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时间:2022-07-26 12:14:47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精选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精选9篇)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1

  一、通过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从教多年,对学生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班级里出类拔萃的学生,大多都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们平时的阅读不是局限于书本课文,而是扩展到许多课外读物。从学生口中的学习烦恼可以了解到,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往往在考试的时候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眉头紧锁,十分痛苦;而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神态自若,胸有成竹,下笔成章,一挥而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同,浓厚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源于老师的引导,家长的鼓励,学习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渴望。来源于自身的渴望的概率非常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其次是家长的鼓励。所以从小积极的鼓励与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方式。同时老师要与学生一起品味精美的文章,一起欣赏美好的片段,探讨精彩的写作方式,与此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老师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作文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要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好的作文讲究一份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作品往往是很乏味的。必须让学生明白,作文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而能让自己感动的事,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写作文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事,自己最容易忽略的事,往往在别人眼里是最感人的。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想要学生认真仔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首先要让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学生本身毫无见地,那么生活再丰富多彩也是枉然,而让学生善于观察,拓展知识面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阅读大量的素材。文学作品中作者的眼光一般是很独到的,他们是如何将平凡的事物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并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这都是需要老师去分析给学生听的。比如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文章,将春天描写的如此细致入微而又优美动人。《背影》中将深厚而伟大的父爱展现在读者眼前,又描写出主人公对父亲的歉疚和依依不舍。又比如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乐趣无穷的童年生活以及妙趣横生的学习生活都描写了出来。这些都是老师要仔细分析给学生听的,要教导学生向文章中的作者学习,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将每天的感受简单地记录下来。比如浓厚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美丽的风景,开心的、伤心的与感动的任何事,都可以用笔写下来。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品味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感动与感恩,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更让他们积累下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他人眼中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该怎样去观察生活,如此反复循环,一篇篇融入学生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就诞生了。

  三、通过阅读加强写作技巧

  阅读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如果说积累素材是阅读的一项“文功”,那么将素材恰到好处地衔接起来便是阅读的一项“武功”。文学作品中通常会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叙述手法,将原本普普通通的事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如果能让学生多去注意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去,对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与引用等;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与说明等;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叙述方式一般有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如果教导学生先认识这些手法,然后让他们多去注意文章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便不再像流水账一般的枯燥无味了。阅读是学生认识生活的途径,而写作则是对生活的反映与表达,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写作是融合生活素材与写作技巧的智力劳动,若学生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那么写作文时往往就会有畏难情绪。但当他们较好地掌握了读与写的本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写作也就成了一种学习的乐趣。同时写作的乐趣又会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果将阅读比作是蘸墨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下笔的过程,所以说阅读是输入,培养文笔水平;写作是输出,表现文笔水平。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2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应该通过说、想、看、导、听、唱、动的方式来进行,用以深化、强化学生的理解、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其中,多方面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也是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如果正确引导善于利用,定会让教学增辉、生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配乐吟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审美能力主要通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古诗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高度精练,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将古诗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欢快优美或激越高昂的旋律中反复吟诵、吟唱,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虽然只是春天中的一个侧面,但是景真情真,言浅意浓,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鸟声婉转,悦耳动听,啁啾起落,远近应和,配上轻快的旋律,成为一首美妙乐曲。让学生合唱吟诵、欣赏,就能让学生与诗人一起感受到春光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予的无限美感。通过配乐先声夺人,让学生感受到美,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涵的美,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二、歌词编写,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歌词的编写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创编歌词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可以仿照歌词内容创编歌词、发散思维、多角度创编歌词等三创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相互合作,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是提高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音乐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及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依照儿童的心理特点,高年级为“在创作中捕捉音乐形象,激发情感”,使音乐教学形成“技、趣、情”融为一体的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变“要我唱”为“我要唱”。探索直观诱导法、故事激情法、游戏表现法等,在唱游活动中理解与表现音乐的方法,使低年级学生摆脱了由于识字有限而造成的理解音乐的困难培养了音乐情趣,顺利地完成了幼小过渡,探索出“根据音乐实践中感知的印象理解概念名称的教学方法”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对音乐作品的再创造之中”的教学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变被动的单纯说教和枯燥乏味的训练为主动的实践与探索。针对高年级学生自尊心强、不爱表现自己和流露丰富的情感特点,采用“感受再现法”和“旧曲填新词”让他们在再创作中体会各种不同情绪的作品,以求与所学歌曲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的内心活动表现为外在活动。

