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蹈艺术风格探究与传承论文

时间:2020-12-11 08:30:51 舞蹈论文 我要投稿

彝族舞蹈艺术风格探究与传承论文

  第1篇:彝族舞蹈风格探究

彝族舞蹈艺术风格探究与传承论文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陶冶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回顾彝族的历史,彝族舞蹈为彝族文化增添了色彩。彝族舞蹈不仅可以巧妙地传达彝族文化的精髓,还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彝族人民用不同的舞蹈动作,传达着艺术情感,舞蹈风格独特,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本文以彝族舞蹈为切入点,通过理性审视彝族舞蹈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彝族舞蹈在中国民族舞蹈中所起到重要作用。

  一、彝族舞蹈概况

  彝族是中国发展起源比较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历史悠久,艺术文化资源丰富。彝族舞蹈作为彝族文化的精髓,更是风格独特,艺术特色鲜明。总结起来,彝族舞蹈有以下特色,首先是舞蹈动作简单,但是腿部动作多而强韧。其次,彝族舞蹈喜欢扣臂环舞踏歌,一般情况下,或相互携手,或拍掌顿足。多姿多彩,优美动人,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天赋和浓厚的民族风格。传统的彝族舞蹈,许多都和彝族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如铜鼓舞、葫芦笙、踏歌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彝族舞蹈从战国时期到两汉时期进入鼎盛时期,我们通过出土的大批青铜舞俑,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舞蹈盛况。其中,徒手舞、踏歌、羽舞、铜鼓舞、铃舞等,至今仍流传于彝族民间。在今天的彝族舞蹈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这些舞蹈的踪迹。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南诏、大理国衰落后,许多彝族人民开始过上了封闭、半封闭的生活。许多彝族人民迁徙到大山中,山高地险,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由于历史原因,彝族直到解放前,还存在各种不同形态的制度,由于各种社会制度的复杂性,导致彝族舞蹈的多种风貌。

  二、彝族舞蹈风格

  彝族舞蹈主要分为以下五种:一是反映彝族社会发展状况的战争舞,主要包括大刀舞、棍舞、矛舞等;二是常常在婚丧嫁娶场合表演的舞蹈礼仪歌舞,这种歌舞主要是为了取悦宾客,歌舞表演者与宾客共同舞蹈,舞蹈形态夸张逗乐,在表演的过程中,还穿插一些舞者的技术特长。三是宗教舞,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的舞蹈有“跳哑巴”、“跳德”、“巫舞”、“喀红呗”等,宗教舞的表演者多为巫师,宗教舞的内容多与占卜祈祷、驱鬼敬神、安魂送灵有关。另外,属于最原始的宗教祭祀舞蹈还包括“狮舞”、“扁鼓舞”、“水牛舞”、“跳猫猫”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舞蹈后来都演变成了表演性较强的大众化舞蹈。四是教育歌舞。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歌舞是流行于云南很多地区的“烟盒舞”。“三步弦”“正弦”是“烟盒舞”最基本的舞蹈形态,其表演套路有280多种,表演烟盒舞时还有歌曲伴唱,歌词内容大致是教化戒毒戒赌等。五是宴饮歌舞。这种舞蹈大都在宴请宾客时表演。彝族人热情好客,宴请亲族邻里时,常常饮酒作乐,歌舞一番。酒礼舞、捧盘舞、跳菜舞等都是宴饮场合表演的舞蹈。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彝族舞蹈带有极鲜明的民族特点,彝族人喜欢通过舞蹈表达人生态度及内心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彝族舞蹈上身动作很少,其舞蹈特色主要表现在足下,因此,彝族舞多以踢跺脚为主,如勾腿相互打脚、撩腿复跺、吸退前跺等动作。这些舞蹈动作文化内涵极其深刻。

