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高压性胃病3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0-09-28 15:57:0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门脉高压性胃病3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彦君 李振军 刘明刚 刘艳英 曲鹏 

         随着胃镜的普及,肝硬化胃黏膜病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已被人们所认识,肝硬化并发胃黏膜出血、消化溃疡出血也被引起重视。通过对我科33例PHG临床资料分析,探讨PHG与HP感染、Child′s分级及消化道出血的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5例,确诊为PHG的肝硬化患者33例,选择同时进行HP检测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3~63岁,平均43.9岁。肝炎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有6例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肝硬化,其余均为临床、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和(或)CT检查诊断;肝功能采用Child-Pugh分级,其中A级10例,B组9例,C级6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诊断为慢性胃炎并进行了HP检测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5~68岁,平均46.9岁。以上两组患者均为本地居民,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门脉高压参照Bayraktar等[1]标准,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诊断为门脉高压:①巨脾(B超下脾脏长轴>130mm);②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白细胞计数<4×109/L,连续3次以上;③B超下门脉宽度>14mm或脾静脉宽度>10mm;④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
         1.2.2 PHG以胃镜诊断为主,参照McCormack等[2]的诊断标准,轻度:①淡红色小斑点或猩红热样疹,②黏膜皱壁表面条索状发红,③Mosaic征-白黄色微细网状结构将红色或淡红色水肿黏膜衬托间隔成蛇皮状;重度:①散在樱桃红斑点,②弥散性出血性胃黏膜病变。
         1.2.3 Hp感染同时做快速尿素酶试验、Hp分离培养,2项阳性者诊断为Hp阳性,2项阴性者诊断为Hp阴性。
         1.3 方法①活检取材:胃镜检查时在胃窦前壁距幽门2~4 cm处钳取胃黏膜2~3块,清洁活检钳,在胃体前壁(如有病变则以病变明显处)钳取胃黏膜2~3块,送病理组织学检查。②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窦部和胃体部组织各1块,分别做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判断:5min内呈现红色为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用x2检验,相关性检验用等级相关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PHG发病率,我科同期进行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5例,PHG患者33例,PHG发病率为60%(33/55)。
         2.2 PHG组和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的比较,PHG组Hp阳性率为36%(9/25),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58%(14/24),两组相比Hp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Hp感染与PHG程度比较,轻度PHG 13例,Hp阳性率为38%(5/13),重度PHG 12例,Hp阳性率为33%(4/12),两者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25例PHG中,A级10例,Hp阳性率为40%(4/10);B组8例,Hp阳性率为33%(3/9);C级7例,Hp阳性率为33%(2/6)。三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