  三、理解乐曲,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歌唱音色甜美,和声饱满,唱出心灵深处最动听的曼妙之音。也可根据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述,让他们勇敢地站在舞台上,充满自信地用歌声表达内心情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入课堂,这样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音乐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需要老师适当地激发和锻炼,另外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将相关内容引进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主题,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水平。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3

  一、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现状

  1.文学作品阅读量少

  近年来高校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和阅读数量持续偏低,甚至对经典文学作品不求甚解,这成为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主要表现。例如,在进行外国文学的课程讲授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一些如《哈姆雷特》《浮士德》等经典文学作品了解甚少,这给教学的深入带来了很大不便,也充分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低。

  2.文学写作能力差

  由于高校学生缺乏足够的文学作品阅读数量,加上没有深入研读和学习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导致他们在进行文学写作时写作能力较差。从目前大学生文学写作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语法错误和语义混乱,甚至影响正常阅读,更不用说语言的流畅及文学意境的营造。

  3.文学素养缺失引发人文精神衰落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对现代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及人文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国古代文学《孔雀东南飞》与英国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当代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这种对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正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如今,由于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人文素质较低,引起社会的人文精神衰落。

  二、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1.教育机制存在弊端

  如今的教育体制对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极为不利。首先,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人文知识掌握的片面甚至匮乏。其次,在大学阶段虽然加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教育,但是往往只是注重人文素质的课堂教育,忽视了相关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艺术知识的熏陶,直接导致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2.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国外文化的涌入,国内外多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高校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思想价值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贪图享乐、腐化堕落的思想直接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思想,造成部分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社会环境中的恶劣现象,人文精神丧失、人文价值逐渐模糊,影响健康的思想人格和文学素养的形成。

  3.文化活动内容单调

  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表现在学科范围内的文学知识提升,还可以通过校园的文化氛围来体现。尽管目前已有很多高校的学生会以及团委定期组织一些关于教学实践的科技活动、文体活动,但是与大学生文学素养相关的学术活动却很少,导致一些与文学素养等人文素质提升的哲学、历史、文人等文学知识不能有效地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导致学校缺乏浓厚的人文氛围,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和文化品位的增强。

  三、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教学策略

  1.加强对文学素养教育的重视

  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教育不只是高校语文教师的责任,而是和学校、教师、学生都有一定的关系。首先,高校要正确认识文学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的过程,对学生丰富精神、陶冶情操及完善人格都有重要意义。其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材的整合,使教学兼顾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文学育人的目的。最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认识到文学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文学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学底蕴。

  2.完善文学素养课程设置

  首先,《大学语文》是如今高校文学素养教育的主要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要增加《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量,确保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其次,高校还可以结合学生文学素养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开设一定的类似《外国文学》《文学欣赏》的选修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高校学生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建立科学的文学素养评价机制。无论是《大学语文》的专业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地将学习与考核结合起来。

  3.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是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大有裨益。第一,学校可以完善图书馆建设,方便学生借阅图书,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第二,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文学活动,寓教于乐。第三,可以组建一些文学社团,帮助学生将语文学习、课外阅读及文学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高校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4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大公司对于专业型、技术型及顶尖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其所提供的岗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不得不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忽略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越随着该现象的日益凸显,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也在研究与讨论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当今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面试教育下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不足

