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病人术后的心理干预

时间:2020-09-28 15:50:57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截肢病人术后的心理干预

及时发现截肢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心理干预,促进病人恢复信心,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截肢;心理干预

        近年来,我科收治因外伤导致截肢的病人日益增多。瞬间的意外改变了病人日常生活的形态和社会形象,病人不但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家庭、社会、上的压力,心理压力瞬间加大,主要表现:恐惧,悲观失望,适应能力下降,疼痛,依赖性加强,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因此,对于截肢的病人术后心理干预不容忽视。针对病人这一特点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截肢病人的心理干预,使病人尽快恢复心理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45例截肢病人,男37例,女8例;年龄1861岁。其中车祸伤18例,工伤27例。经过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1.2方法:通过责任护士与病人的有效沟通,仔细观察病人言语信息和费言语信息的传达,以及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2心理干预
        2.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将病人安置在单人病房,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安静,整洁,争取家属配合,陪伴支持病人,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残端避免受压、碰撞,减少疼痛的刺激,集中对病人进行治疗、检查、护理等工作,动作轻柔、准确。当病情稳定后,可将病情相似,年龄相仿的病人安置在同一病房,让病人们进行经验交流及思想沟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接受现实,积极治疗,消除抑郁的.心理。
        2.2消除恐惧焦虑感:截肢术后病人的恐惧焦虑感可影响机体康复和今后生活,降低应对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病人病情稳定后,要针对病人的心理需求,同情、关心、体贴病人,仔细讲解治疗方法与进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以降低疾病的不明确感。
        3.3适应自我形象的改变:自我形象对个人的心理及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大部分病人因自我形象紊乱而产生自卑感。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术后热情关心病人,帮助正确认识疾病,用委婉的语言尽快使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使其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4患肢疼痛的护理:对术后正常出现的伤口疼痛应及时应用镇痛剂和镇静剂,解除病人痛苦。幻肢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多不主张使用镇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预防幻肢痛的有效方法。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病人的疼痛,向病人讲解疼痛的机制,关心并安慰病人,对强烈克制的病人,应鼓励其呻吟。使病人感受到护士能够理解他们的疼痛,并一直关心和支持他们,从而改变病人的疼痛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