  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感知世界的手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舞蹈传达着人们的内心情感,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与内涵。如流行于红河南岸的乐作舞,就是一种风格比较独特的传统彝族自娱性集体舞。乐作舞的动作颇似蜻蜓飞舞,所以,也有人将这一舞蹈称之为"蜻蜓舞”。乐作舞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跳,男子可以从年少跳到年老,但是妇女就不可以,妇女在做母亲以后就不能够跳这种乐作舞。乐作舞不仅在过大年、火把节等喜庆节日可以跳,在祭祀活动和丧葬时也可以要跳。乐作舞参加舞蹈的人数不限,歌舞形式比较丰富,歌唱、器乐和舞蹈相结合,舞前先演唱歌曲,有乐队伴奏,一般情况下,乐队人员不参加舞蹈,但是,却可以随着拍节摇晃身体。乐作舞姿态优美,特色浓郁,图形基本为圆圈,舞蹈柔和而轻盈,舞者手臂如蜻蜓振翅般舞动,膝盖伸屈富有弹性,欢乐时,舞者边跳边唱,间或拍手,还唱着“嘎、嘎、唆唾”的歌声。

  铜鼓舞也是彝族人民传统民间舞蹈。铜鼓舞是属于群众性自娱舞蹈,舞蹈风格和律动别具一格,舞蹈人数不限,男女均可参加。铜鼓舞基本舞步为胸、腰及胯部的大幅扭摆,基本是一步一并脚,右手交替上下甩动,步伐不复杂,脚步男女相同,膝部随扭摆而屈伸,舞风清新、纯朴。阿细跳乐是云南彝族传统舞蹈,源于其祖先的劳动生活,他们白天种地,经常在农闲的夜月下跳,所以,阿细跳乐也被称为“阿细跳月”。每逢传统的“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彝族的年轻人就在夜晚或农闲时出来跳阿细跳乐。阿细跳乐伴奏乐器有笛子、树叶、大小三弦等,节奏是五拍,较奇特。阿细跳乐的领舞者就是吹笛子者,领舞者舞步始终跳跃,跳三步,抬脚跳两下,或自转一圈,或与对舞者对脚,一般情况下,男子手持乐器,女子双手左右摆动,男女的步伐基本相同。舞蹈热情奔放,队形富于变化,既有交错互动,也有前进、后退,大幅度的跳动,构成炽热的气氛。

  三、结语

  彝族舞蹈大多来自于生活,特点鲜明,风格独特,富有美感。彝族人将生活中的动作,用艺术美的形式给予展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彝族舞蹈对彝族文化发展继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2篇:彝族舞蹈发展现状及其艺术风格探讨

  舞蹈是艺术形式的一种,既能够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们业务生活,还能够实现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彝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其发展历史中,彝族舞蹈在彝族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将彝族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彝族人能歌善舞,通过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将艺术情感传达出来,形成有特色的舞蹈艺术风格,丰富了舞蹈形式。

  一、彝族舞蹈发展现状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彝族舞蹈,其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彝族舞蹈起源于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为鼎盛时期,从我国出土的大量青铜舞俑中能够看出这一盛况,期间以铃舞、通鼓舞、羽舞和徒手舞为代表,并一直发展至今。在彝族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又逐步产生了踏歌、葫芦笙、通鼓舞等种类[1]。今天的彝族舞蹈,舞蹈动作虽然简单,但是腿部动作很多,并且十分强韧,尤其是喜欢扣臂环舞踏歌,以拍掌顿足、相互携手等形式,展现出优美动人、多姿多彩的舞蹈动作,将彝族浓厚的民族风格与独特的艺术天赋表现了出来。

