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论文

时间:2022-11-26 10:02:48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论文(15篇)

高中生物论文1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对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策略,即教师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与组织者,带领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教学;微课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需要从根本上寻找原因,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进步,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

  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而言,高中生物课堂在进行一系列改革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状况,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高。许多生物教师还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即学生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阶段。除此之外,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听,教学效率很低。然而,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通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教师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与组织者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已经由原本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离开了课堂中心的位置,变成了整个课堂最边缘的人物,同时还需要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开展。学生在获取知识中一旦遇到困难,教师就应该充当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并给予其一定的鼓励与支持。所以,教师成为了学生获取资源、信息的一种数据支持中心。随着位置的变换,也给授课教师带来了一种新的挑战。想要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就应该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任务,即建设轱辘运行核心。这个核心或许是一个问题,也或许是一串问题链,如果此核心出现问题,会对整个教学过程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在建设情境教学中,教师参与少,反之学生参与得多。所以,无论是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反馈的形式与内容,还是反馈之后教学活动的调整,教师都应该进行认真地考虑与设计,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带领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时间逐渐减少,学生则拥有了更长的讨论时间。例如,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来说,它需要的是学生将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做实验,只有实验才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理解的内容彼此进行分享与交流,这就会使每一个学生就一个知识点能理解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内容。翻转课堂还能够使学生将大量的业余时间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上课的过程中将自己不会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出来,教师会为学生一一进行解答。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能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在实践中的运用也变得更加灵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学变得极其简单容易,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会安排一个学生将自己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大致进行介绍,然后再由教师对大家的困惑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

  由于高三的课堂时间极其紧迫,所以这也就导致教师在私下的备课也要变得十分严谨,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能是精品课。不但要这样做,而且高三的生物教师还要集中在一起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都汇合在一块,从而进行分析,自主探索出一条高考出题的规律。生物教师们还要研究透彻高考大纲,将每一条有关高考的动态都集中在一起,探究出课本中的内容什么才是考试重点,什么才是考试难点。最后,生物教师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这些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完全融入到我国的教育行业当中,所以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也会对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也要积极与翻转课堂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变得更高,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这才是翻转式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xx(8):58-61.

  [2]阮恩荣.翻转课堂在小学Scratch教学中的应用:以《键盘控制及条件侦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xx(增刊1):172-177.

  [3]赵呈领,徐晶晶.翻转课堂中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研究:基于学习活动设计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xx(6):92-98.

高中生物论文2

  第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高

  摘要:高中的各门功课中,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成绩与最后的高考成绩关系密切。因此,高中生物也一直为家长与学生所关心。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高中生物如果想要实现教学效果上的进步,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指导。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策略

  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科的任课教师为了满足这种变化必须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高中生物教师为了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也在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本质是灌输,是教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不能对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新课改主要纠正的正是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借助生物教学方法的改善,对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进行提高,进而实现高中教育的真正培养目标,完成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

  1.1讲授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对之进行记忆。这样的方法是国内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讲解的过程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进行巩固。此外,这样的环节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种讲授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目前使用非常广泛。

  1.2发现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由于课改不断的推进,不少高中已经不再只是重视成绩,将成绩当做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是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常常需要建立合适的情境教学方法,经过准备,能够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进度变得比较慢,所以其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

  1.3自学的教学模式

  对于国内的高中而言,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高中都会为学生准备非常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此自学模式的使用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准备合适的任务或者作业,使学生经过自己主动的思考或者与同学合作交流来共同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很有必要。

  2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的策略

  2.1明确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物学基础,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对高中生物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步骤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在完成这部分的工作之后才可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必要的时候,还可利用目标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时,在完成基础知识之后还要进行情感教学,对于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实现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2.2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其目标在于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分析,运用,使他们的知识和实际经验联系起来。生物这个学科有着较强的科学性与理论性,它源自实际生活,比如遗传病分析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际例子来作为情景教学资料,帮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枯燥的理论知识中的乐趣,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

  2.3确立科学的教学结构

  高中生物课程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进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严谨。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周密的设计,适当的安排互动环节,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改善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思维的能力。

  2.4设置开放的评价形式

  教学设计实际上包括两个环节,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这两个环节主要包括:教学,评价。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及时的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对课堂的实际反应进行反馈。这样一来,课堂学习的主人就变成了学生,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时候,并不能只是根据成绩来评价,还要考量学生日常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还能利用学生相互评价的形式分析教学效果,这种多形式的评价能够改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

  2.5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的课程准备有两大环节:其一是教师单独准备,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解,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网络。其二是与同教学组的同事进行讨论,把握教学的具体进度以及重点,难点,寻找更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

  3小结

  简单的来说,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提高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进行钻研,发现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的具体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高中生物如果想要实现教学效果上的进步,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指导。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和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可以运用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讲授的教学模式;发现的教学模式;自学的教学模式。而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的策略则主要包括明确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确立科学的教学结构;设置开放的评价形式;教师在课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忠敏.创新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xx(04):101.

  [2]成映宏.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成效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xx(09):66.

  [3]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xx(03):100.

