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思路的创新

时间:2023-03-24 01:29:45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思路的创新

简介: 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是企业的预算治理,通过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和调整,对于节约企业现金流量,进步企业投进与产出比的效果,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及效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搞好企业预算治理并在治理中产生效益,是检验企业治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行预算治理是企业治理的迫切需要。本文试从团体公司的实际谈谈实行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意义与作用,客观当前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现状,联系实际探索公司财务预算治理的创新思路和措施,以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预算是企业经营计划以及预期经济活动的一种数目表现,是以货币或现金流量的形式,对企业未来某特定目标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公道安排,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机制。预算治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分、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企业财务预算是在猜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进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预算治理的目的是控制,是一种数字化的责、权控制,是整体利益目标下的资源分配与责任定位;是一种以财务治理为核心的全面治理,是企业治理的整体“作战方案”,也是激励与约束的核心。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预算治理工作,将财务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  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预算治理已成为团体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企业治理模式。加强财务预算治理审计,对管好用好资金、规范企业运作、进步企业经营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实行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进,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产权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为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和规划,必然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预算治理成了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1. 企业财务性质的转变需要实行财务预算治理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部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收付,而是包括资金张罗、投资决策与日常治理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十分复杂的活动。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的转变,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治理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财务活动性质相适应的财务治理监视机制。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实施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务治理的有效机制。  2. 预算治理的程序化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治理的审计。预算治理实行程序化治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价还价”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分解落实后,各责任单位能否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是企业高层不得不关心的。有鉴于此,必须实行财务预算治理审计制度。  3. 内部审计的独特功能有助于加强财务预算治理审计。基于内部审计独特的监视功能,财务预算治理审计对加强财务预算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预算治理体制的改革。在团体实行财务预算体制的进程中,某些制度和政策还可能存在很多不尽完善、公道的地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新情况、新题目,需要通过审计监视逐步完善、逐步规范。只有通过预算执行审计监视,才能有助于支持财务预算治理体制的顺利进行,从源头上促进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促进财务部分按章办事。财务部分是具体组织预算资金收进、分配和治理的部分。通过实施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有利于促进财务部分逐步规范财务资金的运作,杜尽挥霍浪费,为团体公司把好关;三是有利于监视部分规范运作。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部分大肆挥霍浪费、侵占挪用,造成国有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流失。而预算执行审计则通过对部分的审计监视,跟踪监视其收支,从而促使其管好资产、用好资金。  二、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现状  企业推行财务预算治理以来,通过加强预算治理执行情况审计,使企业的财务预算治理状况有了较明显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收进和支出结构逐渐趋于公道;资金预算收支运行平稳;各类违纪违规题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企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题目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预算的执行,也使财务预算治理审计这项正常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造成我们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面临很多困难。其突出表现是财务预算治理不到位、资金治理“疏松性”较大,预算审计制度形同虚设。从审计实践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题目:  1. 组织形式有待创新。当前,从组织形式上看,审计框架还不能完全适应财务预算治理要求,在审计实践中还没能做到同一调配审计气力、同一部署实施方案,并形成协力,加上目前审计职员较少,气力不足,导致财务预算审计力度不够。  2. 审计制度有待建立。目前的大多数企业团体公司尚未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治理审计制度,没有把财务预算审计制度作为监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假如持续下往,极轻易使财务预算治理成为一个“花架子”。  3. 审计手段有待转变。传统的审计都以手工为主,技术上、操纵上都已经不能适应财务电算化的需要,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滞后性,需要我们尽快采用先进的机技术,从而进步审计质量,扩大审计成果。  4. 审计内容有待完善。目前,团体总部审计没有与延伸审计下级预算部分有机结合,“同级审”与“上审下”不衔接,内部审计与外部专业审计又相互脱节,使团体财务资金的走向难以把握,不利于由上到下、从下及上,从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反映和分析预算执行及治理中出现的深层次题目,也就很难确保财务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5. 工作机制有待健全。目前,企业团体本部的日常财务预算治理工作中,往往是生产预算控制较好,而采购预算、特别是销售预算执行情况较差;本钱预算、资本支出预算控制较好,而用度预算、资金预算控制较差,这种不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往往顾此失彼,极大地损害了职能部分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了企业团体财务目标的实现。