  二、彝族舞蹈艺术风格

  (一)彝族舞蹈主要种类

  彝族舞蹈共有五类:第一,战争舞。能够将彝族社会发展状况反映出来,通常由矛舞、棍舞和大刀舞等;第二,礼仪舞蹈。主要是在婚丧嫁娶等场合进行表演,以实现取悦宾客的目的,舞者可以和宾客一起舞蹈,以夸张、逗乐为主要舞蹈形态,表演时还会融入舞者的技术特征;第三,宗教舞。比如喀红呗、巫舞、跳德和跳哑巴等,这些舞蹈种类与宗教信仰有关,舞者一般是巫师,舞蹈内容主要为安魂送灵、驱鬼敬神和占卜祈祷等。此外,跳猫猫、水牛舞、扁鼓舞和狮舞等也是常见宗教祭祀舞蹈。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些舞蹈逐步演变为大众化舞蹈,增强了其表演性;第四,教育歌舞。其中云南地区的“烟盒舞”是教育歌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烟盒舞的基本舞蹈形态是三步弦和正弦,至少有280种的表演套路。在烟盒舞的表演过程中,还配以歌曲伴唱,戒毒、戒赌等为主要歌词内容;第五,宴饮歌舞。是在宴请宾客时进行表演的舞蹈,彝族人热情好客,在宴请宾客的过程中会饮酒作乐,表演舞蹈。宴饮歌舞主要种类有跳菜舞、捧盘舞和酒礼舞等,在经济、文化和地域等因素影响下,彝族舞蹈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彝族人善于利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彝族舞蹈腿部动作多,上身动作少,舞蹈特色通过足下表现。所以,彝族舞蹈通常以吸退前跺、撩腿复跺和勾腿相互打脚等踢跺脚为主,并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轻盈柔和,富有弹性

  彝族人主要通过彝族舞蹈来感知世界,随着彝族舞蹈的发展,其内涵与风格更加独特,能够传达人们内心情感[2]。例如:乐作舞在云南红河南岸较为流行,是一种古老的彝族自娱性集体舞,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乐作舞与蜻蜓飞舞比较类似,因此也叫做蜻蜓舞。除了妇女以外,男女老少都可以跳乐作舞。乐作舞既能够在各种喜庆节日中跳,如火把节、春节等,还可以在丧葬、祭祀活动中跳。参与乐作舞的人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歌舞形式也很丰富,舞蹈、器乐和歌唱都可以。在舞蹈前先进行歌曲演唱,乐队进行伴奏,通常来说,乐队人员不参与舞蹈,只能够跟着节拍晃动身体。乐作舞艺术风格十分独特,舞姿十分优美,图形以圆圈为主,舞蹈轻盈、柔和,舞者手臂如蜻蜓振翅般舞动,膝盖伸屈富有弹性。在舞蹈高潮部分,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还会唱歌和拍手。

  (三)热烈欢快,富有变化

  铜鼓舞也属于彝族传统的民间舞蹈,是一种群众性自娱舞蹈,舞蹈艺术风格与动作颇有特色,参与舞蹈的人数也没有限制,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铜鼓舞基本舞步为胸、腰和胯部的大幅扭摆,通常为一步一并脚,右手交替上下甩动,没有过多的步伐,男女脚步都一样,膝部在扭摆过程中不断屈伸,舞风有着清新纯朴的特点。阿细跳乐是彝族舞蹈中的一种,伴随着劳动生活产生,以往人们白天劳作,晚上跳舞,因此,阿细跳乐也叫做“阿细跳月”。每年6月24日是传统的火把节,彝族年轻人会在农闲、夜晚时跳阿细跳乐。大三弦、小三弦、树叶和笛子等是阿细跳乐的伴奏乐器,节奏为五拍,比较少见。吹笛子者为阿细跳乐的领舞者,通过运用不断跳跃的舞步,即跳三步,抬脚跳两下,或自转一圈,或与对舞者对脚。通常来说,彝族男子手持乐器,女子左右摆动双手,男女保持一致的步伐。舞蹈热情而奔放,队形不断变化,形成热烈、欢快的氛围。

  三、结语

  总之,彝族舞蹈一般来源于彝族人日常生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十分鲜明,舞姿优美、轻盈而柔和。彝族人喜欢以艺术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动作,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体系。可以说,彝族舞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彝族文化的发展。