  第二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实现从“组织教学”到“动机激发”,从“讲授知识”到“主动求知”,从“巩固知识”到“自我实现”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在观念的转变上,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在行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调控,合理选用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避免教学的主观随意性,避免在形式与内容关系上舍本逐末。具体到高中生物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科特点,走优化课堂教学之路,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观念,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换位到学生的角度和认知基础上去考虑问题。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地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引导、鼓励学生去接受问题的挑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倡导学生多看课本以外的科普书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学伴,和他们一起探索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当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有了改变时,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是新课程理念下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有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以努力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物教师的任务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生物知识以外,还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方式具有更大的启发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探究,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土壤。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理想教学就是要围绕学生心智能力的发展而展开。新课标提倡开展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新的变化,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放权给学生,巧妙设计生物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去逐一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相信学生,给点时间,合理引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坚持教学互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授课形式大多具有“单向性”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一般不习惯于将时间交给学生,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缺乏积极性和互动性,容易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针对学生理解欠缺及时补充讲解、更正错误、答疑解惑。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课后交流与反思也很重要,学生不可能掌握课堂上的每个知识,课后交流与反思则能起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五、关爱学生成长,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把学生当作“教学之本”,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间的关系。真正去关心、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由成长。教育不能“抓大放小”,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而是关爱优等生,不歧视而是鼓励后进生,不漠视而是重视中等生,使学生在与教师真诚的交流、沟通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在教学中,不吝惜对学生的表扬,积极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建立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情感基础。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途径分析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类学科均在积极地探寻适合本门学科的教学模式。而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主。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为主。鉴于此,本文将从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探究在新课标下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有助于生物课堂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对策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得掌握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提高的倾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改变传统的考核标准,不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生物知识掌握的唯一参考标准,而是以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为评价的标准。

  1、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实验。但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被动,知识的掌握也只是通过教师的传授,缺乏学生自己的探究实践。这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1.2教学资源匮乏

  高中生物对于学生的抽象能力的发展有较高的要求,也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呈现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生物教学只局限于课本,而缺乏必要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尽管一些学校设有生物实验室,配备生物实验的素材,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探究性实验的学习中。

  1.3教学缺乏实际性

  生物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因为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真正的教学中,生物教学却变得枯燥无味,难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常常难以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导致学习仅局限于知识而不是技能,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新课改下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2.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高中生物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学生的有效性学习为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应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应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到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导入部分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高中生物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导入时用学生讨论的方法,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物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助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有效性;此外也可以用传统的提问方法,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率;但也可以综合这些方法,让课堂更加的活泼、有趣。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先针对这章节的学习重点,为学生展示一些细胞结构图,让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描述,使学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通过视频,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展示细胞内的主要结构,以此将细胞结构这类微观的看不到的东西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学生观看细胞结构的视频时,应注重用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有这些结构而这些结构又有什么作用,继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扩展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2拓展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创新学习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但一些学校中并未配备齐全的教学器材,并且因为一些器材非常昂贵,学生接触到机会也不多,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积极拓展已有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弥补生物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扩充教学资源,而不是将生物教学局限于课文内。而这种扩充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上,学生可以从扩充的教学资源上,针对一些课文没有进行解释的内容进行扩展性学习,由此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促使学生置身于创新性学习中。举例而言,在学习遗传因子发现这一章的内容时,书本只展现了遗传因子的发现过程,而这部分内容都是以文字说明为主的,因此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难以将豌豆杂交试验与遗传因子的发现相结合。这时就应进行书本内容的扩展,虽然难以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但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特别是一些直观的图片及视频的资源。搜索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片资源的扩展,了解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因子的。并在扩展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性的实验设计,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结束语

  综上而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着重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重点,而不是单纯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继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在此过程当中使学生不仅能学会生物学的知识,还能明白如何学习、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淑娟.关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J].高考,20xx,(10):338-339.

  [2]马海阿芝.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xx,(7):199-201.

  [3]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xx,(8):100,156-157.

  第四篇: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自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往传统的生物学科教学模式有了诸多的改变,但部分地区和学校仍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如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如何实施课程改革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如何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

  1.实现生物课程功能的转变。即转变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强化学科实践效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为所用。

  2.加强生物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在保留生物学科传统性的同时,加强生物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增加综合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中借鉴不同的方法、技巧,通过知识的迁移解决生物问题。如遗传基本规律中的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计算问题,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典型实例。

  3.加强生物课程与生活的联系。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生物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形成对某个问题合乎逻辑的假设或预测,活跃学生思维,提高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这有利于生物学科的渗透,更好地发挥学科的教育意义和长远影响。

  4.改变课堂讲授模式。学生的思维源于当前的认知结构,且与学习情境紧密相关。只有改变原有的认知缺陷,才有可能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或新的收获。鼓励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利用已掌握的信息,集思广益,丰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结合新课改理念,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1.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准确表达某些生物知识。肢体语言是师生之间有声语言交流的重要补充,弥补了语言交流无法达到的效果,不仅更直观也更为生动,有利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对神经元的特征,学生总是分不清树突、轴突、髓鞘,可将手比作一个神经元细胞,那么树突为手指,轴突为胳膊,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其结构特点,再也不会混淆了。

  2.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在制作过程中突破重难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让学生利用纸板制作DNA分子的平面结构,不需教师过多讲解,学生通过制作过程,就能自己总结出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两条链之间是反向平行关系,以及基本骨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知识点。既突破了重点,又避免了学生空间想象的偏差。

  3.加强实验教学。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绝大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应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实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讨论等环节的学习,在积极参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再辅之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会更具主动性。

  4.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生物教学必须摆脱“逼”学生学习的现状,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贴近生活、易学易懂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对实施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改变教师角色,明确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首先,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角,而是引导者。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采用多种授课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其次,教师又是知识的开发者、学科特色教学的建设者,应紧密结合新课改理念,提高知识研究的高度、拓展知识探究的广度、挖掘知识内涵的深度。教师改变角色,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打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基础。

  2.改变课堂行为,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以学习程度的差异或课堂表现的好坏衡量学生。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多用赞赏的眼光和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要加强学法指导。

  3.转变封闭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模式,宽领域推进。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一成不变的知识呈现方式。生物课堂不再是中规中矩一问一答的旧式思路,知识点的呈现和讲解方式更灵活。只要能帮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形式,可让课堂活跃起来,都可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开思路,不过分压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做到对整个课堂的调控收放自如。同时,也要注重灵活分享教学资源,学会借鉴好的资源,把自己当作“内质网”,把新资源比作“蛋白质”,对其进行“加工、修饰”的过程会收获更多,而且事半功倍。这不仅是对资源分享者的尊重,同时也使自己成为学科知识、资源的传播者,何乐而不为呢?