  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更偏重于应试教育,在该教育体制下的各学校更加注重于学生专业文化的培养,对当代学生的文学素养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种提倡就不免有点苍白无力。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为了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特别是高考将学生分为文理科,这就使大部分原本文学素养就低的学生们难以接近各种优秀文学,不得不在数理化的题海战术中挣扎来回。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重视不足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性人才,在一些技术领域对大学生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对学生减负,但大学生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适应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得不牺牲大部分自由时间来恶补自己的专业知识,希望在以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就使当代社会环境下毕业的大多数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优秀文学少之又少。

  (三)当代大学对大学生的文学修养要求不高,大学生缺少学习文学的源动力

  当代大学对于学生文学修养要求不高,学校的文学活动不多,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导致校园里没有良好地气氛。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过分的强调了时效性及利益性,而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文学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学生无利可图,这使得大学生缺少了学习文学的动力,进而很少阅读。文学素养本就需要长期培养,但大学生在大学里既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参加其他业余活动,导致空闲时间减少,阅读的时间更少,这就使得大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微乎其微,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忽略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四)当代大学生热衷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小说,对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兴趣低

  虽然很多大学生对文学类的书籍很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大多数是对于情节曲折、生动有趣的故事类。相对枯燥乏味、较难理解的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情节丰富的小说,特别是女生比较中意虚幻而又美好的爱情故事。当代大学生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他们宁愿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不去读书,喜爱阅读散文、诗歌、戏曲等类型的文学作品的大学生很少。

  (五)互联网的飞速使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

  近年来互联网取得了飞速发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具大方便快捷的同时,虚拟的网络游戏也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中能弥补现实中的空虚,获得满足感,因此可能迷恋网络游戏,对文学素质方面的学习及人际交往兴趣降低。

  二、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文学素养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化是一个人内涵的体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了解、学习、继承以及发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学素养,提高精神品质,丰富精神面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担当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二)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文化素质既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学生的文化素质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事业发展。文学素养是完善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是职业技能形成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这对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文学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人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不仅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更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超脱思想,而且能改变大学生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拘泥于现实的现状。文学素养的提高,也能改变当代大学生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1)学校也应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增加学校的藏书量,规范借书的流程,增加大学生借书种,改善借书方式。大学的藏书量反应了一所高校的层次,一所历史悠久学科特色鲜明的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也会比较丰富,会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类学生。相对来说,普通高等学校的藏书量数量少,内容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在阅读上进行引导。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各大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名著,尤其是欣赏古典文学。在图书馆及各大教学楼增设好书推荐栏,多推荐些古典文学类的书。

  3)增设文学素养培训课程,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文学方面的竞赛。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能够关系到全国人民整体素质提高,有关文学方面的竞赛范围不能局限在高校校校内,应该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在各高校间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开展。通过现实利益的引导,一步步加强大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关注从而加强自身的文法素养。

  4)从当代大学生本身入手,从根本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经典作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乐于读书,与各类名人大师对话。

  5)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好书伴我行”等大型的讲义活动,以各大高校名师,各类名家大师为讲师,将“多读书,读好书”的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中华儿女。总之,应尽一切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对自我及世界的认知、辨析能力。希望通过对古文学及现代中外文学的学习,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更好的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大责任。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5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主动建构知识的主人。”这就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受到种种原因所限,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指挥下学习课文,有时候教师组织的教学内容偏离了文本主题,导致学生所学有限,还有些学生误认为语文教育等同于理解词语,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这明显不利于他们真正领悟课文语言的魅力,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时高职生落入“一叶障目”的尴尬境地中。要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进行文学常识传授

  单从文学常识的内容来讲,这部分内容略显枯燥和单调,主要是一些作家的姓名、出生年月和主要作品等。但如果高职语文教师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会使文学常识教学变得十分出彩。比如在讲授郭沫若《炉中煤》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告诉学生郭老先生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五四运动”前期,那时候郭沫若还远在日本,但是国内的革命形势仍旧激荡着他的内心,使他在激动之下写下了这首诗。这种爱国精神对即将走上社会,开始人生新征程的高职生而言不无启示。如果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是值得高职生深入思考的问题。