究其原因之一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对财务预算治理进行审计的工作机制。  此外,由于一些部分和下属单位在思想上对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重要性熟悉不足,导致在收进方面对非经营性收进监管不力等,在支出方面有的甚至置企业团体的整体利益于不顾,违规违游记为较多。如在专项资金治理中,一些专项支出预算不能严格按照用款项目、金额执行,使用混乱、挪用生产经营资金从事长期投资的现象屡有发生,使预算失往应有的时效性和严厉性,给预算执行带来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思路创新的构想  财务预算治理体制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预算执行审计必须围绕新的财务预算治理体制,加大预算执行审计的监视力度,从而才能不断规范财政治理,进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和探索。  1. 转变审计思路。以往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根据财务预算治理的要求,把审计监视贯串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进进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治理,促进财务治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公道、正确,规范和有效。监视财务收支,保证财务预算治理的到边到位,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审计,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通过对材料采购过程的审计,有效抑制财务资金使用中的***现象,防范和化解资金治理中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维护整体利益。  2. 明确工作职责。应当看到,财务预算治理不只是团体总部的事,下属各单位应当同时实施财务预算治理。审计部分在团体的财务治理预算审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换的作用,扮演着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牵头单位”。同时财务预算部分作为“操盘手”,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与考核中不可或缺。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尤为重要,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3. 争取领导支持。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搞好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条件,同时,审计部分工作的主动及卓有成效的审计成果也是促使领导重视审计工作的必要保证。因此,要加强对预算审计工作的领导,为审计部分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制订审计工作方案前,审计部分也应主动听取上级有关部分的意见和建议,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正常的审计工作机制,确定工作重点,使方案尽可能周密细致。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题目应及时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研究对策,争取领导的支持。审计结束后,对发现的题目要提出处理意见,并就审计结果向领导汇报。这样,既有利于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审计质量,又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审计成效。  4. 创新审计手段。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治理领域的扩展,原有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审计职员应力求在审计手段上有所创新。企业团体应实行预算治理审计信息化。一是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与财务预算软件、生产经营用软件互联,实现财务预算系统与销售、供给、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团体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治理轨道科学公道地进行。二是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与财务系统衔接,使财务预算审计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做法的弊端,保障预算治理审计的质量和速度,有效地促进团体财务预算治理的规范进行。三是通过财务预算审计,推动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努力规避财务风险,进步预算审计的水平。同时,我们还要逐步和引进国外先进的预算审计思想,积极探索团体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模式,加强监视和控制,努力发挥团体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效益。  5. 强化监视力度。企业财务治理实行预算治理体制以后,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要强化过程审计监视的力度。一是要加强对部分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审计。即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公道性实施审计,关注那些资金支出数额较大的部分,检查其支出项目是否公道、真实,有无虚列、空挂等现象。通过“同级审”检查财务部分是否按预算支出,是否存在随意性;二是要加强对各项用度的审计,重点是检查财务支出的结构,看其是否按要求列支及支出的公道性,检查福利、业务招待费等重点子目。三是加大对部分的延伸审计力度,检查其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及合规性,防范部分支出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从源头上遏制***现象的滋生;四是加强物资采购的审计,主要审查预算编制程序合规正当性,招标的公然程度和公正性,以及采购价格和质量等。五是健全内部审计监视制度,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预算治理审计中往,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团体各项经营活动都在预算严格的程序下进行。实现经营治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  6. 进队伍伍素质。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规划》中,着力夸大“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治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进步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化”。对内部审计职员也应有此要求。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要进步审计质量,需要审计职员具有较丰富的宏观知识、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处理的能力。财务审计也需要审计职员必须把握现代审计知识、机技能。因此,实施财务预算治理体制确当务之急是进步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认清形势,理清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审计职员的思想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复合型审计人才,建立起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高的高素质审计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进而不断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公司预算治理审计的主要  预算治理审计是一个发现题目、解决题目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在团体公司整个预算治理的全过程发挥内部审计的应有作用,就要在预算治理的事前、事后和事中全过程和各重要预算控制点参与。