高中生物论文3

  一、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生物课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生物实验的可操作性不强,且实验周期较长,比如腐乳的制作前后需要三个月的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经费占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而中学教育投入相对很少,另一方面,有些学校领导在意识层面上便对生物实验设施的配置不重视。种种原因导致生物学科在教授时只是纯粹灌输枯燥的课本知识,遇到实在需要讲解的实验部分,即需要教师在黑板上手画。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出的教学成果之不尽如人意可想而知。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办法

  1.加强生物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提高生物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让教师自身端正态度,重视生物学科的地位,才能追求更高的教学层次。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法。从学校的角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鼓励他们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制度或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他们的教学改革热情,一定会取得可人的效果。

  2.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在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设备,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远远好过课本式的枯燥讲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环节。学校和领导要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实力确保实验设备的完备,重视生物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配置,提高学校生物教学的整体实力。

  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其实不管怎么说,学生始终都是学习的主体,不管进行怎么样的改革,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作为切入口。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每次都准备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生物学现象,穿插在知识的讲授中。比如,讲到基因这一块知识时,将基因与人的外貌长相、性格特征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自己或周围同学在外貌、性格上的不同,认识到基因的神奇,自然会对这些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中,虽然现阶段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存在众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待解决,各位教师和领导首先要从自身意识上端正态度,明确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将生物教学创新性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重视起来。要加大教学投入,增加生物学科中实验教学的比重,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目的,才能彻底改善现阶段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之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高中生物论文4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凡是能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自身综合素质的都是有效教学。新课标教育的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有效教学理论①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更应该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基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开展”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相关理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性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合理设置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方法

  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表演者而应该是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在课堂上设置好问题,会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会带给学生学习的激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情有助于思维的活跃,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输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怎么问,什么时候问,问些什么内容等都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不应该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提出来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是有效教学的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教学设备“电子白板”已走进课堂,它在投影技术的基础上革新了教学设备。电子白板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了教学的交互性,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计算机、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了有效的对话。并且能通过flash动画、微课等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集体备课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②。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具体表现在: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练习等。如果教师按部就班的把这些内容全部教给学生,就会出现老师整堂课忙个不停,课时量不够,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整堂课听的厌烦,不能有效的掌握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更不用说提高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了。所以教师课前应该充分备好45分钟的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各部分的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生动的表现出来,对教材的研讨不深刻是做不到的或者至少是做的不到位的。课前充分备好课,教学成功了一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的力量,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课前集体研讨好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最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做出一些适度的、合理的个性化处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教师教的好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的好。教师如果只是课上的好,学生的成绩没有得到提高,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很好的表演者,教学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新课标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强调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再是表演者,而是领路人,是主导者。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掌握科学知识、活跃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物学科素养。

  1.在教师主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把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转变成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依然是主导者,不是放羊式的教学。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的“目标主导”、“问题主导”、“任务主导”和“学案主导”,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设问。教师要启发学生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增殖”一节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通过自主学习能不能掌握等等。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可以采用“学案”进行教学。在学案中教师不仅可以把课本的基础知识以填空形式总结出来,让学生自主完成,还可以很好的设置问题。例如:在学习细胞周期时,设置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在学习细胞分裂过程时,设置问题: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分别各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总结?每个时期的染色体、DNA变化能不能用曲线图表示出来等等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2.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案中有些难的问题一个人完不成,可以共同进行探究,相互讨论,在实践中得真知。合作探究式教学往往比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起到的效果要更好,学生掌握知识也更牢固。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讨论辩解,解决的问题往往比老师直接讲授的知识要掌握的好,记忆也要深刻。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其要领,关注它的有效性,否则会适得其反,课堂教学就成了放羊式的教学。

  总之让高中生物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学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是学生、家长、领导和社会都认可的有效教学的方法。

  【注释】

  ①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xx:1-90.

  ② 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生物学通报》,20xx.

高中生物论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背景

  自从20xx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广东、山东等省份开展以来,近几年逐渐在全国普通高中展开。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是如何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教学目标,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很多生物教师还是措手不及,如何去“教”、怎样“教好”呈现出的问题不少。因为教材理念和教材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还是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付新课程,致使新课程在实际操作方面走了样。这些做法是受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支配,最终认为新课程改革还不如不改。教师的这种习惯性思维往往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的头脑中,正是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

  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个人化教学理论称之为教师的“内隐理论”。即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它类似某种教育理论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范,但却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学。内隐理论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论的启示,而更多是源于教师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的自我解释,只是教师个体的某种行动理论、生活理论或实践理论,内隐理论是粗糙的、零碎的、不确定的,它常使教学呈现不稳定性的冲动。

  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使其通过不断反思、调整、提高,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目标,还需要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用不同的词汇去表述、理解和诠释与教学有关的反思的含义,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思性教学内容的指向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思维活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更广泛的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意义上的思考(即批判水平的反思)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还有的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协作活动,是由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在一起,针对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教学亮点、独特的方法和暴露出的不合理的设计等共同进行回顾,通过分析、研究、探讨,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体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具体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课程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要完成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的突破,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开展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有助于社会各界形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共识,反思型教师能够学会批判性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借助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满足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通过探讨教师反思的本质、过程、方法,分析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认清并克服反思行为的障碍,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性教学无论是从初衷还是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的积极自我审视行为,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专业化成长。这正是反思性教学的现实价值所在。

