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时间:2023-03-29 13:27:07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授书本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还应教给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如何学”的启示。

浅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兴趣 教学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 心理学家布鲁纳语)①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授书本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还应教给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如何学”的启示,这比知识更宝贵,因为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的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形成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教给学习的方法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1、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1)把关爱送给学生,增加情感投入。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是孩子的老师,请记住,每一位孩子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了孩子们所关心、操心的情感世界.他的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转交了我们------作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作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也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高于人性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其次,多赞美学生。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4)教师本身要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只要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感染学生兴趣。作为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博学的知识,更要有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的“阳刚”之美, 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对称、和谐的形象之美,直线给人的豪放爽直之美,勾股数给人的奇妙数据之美,几何证明的简洁明快,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无处不体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美的特点,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

  (6)教师能利用多种手段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的思维从直观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阶段,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想象,很难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别说理解与掌握数学规律。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的有效途径。

  2、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

  (1)以导引趣。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头,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教师每节课的“开场白”(导入新课)说得好,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以疑引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则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以动引趣。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精心设置,用心安排,我们可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3、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③。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1) 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让他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2) 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学是为了用,一旦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他那种优越感,自豪感会激励他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价值,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自然会增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正确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

  数学教学中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有效地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七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根据青少年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片、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

  (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

  (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

  (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特别是例后反思,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我在七年级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初中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操作技能训练要求学生:

  (1)学习态度明确。

  (2)勤学好问,珍惜时间。

  (3)学习应该循序渐进,立足本质,从基础学起。

  (4)学习必须注重实践,适时复习。

  3.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应运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如:在学习同类项这节中用歌诀“同类项,同类项;字母要相同,指数要一样。合并同类项,系数要相加,字母指数不变样。”

  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教学中还注重: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不少学生不重视这一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不懂内容,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主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采取发散性提问;一题多解,延迟评价;集体讨论等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重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过程

  (1)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具、学具的运用。

  教学中要运用学具、教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能获得正确表象。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应用要注意多角度、不同方位和多样性。如角的认识,既要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形象思维水平就越高。

  在加强教学直观性的同时,努力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④。

  (2)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形结合。

  数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是具体实物、图形、模型、学具。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才能获得数的知识。如七年级的数轴的认识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八年级的统计图表等,在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中,也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5、重视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情境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境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使之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中,要重视有意识地授以学生方法的指导。要教会学生会学,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教学任务,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更多地亲自尝试与探索,更多地激发他们的心智活动和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才能真正做到:既“学会”,也“会学”, 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浅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1-1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2-2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07-21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9篇11-13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9篇)11-13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集锦9篇)11-14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汇编9篇11-14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1-03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优秀06-29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