  第3篇:中国民族民间舞彝族舞蹈的传承与市场的关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为一家,少数民族在这个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并且每一个民族都拥有着自己浓郁的本民族特色。彝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创造精神,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众、分布最广、支系最多、民族民间歌舞最为繁富的一个民族,分为四川凉州彝族、云南彝族,虽然都是彝族,但是由于地域不同,生活习俗不同,舞蹈作品的表现也不相同,例如“烟盒舞”又名跳弦,虽然出自云南,但是四川凉州彝族舞蹈《花之舞》《火》都把“烟盒舞”的元素表达得淋淋尽致甚至跳出了别样的情怀,让人流连忘返,云南的“烟盒舞”脚底不仅欢快,而且身姿婀娜曼妙,其舞姿刚柔交替、俏丽婀娜,让舞者情不自禁舞翩翩,但四川的《火把节》又把烟盒舞的元素表达得霸气干练、风龙活虎,这就是彝族,由于地域不同,生活习俗不同,作品也不同,一个柔,一个烈,但都是一个元素。“烟盒舞”也许就是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的体现,但是你也会忽然间看到它把云贵高原和四川凉山紧密地拉在了一起,不得不叹服,民族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之强大,无论是在云南地区,还是在四川凉山地区,你都会看到烟盒舞,跳弦的影子。

  但是它和大众文化市场的衔接还是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甚至脱钩,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们对文化的消费还停留在80年代的指引消费,自我消费还需要我们这些专业的舞者,乃至文化机构、传媒去指引,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远远不够,彝族舞蹈“烟盒舞”优美好看,观众爱看,喜欢看,但也仅仅是局限于地域,和舞蹈专业领域,例如,舞蹈教学、舞台和彝族地区,这与我们的大众文化市场不但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甚至中间还有一道鸿沟,这道鸿沟就是孤芳自赏,导致我们大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相对的陌生,这其实是我们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漠视。

  当我们看到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民族文化已经发生了某种蜕变。但是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出现了商业化倾向,在这商业化利益驱使中使有些作品已经倾向于扭曲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来换取商业利益,让人心痛不已。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民族文化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质及商品属性艺术辩证法,才能够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对于现实主义文艺工作者来说,真实性可以说是它的生命。因此社会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创作唯一的源泉。

  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正因为是偏远地区,它的民族文化被外来文化侵蚀得少一点,保留、传承显然是重之重,然尔当代文化市场已是一个融合的市场,舞蹈与杂技融合,音乐和影视的融合——MTV,戏剧和相声的融合——小品,但都离不开根,因为有根,才能够去融合,有根才能去创造,这个根就是我们的本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且不可忘记,烟盒舞又名叫跳弦,跳弦是彝族民间舞蹈中最具有特色、发展水平也是较高的一种舞蹈。群众基础非常好,但也仅仅局限于彝族地区,虽然它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领域中闪现晶莹璀璨的光泽。但是在文化市场中因未能找好定位,使烟盒舞跳弦并没有能够广泛地流传。也没有因为烟盒舞的动力带动当地的经济,更没有给演员带来经济效益。其实也没有给更加广大的舞蹈爱好者给予普及,仅仅把这美丽的烟盒舞跳弦普及在彝族的大山里,没有让它走出它的地域,走出国门,我们仅仅只做了传承,也许今天的传承就是连接着明天的创造,走出大山,指日可待,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做为一名专业舞者,我们更应该将少数民族民间舞专业性与社会广泛性挂钩,使人人都可以参与舞蹈、表现舞蹈,并且指引大家通过自我消费、艺术消费来观看舞蹈,那什么叫艺术消费呢?艺术消费是一种商业行为,也许为了审美目的,也许为了经济目的,动机可能超过我们想象。但是当前艺术消费不仅仅是个别富人或者艺术家的事情,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消费形态。艺术消费不仅创造了艺术产业,也反过来影响了艺术生产、艺术创作,它改变了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创作方式。因此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必将与社会的广泛性、功利性挂钩,才会使更多的烟盒舞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并改变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市场,以前以艺术家为中心现在转变为以艺术家、消费者、艺术商共同为中心;艺术本身以重内容转变为重内容和重形式;客体(消费者)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和主动参与。简单地说就是将舞蹈艺术作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行为,它的票房价值也因为舞蹈艺术商品出现三种状态:真实价格、虚浮价格和不足价格,面对艺术市场上存在的现实残酷问题,我们这些舞蹈创作者不得不面对,因为商品市场已经改变了我们这些舞蹈创作者对市场的认知,只有提高我们这些民族民间舞的创作者认知,我们才能够把民族民间舞彝族文化带进文化市场。也就是说舞蹈创作者既是商品的生产者,也是商品的经营者。从生产到经营到销售这一体化必然提高舞蹈创作者的自身能力,闭门造车的年代己经一去不复返,面对艺术商品唱主角的年代,我们一边要保留、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统文化,又要面对商品市场的选择做出创新,表现方式由审美转变为审美与审丑;性质由非功利转变为非功利与功利;功能由满足需求转变为制造失落、扩大失落,话说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艺术市场也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虽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制度。但是以北京为中心以及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文化都市和沿海地区,发展势头迅猛。