审计目标是促进财务预算的公道、正确,规范,并有效控制财务收支,保证团体公司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保障团体公司经营方针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从内容上看,财务预算治理审计主要包括对财务预算治理原则、控制机制、组织体系、财务预算编制、审查、审批、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过程审计和执行结果审计。  1. 财务预算治理原则审计:审核财务预算的决策、编制、执行、考核等治理方面是否遵循遵纪遵法、集中同一、讲求效益、综合平衡、制约监视原则。  2. 财务预算控制机制审计:审查财务预算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团体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应全部纳进预算治理,预算治理程序应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审查各回口治理部分、直属单位预算治理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和预算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3. 财务预算治理组织体系审计:审查预算治理决策机构的组织健全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决策的正确、合规性。审查作为预算治理协调机构的预算治理委员会的组织健全性;职责和权限的明确性;治理规章制度的健全性。审查预算治理各回口治理部分和直属单位职责分工的明确性、协作配合的密切性和内部控制的制衡性。  4. 预算编制审计。预算目标制订的高低是全面预算治理中的核心和焦点题目,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预算的控制治理作用。要看预算的基调与调整幅度的确立是否公道、预算目标与总目标是否吻合、各级各层次核算关系是否严谨配套、预算出发点的确立是否恰当、预算治理业绩考评的计量标准是否科学、猜测和化解审计风险的措施是是否到位,尤其是赢利指标的确定等。  5. 预算执行审计。就是以促进治理、防范风险、进步效益规范治理为目标,揭露治理中存在的题目,从政策制度和监管上分析原因,揭露隐患,检查企业信息特别是损益的真实性,严厉查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揭露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关注预算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题目,检查分析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着力于规范化建设,加强前瞻性,检查有无有悖于预算严厉性的题目。并坚持收支并重的原则,通过审计,促进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支出标准,规范资金的分配、治理和使用。  6. 预算调整审计。主要审计预算调整的程序的正当性,预算治理随着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调整幅度的制定是否恰当,预算控制的是否适度,发现题目能否及时,处理好灵活性与权威性的关系。由于企业环境、市场与政策层面的变化,外部环境变化了部分指标也要变化,如与职能部分的工作产生差异,出现不协调,或执行中发现设计不公道的内容,或企业重要工作与预算治理目标不一致等情况,建立指标追加听证制度。  7. 审计对比分析。主要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将预算与执行事实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差异,可以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分析, 从而提出使效果最佳的各种改进意见,如可用本量力分析法,通过业务量(销售量、营业额)、本钱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评价盈利状况与经营业绩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以正确把握盈亏界限,控制本钱,猜测目标利润,确定产销规模,促进预算的科学公道等。  8. 治理机制审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进地审查:第一、预算编制的原则、及编制和审批的程序是否符合和政策规定,预算编制的严厉性、公然性怎样;第二、收支是否按规定纳进预算治理,是否坚持稳健经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激励创新原则;第三、预算调整有无确需调整的原因及明确的调整项目、数额、措施和有关说明,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按程序执行;第四、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五、企业预算治理审计应把握的原则  预算治理是一套系统、精细的治理机制,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综合性治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职员,要树立现代内部审计具有治理职能的意识,要深进到经营中往,发挥内部审计的上风,牢牢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积极行使审计职权:  1. 全面性。企业预算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计部分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完善预算标准和进步基础治理水平,力求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先进,同时体现可控制、可考核,实现审计工作高效率和低本钱的要求。在推行过程中应分步骤实施,注重实际,不能急于责备与求成。  2. 先进性。实施预算治理审计,必须有信息化治理系统支撑。审计部分应依托平台,积极开发全面预算治理的软件,不断完善审计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完善全方位的监控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调整、考核、评价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 促进性。推行预算治理必须与审计部分治理理念的创新相结合。预算治理是一个动态的治理活动,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治理紧密结合,通过推行预算治理,可以暴露出审计部分在审计治理和工作协调过程中存在的题目,从而推动审计治理理念和组织机构的创新工作,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4. 合作性。企业预算治理审计需要从全面系统的观点进一步调整企业团体内部财务和审计业务治理程序,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在实施全面预算治理过程中,注重效率,讲求实效。综合考虑各部分实际需要,编制兼顾全局和部分的综合预算。各责任中心要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开支,预算的实施要层层分解,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可以看出,预算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尽管内审是一种再控制、再治理活动,但考虑到内审的独立性,内审不能够进行直接的治理活动,包括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等。但内审又要在预算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找准企业预算治理审计的切进点,以达到财务预算治理审计的目的。  :  [1]会计学会。治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科沃杰瑞克。现代经营审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87.  [3]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0,(9)。  [5]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中国企业预算治理现状的判定及其评价[J],会计研究,2001,(4)。  [6]阎金锷,陈关亭。内部控制评价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7]于新和。浅议高校财务预算治理的途径[J].陕西财经,2004,(28)。

【试论财务预算治理审计思路的创新】相关文章:

试论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审计程序05-08

试论我国内部审计职能06-07

烟草企业精益绩效管理创新思路05-02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论文(精选9篇)05-17

艺术试论08-23

会计审计论文:基于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探讨06-19

试论诚信及其价值06-01

方法、思路与问题06-01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05-02

试论人的生态化问题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