  2.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开展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教育的发展,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教学生学会反思,以达到不仅培养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也达到教会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的目的。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当然,教师自身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两者是统一的。不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教师个人的成长,反思性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利于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开展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可以丰富我国的教学理论,为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的教师教育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作为有益的补充。

  四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反思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前,即反思集中于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计划、组织、安排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和喜欢程度的思考上;反思还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中,即反思集中于实施教学过程,对意想不到的问题做出思考、判断,及时调整教学;反思也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后,即反思集中于对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思考。反思活动的产生同样应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于生物反思性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鉴于对平时积累教学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出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1.课前的前瞻性反思

  课前的反思包括对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的反思。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其中具体包括:(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它特有的能力培养体系和思维方式,这决定了反思内容带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2.课中的监控性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失、成败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可以反思教学定位、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得与失、成与败的原因、反思教学智慧。因此,一个成功的生物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成熟的过程。

  3.课后的批判性反思

  课后的批判性反思要注重与课中反思相结合,它是通过教学后记的方式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所进行的反思。要正确看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即便是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避免失误的再次发生。比如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繁简合理性、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设计可操作性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对自己的教学的成功之处进行反思,把其作为教学经验加以吸收,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其实很多课堂上的得意之作,都是在课堂上偶现的灵感、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所以教师在课后应及时追思回忆并记载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五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目的是通过整理本人教学实践中对生物教学反思真实的操作过程,理清自己关于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思路,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更合理的反思性教学提供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为其他教师进行生物反思性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地方,迅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以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xx(02)

  [3]高凌飚、李娘辉.生物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生物论文6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模型说明、打比方等方式将生物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其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牢固的记忆。将比喻教学法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大大提高该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效。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生动、客观的完整形象

  比喻也称打比方,其是用实实在在的事物比喻和其有共同点的其他食物,一般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少见的陌生的事物。将比喻引进高中生物教学,可将抽象的微观事物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使其更加自信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这一章节时,我将蛋白质这一特殊结构比喻成弹簧,弹簧是学生都熟悉的物体,尤其弹簧上的钢丝与蛋白质上的多肽链结构十分类似,将一根弹簧多次对折,与多肽链盘曲后的空间结构十分相像。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讲述蛋白质多样性的结构与其自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等因素决定的,这与制造弹簧时所选钢丝的粗细、长短、种类等有关一样。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微观的多肽链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也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这一知识点。再例如,在讲解ADP与ATP互相转化的问题时,我将这一过程比喻成取钱和存钱的活动,ADP相当于取钱后的存折,ATP相当于存过钱的存折,在转化过程中变化的能力,相当于存进和取出的钱。同学们对存钱和取钱的问题都不陌生,这就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ADP和ATP相互转化的问题。

  二、借助直观教具,提高学生观察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直观教具是最典型、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频率极高。直观教具的特点是:生动与形象,极易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手摸、鼻嗅、耳听、眼观,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知识与细胞生物学有关,因为条件有限,很难为学生创造机会亲自观察实物,那么,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对细胞有更多深层了解。直观道具展示也隶属比喻教学法的一种。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模型成为“假”,将实物标本成为“真”,一真一假说明两者之间还存在差距。一般来讲生物课上的模型都是实物放大化、模式化之后的样子,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实物,但其是以实物为原型,在事实基础上抓住实物特点的前提下制造出来的,还是有很大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并不影响中学生对基本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可将模型看成实物对其仔细观察,逐步发觉其内在本质和真实特征。学生在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指点、说明,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熟记各个知识点。需要提醒的是,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模型之前,教师应做足工作,告知学生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开展观察活动,并提示他们主要观察什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观察计划,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总结的思维方法。为快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应紧扣学生的兴趣点,以趣味性为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观察活动,并逐渐养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比喻教学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三、注重知识拓展,激发学生创造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我们可称该类直观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比如,我们在讲解光的成像原理、结构时,可将其比喻为照相机,这一形象化比喻大大降低了理论的复杂性,使成像原理显得直接而客观。再例如,我在讲解有关“神经结构”知识时,这一抽象的微观知识,不易让学生理解。我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与之类似的实物,大家都默不作声。当我拿出一支铜丝裸露的电线时,大家都恍然大悟。电线与人的神经结构十分类似,电线的胶皮和神经内的结缔组织膜类似,铜丝和神经纤维类似,在传输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一根常见的电线就将复杂的抽象的神经结构问题解决了,可见比喻道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发挥巨大作用。总之,高中生物知识具有抽象、乏味等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借助比喻教学的优点,将打比方、直观教具等比喻教学法展示等引进教学中,使其将复杂、抽象问题简单化、客观化,让学生更加直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成效的成倍提高。

高中生物论文7

  1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开展情景教学方法的主要举措

  1.1形成学科化的情景教学模式

  针对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课堂开展情景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条件进行情景设置。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积极创设课堂情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科知识在传递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切身感受到教学内容,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针对基因工程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设计一个大型超市或者是相关的卖场,其中有大量的转基因食物。然后依据我国对转基因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教学内容展示。这样就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自主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并形成深刻印象。

  1.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应当具有生活化的特征

  在高中生物课堂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应当从教室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创设的教学情景应当具有生活化特征。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知识还原与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具体的创设活动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应当保持一致,令情景创设真正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学情景产生直观感受,也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时,教师要通过日常生活中与课本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推动学与用的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科的意义,同时对生物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对基本的新陈代谢类型进行讲解时,将厌氧中的乳酸菌讲完以后,教师首先应告知学生制作酸奶和生产酸奶利用的主要是乳酸菌新陈代谢的原理,然后再讲解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最后通过情景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关问题:过期的酸奶为什么不能喝?酸奶的味道如何?有些酸奶的盒子为什么会鼓起来?通过学生的讨论,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趣味十足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将实际生活和生物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