  话说市场,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上的是买和卖某些商品而与其他厂商和个人相联系的一群厂商和个人。市场的规模即市场的大小,是购买者的人数,简单地说就是买卖,而艺术市场是指以商品形式进行的艺术品交易,产生于17世纪的荷兰。艺术家既是商品的生产者,也是商品的经营者。艺术家的画室也就是制造车间,创作的作品也就由艺术家进行销售。

  而中国的艺术市场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段:即三代至秦汉的寄生性艺术市场,以歌舞的皇家赞助为主;魏晋南北朝至五代的雇佣性艺术市场,以佛家雇佣艺术为主;宋元至明清的自由性艺术市场,各种艺术自由买卖全面开启。简单地说艺术融入商品,产生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增值。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艺术市场也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虽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制度。但是随着当今商品市场的飞速发展,艺术市场也是突飞猛进,并且出现了艺术商人、艺术中介,由于他们的出现,艺术与商品的妥协性由他们将其完美结合完成,因为艺术家的创作感性多于理性,而当其作品要融入实用性设计,就需要向妥协性改变,因此很多的艺术家转身就成为设计师,理性就多于感性了。艺术商品也就是说艺术与商品互相迁就,达到一个平衡的结果,因此,艺术商人、艺术中介瞬间大量涌出,他们把舞蹈、创作者、市场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平衡点,同艺术市场需求预测结合起来,通过数据可以预见未来艺术市场需求及矛盾变化趋向。只有在摸清艺术市场资源的基础上,预测出各种产品的发展前景,才能结合艺术市场需求的变化,精确地预测出艺术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使艺术发展的道路更加目标明确。

  以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手段进行最佳选择,在当今艺术世界基本全球化,艺术市场的规模比任何时候都要庞大。年轻的热门艺术家可以迅速地达到一个中年艺术家的价格,甚至是超越,作品也一样,因为热门,大家纷纷仿效、翻拍,这个热门不如说是对艺术市场的肯定,我们看到有些少数民族舞在舞台上大放光彩、收入不菲的时候,为艺术商人、艺术中介喝彩。因为他们的努力将少数民族舞蹈推向舞台,推向世界,无论褒贬,世界的发展总是向前的,我们的舞蹈艺术家们也应该在商品市场面前接受洗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们进步,舞蹈艺术家们才会更加珍惜民族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更加希望更多的艺术商、艺术中介、传媒关注彝族舞蹈,关注彝族文化,通过他们与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家们共同的打造会使彝族舞蹈与世界连接得更近一步,与文化大众市场乃至商业市场更近一步,因为它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及享受,又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这就是我们跟市场的联系,我也相信彝族舞蹈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也更加希望彝族舞蹈这朵芬芳的花朵,在文化大众市场乃至商业市场面前芬芳绽放。

【彝族舞蹈艺术风格探究与传承论文】相关文章:

1.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探究论文

2.彝族舞蹈风格介绍

3.美学视角下电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

4.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

5.南京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6.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舞》

7.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8.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9.儿童舞蹈的艺术特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