师资队伍为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研究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分层教学学习模式实践研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实践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合作式学习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因素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分析、处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能力之一。
 为了更好地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学习中的作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近五年来尝试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活动。我们首先在教研组内讨论商量,确定每一章探究合作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再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尊重学生的意愿,在班内组成学习小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合编组工自愿结合编组,一般以座位前后的5-6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合作式学习。探究合作式学习给全体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增加了信息交流量,能够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学习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1探究合作式学习的优势:
 
 2.1.1极大丰富了教育资源
 
 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量大、查寻便利、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络中找到相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信息搜集、选择、处理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载体相比,电子媒介有着惊人的高密度。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完全可以装入一张光盘,因此在信息时代,每个家庭拥有一座小型图书馆已经不是神话。因特网更是知识的汪洋大海,在网上搜寻、检索知识变得十分有效和容易。每个上网的学生都可以方便地进入这一超大型的图书馆,并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都可以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知识。
 计算机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本教学方式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能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计算机的视频功能和模拟功能,能把原本与学校教育隔离的现实问题搬进课堂,从而构建起真实的问题情境,这比教师用语言表达或用文字图片来呈现问题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问题时,利用视频功能向学生展示一些地方环境遭到破坏的事实,并配以音乐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那么它的震撼力,它对学生去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去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吸引力是非一般语言、文字所可比的。计算机的模拟功能还能让学生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观察甚至是无法看到的现象。用虚拟技术以电子信息取代原有的感知对象,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例如,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小,肉眼无法观察和了解它的构造,更难以直观了解电子的高速运动,虚拟技术可以在感觉上让学生“走进原子内部”,亲自观察原子的“核式结构”。
 
 2.1.2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和外界学习环境的作用下,进行主动交互,能动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整合和建构的过程。探究合作式学习打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使学生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获得更多新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探究合作式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的体验、内化和超越。
 在教学方法上,探究合作式学习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由原来单一的讲授练习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自学探究、合作学习、交互学习、调查访问、网上浏览、教师指导、社会实践和目标教学法、探究法、发现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与学的方法的综合运用,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2.1.3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对重难点进行强调、点拨、诱导、启发,主要为学生释疑解惑,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开展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地位由原来处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知识、能力建构的主体。从选择练习,点击资料,自学自悟,师生交互等,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者角色特点。
 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人只有在自主与主动的活动中才能进行积极思考,并产生情感,最终获得经验。探究合作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学生在研究与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他们都在反思自己的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综合原有的知识经验,总之一句话,他们一直在做自己迫切想做的事。在探究合作式学习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发展机会。如:在制作“会游动的小金鱼”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活动中,学生自由的组成学习小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如:有的同学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有的同学到医务室、废品收购站去收集材料,有的同学去问懂制作的原理等等。由于探究合作式学习评价重学习探究过程而非学习结果,重知识技能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亲身参与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因而学习氛围轻松,学生感到学得有意义有收获有快乐。
 探究合作式学习还能实现集体的“教”与个别的“学”的统一。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在集体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被忽视,即使被注意到了也很难处理好集体的“教”与个别的“学”的关系,在整齐划一的要求下,学生缺乏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的活力。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问题研讨式教学,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解决问题思路的指导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每个学生面前的计算机都是网络上的一个站点,他们在自己的站点上可以自主地调控学习的进程和难度;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使用材料的广度、深度;可以提出各具特色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遇到困难时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小组、校园网、因特网求助。这些都具有个别教学的特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师生都是平等的参与者,大家共同合作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时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站点上向网络提交观点,并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2.1.4深化、提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知识的应用,容易将知识零散地进行教学,而较少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如果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就会被遗忘而失去其可能发挥的作用。探究合作式学习是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有效载体,学生们以问题为主线,激活头脑中储存的各种知识,开展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在探索摩擦起电的原因的活动中,学生用到许多平时积累的知识,如:要查阅、收集资料,就要用到IE信息浏览和检索、收发E-mail等技术,用到快速阅读与理解技能;要制作主页,就要用到Word编辑排版、Frontpage网页制作技术、Cool3D动画制作和Photoshop图像处理等技术,要用到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版面设计、图像处理和美化、动画设计等美术知识;要整理分析信息,也就少不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因此,一次探究合作式学习活动是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学生也因此得到了一次大发展。
 探究合作式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在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以往我们的教学主要由教师传授,很多内容是与学生生活相割裂的纯知识性的,接受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简单的理解能力,但学生的智能结构往往比较单一、陈旧,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探究合作式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如,查阅资料、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由此接受到最新科技与社会学的知识和信息,学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解决了知识老化的问题,优化了学生的智能结构。
 探究合作式学习强调掌握方法和参与社会实践,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知识应用、问题解决、结论分析、成果交流与表述、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使智能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真正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和创造是知识的超越,是是智慧的体现,最需要对客观事实的尊重。探究合作式学习突出研究性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2.1.5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探究合作式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探究合作式学习课堂上的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营造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现代教育环境,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学生可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强烈反差,学生学习兴趣高。在探究式课堂教师们想尽办法将课上活,课堂中出现了小组讨论的热烈场面,教师不再一讲到底,学生的学习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主动探索过程;个别差异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教师的提问也不像原来那样死板了,而是更开放了。
 MCAI辅助教学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和亮点,MCAI课件图、文、声、色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例如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只要点击课件中的概念解释,就能得到这一概念的定义、单位、意义,学生还能从中掌握学习易混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得到了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2.2更新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
 