  1.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方法应当加强实践指导活动

  通常意义上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但是这种教学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分有限。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应当不断提升实践指导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实践意义下的指导,形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掌握,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环境十分必要。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讲解“细胞无机物”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口腔内的舌头上为什么在有唾液的情况下才能对味道进行分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种子在进行保存的过程中为什么需要通风?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两个问题的指引下开展知识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水含量以及生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生命新陈代谢问题的思考。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掌握和理解,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关情景,使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臭鸡蛋和鸡蛋清的状态进行分析,使学生知道鸡蛋中的主要成为和含量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和巩固。

  2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情景教学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与创造性,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并对不断提高我国生物研究能力和水平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同时,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在现代教学方式中尤其是生物教学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

高中生物论文8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作为一名高中生物学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知识修养,同时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

  一、生物学教学语言的特点

  1.启发性与教育性。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探讨解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启发提问,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避免了教师的泛泛而谈。教育性则是指在运用语言进行教学中,同时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和爱祖国、爱人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这一点在生物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科学性与针对性。生物学教学语言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和精炼性两个方面。准确性是指确切地使用概念,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与判断。精练性是则指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如果教师的语言欠准确、不精练,就往往会失去科学性,从而导致概念模糊、或造成判断上的模棱两可。3.直观性与反馈性。生物教师的教学要通过语言的刺激,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把深奥的事物形象化,把远处的物体近处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地再现教材的思想内容。所谓语言的直观性,是指语言要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语言的反馈性,则是指教师把储存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之后,还要运用语言的引导,让学生将输入的信息再输出,以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检验。教师的语言学生能否输出,在输出的过程中有无新的问题产生,这是衡量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判断教学质量高低的客观标准。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学的语言艺术,在正确地反映教学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包括教师语言的幽默感、含蓄感及声调的节奏感。完美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智力,开阔了思维,提高了其自主思考的能力。1.幽默感。幽默感是一个美学名词,它通过影射、讽刺、双关等修辞方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问题的不通情理之处,生物教师应汲取相声、喜剧、漫画等门类中的幽默艺术,把它们引入课堂,并加以创造发展,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奥妙。幽默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不把学习作为负担,学生在领悟到幽默形式的契机时,就会找出立论中的荒诞之处,内心蹦出微笑,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在笑声中绽开智慧的花朵。2.含蓄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都有如下的体验: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听笑话,只求点到为止,而不愿谜底尽释,因为,有“余味”,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讲课也如此。如在讲解氨基酸的脱水作用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设一题目:“某蛋白质有四条肽链,这样在它形成时,氨基酸共脱去多少分子的水,形成多少肽键?”并且不马上要学生做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果,并且总结出:“若某蛋白质是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x条多肽链,则它在形成时共脱去的水分子数和形成的肽键数都为“n-x”。这样在整个解答过程中,学生都会以高度的注意力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含蓄性,是任何一个成功教师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之一。3.声调节奏感。课堂讲授中的声调节奏感,是指声音高低及轻重强弱的变化,为了既准确又细微地将课本的思想内容传达给学生,以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注意声调节奏的变化。要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声调,语言上要抑扬顿挫。还应适当的停顿和干净利落。富有情感的演说及生物学知识的运用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每位生物学教师都应该在说好普通话的基础上,致力于训练和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吴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2]海热古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读与写杂志.20xx,12(08):173

高中生物论文9

  摘要: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对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以后,高中生物教学得到了空前的改善。教学观念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设置也更加合理,使课堂氛围也逐步提升。但是,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教学的开展。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而找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高中生。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中生;改革策略

  高中生物课在高中阶段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好生物对于高中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形成生物应用技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高中教育的重点。因此,高中生物教学有责任根据社会的需求改变教学策略,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提升,教学手段得到优化,更加注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使生物课堂氛围有所改善。但是,高中生物教学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侧重基础性教学,关注的是高中生对基本生物知识的掌握,教学形式过于陈旧单一,脱离生活实际,不够重视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等等。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打造高效开放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成为每一名生物教师需要关注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尝试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策略,以此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生物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虽然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被积极地推广,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生物教师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枯燥单一,使新课改无法真正的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同时,还有一些生物教师容易产生偏激的极端思想,过分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高中生进行,虽然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言权和自主权,但是教师却处在旁观者的位置,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地位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存在的,生物教师必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引导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显然,过度地以学生为中心是不可行的,是背离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2.学生对生物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低。长期以来,高中生物课一直不受学生的重视,学生把生物课作为一门副科看待,很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生物学了以后也没什么用,因此在潜意识里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及时完成生物教师安排的练习或者作业。同时,学校为生物课安排的课时量较少,很多知识都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使得生物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且生物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节课或者下午第一节课,这正是学生饥饿和犯困的时候,学生难以专心听讲。另外,高中生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和英语上,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在生物课堂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这种情况极大地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

  3.生物实验形同虚设,忽视对应用技能的培养。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许多高中生物教学仪器、实验药品缺乏,实验室基本设施不完善,教学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常教学实验的需要,使得正常的生物实验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各种生物实验或者演示实验都难以进行,大部分实验都改成了教师口述,学生记实验、背实验,并且生物教师通过题海战术巩固学生的记忆,以求学生在考试时取得高分。但是,随之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高中生动手操作能力下降,实验教学形同虚设。还有很多高中生物实验需要的周期很长,难以在课堂内完成,例如种子的萌发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等,教师对待这样的实验往往是一带而过的。

  二、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无论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还是忽视了学生的作用都是与新课改不相符的。同时要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鼓励高中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生物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推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意识。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要做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切实让高中生喜欢上生物课。

  2.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高中生物教学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一直以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都仅局限于教材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其实,生物教学应该增强与互联网、多媒体、社会、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生物教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实验探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高中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帮助。生物教师要做到活用教材,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只有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有效地做到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

  3.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生物课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实验的支持,因此上好生物实验课也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重点。生物实验具有培养高中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具有培养高中生开发潜能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合理规划实验步骤,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小结。同时,还要加强对实验的重视,避免“不做实验,只背结论”的错误方法。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实验的有效结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从高中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上好每一节生物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怀平.高中生物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俪人:教师,20xx(23).