  2、开展文学诵读活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文学诵读过程的知识化,即一味强调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咬字清晰、注意断句。这种僵化的诵读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甚至引发他们对语文的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诵读文学作品,促使学生徜徉在文字语言的魅力中,使学生日积月累,欣赏语文课文的独特之处,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以泰戈尔的《春天的遐想》为例,该文饱含希望与喜悦的情感,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诵读,抓住“芊芊嫩梢”、“妙龄少女”、“亲姐姐”等重点词语,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若是在文章层次间遇到停顿之处,也要竭力做到语断意不断、音停情不停,带领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体会作者看到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愉快之情。

  3、实施文学欣赏教学

  高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或是赞美具有雄心壮志的英雄,或是描写秀美壮丽的风光,还有一些文章抒发人间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的良好素材。在讲解完基本课文知识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某一段进行鉴赏,让学生就文章情感、文章内涵等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比如巴金的《怀念萧珊》、高尔基的《鹰之歌》等课文都是值得学生用心鉴赏的好文章。文学是抒发情感、表达命运的特殊形式,学生可以不用囿于文章作者所搭建的框架,就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论对错,只要有独到之处,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文学潜力。

  三、结语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高职语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教育,二是文学教育。语言教育旨在促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规律。而文学教育的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从语文作品中去感悟生活、感受命运,体验幸福与痛苦,进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爱上文学。教师要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之美,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眼光。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6

  一、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内涵界说

  何为文学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又须具备怎样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方面通常是指一个人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即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较好地再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蕴。一般而言,文学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一定的文学基本理论,包括创作理论、鉴赏理论等;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常识;

  (3)能够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4)能够具有良好的文学作品阅读感悟能力及习惯;

  (5)能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自己见解、观念的能力等。作为高师院校所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学生而言,在具备以上文学基本素养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凸显学前儿童文学的阅读对象心理特征、接受能力以及儿童文学的教育理论等,才能建构起适应专业需要的文学素养。为此,他们还应该具备以下一些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文学素养。掌握学前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心理。学前儿童文学主要是以婴幼儿为阅读对象,然而,他们的心理还处于成长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首先,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心理机能发展不完善,在接受文学作品时主要靠的是视觉和听觉,甚至是借助动觉即演示来接受和理解文学,因此,作为未来的教师就要了解他们特有的接受心理。其次,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容易受外在事物干扰,在教学中就要了解这一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吸引他们注意力,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第三,他们思维形式主要是一种直觉性思维、形象性思维,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创设丰富情境,尽量将文学作品内容进行再次创编,以诉诸于他们感官体验,增强动感。第四,他们的心理还具有幻想性特征,那些夸张的、超现实的形象和故事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了解学前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才能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具备基本的艺术表演素养。由于学前儿童对文学的接受具有视和听的特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很多内容是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形式才能让他们接受和理解,基于此,在一定意义上儿童文学也是“听”的文学,“看”的文学,“演”的文学,所以,作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就要具备一定的艺术表演素养,才能适应未来教学需要。比如做游戏,是学前教育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原始本能,也是婴幼儿的一种天性,最为学前儿童所喜爱,那么如何实施游戏教学,就离不开教师的艺术表演能力,通过游戏来引导学前儿童感受生活、体验情感、理解社会。再如,儿歌、童谣等都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也是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一教学实施也是伴随表演而被学前儿童所接受。