 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之两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将学生视为“知识容器”,其教学目标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因而导致只重结果,不讲过程,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的错误做法。现代基础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在建设开放的现代化教育系统的同时,必须重视能力,特别是学习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而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3、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合作式学习

 传统教育的信息载体主要是纸介质的印刷品,教学手段简单落后,如果不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显然难以真正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合作式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致力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知识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化、特性化的发展,融合了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合作式学习的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科技特色。
 
 3.1探究合作式学习概述
 
 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我探究为主要手段、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给了学生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因此,探究合作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
 探究合作式学习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滔滔讲、学生静静听的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学习能力,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学物理等学科教学的方式。
 
 3.2探究合作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
 
 探究合作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课堂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探究合作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课并不是完全排斥的。
 “探究合作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合作式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合作式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探究合作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探究合作式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探究合作式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合作式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合作式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3.3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设置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并提出若干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研讨加以解决。这是实施问题研讨式教学的前提。要做好这一点,要求教师对所传授的内容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还应有独到的见解;要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要有一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及网络使用能力。
 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搜集足够的相关材料,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充分地探讨,又不至于离开教学要求而浪费时间。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从组织教案和安排讲解转移到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简化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时所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教师可以将一些文字、图片、影像等材料输入计算机或将国际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下载到局域网中。
 第三,创设民主协商的课堂气氛,以指导学生,启发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并适时调控研讨的广度及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的充分实现。
 
 
4、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我校物理组确定的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探究合作式学习,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机整合。
 