  [2]吴寿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J].学园,20xx(23).

高中生物论文10

  【摘要】教学理念的革新,使得教师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笔者着重对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高中生物教师要立足于实际的教学需求,逐渐变更传统的生物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并引导學生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问题解决”教学不再囿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有助于生物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生物教学的本质是培养高中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学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从问题解答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知识。教师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点开展生物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经过不断的训练,逐渐拓展学生的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解决”模式,能够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问题解决”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注重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应用课堂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生物实验的操作。教师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时,要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渗透实验,使长颈漏斗液面出现上升现象,进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想到相关的问题,并提出疑惑,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生物知识。

  (二)拓展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新旧知识的关联性和衔接性。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入相关性的旧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叶绿体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和重构,进而引入光合作用相关教学,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结合保健思路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科与人们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态息息相关。高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人们的健康和保健诉求,从人体健康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从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和技能。比如,在人体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环境有明确的了解,进而围绕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相关健康问题提问,进而通过教学逐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

  (四)立足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在物质跨膜运输教学过程中,提出“西红柿和黄瓜等经过凉拌后,盘子中为什么那么多水”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确保他们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能够扎实地掌握书本知识。

  (五)应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近年来,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性比较强或者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展示,将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多媒体上的图片知识,使其能够更加直接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从而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相关注意要点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有代表性并且难度相当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思维特点设置问题,同时,也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趣味性和课堂气氛的轻松度。教师要设置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答案。生物课程难度相对较大,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更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和生物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属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新模式。教师要改变传统僵化的生物课堂模式,结合理论知识和学生诉求,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整体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高中生物论文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已于1996年6月颁布。这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相衔接的大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下面简要谈谈笔者学习新大纲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

  新大纲不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都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力求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育人功能。

  (1)知识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并注意了同义务教育大纲的衔接。新大纲必修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内容;二是关于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容;三是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是对初中生物课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是作为未来社会各类人才都必须的基础知识,突出了基础性的特点。

  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分化与衰老”、“细胞的癌变”;选修部分的“免疫知识”、“生物固氮”、“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选修和必修部分都涉及的“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反映了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带有很浓的时代气息。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大纲在内容选择上还十分重视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如必修部分的“细胞的癌变”、“植物激素的调节及其应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环境与人体健康”、“无公害绿色食品”等;选修部分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细胞质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地球、生物圈与人”等。这些内容与生产、日常生活和自然实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使学生认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获得有利于增强体质、加强自我保健的知识。

  (2)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明确了观察、实验、思维、自学方面的能力,提出有“较强”的能力要求。比原大纲只提出“自学”、“观察”、“分析和解释”的“初步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目标中进一步将科学素质培养目的具体化:在能力要求中提出了要求“比较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要求“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正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要求“初步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要求“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求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知识教育目标中增加了“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主要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在思想教育目标中增加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要求。

  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加强,还突出表现在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实习的数量和类型。原大纲高中心修部分只有5个实验、实习,新大纲增加到了24个。原大纲中的实验大多是观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等定性和定量实验。此外,还安排了“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等模拟实验,特别是增加了“植物的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项目。

  实验数量的增加,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的机会,实验类型的丰富可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因而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素质。

  (3)更加明确了思想教育要求。原大纲思想教育要求只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两方面。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初步形成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要求。

  大纲还把“提高身体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目标中提出要“促使生理和心理健康”,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这些要求一方面结合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能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而且能够对于生物界、生物科学、大自然和生态以及人类社会普通存在的资源开发、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有正确科学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具有创新和合作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大纲还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要求。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要做到潜移默化,寓德于教。”“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及生物进化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等的方法和途径。

  2.充分体现了“指导”的职能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评估教学的依据和考试的依据。新大纲不仅明确了教学的知识点,而且提出了3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并且在附录中对3个层次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说明。同样,大纲在学生实验、实习方面也提出了“初步学会”、“学会”2个层次的要求,对这2个层次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从而能更好地发挥大纲的4个依据作用。尤其是可以克服教师在教学、教学评估及考试中的主观随意性,保证教学质量。

  大纲首次对“考试、考查、教学评估”以及“教学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必修课的考试,第一学期由学校进行;第二学期属会考性质的水平考试,要求学生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选修课的考试由各校安排,一般每学期一次。大纲对生物实验考查也提出了要求。大纲还对教学评估提出了要求,提出了教学评估的目的,明确了课堂教学评估及实验教学评估的主要项目。课堂教学评估包括: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方法、手段;教学效果。实验教学评估项目包括:目的要求;教材用具;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开设率等。

  大纲在“教学设备”中提出,要“配备各项有关实验设备,使之达到国家教委制订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规定的要求”,要保证按质按量完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观察、实验、探究、实习、演示等教学活动。

  此外,大纲还对生物教师、实验员及学校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合理和科学地管理、使用现有设备上提出了要求。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其“指导”职能,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到位,保证实验、实习的质量,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3.体现了统一性和灵活性

