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3-03-23 19:52:23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H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28例DNH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28例DNHS患者中年龄>60岁18例,16例为2型糖尿病,12例发病前无糖尿病;诱因主要是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入院后72 h内病死率高于72 h后病死率。结论 早期给予有效补液、正确使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积极预防并发症可降低DNHS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诊断; 治疗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HNS)是糖尿病(DM)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常无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复杂,工作中易于漏诊或误诊,病死率高。现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救治的DHN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DHNS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8.6岁。60岁以上18例,病程1月~24年,平均6.8年。

  1.2 病史及诱因 本组28例患者,12例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16例发病之前有2型糖尿病史,其中6例治疗不规范。发病诱因:部分患者由2个以上综合因素所致,呼吸道感染8例,泌尿系感染1例,胆道系感染2例,急性胃肠炎2例,使用葡萄糖、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或脱水剂5例,以脑出血或脑梗塞收住入院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外伤性骨折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原因不明2例。

  1.3 临床表现 除诱因及基础病表现外,全部患者均有疲乏、软弱、四肢无力、精神差、皮肤干燥、皮肤弹性减退。烦渴、多饮、多尿加重或新出现上述症状14例,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8例,低血压休克6例,神志恍惚、烦躁不安11例,嗜睡5例,昏迷7例,抽搐8例,出现病理反射阳性5例,发热13例。

  1.4 误诊情况 本组28例DNHS患者中误诊4例,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心源性休克1例,脑血管意外2例。漏诊5例,此5例患者均因感染、心脑血管病入院,入院后给予输注葡萄糖、使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后查血糖、血钠而后确诊为DNHS。

  1.5 实验室检查 (1)血糖38.3~59.5 mmol/L;(2)血浆有效渗透压325~486.6 mQsm/L;(3)动脉血气分析pH7.35~7.45 CO2?CP 19.6~24 ;(4)所有患者尿糖(+++~++++),尿酮(-)~(±);(5)血钠133~188.6 mmol/L,血钾3.2~6.6 mmol/L。

  1.6 治疗方法 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监测血生化、肾功能、CO2?CP、心电图,在治疗DNHS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6.1 液体疗法 补液量依据患者脱水程度而定,清醒患者鼓励其饮温开水,不能饮水者可通过胃管鼻饲温开水100~200 ml/h,温水一般占补液量的2/5左右。补液先快后慢,如患者无心肺疾病,前2 h补2 000 ml,以后如果血浆渗透压>350 mOsml/L,血Na+>150 mmol/L,血压正常,可给予0.45%盐水,如果血钠仍高,给予速尿20 mg静脉注射;如果渗透压>350 mOsml/L,血Na+>150 mmol/L,血压下降或休克则仍以NS为主或补充血浆等胶体。开始12 h输入总液量的1/2,余下24 h补完,在补液过程中应监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易并发脑水肿。

  1.6.2 胰岛素的使用 按4~10 u/h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如果血糖降至16.7 mmol/L左右时,则停用NS改为含糖的液体G:I=1~4:1,继续静脉滴注。在胰岛素的使用过程中,当治疗4 h后,每小时血糖下降<2 mmol/L时,胰岛素应加量,当每小时血糖下降>5.6 mmol/L时,胰岛素应减半。患者高渗状态解除,可以进食,则胰岛素应改为皮下注射或恢复发病前的用药。胰岛素静脉滴注结束前皮下注射胰岛素6~8 u,以免血糖反跳性升高。

  1.6.3 积极补钾 如患者血清钾低,应立即补钾,如血钾正常,尿量>30 ml/h也应立即补钾。每天监测血钾或心电图监护,如能口服钾,则以口服为主,每天4~6 g,在停止静脉补钾后连服1周钾。

  1.6.4 并发症处理 昏迷患者不论有无感染均应选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由于本症易发生栓塞,故应结合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血浆渗透压>400 mOsml/L时,可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作为预防血栓栓塞。昏迷或休克者应立即输氧,昏迷者应插管,记24 h出入量,加强口腔及褥疮护理,客观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1.7 治疗结果 本组28例DNHS患者中21例经过抢救神志转清,临床症状好转。1例死于高渗性昏迷,1例死于急性心梗,1例肺部感染加重死亡,1例死于脑梗合并感染,3例死于多脏器衰竭,其中5例在72 h之内死亡,2例在入院后72 h之后死亡。

  2 讨论

  DNHS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严重失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无酮症酸中毒为特征。以老年T2DM多见,偶见于儿童T2DM患者[1]。约1/3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或只有糖耐量异常[2]。本组病例>60岁以上患者18例,占64.3%,28例DNHS患者中12例发病前本组为17.8%。医务人员对诊断不明的,尤其是年老患者不应盲目的使用大量葡萄糖液、激素、脱水剂。同时,在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昏迷的老年人要考虑到DNHS并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液体疗法是救治成功的关键,通过口服或鼻饲温水配合静脉补液,可以明显减少静脉补液量,避免了静脉补液不当引起的危险,降低了死亡率。其疗效优于单纯静脉补液[6]。胰岛素的使用早期采用持续小剂量静脉滴注4~10 u/h,可以保持血中胰岛素浓度在100~200 mμ/L[7]。此浓度能最大限度抑制脂肪与蛋白的分解,抑制糖异生及改善末梢组织对酮体和葡萄糖的利用。由于本病多见于老年人,血糖下降过快易引起低血糖、脑水肿甚至脑疝危及生命[2]。本组资料中有1例患者因血糖下降过快造成意识障碍加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动态观察血糖水平,使血糖以平稳的速度下降。纠正电解质紊乱,其中以补钾最为重要,补钾应尽早、足量,只有对无尿或高钾患者才暂缓补钾。

  DNHS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肾衰、未能积极防治上述并发症是病死率高的原因之一[8]。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Fourtner SH,Weinzimer SA,Levitt kate CE.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non?Ket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 with type 2 dibetes[J].Pediatr Diabetes,2005,6(3):129?135.

  [2] 廖二元.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39?1443.

  [3] 史轶繁.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87.

  [4] 陆再美,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2?793.

  [5] 蒋建家,苏劲波,吴孝熹.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48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学杂志,2006,28(4):18?20.

  [6] 吴 坚,郭大进.鼻饲补水加静脉补液抢救DNHS的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9):895.

  [7] 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4:65?77.

  [8] 崔海林.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779.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相关文章:

老年糖尿病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06-06

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对比分析的论文(精选8篇)08-18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06-01

原发性胆囊癌32例临床分析05-31

社区规范管理糖尿病后医疗费用变化分析05-25

金属制造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流行特征分析05-28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06-11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干预06-12

姜黄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ICAM08-24

非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瓶颈分析及解决对策05-11