  能够进行儿童文学二次创编能力。由于学前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能力,他们对文学的接受缺少直接的领悟和感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编能力。教师通过自己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然后用优美动听、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声音,以及适度的夸张表情传达出真挚的情感,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领学生自己走进儿童文学世界,实现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对文学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作品的二次创作和改编就理应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的文学素养之一。因此,我们在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师资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作和改编能力,促进学前儿童文学教学更加贴近儿童本位,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和儿童性,提早实现由单纯的知识教学向职业需要转变。具备对儿童文学语言的感受能力。儿童文学具有自身的语言特色,这也是学前儿童语言心理机制决定的。由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不多,知识词汇较少,作品中的语言简单易懂,明白浅显,生动逼真,力求能够有助于儿童直觉感知和思维想象。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物,都具有形象直观性,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色彩鲜明、形态活泼、声音清晰、富有动感等特性。同时形象描绘上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此激起学前儿童的丰富想象。语言表达上还注重音乐性,节奏明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时候,还通过重章叠句、反复排比等形式增强语言的童趣。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要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才能让儿童所喜闻乐见。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路径

  儿童文学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或教学资源,同时,在幼儿园目前开设的语言、常识、计算、美术、音乐等五大学科课程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儿童文学,可以说,儿童文学是一门基础性、奠基性课程。但毋庸置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还存在着很多瓶颈,比如学科建设滞后、师资力量匮乏以及职前职后脱节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制约了高师院校培养具有适应未来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具备较高文学素养的师资需求。根据目前高师院校实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越来越规范有序,但由于在我国高师院校中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大多借鉴中文专业而来,而忽视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儿童文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沿袭中文专业重视理论研究的特点,而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具有较强实践应用的性质。第二,重视学科理论建设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显然,沿袭中文专业而来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更不能适应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需要。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必须紧密围绕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职业需要等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

  因此,如何建设一个既能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课程体系,又要注重指向未来职业需要的儿童文学课程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还要突破原有中文专业文学教学的藩篱,建构既与中文专业文学相联系,又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内容的边界。儿童文学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切合专业特点,力求全面、系统地掌握文学及儿童文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在进行文学的基本理论、文学史及文学鉴赏等通识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较好地把握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扎实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及文学鉴赏知识,使儿童文学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在儿童文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还要不断突破狭义的儿童文学观念,要构建“大儿童文学”的观念,形成既凸显儿童文学自身特色,同时又要形成与儿童文学相联系的知识结构。这是学前教育专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具备文学基本素养,还要将文学作品内容通过演示、表演、语言等形式再现出来,才能被学前儿童接受,因此,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不断拓展教学内容边界,增加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现他们将来所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科学性、现实指向性。加强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一批合格师资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保证。然而,在现行的高师院校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近年来,各类高师院校受办学市场化的影响,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学校就增设哪个专业,不管条件具备与否,不具备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增设相关专业。这虽然适应了社会需要,但因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不一、师资力量不等,这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那些并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学校也办起了学前教育专业,很多教师原来都是中文专业出身甚至教育专业出身临时转为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他们在知识结构、教学观念等方面明显受原有专业影响,更多的是他们边学边教,现学现教,很显然不能适应学前儿童文学需要,更何谈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为此,我们就要适时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培养,转变他们观念,及时适应儿童文学教学需要。目前国内一些办学水平高、师资力量强、介入学前教育专业早的一些大学开设了相应培训班,为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做出了积极努力,对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还要注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工作,培养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者,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推进儿童文学教学发展,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推进职前、职后对接与互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真正养成还离不开在实践中升华。我们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最终是为从事学前教育服务的,这是我们培养人才的起点和归宿。为此,我们就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就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学会尝试儿童文学的创编,注重儿童文学剧目的编排和参演等,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为将来职业做好储备。其次,要积极开展见实习活动,要适时向幼儿园延伸,在幼儿园建立实践基地,将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引进课堂,感受儿童文学教学活动,开展听课评课,见习实习等。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反思实践,找出不足,为进一步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提供内驱力。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7