  大纲作为一种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有其统一的要求。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要求,是通过教学必须达到的,大纲规定的课时安排必须执行,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范围及深度也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这是大纲的统一性。与原大纲相比,新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特别是对各知识点和学生实验、实习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统一要求,减少了教师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学校间差异较大,从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来看,在保证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新大纲的灵活性体现在:一是对知识点的叙述较为概括,如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原大纲中列出了“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新大纲只列“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再列出特征的具体内容。又如,染色体变异,原大纲中列出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细目,新大纲只列出“染色体变异”,对具体的内容不作过细、过死的规定。

  新大纲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有些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验、实习项目是作为选讲、选做列出的。如“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的碳代谢类型简介”、“生物固氮过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都是选讲内容;“影响酶活性的实验”、“ATP的生理作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实验、实习项目都列作选做。

  此外,大纲还安排了10课时的地方教材和机动时间。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因地制宜,联系本地区的生物种类和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同时,要认真完成生物课乡土教材的教学任务。”乡土教材的教学要求,为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教学内容创造了条件。

高中生物论文12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生物教学本身,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点教学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帮助学生发展自学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进行教学,同时考虑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索建议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这个阶段,需要从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发展中考虑学生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知识点。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有必要培养学生养成高中自学的良好习惯,因为学生进入社会时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找到解决的方法,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话,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受影响,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调动足够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社会上必然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学生及时地吸收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点的教学外,高中生物教学还必须注意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相关的能力。虽然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少,但教师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高中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最有效时期,在此期间教师的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问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书本中去寻找资源,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网络上寻找相应的资源,最终目的就是锻炼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从而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为自己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保护学生的学习。

  二、改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为教师提供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良好的选择。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理念的主导因素。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探索生物自学知识的习惯。注重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知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这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从传授知识到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步转换,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教师要注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使他们能够从心底深处理解和获取知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影音播放器等设备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细胞基本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结构等视频和图片中用细胞进行扩增处理,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其结构,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其协作关系,可以提高学生识别生物图像的能力。有条件的话,老师可以将高倍显微镜移动到教室里,通过投影显示屏连接显微镜显示,当学生进行实验时给予指导以纠正。可以通过模型、图片等测试来观察,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知识图表,自主归纳分析,讨论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每学到一堂课,教师应启发学生采用联系列表,比较和记忆,比较异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空间,培养独立的学习习惯

  高中课程时间表比较紧凑,每天有7节课,加上早晚自习5节,共12节课,这7节课主要为各学科教师传授知识,5节虽然是自主学习课程,但也是由教师安排到每一分钟,实际上学生安排的时间不多,这其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生物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在一定空间下的自学活动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应该重视建立多种评估体系。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是一连串的考试,这种方式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频繁的考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无聊心理,作为评估学生的重要标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机制,创建多元、民主、平等的评估体系。我们还必须注意评估方法的多样化,评估内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情绪态度和能力发展。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自学。在学生进行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的帮助,因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因为遇到的问题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解决好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发展。

  四、总结

  在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洪德隆.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新课程,2016(36).

  [2]张光杰.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2).

  [3]沈宗琦.试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路[J].科教导刊(下旬),2015,25(11):124-125.

高中生物论文13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极力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用: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给同学分组,确保每个组间有各个层次的同学,使各组间的学习成绩相当,组间竞争力悬殊不大,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学

  同学在老师分配下学习任务后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划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激励同学的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

  (三)老师导学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出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目标要鲜明,能让同学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要互相提问,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中发现及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展示成果

  各小组之间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虚心接受别的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见解,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对本组讨论结果的质疑。

  (六)归纳总结

  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带领同学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前要有详细的描述,正确处理异质同学间的关系,以激发同学的自主性,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学中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从写、说、议中,我们能感觉到学生在“动”;而从他们的默读、倾听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是静态的。学生的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静态活动,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就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就会出现讨论不起来的现象。

  (二)要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是为了要对同学进行分等级和互相比较,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育心理学证明,正确的进行学习成绩评估,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完善评价机制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着手进行,个人评价可以改进我们的不足,提升自我;小组评价的中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到共同学习达标上来,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堂上不分条件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是超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比如DNA的结构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详细解释,不能因为学生对这种知识陌生,就认为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完全放手的话,根本达不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以上,通过描述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内涵,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具体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并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培养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正是社会所需的全能复合型人才。

高中生物论文14

  一、当前高中生物命题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 某市第一学期期末统考高三生物试卷的命题,由市教研室组织了三位高三骨干任课教师和市教研员组成学科命题组。工作初期只是拟定了命题的范围、题型、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分数分配以及难度,由一个教师主命题,接下来是主命题教师与其余教师审题、磨题和组卷。整个过程没有双向细目表,命题质量主要取决于主命题教师的理解、把握和试题框架。

  案例二 20xx年某次联考的生物试卷命题,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结果某重点中学中90分以上的学生一个都没有,80分以上的学生也不多(满分100分),试卷的区分度不足。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当前高中生物命题中凸出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很少去研究试卷编制,没有双向细目表作为技术保障,凭着经验、跟着感觉走的命题方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二是命题锻炼的机会少。当今各种教辅资料种类繁多,不少学校加班加点,教师平时忙于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批改、讲评,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命题,一些单元测验选用现成的试题。加之期中、期末考试时参加各种联考和统考又多。这样,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缺少命题锻炼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没有依据课程标准和本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命题。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揣摩不够,对课标中有关教学的目标理解不到位,命题出现“深一脚浅一脚”的现象,往往是一些联考试卷难度太大,统考试卷过易导致的。如某次几所省重点中学的联考,试卷难度超过高考,平均分只有60多一点,而一些地区性的统考中试题难度又太低,平均分最高的学校达90多分。

