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道的当代社会价值

时间:2020-10-04 14:36:19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语》孝道的当代社会价值

  摘 要:先秦时期,孔子作为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提倡仁爱思想,子女要孝敬父母,爱父母,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更重要的是给父母爱的关怀,尊敬父母。由此看来,孝道思想在中华民族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在当代社会,孝道仍是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深远影响。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有的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忽略了孝敬父母。然而,并非《论语》中所有的孝道思想都是积极的,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关于孝道含义的分析,提倡人们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努力地达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论语》孝道的当代社会价值

  关键词:孝道;价值;《论语》

  一、《论语》孝道的积极含义

  (1)养亲

  “养亲,就是赡养双亲,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父母作为监护人,在子女出生的时刻,就承担了抚养子女的责任。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在未成年时,父母有抚养儿童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子女,在父母年老的时候,要孝敬他们,最基础的要先做到赡养父母。“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在先秦时期,孔子所提倡的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要求。父母在世的时候,要用礼的标准来赡养他们,父母去世的时候,丧葬和祭祀也要遵循礼,子女不能跨越礼的标准去做不遵守孝道的事情。典故“卧冰求鲤”阐述了王祥为治愈继母的病,冬天脱掉上衣,卧在冰上求到鲤鱼的典故。这种孝敬父母的方式,正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笔者认为,孝道最基本的内容是需要在物质生活上奉养父母,一日三餐这是最基本的,生,事之以礼,首先就包含了对父母温饱的满足。在当代社会经济基础一般或者比较充裕的家庭,如果连温饱都不能满足父母,何谈是在用礼来对待他们呢?父母在年老时,体力劳动能力减弱,身体素质下降,需要子女在物质方面的照顾,作为子女,就应该履行自己的照顾父母的责任。

  (2)尊亲

  尊亲,就是要尊敬父母。我们要在言语和行动上爱父母,更要在内心里尊敬和爱父母。“子游问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有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道不仅仅能够养亲,在子游问孔子何为孝道时,孔子告诉子游,孝不仅仅能够奉养父母,他还告诉子游,如果子女仅仅养亲,那狗和马也能得到喂养,养而不敬,那么用什么来区别孝道和喂养呢?由此看来,孝道,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衣食住行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对父母怀有尊敬的心。在孔子看来,孝更应该建立在敬心的基础之上,如果对待父母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关怀,和对待犬马是没有区别的。这和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致的,有的子女只给父母金钱和物质生活,却不尊敬他们,对父母任意谩骂,这是《论语》孝道思想所反对的行为。

  曾子在《礼记》中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在曾子看来,孝能够分为三个层次,大孝是使父母不仅得到自己的尊重,更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辱没父母的名声,最低的是能供养父母。要做到大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自己尊敬父母不难做到,难的是让别人也尊敬自己的父母。这需要子女在为人处事中,首先要尊重别人,做有修养的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别人才会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羊且有跪乳之恩,鸦且有反扑之意。”所以,能够赡养父母只是下孝,在一般意义上,很多动物都可以做到,何况人呢?孝敬父母,在养亲的基础上,做到敬亲。尊敬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一些处事方式,在我们不习惯父母的某些行为时,要细心观察,仔细考虑后,以委婉的方式向父母提建议。

  (3)悦亲

  悦亲,就是让父母高兴。作为子女,要善于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就需要子女细心观察。“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由此可见,在孔子看来,为父母服劳役,把好的东西给父母吃,这也不能算完全尽孝道。子女应当和颜悦色的侍奉父母,取悦于父母,使父母内心欣慰,精神愉悦。子女在很多时候,在同一件事情上,与父母的观点可能正好相反,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有的.子女不妥善处理与沟通,容易产生大吵大闹的结果,由此可看出“色难”。“物质奉养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到的,……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慰,则是不易做到的,所以孔子说:‘色难’。”以色侍亲,是养亲和敬亲的升华,它所达到的目的是使父母精神愉悦。这是孝道的更高层次要求。父母年老了,由于人生阅历和一些生活习惯的不同,所以和子女的兴趣爱好可能不同,我们不能强迫父母和我们做一样的事情,发生分歧了,要善于沟通调节,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努力使父母保持精神愉悦。在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让父母高兴,譬如,为父母洗头洗衣服;为父母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节假日不在父母身边时,记得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送父母小礼物;为父母举办纪念日;陪父母逛街,聊天……这些都可以让父母高兴。

  (4)及时行孝

  父母在陪伴自己儿女成长的时候,也在逐渐衰老,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劳动能力在下降。子女在看到这些时,要有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并且要及时行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必须谨记在心。每过一年,一方面要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要因为父母年迈体衰而担心。由此看来,孔子提醒作为子女要及时行孝,父母活在世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等到父母去世了才想起孝敬父母。在当代社会,有的子女在父母在世时,不孝敬父母,而在父母去世时,却为他们大办葬礼,这是不提倡的,要及时行孝,发自内心地孝敬父母。

  朱子曰:“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者。”在及时行孝的观点上,朱熹和孔子是一致的。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情况,是否健康,是否患病。“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有的人不理解父母是怎样疼爱自己的,父母为子女的身体健康担忧,所以子女也应为父母的身体担忧,我们看到,孔子对孟武伯的回答貌似不是怎么做到孝,但我们仔细体会孔子的话,他实际回答:“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你父母为你担忧的心情,就知道怎样尽孝道了。”子女能够做到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爱父母,就是尽孝道了。在父母健康是要照顾父母,在父母身体不健康时,更应该照顾父母。朱子曰:“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其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