  一、积极创设有文学氛围的语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具有文学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学素养。比如,在课堂中开展“文学知识之星”活动,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和学习中积累文学知识,每个月的月末在语文活动课中形成一次评比,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文学知识之星”称号。通过语文课和课外的积累,让学生有着对文学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适合此年龄阶段的名著,并与同学们分享,教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书单,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熏陶,学生在一个有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通过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课外名著的阅读,稳步地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采用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能力不一样,学习兴趣也不同,教师要在承认这种差距的前提下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对于班级中文学素养较差或是对文学兴趣不大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表示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的进行鼓励和引导。如有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讲,对教师有意识的古典文学的引入也无动于衷,教师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迅速跟学生家里进行联系,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兴趣爱好,经了解发现,该名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其他科学习情况也不理想。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教师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了一次谈话,在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学生想在游戏中找到归属感,同时还发现,该名学生对游戏内容游戏背景介绍等十分了解。因而教师推荐了学生玩一款新出的“三国杀”,让学生了解各位任务的背景故事,了解游戏的整个内涵,并可以和老师一起游戏。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明显发现,该同学在课上表现好了许多,和他进行交流之后了解到他对游戏各大人物背景以非常熟悉。教师当时对该学生进行了鼓励,并且提醒该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不能妄自菲薄,没有自信。通过此次对问题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也达到了培养文学素养的目的。

  三、结语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通过幼灯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展示有文学背景的图片、文字、音乐等,寓教于乐。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要根据个别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8

  一、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于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探讨一直也是一个比较热烈的话题,我们进行调查和总结后,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与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高校的短视行为有关。某些高校的领导人,办学理念不够科学,不具备兴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素质,从而将高校的教育事业变成了满足私欲的赚钱工具。这些学校的招生只有一个目标导向,即利益的巨细与否。对于带来巨大利益的专业,即使学校不具备招生资格和硬件软件设置,也强行招生。这样固然给学校带来了一时的巨额利润,但其实贻害无穷,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大学生。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所学的理论大而无当,与实践脱节。在这些被追捧的“热门”专业中,我们很难发现文学的影子。笔者在学校的一次招生咨询中就发现,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咨询处人满为患,而中文系的招生咨询处却门可罗雀。在这样的招生导向下,学校无疑会加大对这些热门专业的投入,而相对来说投给中文系文学专业建设的经费就会少很多。在经费缺乏、学生不热衷的情况下,文学素质的培养当然成了空谈。第二,学生的学习的功利心态作祟。现在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功利的心态,那些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大学就是为了拿一个毕业证和一个学位证,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取得这些东西的过程怎样则无所谓。在这样一个错误心态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有用”的知识就很感兴趣,“无用”的文学自然会被冷落。学习秘书,可以毕业当秘书;学习会计,毕业可以当会计;学习文学,难道毕业出去当“坐家”吗?第三,与社会偏颇的价值观和错误的舆论导向有关。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情操高尚、道德高洁,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博大的胸怀,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文情怀,而是在于钱。有钱就成功,没钱就是窝囊。学生说“:老师,你可以看看,有多少博士生给小学还没毕业的人打工?那你告诉我,学习有什么用?”有时候,我们可能对于这样的“诘问”也没法在一时之间给一个满意的回答,毕竟,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当然不会关注那些旨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情操的文学了。对他们来说,赚来钱养家糊口更实际一些。

  二、《文学理论》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的意义

  《文学理论》作为中文系的专业课,是对文学规律性知识的提升和总结,是学生学习中外文学作品、运用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和进行文学史解读的重要工具。《文学理论》是其他文学课程学习的前提。《文学理论》课程和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视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二者是互相促进的。《文学理论》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重新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热情

  《文学理论》不乏对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但这种理性思考绝对不是以漠视乃至扼杀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审美价值为前提。如果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总结和理性思考,那么,反过来,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自然就承担起了价值指导作用。教师在《文学理论》的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一些文学理论知识点,有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会列举很多的文学和人文事例。这些例子如果举得合适,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刺激到他们心灵柔软的角落,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寻找教师所提到的文学经典作品加以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大大提高,相应地,他们对于人生和自我价值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消除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疑惑