 4.1这种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基本步骤
 
 复习导入――问题导向―-自学探究―-指导解困-精讲成型-巩固提高
 第一步,复习导入:计算机导入激趣、激起问题:
 利用MCAI课件强大的功能,创设相应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处于典型的物理环境中,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创造条件,从而引入新课。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后面的时间不够用,要充分利用动画、影像、音乐等手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尽量与生活生产实际、国际、高科技前沿等联系起来,与德育渗透、学科渗透、创新探索联系起来。
 该部分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从典型的物理环境中,感知现象,激发兴趣,激发问题,出现矛盾;目的之二是使学生的动机因素得到激发,从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为了能引达到目的,该部分宜采用直观性教学方法:a、演示实验,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b、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c、面对直观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挂图、实物重现身边的现象;d、激起认识的冲突,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直接提问,地面滚动的小球为什么会停下来?让学生体验到矛盾的存在,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迫切需要,让后展开教学。
 第二步,问题导向:展示导学提纲
 把教学目标以导学提纲或阅读思考题的形式分条列出,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知道要检测的内容和检测所用的方法、形式,知道自己奋斗努力的方向,促使学生有效的自学。有条件能实现一人一机的学校,利用电脑展示,条件差一些的学校可利用大屏幕展示。导学提纲要明确、具体,指明重点、非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要达到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那一层要求。
 导学提纲的展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实现认知定向。导学提纲还可以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变问题逐个显现为以几组问题的形式对目标进行细化和分层,使学生一开始就从全局的角度把握问题,明确要达到的目标,符合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识规律。
 导学提纲的第二部分是自学方法指导,用文字、图形、动画等方式来显示,让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电脑网络点击相应的按钮,自主进入相应的界面,解决问题。
 第三步,自学探究:知识、技能内化,体验学习
 在导学提纲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的去看书阅读、思考、操作实验、用计算机模拟操作等,发现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示范演示,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上网,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学习上的指导外,还要注意对纪律性和积极性的调控,要在口头上或通过电脑网络对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及时提醒督促、批评教育;对态度认真的学生要及时表扬,特别注意多给中等生、差生一些关爱,多肯定、鼓励他们,让学生体验到耕耘的充实、收获的快乐。从而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达到自学目标,保证自学效果。    第四步,指导解困: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明确研究方法,鼓励学生投入学习。
 (1)指导自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学的内容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比如看书的范围、插图、字母的含义、动手做哪些题目和实验,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程度是会背、默写,还是学会解释应用等。
 自学探究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阅读课本和导学提示自学探究;与同学商量讨论合作学习;网上查阅、求援;实验;练习;教师指导社会实践和调查访问等。
 在自学的过程教师要一定要下到学生中去巡视、询问、检查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等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只是走走过场、走马观花,指导和反馈是这个过程的重点,要善于发现共同的难点、疑点和个别特殊的问题。并归类整理,个别问题随时解决,共性问题集体评讲,通过这种及时有效的学情反馈为后面的教学确定重点内容和方式。
 (2)集体学习研讨
 这一环节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决定精讲内容的重要途径。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师生交流,在争论中解决问题,也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并指定一学生记录不同的认识,在有几位小组长对全班汇报这种形式可以使教师交教、全面的了解全体学生的看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课堂抽奖式的提问,从而为下面的精讲奠定基础。
 第五步,精讲成型:教师对重点、难点精讲,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方法结构。
 精讲主要解决三个问题:①难点内容,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还未解决的遗留问题;②重点内容,主要是教材要求的水平较高,而学生掌握的水平较低的内容。教师应根据掌握的随堂信息,及时反馈,通过讲授法,范例法,做演示实验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帮助学生理清概念,规定问题的内在联系;③详略结合,注重知识结构的形成,通过重、难点的讲解,使内容前后连为一体,形成对该部分内容的整体认识,设计好板书,以便给学生一个直观,整体的联系。精讲成型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注意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略详得当,避免面面俱到,重复满堂灌的倾向。精讲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用问题铺路,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找出已知与未知、现象与本质、新与旧之间的矛盾,从而打破思维定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绝大多数学生已懂的问题一律不要讲,对部分学生弄懂了的问题可先由学生来讲,或者学生互相交流,再由老师补充、更正、深化。教师的精讲重在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思路,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听懂而已,就题讲题。要及时肯定那些敢于质疑和表达不同观点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大多数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可在启发、引导的前提下重点讲解、示例,
 第六步,巩固提高:当堂训练,进行巩固与反馈修正,落实教学目标
 训练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规律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当堂训练的题型多种多样,如口答、实验、计算、填空、选择、默写等等,训练的方式有演板、口答、作业、动手操作等,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训练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准讨论、抄袭,教师可以面批,加大反馈面,及时掌握学生完成训练的情况,特别是中差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的修正和辅导做好准备,当堂训练的题目难度要切合学生实际,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不宜过多、繁杂。体现分层训练的要求,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
 有了MCAI课件的支持,当堂训练的时间和题型题量都有了保证,题目解答,分析都可以出现在课件中,省去了板书的时间,为快节奏、大密度和高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空间。    巩固练习题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样性。要以灵活多样的练习,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练习的形式可采用:口答,笔试、讨论、演板、竞赛抢答等等形式。
(2)层次性。一个学习成绩再整齐的班级,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掌握也由好中差之分。巩固练习题的设计宜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使每个学生都有可那能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问题的安排顺序要与学生思维发展相一致,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能创造性领悟解决问题。(3)量力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在题目的整体难度、广度、题量的多少上要量力而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也不能超出实际水平太多,以至于学生无从下手。

4.2教学实例

如《电流表的使用》一节教学的具体程序为:
⑴利用自制的一幅电脑动画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⑵用导学提纲来展示学习目标
⑶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主要存在的问题
⑷网上探究查询,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问题
⑸针对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点评精讲
⑹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再利用电脑做模拟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⑺学生独立练习,通过计算机自我批改、释疑,或向教师机和其他同学的计算机求援
⑻由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做出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提高,形成知识网络,为知识的应用和超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⑼布置1—2题作业,直接在计算机完成

参考文献:
(1)北师大等四院校:《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课程·教材·教法》2000.3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4)《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2001、12
(5)王国章、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教育改革》1995年第1期。
(6)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7)程志荣《研究性学习探索与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4

【四结合与物理学科的探究合作式学习(一)】相关文章:

新高考形势下高二物理学习探究05-31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论文(精选9篇)08-16

高一开展物理合作学习的研究情况总结05-05

创设学习情景 促进科学探究05-13

高职院校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论文05-03

论中职英语合作学习05-25

多媒体在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探究08-27

人类理性对秩序的探究05-04

隐私权及其探究06-03

探究网络经济特征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