  四是命题只重视知识学习的评价,不重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从各种统考或联考试卷看,注重考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居多,很少有试题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五是教师普遍缺乏命题的技术常识,命题缺乏参数要求。

  总之,从检测学生知识目标达成看,时下许多考试脱离课标,命题的随意性大,测试题目不能准确反映课标的认知要求,特别是常常人为地拔高测试难度,使结果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程度低,不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学习提供正确的指导。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国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兴起了新一轮的教育评价变革,这轮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以课标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学生学业评价系统的建构,保证了学业成就评价是基于标准的评价。在我国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滞后,近年来在部分师范院校中对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开始有所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全国各地开展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研究的具体实践目前还很少,能查到的文献资料屈指可数,许多只是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鲜有文献。正是因为研究的滞后,使新课程实施之初对教师的培训缺位,强调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内容标准,但广大教师严重缺乏基于课标的评价的知识基础以及相应的技术。

  第二,缺乏对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把学生眼前的需要等同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在“一考定终身”的时代,把教育理解为学生眼前的考试升学服务,为了学生一时升学的需要,偏重于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把高考升学率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硬性指标。学校成了追求升学率的执行者,学校不补课成为稀罕事物,使得教师的课业负担重,很少有精力去研究命题。

  第三,我国现有的课标以内容标准为主,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笼统模糊,使教师们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缺乏可操作性。

  第四,教研不到位,教师过度依赖于教辅资料,命题能力较低。现在多数教师命制的试卷大多是拼凑的,缺少原创性和地域性。题目陈旧,知识点考查重复,不具有系统性和文体性,难易不成梯度,与课标内容结合不紧,与“考纲”精神不统一。

  三、基于课程标准命题的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后的学习结果,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期望。这种期望应当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也应成为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状况的最重要依据。如《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xx]6号)中强调指出:“学业考试的命题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决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课堂教学与考试命题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图1)。如果课堂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考试命题就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否则,考试就会妨碍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走向反方向。因此,命题要遵循学科课程标准,以其规定的课程的三维目标作为衡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体现课程标准宣扬的新课程理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正确的导向。

  四、分清不同考试的目的和性质

  现在高中常见的考试有高考、高考模拟考试、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模块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不同的考试有着不同的目的和性质。

  1.高考和高考模拟考试

  高考属选拔性考试。其命题源于课本又高出课本,既重视基础又突出能力考核,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各层次都有区分度。可用于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和专科学校的分层录取,兼有教学导向功能。

  统计资料的研究表明(图2),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控制在0.55~0.60,试卷标准差很大,考生分数分布比较分散,试卷区分度很大。试卷中各种难度的档次一般这样界定:难度在0.7以上的为容易题,0.4~0.7为中档题,0.4以下为难题。试卷中易、中、难三种试题的比例为3∶5∶2时比较合适。各题型中,易、中、难题目的比例分别为:选择题3∶2∶1,填空题2∶2∶1,而应用题一般不安排易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为3:2。

  2.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

  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是水平考试,考生成绩分布波形呈典型负偏态(图3),命题侧重双基考查,在低分段有明显区分度,突出低分段的评价功能,以便甄别学业合格或不合格,同时,有教学质量反馈功能和教学导向功能。

  浙江省高中生物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的要求分为3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试题的难度一般控制在0.4~0.95之间,整卷的难度控制在0.8左右,及格率在95%左右。试题难度分布掌控为:容易题(难度为0.9左右)约占70%,稍难题(难度为0.65左右)约占20%、较难题(难度为0.45左右)约占10%。

  五、用“测验设计框架”指导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

  为评价试卷的内容选择、各知识块之间的比例安排以及难易控制是否得当、是否基于课标,可用“测试设计框架”指导和打磨试卷。

  1.生物学科测验设计框架(表1)

  2.测验设计框架的特点和优势

  特点一:可以从测试内容上全面体现基于标准命题的要求。这是因为测验设计框架所包含的内容(如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题型与题量、难度等)能与课程标准(如对知识的认知要求、课时分配等)达成较好的匹配。

  特点二:结构上显示基于标准命题的一般程序。命题先确定明确测试的目的,进而明确试卷的总体难度;确定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明确测试题目的难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题型;考察每道题目隐藏的价值取向;最后再确定测试时间和制定各个题目的评分细则。

  测验设计框架的最大优势是规范了教师基于标准的命题。测验设计框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地反映了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也体现出命题的一般程序,从而为教师基于标准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命题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高中生物论文15

  一、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化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应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际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较呆板、单调,不仅影响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还降低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讲生物呼吸作用中的有氧呼吸时,可以形象地将有氧呼吸比喻成人类的呼吸,通过对人类呼吸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生物有氧呼吸的理解,借助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实践教学中强化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对实践教学给予了更高的重视。高中生物教学要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工作,才能将启发式教学法合理、有效地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进行生物知识的启发式教学,除了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外,还能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较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时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生物知识的探索和学习[2]。比如,教师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浇清水,一株浇浓盐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两组天竺葵植物生长的异同中,启发学生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借助多媒体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供较好的条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大部分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较好地理解,需要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及相关技能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则学生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再逐步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生,学生就能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四、通过实验手段加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实验手段还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方法,因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在实验中促进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的发挥,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应用启发式教学讲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就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完成教学,在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制作植物玻片并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插图确定观察到的相关植物细胞名称。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还能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主意识。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及质量,就要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研究,将启发式教学法合理、有效地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的教学论文10-23

高中生物教学的论文10-24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08-21

高中生物论文11-25

高中生物教学的分析论文07-05

高中生物实验论文11-06

高中生物教学差异论文12-07

高中生物论文优秀11-25

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分析论文07-03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开题报告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