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议、练在历史新课改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0-08-13 15:10:55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读、议、练在历史新课改中的运用论文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课要设计灵活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这就明确提示教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倦为喜欢,变死记硬背为主动探究。

读、议、练在历史新课改中的运用论文

  为此,笔者在历史新课改教学中运用了“读、议、练”的教学方式。

  一、读,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专利,在历史教学中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足见其读的功效。所以,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读。首先要明确读的内容:读“导入框”,学生通过读“导入框”内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读诗歌,使学生浮想联翩;读文物、图画,遥想历史人物当年。其次,读“正文”提问学生读本段、本课内容后,你了解,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了解明白什么?通过巧妙的引导,学生的求知欲被激醒。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了知识,符合历史课程标提出的“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了基础”的基本理念。

  二、议,就是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辨别是非,探讨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在这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问题明朗化,另一方面还会学到多角度思维、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议,不仅开拓了学生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同时对教师教学也有启发,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议题是议论的中心,有了议题,学生才能明确议论的方向和方法;思维才有方向;有了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议题,思维才有创新。只有当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究竟议什么,怎样议?我觉得应该议的问题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初一学生历史知识有限,仅是小说、影视中零碎得来的,让他们议,不会议,也不议。如果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会被激发起。我在授北师大版18课《昌盛文化》一课时,引用我县李中锋先生的“千年古刹几陈尘,今朝又见塑佛身,泥土由来无贵贱,连台一坐便成神”一首诗,让学生议一议:“这首诗描写我县什么地方?是什么人聚集的场所?这种文化是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传入的?请你说出传入的路线?”问题一出示,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些议题接近尾声时,教师再插入一句:“这种佛教文化兴盛于什么时期?为什么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扶植?你能朗读有关诗句来证明吗?”学生通过热烈的议论,不但知道了这种文化的来龙去脉,而且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去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另外,适时地组织一些小辩论会,如“秦始皇功过辩论”,“是汉武帝功劳大,还是秦始皇功劳大”?等辩题。辩论之前做些必要的铺垫,如情景的创设,小组的划分,辩题的分配,材料的准备等。同学们通过充分酝酿,互相切磋、商讨之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这种组织形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悟出学会与同学交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练,就是动手去做、去写,亲自去体味知识得来的苦涩与甘甜,这是读、议的继续。一个人如果只会读、会讲,不会去做、去写,那只能说是学了一半知识,更重要的一半要去会做、会写。历史课要在读、议的基础上练习很多东西。如制作时间轴。学生在学完七年级《历史》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朝代、时间,然后请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上一条长长的直线段,在线的左端稍留一段,在线上用彩色笔标上点,依次在上方写上朝代,下方标出相应的建立时间(提醒学生注意公元元年)。再如请学生设计一个表格,内容包括孔子、屈原、司马迁、张仲景、祖冲之所出的朝代和时期、身份、主要贡献等。通过这样整理和归纳,达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效果。

  总之,在历史新课改教学中能机智地运用读、议、练的方法,就能较好地落实历史新课标中的“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读、议、练在历史新课改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1.历史课要做到“读议、讲练、思”相结合论文

2.咽音练声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3.读议练课堂模式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4.试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法论文

5.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运用论文

6.乡土历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7.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图片的运用论文

8.语言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