  很多学生从功利心态出发,总是怀疑学习文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我们说,《文学理论》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仅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文学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提出的诗、礼和乐均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认识和审美意义。在学习中,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的价值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些价值功能都是可以反过来作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理论依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就是因为文学中包含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文人雅士积极的人生思考和人生体验,这些人生思考和体验通过学习会变成我们的间接经验,会对我们理解之后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及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事务人际关系形成建设性的指导坐标。

  3.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有很多学生喜欢看文学作品,却总不太懂得好的作品好在哪里,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学生总是会说在读完之后,觉得里面有些他们说不清楚的东西在,而这些东西让他们隐约觉得所阅读的作品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文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它会教给学生很多阅读的技巧,某种文学体裁的阅读习惯以及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意蕴等知识。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喜欢创作,但却不懂得创作的规律,不懂得其中的奥秘。《文学理论》会告诉你创作的过程有哪些,灵感有何特质,创作中有哪些悖论,帮助创作者按规律行动,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乃至人文素养。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篇9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科书里许多文学作品是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文美、拓展延伸知识的文本。这些作品能净化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性灵,美化人的灵魂。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理解感悟,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体会其中的真善美,并能从中获得美感和情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意义

  1.领悟文学作品主题的时代美和永恒美。

  “文章合为时而著”,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为时代服务。

  2.欣赏辨析文章,深化理解认识。

  文学作品的赏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评价能力,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判,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认识更深入,使阅读有更多收获。

  3.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本质,发展人性中的真善美,抑制和摈弃人性中的假丑恶。课文本的许多人物形象如有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疆场的花木兰;有全身沾满铜臭的菲利浦夫妇;有用全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的长征途中的无名战士。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应透过现象揭示他们内心的丰富精神世界,通过人物形象来感受一种憨厚美、真淳美或悲剧美,体会出对丑或美的感悟。

  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作品,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表达方式的运用。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能顺利阅读的关键,它往往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基本阅读步骤方法是:①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体裁样式;②阅读每段,了解段义,主要看每段的首句和尾句;③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构思,体会这样写的妙处;④学会赏析,每段中的震撼人心灵的美句妙语,把握文章的闪光亮点;⑤延伸升华,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寻出引起作者与你的共鸣处,再推出你的新看法,这是赏析文章不可少的。阅读文学作品时,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阅读时,瞻前顾后,审视语境。特定的含义,是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制约,应注意审阅语境,谨慎小心;②联系文章的立意、背景及文章的主旨等因素来理解,将作品放入更广阔的背景下赏析,理解的深度自然加深;③多角度揣摩词语的含义,紧扣“文眼”,体味作者的独俱匠心,从而有“小中见大,一叶知秋”的艺术效果。

  2.揣摩文辞,领悟作品的神形之美。

  揣摩语音的节奏美与韵律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红,郁郁青青”等句。韵尾的合辙押韵,使句子富有音乐感,增强了语句的韵律美。

  3.体验情感意境,感受美的熏陶,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学会感受意境的图画美和和谐统一美,学生可通过文中的客观描写方法进一步地感受文中所特有的图画之美。这也是分析文章意境中所必不可少的。有时,作者会通过一些常见的景象意境,自然地引起人们强烈的美感,将读者带进一个幸福、美好祥和的境界。教师引导学生对意境进行分析,感受作家所创造的这种美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受到作家感情的感染,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享受。

  结语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阅读积累,转化吸收,才能有创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读活文学作品,是积累自身文学底蕴的关键。同时还应做到学思结合,只有真正地学中思,学中悟,才会思而有所学,悟而有所通。

【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相关文章:

构建良好阅读模式提高文学素养论文06-26

大学教师文学素养提高路径论文07-04

学会整体鉴赏提高文学素养论文07-04

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论文07-05

论文学社团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09-13

学会整体鉴赏提高文学素养探究论文07-18

大学生文学素养论文09-06

增强高中语文文学性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论文08-22

小议“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